我老婆是阴阳眼百度云: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断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8:29:08
德育就是育德,就是培养人,就是使年轻一代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育德是个系统工程,必须整体实施、全面推进,需要全社会的配合与方方面面的努力。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多元文化观念冲击着传统的价值思维,作为肩负着“社会性、政治性”特殊使命的学校德育面临着新的考验,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传统的德育工作,构建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策略、方法和途径。笔者作为一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对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作了一些肤浅的思考,以起抛砖引玉之作用。
“严”字当头出高徒
德育工作意义重大。教育事业首先是一项道德教育养成事业。学会做人是立身之本,学习知识是服务社会、做事的手段。学校肩负着为祖国培养“数以千万计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神圣职责。无论是“专门人才”,还是“拔尖创新”人才,都应该是“顶天立地有本事”的人。“顶天”,就是要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昂扬的激情,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立地”,就是能够求真务实,踏实苦干,团结协作,有艰苦朴素的作风;“有本事”,就是要有知识、有能力,能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有科学的思想方法、创新本领。“顶天立地有本事”的人的形成,不是一个自然过程,而必定是一个教育过程。
学校已经成为社会的晴雨表,社会的各种存在,都会在校园中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反映。社会的各种负面存在正淫浸着我们的学生。现时代背景与教育的职责决定了我们必须“严”字当头,从严治“育”。育包括育者、被育者。育者,教师也;被育者,学生也。从严治“育”体现在“严教”、“严学”两个方面,就是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从严治教”就是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探索教育教学一般规律与特殊问题,就是要求教育工作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就是严格要求自己、一丝不苟,以良好的教风、工作作风影响、熏陶学生,教育学生,同时教而有道、管而有方。“从严治学”,就是探讨、研究学的主体、学的环节,就是对学生严格要求,对学的环节严格管理。正所谓“严师出高徒”“规矩成方圆”。
洒向校园满是“爱”
“爱”是“以人为本”的德育思想的最高体现。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挖掘人的潜能、调动人的欲望,即把人作为德育主体来培养,促进人的道德发展和理想人格的提升。德育必须张扬以人为本的旗帜、尊重个性、注重学生素质,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潜能,使学生充满信心地生活、充满智慧地学习、充满快乐地成长。面向每个学生,尊重、关心、教育、引导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成长、成才。
“爱”具体表现为服务、尊重与爱心
服务。德育工作的本质是群众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服务学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为学生服务就是为学生排忧解难、释疑解惑,就是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与问题。思想教育只有同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才能达到教育的目标。
尊重。尊重是最基本的伦理理念。道德品质的基础是尊重自己与他人、尊重社会与自然。尊重是德育的内在规定与理性追求。它具有多层面的内涵,在指导思想上要尊重教育规律;在操作层面上,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身心发展规律;在评价层面上,要全面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在师生关系上,主张相互尊重。
爱心。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德育要重视情感因素,从思想认识到理想信念、道德人格、伦理规范,都要融入情感。无论多么先进的教育手段,都不能否定面对面的德育工作,无论现代传媒多么发达,都不能忽视人和人之间的感情交流、融合;无论各项制度多么完善,都不能代替道德关怀的巨大作用。
高瞻远瞩“早”启动
德育的“早”主要体现德育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提前性。要达到“早”实在不易,但是必须的,是每一位德育工作者为之努力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市场经济是我国社会的最大背景,经济全球化、科技国际化、文化多样化、信息多元化正冲击着校园。学校德育遇到许多新情况、新方法、新问题,遇到前所未有的考验与挑战。面对这些挑战与考验,必须研究德育与文化的关系;面对错综复杂的德育环境,必须研究学校德育的环境,研究“环境与成才”,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面对众多的、具有不同经历不同思想不同特点的学生,德育工作者必须研究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思想品德形成的一般规律,研究学生的个别与一般、个性与共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德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着工作,工作着思考。周虑在前,思考在前,准备在前,才能“兵来将挡”,有应对之策。德育工作者要主动改进与创新德育的内容与方法,以适应变化了客观实际。要主动利用丰富的、多样的、不断创新的德育载体,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脚踏“实”地见真效
德育工作重在落实。要把德育的目标、内容、载体由虚变实,德育工作虚功实做。在当前的德育环境下,德育的“实”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德育目标要实。德育目标要集中反映党的教育方针和对年轻一代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依据和行动指南。由于在认识上存在许多偏差,使得以往我们对学生提出超出实际的德育要求,提出“虚、大、空”等难以实现的目标,影响德育工作成效。我们应建构切合实际的、可接受的、可实现的德育目标。
德育内容要实。当前,学校已形成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相对稳定的德育内容体系。但毕竟这“三个主义”过于抽象,应具体化为国情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形势教育、民主法制教育、人生观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学风教育、劳动教育、审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实实在在的东西。
德育载体要实。德育工作要取得实效,必须通过各种有效的载体,各种形式。要抵制的是那种“假、大、空”即不求实效的形式主义,现下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就是在否定“形式主义”的同时,把一些行之有效的如报告会、座谈会、讨论会等常见的德育形式及一些活动载体作为形式主义加以反对,这是不可取的。毫无疑问,我们必须创建新的、实的、有效的德育载体,如思政教育进网络、党团建设进社团等。
德育要贴近实际。一要贴近时代。学校德育要与时代同步,与时俱进,这样的德育就有生命力,具体的教育活动也往往有鲜活的内容,学生参与的兴趣就会高。二要贴近生活。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平时接触比较多,认识与体验也比较深刻,在教育活动中,对生活化的德育活动易于接受,因而也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三要贴近学生。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我们开展的教育只有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与道德水平相接近,才易被学生认可、接受,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才高,德育工作的成效才显著。
与时俱进勇求“新”
德育的“新”主要指德育创新。德育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包括诸多内容,必须整体实施、全面推进。
德育观念创新,德育就是育德,育德是人类最富特色的教育活动,是在一定思想观念指导下进行的。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活动。因此,德育创新首先应创新德育观念。这种观念是与21世纪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新的人才观与教育观。
德育体制创新。体制是人的活动的规范或准则,对人的活动具有引导和制约功能。人的活动的质量与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人按什么样的规范或准则活动。当前学校德育的体制总体而言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德育体制必须创新,必然赋予符合规律性、目的性的内容。
德育内容创新。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法治化是21世纪的时代特征,学校培养的学生不能游离于时代。在市场化背景下,需要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诚信意识的统一;在国际化条件下,需要开放意识、世界眼光和民族精神的统一;在信息化条件下,需要信息获取、判断、整合能力的统一;在法治化社会中,需要法制意识和民主意识的统一。我们必须根据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法治化下的“四个统一”要求,创新德育内容。
德育方法的创新。德育方法包括德育的方式、手段。德育内容的创新需要相应的方法创新作为支撑;德育方法的创新又会促进和推动德育内容的变革。在当前德育环境下,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挖掘德育资源。德育要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样”,从“单向传道”到“双向互动”,从“解惑”到“引思”,从“给鱼”到“授渔”。
在现代背景下,学校德育可以在以上几个方面兼顾进行,切不可以“只取其一,不顾其它”,采取简单操作、只见树木不见树林的方法,其结果必然是走向事物的反面。当然,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因时因地因人因事不断调整策略、方法和途径,坚持与时俱进,科学引领,整体把握,灵活操作。只有这样,学校德育工作才能真正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