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厚黑传女主角:长白腹地 迷踪渤海古国 风雨灵光佛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9:47:47

长白腹地 迷踪渤海古国 风雨灵光佛塔

2011年11月07日 08:30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综合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渤海灵光佛塔

长白渤海灵光塔(图片来源:资料图)

长白渤海古国灵光塔,是我国东北地区现存历史年代最早、保存最好的古砖塔,坐落在我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县——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县城西北的后山岗上。

该塔高13米,由青砖砌成,空心方塔。整座塔由通道、甬道、地宫、塔身、塔刹5部分组成。塔身自下而上层层收敛,高度也渐次减低,各层上部均作叠涩出檐,以平行叠涩与菱角牙子交互砌筑,檐角略微翘起,上吊风铃。塔身正面第一层设拱券门,圆弧的券顶曲线,可谓是点睛之笔的妙造,给以直线结构为主调的塔身增添了活力;其它各层或设方形小龛,或设涂抹朱红的方形直棂窗。塔身内部为空筒式结构,惟各层之间做出平行叠涩楼层,中间留空井,上下相通。据史料记载,灵光塔的塔顶在明朝时被风吹断的。直到1936年,当地才为其安装了塔顶和塔刹。此塔的整个建筑造型风格,朴素无华,给人以庄重、沉稳之感。

关于灵光塔的建筑年代,文献记载较少,《长白汇征录》有载:“塔身五层,围八丈,虽无碑碣可考,按法库门古塔,金石家称为元塔,以此类推,其为辽元间古迹无疑。”《长白山江岗志略》也有小记:“此塔相传唐时所建,塔底砖方可盈尺,泥质不甚细腻;塔顶明时被烈风吹折,今尚阙。”从以上两种记载看,一种是简单的类比,一种是以相传为信,显然并不可靠。

真正解开这座古塔建筑年代之谜,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考古工作者对此塔作了详实的测绘和多种因素的分析与研究,在类别比较上,灵光塔与中原地区的唐代砖塔在建造风格上极为相似,如陕西西安的小雁塔、河南登封的法王寺塔;在地理位置上,长白县在唐代属渤海辖地,此地渤海遗迹颇多。将诸多因素综合起来看,认定灵光塔是一座唐代渤海时期的建筑,是比较有说服力的。

渤海塔目前发现有3处(不包括石灯塔),都在吉林省,一为珲春马滴达塔,二为和龙贞孝公主墓塔,再就是长白灵光塔。前二者均在早年倒塌,仅剩废墟,不能观其全貌,只有灵光塔独存,且保存尚好,这是极为难得的,其学术研究价值更显重要。

长白渤海灵光塔(图片来源:资料图)

渤海古国

渤海国始建于公元698年到公元926年被契丹灭亡,先后存世229年。渤海国初建称震国,意为东方的国家。公元713年,首领大祚荣接受唐朝的册封,获渤海郡王的封号,并领忽汗州都督,遂改震国为渤海国,成为臣属于唐朝的藩属政权,又是唐朝管辖下的一个羁縻州府即忽汗州都督府。渤海自大祚荣始,传位15代王,兴盛时期设有5京、15府、62州、100多县。辖域包括今天整个中国东北地区、朝鲜北岛的东北部和俄罗斯的南滨海地区,“方五千里”,被中原誉为“海东盛国”。由于渤海国“崇尚华风”、“革故维新”、“万里寻修”、“繁荣贸易”,国势日盛,雄踞北方,与盛唐同期创造了北国辉煌。

渤海国上京故城,俗称东京城,又作忽汗城、火茸城、古大城、沙兰城、讷讷赫城、讷佛贺城等。故城地处今宁安市东京城盆地之中,四面环山、三面水绕,远山为屏,近水成堑,山河险固。故城所处之地平坦开阔,江河纵横,城沃山饶,宜于耕垦牧猎。根据考古发现,上京故城规模宏大,由外城(廓城)、内城(皇城)、宫城(紫禁城)及内苑等部分组成。俯视这近16平方千米的故都遗址,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舞台,满族的先民靺鞨人曾经在这里演出229年。城内的残砖断瓦俯拾皆是,有的刻印着文字,有的琢磨着花纹,有的挂染着采釉,它们就像剧后遗失的道具,仿佛还在演奏着1000多年前的历史乐章。它是悉仿唐都长安模式设计营筑的大城,因此上京城可谓牡丹江畔的小“长安城”。 

考古的研究告诉我们,当年的渤海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繁荣发达,充满神奇。神奇是因为渤海国没有留下一点直接的文史资料,所有已知的关于渤海国的记述都是间接,或者是由遗址中发掘得知的。因此有的史学家称渤海国为“迷踪王国”。在历史长河中渤海国的诞生、繁荣与消失有些像白山黑水间的海市蜃楼。

相关新闻:

·吴道子画作 大唐盛世丹青中的佛国与地狱·《多宝塔碑》:颜真卿记录一段佛门往事·香巴拉:人类世纪末的理想国与复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