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pt ux385c:未来肉鸭业发展中的几个关键问题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10:35
未来肉鸭业发展中的几个关键问题思考
作者:-

来源:畜牧科技网

我国具有悠久的养鸭业发展史,早在公元前500年前后,已经有大群养鸭的记载了。两千多年的养鸭历史,不但造就了丰富的养鸭生产技术与实践经验,也造就了形形色色的传统肉鸭食品,北京烤鸭、两广烧鸭、板鸭、腊鸭等传统美味食品,一直以来享誉世界。
  现代肉鸭业的兴起与发展,不过是近二十几年的事情。1980年世界水禽总存栏数仅为4.17亿只,1991年仅鸭存栏量就增长至5.24亿只,2003年鸭存栏量达到11亿只,其中我国鸭存栏量为6.72亿只,占世界总存栏量的60.7%。2003年世界肉鸭屠宰量约为22.8亿只,我国为16.34亿只,占世界总屠宰量的71.7%。可见,我国不但是世界肉鸭第一生产大国,同时也是世界肉鸭第一消费大国。近二十年,肉鸭业增长速度之快甚至超过了养鸡业,远远超乎了人们的预期。
  肉鸭业之所以有如此高速的发展,有赖于肉鸭品种的改良、饲料与营养科学的发展、疫病的综合防疫以及肉鸭生产技术的改进等,也有赖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当然,我们在看到肉鸭业飞速发展的可喜形势的同时,也应对发展中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下面几个关键问题值得引起肉鸭业同业界的关注和思考:
  1 关于肉鸭品种培育问题
  与鸡品种相比,肉鸭品种极为单一。著名的国际标准品种北京鸭,曾经在世界范围内对肉鸭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曾经先后引入过多个含有北京鸭血统的国外肉鸭品种,如:樱桃谷鸭、枫叶鸭、狄高鸭、丽佳鸭、海格鸭、奥白星鸭等。20多年过去了,有些品种几乎从市场上消失了,比如狄高鸭、海格鸭等,经得起市场“考验”的品种留了下来,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国外肉鸭品种应算得上樱桃谷鸭了。
  樱桃谷肉鸭由于其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国内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肉鸭品种,其市场份额应超过一半,樱桃谷鸭在广东省肉鸭市场的占有率更达N7o%以上。但是,由于樱桃谷鸭品种培育地的生态条件与我国华南地区相差较大,它在华南地区的表现总不如我国其它地区的好。由于华南特殊的亚热带气候特点,樱桃谷鸭在该地区夏季遭遇热应激的情况非常普遍,往往导致种鸭产蛋率、受精率与成活率降低,肉鸭生长速度减慢、抗病力与上市成活率低等,这也是许多客户之所以反映樱桃谷鸭并不能达到推广公司所提供的理想生产性能的主要原因。事实上,樱桃谷鸭在耐热性与抗病力等方面正面临着广东培育肉鸭品种的挑战。
  国内培育肉鸭品种,历史最长的是北京鸭。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进行北京鸭的系统选育了,先后也培育出多个高产系,只可惜北京鸭在品种性能改进、产业化发展、品种推广等方面,没能超越国外引进品种樱桃谷鸭。除了北京鸭的选育外,国内其它地区的一些单位也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陆续开展了肉鸭改良与育种工作,如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四川农业大学、三水联科畜禽良种场等,分别培育出仙湖肉鸭、天府肉鸭、三水白鸭等快大型肉鸭,但到目前为止,通过国家级畜禽新品种审定的,却仅有仙湖肉鸭、三水白鸭两个肉鸭配套系。
肉鸭品种数量少, 肉鸭品种培育单位少,与整个国内肉鸭业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从长远来看,鸭、鹅的发展将成为我国家禽业发展新的增长重点,加速培育和开发适应我国不同地区肉鸭业发展的新品种肉鸭,对于保持今后肉鸭业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加快肉鸭品种培育工作刻不容缓j
  2 关于肉鸭杂交问题

  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沿袭着种间杂交生产肉鸭的生产方式。比如:在广东省湛江地区,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用番鸭与绍兴鸭杂交生产骡鸭的传统;在福建省,也有用快大型肉鸭杂交金定鸭生产肉鸭的方式;在四川省,用引进的法国或澳大利亚番鸭杂交快大型肉鸭或麻鸭的生产方式也较为多见。鸭的远源杂交l乍产方式在全国其它一些省区也有推广应用:
  我国许多省区广泛分布着一些蛋用型和兼用型麻鸭地方品种,虽然肉用性能无法与快大型肉鸭或番鸭相比,但由于繁殖率高、适应性强、抗病力好、肉质风味独特、外型特殊,在当地依然有其独到的产品市场,比如:各地传统生产腊鸭、板鸭的材料,多数还是应用当地的麻鸭品种等。如果充分考虑市场细分,将高产肉鸭品种(或番鸭)与各地地方品种形成有效配套,生产杂交肉鸭产品,还是极具市场潜力的,这种杂交生产方式不但可以使地方优良品种得以有效保存和开发利用,还可在保持地方品种产品风味的基础上,改进肉鸭产品的生产率与生产效益。
  肉鸭杂交,要解决好种鸭繁殖障碍问题,还要关注不同地区产品市场对肉鸭毛色与肤色的特殊要求,因为涉及到消费习惯问题
  3 关于肉用型种鸭的人工授精问题
  目前,肉鸭生产中除了种间杂交采用人工授精繁殖技术外,国内肉用型种鸭的繁殖几乎都是采用自然交配的。
  自然交配时,种鸭公母比一般为1:5~7,人工授精时可达到1:20以上。
  自然交配情况下,种鸭饲养成本高,公鸭繁殖效率低,是不言而喻的。但要解决好种鸭人工授精技术问题,似乎并不简单。这里,先要考虑解决饲养方式问题。无论种鸭采用何种饲养方式,旱养也好,水面养殖也好,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总要涉及一个赶鸭、捉鸭、放鸭问题,一是对种鸭造成的应激太大,母鸭产蛋量损失太多,经济上不划算;二是大群操作很不方便。
  肉用种鸭可否笼养,实际上我们并未对此广泛、系统和深入地研究。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部分地区尝试蛋鸭笼养,获得试验成功,打破了水禽不能笼养的传统观念,这些试验成果是令人鼓舞的,对于今后探讨肉用型种鸭养殖方式的改变很有启发。如果这一问题得以攻克,种鸭人工授精技术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剩下来的只是如何提高人工授精率的问题了。
  4 关于肉鸭生产模式转变与生物安全问题
  传统观念认为,鸭是水禽,养鸭自然离不开水。事实上,我国绝大多数省区,有水的地区几乎都有养鸭,华南地区长期发展更形成了“塘边养鸭、塘中养鱼、塘基种果”的立体种养模式,这种生产模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促进了肉鸭业的快速发展。但也要看到,用水面养殖同样存在一些弊端:一是占用水面与土地资源多,资源矛盾日显突出;二是鸭鱼结合饲养很难兼顾二者生产效率,养鸭需要清水才能保证高成活率与高产,而养鱼则需要较高肥度的塘水;三是难以做到水环境污染控制;四是养殖区域广而分散,存在公共卫生与生物安全问题等。樱桃谷公司一直不赞成肉鸭水面养殖的做法,认为无法消毒和防疫,而采取旱养方式,其在我国的几个合资(作)企业,一直以来也都推行肉鸭旱养方式,收到较好效果。这当中虽然也存在种鸭受精率较低、肉鸭羽毛生长稍差、活体外观欠佳等问题,但规模化、产业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是勿庸置疑的,而且,随着加工业的发展,羽毛与活体外观问题也自然得到解决。
  从肉鸭业长远发展来看,肉鸭生产无疑会转向集约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如果还继续沿用肉鸭水面养殖方式的话,将寄希望于更多的土地资源与水资源,单从我国土地资源与水资源非常缺乏这方面来讲,已是很不现实,更不要说解决其它现存弊端了。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肉鸭生产模式进行重新审视,全面、系统、深入地探讨高效健康肉鸭生产新模式,如:笼养模式、离地网养模式、地面垫料平养模式等,以及与之配套的养殖技术、设施环境控制技术、卫生与生物安全体系等。实际上,近些年来,国内已经有人在进行这方面进行尝试,尽管数量不多、规模不大、范围不广,但这是良好的开端。显然,探讨肉鸭生产模式的转变,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旦系统研究取得突破,带来的将是肉鸭生产技术、生产方式与生产效率的革命性改变。
  5 关于肉鸭产品深加工问题
  与肉鸭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并且形成“瓶颈”效应的,应是肉鸭产品加工业了。加工业跟不上,不但无法缓解由于市场经常性价格大幅波动所带来的经营风险,也无法增加肉鸭加工产品附加值。我国传统的肉鸭产品加工业多是手工作坊式的,加工手段落后、加工产品档次低,产品质量与卫生标准已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
  当今羽绒制品已向时装化方向发展,价格不断上升,羽绒工业的兴起对水禽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家禽的羽绒以鹅鸭的羽绒品质为最好,利用价值高。我国鸭的饲养量远比鹅为多,是羽绒原料的主要来源。我国的羽绒原料还是国际市场的畅销货,每年的出口量约占世界出口总额的1/3。目前国内许多肉鸭屠宰加工市场,每屠宰1只肉鸭,向客户支付现金1.5~2元,用于加工生产鸭绒,市场十分火爆。另外,我国具有加工生产肥肝的传统,鸭的肥肝也由于其特殊的风味和营养价值,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消费者十分喜爱的高热能食品,世界肥肝市场长期供不应求,前景非常看好。其它的一些加工产品,如血、胆、掌、油等,也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加工食品。
  肉鸭加工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卫生与生物安全意识亦越加强化,出于长远考虑,必须建立肉鸭加工产品国内、国际市场准入标准,以使肉鸭加工产品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入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并促进肉鸭加工产品种类与数量的快速发展。二是建立肉鸭产品深加工体系,不但解决好肉鸭屠宰加工工艺、技术、设备与配套,还要形成既包含烤鸭、腊鸭、板鸭等传统加工产品,又包含羽绒、羽毛粉、分割肉、肥肝、掌、翼、肉骨粉、油脂等系列产品的配套加工体系。
  建立完善的肉鸭产品加工体系,充分发挥好肉鸭加工业的优势,将根本消除肉鸭业发展中的制约“瓶颈”,为肉鸭业发展形成新的产业链和增长点,极大地推动肉鸭产业发展。
  综观肉鸭业的发展,成绩是卓著的,但存在问题不少;目前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但挑战也同样严峻。系统解决好上述问题,就可以把握住机遇,从容面对未来挑战,迎接肉鸭业发展辉煌的明天。

  上传时间:2008-07-03 20: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