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舞音乐都有哪些:我们对“样板戏”的看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7:48:55
我们对“样板戏”的看法
金羊网 2002-08-09 10:38:15 www.ycwb.com
.NoUser { } .Title { BACKGROUND-COLOR: #ffffff; COLOR: #000000; FONT-FAMILY: ; TEXT-ALIGN: left } .SubTitle { BACKGROUND-COLOR: #ffffff; FONT-FAMILY: } .IntroTitle { BACKGROUND-COLOR: #ffffff; FONT-FAMILY: } .SmallTitle { BACKGROUND-COLOR: #ffffff; FONT-FAMILY: } .Author { BACKGROUND-COLOR: #ffffff; FONT-FAMILY: } .Source { BACKGROUND-COLOR: #ffffff; FONT-FAMILY: } .Abstract { BACKGROUND-COLOR: #ffffff; FONT-FAMILY: }

  中年以上的中国人都知道,“样板戏”的许多唱段在“文革”期间比今天的流行歌曲还要流行。那时候,八亿中国人无可选择,只能一遍又一遍地观听“样板戏”,去了又来,来了又去……

  “文革”的历史不堪回首,但生活在对逝去的年代有优越感的今天,人们还该不该重温那些戏剧唱段?重温这些戏剧唱段,还会涌起怎样的一种复杂情感?

  近期,一台中国京剧著名唱段原唱音乐会将在广州演出。届时,当年在其中六部“样板戏”担任主角的艺术家,将现场演唱有关唱段。

  凭着职业的敏感,微音先生于7月29日在本报“街谈巷议”中率先发表《我对“样板戏”的看法》一文。文章甫出,读者反应热烈。更有金敬迈、章明二先生撰文《我们对“样板戏”的看法》商榷争鸣。在获得微音先生回应之文后,我们于此一并发表。

——编者

 

                上图:“样板戏”在“文革中”

  口金敬迈 章明

  正当“样板戏”以咸鱼翻生、得胜回潮的姿态卷土重来,即将在本市江青纪念堂——不!不!不!错了。不是江青纪念堂,是中山纪念堂,特此更正——粉墨登场之际,微音先生“非常及时、完全必要”地在7月29日《羊城晚报》头版发表了《我对“样板戏”的看法》一文。

  乍一看标题,吓得我们张口结舌,寒毛倒竖,浑身直颤。对“样板戏”敢有“看法”?大胆!如果“旗手”健在,“老娘”会杀掉你的头!这并非什么远古的传说,而是30年前多次发生过的活生生的事实。

  我们受到了微音先生的鼓舞,既然您“杀开了一条血路”,我们愿紧跟在后,也来说说我们对“样板戏”的看法,以就教于微音先生。

  微音先生断言:“有人说:‘样板戏’是江青的杰作,演出‘样板戏’等于宣传江青。错了!”好一个“错了”!真是掷地有声!恕我们冒犯地说上一句,没有错,错的正是先生您自己!

  “样板戏”是戏吗?不!“样板戏”从来就不是戏。彭、罗、陆、杨的“反革命罪状”之一就是“破坏‘样板戏’”:彭真作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北京市委第一书记,仅仅因为关心过北京京剧团排练的《芦荡火种》(《沙家浜》的前身),就被认为是“黑手伸进了‘样板戏’”,触犯了天条。一个戏神圣到连政治局委员关心一下都不行,那还能称之为“戏”吗?“样板戏”是御用的屠刀,是飞机大炮,是无坚不摧的原子弹,林彪、江青一伙用它来铲除异己、清洗政坛,以树立他们在党内的绝对权威,顺便也把千千万万无辜的人们打得血肉横飞,家破人亡。多少民族的精英:吴晗、邓拓、老舍、傅雷、罗瑞卿、张志新、遇罗克……以及刘少奇、彭德怀等党和国家的元勋们也是在“样板戏”高亢的唱腔伴奏中或含冤死去,或上吊、服毒、投水、跳楼乃至于被枪决的!上下五千年只剩下八出所谓的“戏”,国家命运、民族存亡全都不在话下了!“样板戏”是棍子,把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化艺术成果(包括“五四”以来新文艺成果)扫成“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样板戏”是刀,是架在文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脖子上的锃光闪亮的钢刀。谁反对“样板戏”谁就不得好死!“样板戏”又是神,它几乎和“红宝书”享有同等的辉煌,不得议论,不得怀疑,不得念错,它比圣经还圣经,比宪法还宪法,神圣不可侵犯。世上有这样魔法无边的“戏”吗?

  微音先生又下了结论:“就总体说来,‘样板戏’是当年杰出的艺术创作家与出色的表演艺术家共同创造的硕果,决不能因江青个人插手而以偏概全,以个人一得之见而否定集体创作之功。”(引者注:后两句文理不通,先生是否“萝卜急了不洗泥”了?请问:您所说的江青的“一得之见”指的是什么?)我们说:对不起,先生,您又错了!历史是涂改不了的,谁也无法把“样板戏”和江青分开。历史文献铁案如山:“‘样板戏’是江青同志呕心沥血的结晶。”江青自己也说:“谁反对样板戏就是反对老娘!”而她的一大帮孝子贤孙甚至说江青单凭这项“功劳”就完全可以当党的主席,纷纷然大上其“劝进表”。怎么能说“样板戏”是什么“集体创作的硕果”呢?难道不怕“老娘”的阴魂来要您的小命?1966年中央正式发下的《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中,已经把江青在所谓“京剧改革”的“伟大作用”说得清清楚楚,何曾提到什么“艺术家的集体创作”?

  “样板戏”到底是什么玩意儿呢?1987年,章明这样写过:

    用“狼孩”来比拟“样板戏”,也许是再恰当不过的。所谓“八大样板”的母本,都是文革前较好的作品。江青把它们叼了去之后,抽筋扒皮,脱胎换骨。使原作优美、诚实与鲜活之处尽失,代之而来的是帮气、霸气、戾气,极左律条、个人迷信、僵化的性格、刻板的模式……总之,它们变成了江青一手奶大的“狼孩”。当年,这“狼孩”纵横奔突,昼夜嘶鸣,为“女皇”打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这“狼孩”神而又圣,谁稍有微词就是反革命,为此丧生、致残者大有人在。这“狼孩”能抓善咬,首先把自己的生身父母(原作者们)咬死咬伤,然后把广大文艺工作者咬得七零八落……(请参看《章明杂文随笔选》118页)。

  就总体说来,“生身父母”们无不遍体鳞伤,个个在劫难逃。我们随便举出两位:一位是《红灯记》的原改编者、导演和奠基人、1907年出生的大师级戏曲专家阿甲。他曾对江青横霸剧坛、自封“旗手”表示不满,江青大怒,斥之为“阴魂不散”,长期遭受残酷迫害,可谓九死一生!还有一位就是电影《红色娘子军》的编剧梁信。就因为有人问他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不是根据同名电影改编的,他据实以告。于是,一项“以‘样板戏’的原作者自居”的罪名加到了他头上,被罚到洞庭湖区劳改多年,回来落下了久治未愈的心脏病。“杰出的艺术创作家”命运如此,“出色的表演艺术家”呢!京剧名旦赵燕侠、芭蕾舞优秀演员白淑湘都是全国的尖子。但是江青的作风历来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两位名演员稍有不慎,立即被“老娘”打成“黑帮分子了”!继赵燕侠之后扮演阿庆嫂的名旦刘秀荣不知怎么得罪了江青,吓得发疯似地跪在江青的照片前请罪认罪,最后还是被一脚踢开。

  “集体创作”云乎哉?!“出色的艺术家”魂安在?!

  “狼孩”可以说是正常的人吗?为林彪、江青的封建法西斯王朝冲锋陷阵的“样板戏”可以说是“戏”吗?疯子希特勒也画过几幅水彩画,至今还有留存在世上的,也有好奇的收藏家以贱价收购,但他们并不认为它是艺术品,而且从不公开展览。

  如果说“样板戏”是戏,是“当年杰出的艺术创作家与出色的表演艺术家共同创造的硕果”,那么,为什么马思聪、贺绿汀作了一辈子曲,戴爱莲、吴晓邦跳了一辈子舞,他们一个个被斗得死去活来,或投入监狱,或关进牛棚,而同样是作了个曲(严格地说是编曲),跳了个舞的于会泳、刘庆棠之流却加官晋爵,不可一世呢?皆因为他们搞的是“样板戏”,沾上了仙气。沾上仙气的“板人”格外神气(并非所有参加了“样板戏”演出的人都是“板人”,必须严格区分)。

  金敬迈受到江青的疯狂迫害,身陷囹圄十年零八个月之久,是广州军区文艺工作者中受害最惨的。刘庆棠、殷承宗就因为是“板人”,便神气活现地亲临秦城监狱,以“上头首长”的身份,“提审”过金敬迈。“提审”的情景如下:

    ……这位姓刘的当然是要吹胡子瞪眼拍桌子的……吼了一通,东拉西扯,虽然说的是中国话,可我没听懂。临走了,刘副部长拉开了架式:“你,和陈伯达有过接触吧,你,看有什么问题需要交待的,我———们这次来,就———是要看看你的态度。你———不要再抱什么幻想,要———认真揭发。好,就———这样。”

  在把我关进秦城之前,有次他单独提审过我,也是摆着副架子骂爹骂娘地脏话不断。脏话能显示威风,脏话还能显示气派、显示地位,可惜脏话不能显示水平,管你爹的娘的放屁之类,显示的是低水平,小流氓的水平,瘪三的水平。可怜,一个跳舞的,平时又不爱学习,论拉腔拿调还不如话剧舞台上任何一个跑龙套的ABC。(请参看金敬迈长篇小说《好大的月亮好大的天》78-79页)

    刘庆棠到底是搞艺术还是搞政治?这样的政治打手小瘪三,这样的“出色的表演艺术家”能搞出什么来?这样的人担纲主创的戏,能够称得上是“戏”吗?

  如果说“样板戏”是戏,那么,总得让人家谈论一下吧,总得允许观众品评吧?不!碰都碰不得,谁敢提意见就犯下了滔天大罪!武汉军区的著名剧作家所云平就因为议论了一下阿庆嫂这个人物,立即被宣布为“现行反革命”,不得翻身。全国因犯了“破坏样板戏罪”而判刑、坐监乃至送命的该有多少?请问,何年何月,哪朝哪代,有这样一条“谈戏有罪”的刑律?何年何月,哪朝哪代,有这样恐怖、这样可怕的“戏”?

  如果说“样板戏”是戏,那么,江青又何必派遣一些特殊人物,到处侦查“反对样板戏的阶级斗争新动向”?1974年春,诗人张先生以“江青特使”的身份莅临广州,有天下午忽然轻车简从亲自来到章明家中。章明以为大祸临头,手足无措。张特使坐下后,一无寒暄,板着面孔,劈头就问:“你们这里(指广州军区文艺团体和广州市文艺界)有没有反对样板戏的,啊?有没有攻击江青同志的,啊?”章明恍然大悟,原来是替江青寻找“炮弹”的。虽然明明知道当时有不少人对样板戏对江青都颇有微词,章明却连连摇头摆手:“没有!没有!没有!我们这里,只觉得自己对样板戏学习得不透,领会得不深,绝对没有人反对样板戏!”张特使当即教导说:“学习得不透,领会得不深,还不算大问题嘛。别说你们,就是我们,啊,搞这个东西的人,有时也还觉得跟不上江青同志的思想哪!”教导完毕,扬长而去。

  章明纳闷:既不许大家发表意见,又来暗中收集情报。这算什么呢?

  微音先生的文章还有许多逻辑不通、自相矛盾、强词夺理的地方,如说“‘四人帮’既要搞反革命,就必然要用革命的面孔来装潢自己,粉饰自己。”试问:“四人帮”当时倒行逆施,开头就说:“我们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何曾“装潢、粉饰”?他们一直是明火执仗,为所欲为的。无视宪法,害死国家主席,他们“装潢、粉饰”过吗?打垮各级党委,大演“夺权”闹剧,他们“装潢、粉饰”过吗?微音先生又说:“他们之所以大肆宣扬‘样板戏’,利用这些文艺作品,树‘八个’,打倒一大片。”这句话表明,微音先生到现在还认为“样板戏”和它们的“母本”是同一回事。何其糊涂乃尔!是真糊涂还是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微音先生接着说:“(四人帮)以文艺专制始。以思想专制终。”既然微音先生承认“样板戏”是文艺专制,那么今天又大唱特唱“样板戏”,是想要复辟“四人帮”的文艺专制吗?……如此种种,不堪一驳,限于篇幅,我们就点到为止了。

  微音先生,您德高望重,历尽沧桑,并非无知的纯真少女。微音先生,您是过来人,“样板戏”害死了多少人,伤了多少人,您未必完全不知道吧?可为什么也曾为老百姓说过几句公道话的人,今天突然替“样板戏”抱打不平来了?我们百思不解。此中奥秘,恐怕只有微音先生自己知道了。

  恩格斯说过:“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学习来得快。”文化大革命结束二十多年了,虽然有人想极力抹去这段历史,但那场浩劫所提供的深刻且沉痛的历史教训,却是无数人的眼泪,无数人的鲜血换来的。这点,也可以不予理睬,但是,为民族计,为子孙万代计,谁也无权淡化、更无权美化史无前例的灾难。

  五羊城,竞风流,既迎新,又怀旧,汇演“样板戏”,全国拔头筹。江青若死而未僵,必欣然赞曰:“好!好!后继有人。是大好,不是小好!”不过,章明表示:倒贴二百块现大洋,我也不屑一顾!金敬迈则说:我已通告全家,凡我儿孙,若遇“样板戏”,立即换台,稍有怠慢,我就砸烂电视机。以上就是我们两个落伍的老兵对“样板戏”的看法。

  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尊重微音先生的喜好,祝“样板戏”演出大获成功!当然也要敬祝微音先生欣赏得尽情尽兴!

 附:《我对“样板戏”的看法》

  “文革”期间,“样板戏”曾风行一时,大行其道。其他话剧、影视以及文学等作品,几乎全被扫到茅坑里去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也被扔到了垃圾箱。这是“四人帮”的“旷世之作”,也属“四人帮”罪恶滔天的丑行之一。

  “文化大革命”头几年,我的头上戴满了“走资派”、“牛鬼蛇神”的一堆帽子;软禁、游街、弯腰捱斗与打倒之声不绝于耳,哪有机会和心情去欣赏“样板戏”呢?直至20世纪70年代初,“摘帽解放”后,我被恩宠贬到故乡担任佛山小报第三把手,方有心情欣赏这八个“样板戏”。孤立地就这些戏来说,无论唱腔、表演、情节,均千锤百炼,堪称精品。尤其是《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剧,看后至今仍历久难忘。在打倒“四人帮”后,“样板戏”停演,因其时“文革”的伤痛尤深,情有难堪,这是理所当然。

  但不可否认,这些作品大多产生于“文革”之前,是从文艺基层中产生,经众多大艺术家加工锤炼而成的。这些作品,有力地宣扬了我国人民的伟大革命精神,宣扬了革命斗争的艰苦性,宣扬了为革命无私无畏所作的杰出贡献,宣扬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品质与革命理想。

  然则,“四人帮”既是个反革命集团,为何又要大肆吹捧“样板戏”呢?问题正出在这里。

  “四人帮”既要搞反革命,就必然要用革命的面孔来装潢自己、粉饰自己。他们之所以大肆宣扬“样板戏”,利用这些文艺作品,树“八个”,打一大片,扼杀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造性,以文艺专制始,以思想专制终。

  有人说:“样板戏”是江青的杰作,演出“样板戏”等于宣传江青。错了!就总体来说,“样板戏”是当年杰出的艺术创作家与出色的表演艺术家共同创造的硕果,绝不能因江青个人插手而以偏概全,以个人一得之见而否定集体创作之功。如果是这样,江青在九泉之下,也会拱手为之致谢的。总之,还这几个戏以本来面目,是应该的。

  兹值中山纪念堂行将演出六个“样板戏”之际,兹将愚见公之于众,借诸商榷。

  (原载本报7月29日一版)

声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否则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金羊网-- 羊城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