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挤占科研经费:精彩致辞连连看(十):不媚俗从流,不轻言放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0:31:53
精彩致辞连连看(十):不媚俗从流,不轻言放弃 (2011-07-05 18:26:32)转载 标签:

张联

顾秉林

清华大学

何梁何利基金

行胜于言

自强不息

文化

分类: 苦乐校园


清华校长:不媚俗从流,不轻言放弃

顾秉林(1945—),吉林德惠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材料科学家,现任清华大学校长。曾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四次教育部(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科委“七五期间的工作做出重要贡献”奖等多项奖励。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3月任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2001年3月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兼任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2003年4月任清华大学校长。目前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物理学与天文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物理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亚太物理学会理事,中国体视学学会理事长

顾秉林校长在2011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是一个喜庆和欢乐的日子,近4000名同学即将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跨入人生的崭新阶段。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大家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和最深情的祝福!同时借此机会,向引领你们走上研究道路、陪伴你们走过研究生阶段的导师、亲人和朋友们,致以诚挚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

你们是十分幸运的一批毕业生。北京奥运、六十周年国庆、百年校庆等一系列国家和学校的大事,你们都一一亲历。在刚刚过去的百年校庆活动中,大家在纪念大会上感受清华百年的历史与使命,在校庆晚会上演绎清华人的精神和活力,在全球大学校长峰会上提供志愿服务,在为期一年多的百场学术论坛活动中增长见识、分享经验,还有近200对研究生同学在集体婚礼上,携手步入了幸福的婚姻殿堂……这一件件大事,一幕幕场景,因为你们的参与和服务而更加精彩、更加动人。

你们是勇于担当的一批毕业生。攻读研究生期间,你们潜心研究、大胆创新,为发展学术贡献着智慧和汗水;你们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你们积极承担助教、助研、助管工作,为学校的发展辛勤付出;你们在汶川、玉树地震之后心系灾区,表现出清华人的高度责任感……在社会对“80后”的关注和争论中,你们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能堪大任。

你们是承上启下的一批毕业生。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清华已累计授予硕士、博士学位超过7万人,而在座的同学们是清华百年华诞后的第一批毕业生。你们受到了百年清华文化精神的熏陶感染,又肩负着以实际行动为清华新百年发展增光添彩的重任。你们中的绝大多数同学将离开校园,走上各行各业、不同岗位,很多同学选择了奔赴西部和基层,在祖国的每一片热土上,定位当代青年的时代坐标,续写清华人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新的乐章。

同学们: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亲切寄语清华学子和全国青年学生,要求同学们做到“三个结合”。我想,大家将来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不负国家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将“三个结合”落实到一生的奋斗和实践之中。

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就是要继承和弘扬清华大学的优良传统,努力做到德才兼备。清华改制后的第一任校长罗家伦在《知识的责任》一文中提出,有知识的人“要负起更重大的责任来”。钱学森学长说“我的事业在中国”,王淦昌学长说“我愿以身许国”,这就是清华人的责任,也是清华人应有的人生境界。此外,大家迈出校门,是告别校园,但不是告别学习。同学们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意识,持续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以适应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修养,有知识,并身体力行对祖国、对人民的责任,这才是清华人最本色的“光环”、最显著的标志。

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就是要自觉地把创新意识融入到实践中去,而又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创造创新成果。在学校,我们倡导和实施“创新性实践教育”,让大家在研究实践中锻炼和提高创新能力。在走出校园之后,我特别想提醒大家,当前中国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以及社会经济领域的快速发展和提升,需要大家贡献创新的思想和理念,也为大家做出创新性的成果提供了很好的实践舞台。正如刚刚发言的马国馨学长曾经说过的:“解决好中国自己的问题就是世界水准。”我校新闻传播学院的曾维康同学,辗转多个省区,采访了江汉平原上一个小村子里、在全国各地生活和打工的26名村民,写出一部25万字的村落乡民口述史,展现了真实的现代中国农民群像,成为一篇独具特色的硕士论文。这就是把创新和实践结合起来的一个很好例证。衷心期望同学们把中国这块热土作为自己的创新舞台,深入社会、深入问题,得到真历练、获得真知识。

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就是要在注重综合素质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培育个性的发挥。过去,清华曾被称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虽然也有一些诸如诗人院士、京剧艺术大师、流行音乐人等出现,但在整体上,学生的个性培养是比较欠缺的。时代的发展进步,越来越需要多样化的人才资源。清华的毕业生,既要注意全面发展,同时也应该是个性鲜明的,要在科技、经济、政治、社会和思想文化各方面都成长出一批各具特色的领军人才。衷心期望大家在未来的道路上始终坚守梦想、保持个性,不媚俗从流,不轻言放弃,在奋斗拼搏中书写人生的精彩篇章!

同学们,百年清华的精神传统需要你们来传承,清华新百年的篇章正在你们的脚下向前延伸。让我们志存高远、努力奋斗,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像总书记所说的那样,在未来的人生征程上,“应该大有作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谢谢大家!

 

附:顾秉林校长在清华大学2010年本科毕业典礼上的讲

做第一等的事业,做中国的脊梁

——顾秉林校长在清华大学2010年本科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举行清华大学2010届本科生毕业典礼。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和各位老师,向你们致以最衷心和最热烈的祝贺!

清华,承载了大家最美好的一段青春时光。四年来,你们每天骑着自行车穿行在清华园。清晨到图书馆前排队占座,黄昏去紫荆操场挥汗如雨;在课堂上倾听思考,在寝室里夜话人生。你们是最后一届记得十食堂的同学,是清华路、学堂路、紫荆路命名后第一届毕业的同学,也是让当年的“校内网”、现在的“人人网”风靡起来的第一届同学。
    四年时光,我也与你们共同经历了很多:还记得你们在紫荆楼前,为汶川灾区群众献血的长龙;也记得在主楼前,你们为玉树人民祈福的身影;还记得国庆六十周年庆典上,你们在天安门前整齐通过的方阵;更记得北京奥运期间,你们在水立方志愿服务的笑容……
    前年冬天,我参加同学们举办的“与校长面对面”活动时,有同学问我:怎么看待来到清华的每一个学生?我说,我把你们每一位都看作一块“璞玉”,希望你们在清华获得充分的滋养和磨炼,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在过去的四年中,学校也正在通过各种方式,来为大家创造这样的环境和空间。比如吸引更多国际一流学者到清华任教,如施一公教授等;比如改革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如清华学堂计划的设立和经管学院的通识教育改革;再如加大力度推进国际交流,在你们中间,超过20%的同学拥有了到海外学习访问的经历。当然,我们还有一些地方做的不够,比如清华总体上对课业的要求比较严格,学分绩的压力比较大,给大家自主学习的空间不足,对同学的个性发展和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支持不够,一些教育改革的举措也未能惠及每一位同学,等等。

在此,我要衷心地感谢大家,感谢你们对母校的包容与热爱,感谢你们伴随清华一起成长。相信在这里留下的所有幸福或苦涩、进步或彷徨、成功或遗憾,都会化为属于你们每个人的终身难忘的清华记忆!

今天的毕业典礼以后,你们中有不少人还会继续留在清华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但也有很多人将要离开这里,到国内外新的地方去学习、工作、生活。无论走到哪里,“清华”已经成为你们身上最深的烙印。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到“行胜于言”的校风;从“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会通理念,到“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的实践精神;从“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术品格,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和“我愿以身许国”的强烈社会责任意识,再到“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体育传统……这些都是你们的精神财富,也是母校对你们的殷切嘱托。多少年后,老师教给你们的许多知识也许已经过时或者已被遗忘,但我相信,清华的精神将融化在你们中大多数人的血液里,体现在你们的行动上。
    此时此刻,如果让我送给同学们一段临别赠言,我想站在今天这个时代,再来阐释一下我们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何谓自强不息?我校老校友、著名历史学家何炳棣先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1965年,林家翘先生应邀到芝加哥大学访问时,曾对他说:“要紧的是不管搞哪一行,千万不要作第二等的题目!”这就是老清华人的抱负——做事就要做到一等!今天的中国正在崛起,未来的几十年,中国将在世界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作为这个时代的清华人,我们没有理由不树立这样的雄心和抱负。我衷心地鼓励各位同学,不要随波逐流、小富即安;更不要朝秦暮楚、轻言放弃,而要坚持理想、追求卓越,做出第一等的事业! 
    何谓厚德载物?清华的建立与国耻相连,救亡图强、爱国奉献从来就是清华人心中最重的传统和责任。大礼堂西侧闻一多先生塑像旁边,刻着他的一句名言:“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我相信清华的同学都有这样的热忱,我更期望大家能够把自己的热忱化为一生都坚定和坚持的行动,为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而努力,不因社会的磨砺褪色,不因个人的坎坷动摇。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我衷心希望各位同学在未来的道路上,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无论处于何种情况,要“做第一等的事业”,“做中国的脊梁”!  
    同学们,你们是清华在百年华诞前送别的最后一届本科生。“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巍然中央,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大同爰跻,祖国以光”。清华过去百年的辉煌,是由你们的学长担当起来的,而清华新百年的光荣,则寄托在你们新一代清华人的肩上。我衷心希望你们不负清华的培育,也衷心地祝愿你们每一位都健康、幸福、成功!
 

分享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