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虎老火锅图片:精彩致辞连连看(十一):我们的背景是—北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3:49:17
精彩致辞连连看(十一):我们的背景是—北大 (2011-07-05 22:19:55)转载 标签:

张联

周其凤

燕园

此间少年

黄蓉

北大印记

文化

分类: 苦乐校园


周其凤:我们的背景是—北大

今天上午8点30分,北京大学毕业典礼暨学士学位授予仪式在北京大学邱德拔体育馆举行。

一大早这里就挤满了前来参加典礼的学生和学生家长,整个典礼大约持续了两个半小时。请到了北京大学1996年的校友、著名央视主持人张泉灵作为特邀嘉宾并致辞。

2011届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共有3174名。其中,361人获得“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60人获得“北京地区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称号。北京大学校长、著名科学家周其凤做了精彩的演讲如不趁早把他的讲话发表出来,就过时啦!

周其凤,汉族, 1947年10月8日(农历)出生,我国著名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1965年入北京大学化学系,1970年留校工作;1981年9月于美国麻省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83年2月于美国麻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83年5月起在北京大学任教,1990年被聘为教授。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2001年6月至2004年7月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司司长。2004年7月由国务院任命为吉林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同时继续担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主任、高分子科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务。周其凤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高分子合成、液晶高分子、高分子的结构与性质等。在液晶高分子方面,周其凤创造性地提出了"Mesogen-Jacketed Liquid Polymer" (甲壳型液晶高分子) 的科学概念并从化学合成和物理性质等角度给出了明确的证明。此外,还对液晶高分子的取代基效应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得到了有重要科学意义的成果;最先发现通过共聚合或提高分子量可使亚稳态液晶分子转变为热力学稳定液晶高分子两个原理;并发现了迄今认为是最早人工合成的热致液晶高分子等。

周其凤校长在北京大学2011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嘉宾,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同学们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即将跨入人生的新阶段。在这个充满喜悦之情与美好憧憬,却又带着一点点离愁别绪的日子,我首先代表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向毕业生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哺育你们的父母、悉心教导你们的老师,以及关心和帮助过你们成长的每一位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学们,从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起,你们的人生开始与北大结缘。你们就像来自全国各地的种子,在燕园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大学时光虽然短暂,却真的是值得一生铭记的最美好岁月。前些天,我看了一部同学们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叫做《此间的少年》。“令狐冲”、“郭靖”、“黄蓉”、“穆念慈”……这些少年,让我感觉到无比亲切。尽管作为一部电影,它还有些稚嫩,反映的大学生活也只是一个侧面。但我却深深地感觉到:青春,是如此美好!也许,这些同学,他们现在就坐在你们中间,而这样的故事,我想却会年复一年,在这个园子里继续上演。因为,北大,是青春的北大,北大人的青春永不落幕!

同学们,典礼结束后,你们会依次跨过学位门。在那一瞬间,我想你们也许会下意识地回回头,看看这一路走来的过去时光:

你们一定不会忘记,29楼下那铺满银杏叶的小径、未名湖的塔影、静园的草坪、还有那电教、理教里悠然的“学术”小猫;你们不会忘记在图书馆抢占座位的身影,在医学部和燕园之间选课的奔波;你们不会忘记在三角地卖力地派发传单的场景,自己鼓起勇气走上舞台参加十佳歌手大赛的瞬间;你们不会忘记求职的艰辛、提交论文的忐忑以及为了GRE、托福和雅思红宝书的折磨;你们不会忘记BBS上的“十大”,寝室里熄灯后的“段子”,以及在深夜依然随时满足你食欲的西门鸡翅和小白房;当然,你们也不会忘记入校时骑着三轮帮你拉行李的憨厚师兄,还有后来坐在你自行车后座的可爱师妹……

你们不会忘记相伴走过的同窗好友、为你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以及在宿舍楼前一笔一画写下各种通知的楼长;你们不会忘记在北大学到的知识、科学研究的方法、认识社会的视角、为人立世的原则;你们不会忘记,奥运志愿服务中被汗水浸湿的衣背、汶川和玉树地震引发的同学们的关切,以及亲赴灾区参与抗震救灾服务的经历;同时,你们也不会忘记北大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精神品格和“以天下为已任”的胸怀气魄……正是这些人、这些景、这些光阴和故事,让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是爱,什么是痛,什么是青春,什么是成长!

经过岁月的沉淀,这些一定会深深地融入你们的血脉与灵魂,成为你们身上永远不会磨灭的“北大印记”。

当然,我也希望,你们一定要忘记:请你们忘记成绩单上的分数绩点。荣耀也好,郁闷也罢,那真的只是“浮云”;请你们忘记曾经和同学之间发生过的不愉快。多想想那些纯真的友情,你们就不会那么的“伤不起”;也请你们忘记在食堂打饭时,那略显拥挤的人群令你有多么的不愉快,还有那因为校园建设施工的噪声影响了你晚起的好梦……忘记这些,放下这些,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你们将拥有更加广阔的舞台,拥有无限的可能和无数的机遇。我衷心地祝愿:我的每一个学生都能轻松前行,飞得更高!

同学们,面对即将到来的新征程。我看到你们已经跃跃欲试,只待振翅高飞!如同当初父母送别你们到北大前夜的叮嘱,今天,我仍如他们一样。

我知道,过去几年,你们不仅刻苦学习了专业知识,也广泛涉猎了其他领域,掌握了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实现了“专”与“博”的均衡发展。这是北大赋予你们的宝贵财富。未来,我希望你们永远保持读书、思考的习惯,善于汲取精神营养,不断提升知识底蕴和人文素质。今年三月,我和中文系的本科生一起开了一次班会。此次班会的主题是“阅读•生活”。给我印象很深。我想,作为一个北大人,如果能时时寻找出几个值得研究的学术问题、发展出一些不限于工作的兴趣思考,那一定会为人生的成功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过去几年,同学们都参加过许多的文化交流活动。北大是一个开放的大学,也是一座国际化水平较高的大学,这是一个包容、和谐、多元的校园。正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我们北大的学生,要保持这种胸怀。在多元文化交流碰撞的国际舞台上,善于学习,善于合作,同时也要做好中华文明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创新者,以平等的眼光和开放的胸怀迎接世界!

同学们,除了这两点我最想叮嘱大家的,还是希望同学们始终保持胸怀祖国、心系苍生的抱负。

今年是建党90周年。我们刚刚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北大始终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两个月之前,我们的第12届研究生支教团收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的回信,总书记对北大学子志愿服务西部给予了高度肯定,寄托了殷切期望,并且再一次强调了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重要性。这么多年来,我们北大支教团的同学,不畏艰难险阻、不计个人得失,把在北大学到的知识带到西部边远地区,为改变西部基础教育的落后状况做出了贡献。支教团的同学,以及这些年来扎根西部、扎根基层的北大校友,他们的共同经历告诉我们,奉献祖国、服务人民,决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持之以恒的努力。在刚刚过去的建党九十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特别提到,“全国广大青年一定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这是对广大青年的殷殷期待。我希望我们的同学,今后不管在哪里,在什么样的岗位,在什么样的境遇下,都能够始终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把自己的事业与人民的事业紧密相融,只有这样,你们才能获得无穷的力量,你们的人生才会无限精彩。

同学们,服务社会是大学的责任,也是北大人永远的使命。今年5月,我到广州参加“圆梦计划•北大100”项目的开班典礼。这个项目是在广州选拔七百多名农民工进入北大网络教育学院学习,其中一百名北大全额免费。这些青年人,和大家年纪差不多,但是早早就担负起了生活的重担,体味到了人生的艰辛。他们也同样非常优秀。说实话,他们的讲话水平比我要精彩。北大能够帮这些农民工兄弟,帮助这些新生代产业工人圆梦,我感到非常有意义。我校林毅夫教授有句话:“只要天下还有贫穷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在贫穷中;只要天下还有苦难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在苦难中;这是我们北大人的胸怀,也是我们北大人的庄严承诺!”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你们毕业了,你们的高中老师、父母、朋友都来为你们送上祝福。看着你们朝气蓬勃的脸庞、略带湿润的眼眶,我不免再次想起《此间的少年》那首主题曲:“昨日依稀又重现,你站在我面前,记忆里的少年,从未改变。”

同学们,不管你们走得多远,你们永远是母校最牵挂的孩子;不管你们走了多远,未名湖、博雅塔、五·四路一定会在你梦中“依稀重现”,那是母校对你们的召唤!

“就这样不知不觉,就在那转身之间,就是那过往的少年。”

大学时光白驹过隙,就在转身之间,到了说“再见”的时候。但是,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的友情、爱情,还有与老师、与母校之间的这种亲情,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情感。这份情,必将永恒!

在今天致辞的最后,我想起曹文轩老师的一段话:有那么一个人突然走向了我们,倒也平平常常,并未见有山有水。但有人对这个人的底细却有所了解,说道:“这个人是有背景的。”于是,人们再去看这个人时,就用了另样的眼光——仿佛他不再是他了,他加上背景,所得之和,却要远远地大于他。 

北大于我们来说,它的恩泽既表现为它曾经给了我们知识,给了我们人品,给了我们前行的方向,又表现为它始终作为一道背景,永远地矗立在我们身后的苍茫之中。

同学们,请永远记往:我们的背景是——北大!

 

分享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