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风云人物:《道德经》佛道白话双解(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8:00:13

《道德经》佛道白话双解(五)

2011-06-22 21:06:46|  分类: 玄学密码 阅读5 评论0   字号: 订阅

五章 众生平等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刍狗:古人用谷草扎成的用以祭祀天地神灵的狗。刍狗虽结草而成,但祭祀的人却视其

有魂灵而装饰打扮并侍奉它们,以求福于天地神灵。待大礼已毕,刍狗的魂灵升入天堂

,它也就还原为纸草了,或者以火焚之,或者任人践踏。
圣人以百姓为刍狗,实质上是视百姓若神灵,从而敬重他们,保护他们,服务于他们,

目的是为了国泰民安。倘若有人灵魂丧失,做出有害于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情,就会遭

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唾弃,下场如同丧失了灵魂的刍狗。
万物虽为天地所生,但无一物为天地所偏爱。天地统治万物利用的是至诚不移的自然规

律,万物的生长发育,只能遵循这一规律,否则就会受到严惩。圣人效法天地,以法治

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违犯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严惩。圣人是由人民推举产

生的,是人民的代言人,是法律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在圣人的心目中,只能存有法的观

念,而不能存有“仁”的观念。有了“仁”的观念,就会以自我为中心,用权力代替法

律,这样一来,法律就会失去威严,社会就会滋生罪恶,百姓就要遭殃,这才是统治者

最大的不仁。
“不仁”是老子的法治思想。仁是目的,不仁是措施,唯有不仁,才能至仁。天地至仁

,用至诚不移的自然法则来体现;圣人至仁,用完善的社会法律来体现。另外,“天地

不仁”是万物平等的思想,“圣人不仁”则是人人平等的思想。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橐籥:用手操作的鼓风工具,即风箱。
天地之间,风霜雨雪,电闪雷鸣,皆为天地二气激发涤荡所致,万物生生不息,无不依

赖此气。如果把天地比作一个大风箱,那么人体就是一个小风箱。风箱的作用在于使炉

火更旺。如果用风箱的原理来治身,则生命会更富有激情,生命力会更强。具体要求是

“虚”和“守中”,反对“躁动”和“多言”。虚,贵在心意不动,目的在于保持旺盛

的生命力即“不屈”。虚并非形不动,而是反对躁动,躁动则“火”灭。多言,喻鼓风

的次数。“多言数穷”,是就鼓风的速度和风箱的效果而言,速度太快反而起不到预期

的效果。“不如守中”,是说既要发挥风箱的作用,又要始终把握火候,当武则武,当

文则文,“无过而无不及”,以“不屈”、不“出”、不“穷”为度。
就治国而言,这一节要求统治者要虚怀若谷,不可妄言妄动,炫耀自我威风,应始终把

握法律这一火候,以至公之治实现至仁之德。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谷道中真炁不脱,才能成为化生大道的母体。化生大道母体的门户,就是天根和地根。

任其真息往来,缠缠绵绵,若有若无,不可刻意求之。
“守中”的目的在于使“谷神不死”,自我之所以能够孕育真朴,全赖此火候。玄:道

体。天地根:天根和地根。绵绵若存:天地相接,二气相交,缠缠绵绵,不要过于执着

。“用之不勤”:强调应有所克制,不可操之过急。
就治国而言,这一节是强调精神的沟通作用。只要统治者和人民群众同心同德,一切按

客观规律办事,人间盛世自然来临。

本章是老子的人人平等思想,而人人平等要靠完善的法律来体现。治理国家决不能凭借

统治者的自我主观意志去任意发挥,必须“以百姓之心为心”,逐步完善法律法规。只

有用牢固的法治观念取代统治者的自我“有为”思想,社会才能持久稳定,国家才能健

康发展。这就是统治者的“不仁”之仁。

附:本章河上公、王弼本分为二章,“不如守中”以上为一章,以下为一章。魏源本合

为一章。这里,前句说“不如守中”,后面则说明了为何“不如守中”。“守中”即是

守“谷神”,“谷神”是化生“玄”的母体,否则,玄不会出现。
(南):万物平等,人人皆有佛性不杀生等的戒律及十随念处处有着平等的观点,无神

主宰,自己的佛性一点一点的(渐悟)涌现,当然根基好的也能顿悟,这在一些故事里

有提到。
老子文章有的治世的内容在佛教则是治教的内容,如戒律,以及修炼中的要求,根本的

还是去除我执。
练气功有文火武火之分,不能文武不分,密宗也然,不然轻则头昏脑胀,耳鸣肚痛,重

则神经错乱走火入魔,南传也是这样,观,也就是看着,并没有什么努力的咬牙等助力

行为,只是看,看着。不过也有力,那是止力和观力。
自然之力是无形的全方位的巨大的,所说佛是大医王,不是分科的,某一科的有形的,
现在的医院应该有全科大夫才好。大企业大公司也应有人负责抬头看路。
因天地的不仁和巨大的行动力的存在,所以有人又说‘存天理,灭人欲。’
南传佛教,也就是原始佛教的修炼都是自然的观察和思维,很多被用到的方法都是自然

的,观察自身,不净观,天地的毁灭的观,十遍观,就是想也是自然的,如断食想,没

有教你想一些法力高强的菩萨的等等对镜。菩萨也就是凡人有智慧的人。
例如,佛陀明白一位年轻比库因为多生以来都是金匠,所以无法修习苦观,只能观想美

丽的东西,佛陀就给他一朵金色的莲花,他因此能够迅速系念在前,心无旁鹜地精进修

行。
,例如他要周利般兔比库面向东方而坐,同时在搓揉干净的白布块时观想心灵的污垢。

另外,当积撒.苟答弥因为丧子而悲痛逾恒,请求佛陀赐药救治她的儿子时,佛陀要她

先去向村子里未曾有人逝世的家庭乞讨芥末种子,她遵照佛陀的话遍寻整个村子,都无

法找到一户从来没有人逝世的人家,这时候,她才恍然觉悟到死亡原来是人生无法避免

的必然结果,一如以下的法句所述:“不请自来,不告而别,来来去去,有什么值得哭

泣呢?”
佛陀特别教诲某些弟子不可使用奇迹来平息争端,佛陀告诫他们,这种做法与雇请歌舞

女郎兜售商品无异。

藏传佛教的《佛教生死书》中的菩萨有很多,如果不是藏传佛教徒,死后的中阴也是见

不到那些对镜的。

“我有儿子,我有财富,无明的人因此认为他们的安全无虞(译注),事实上,其身尚且不为己有,更何况儿子和财富呢?——第62句法句
恶业及污染都是自己制造的,不作恶业及清净行也是自己造作的,清不清净全在自己,别人无能为力。——第165句法句

不管利益他人福祉的事多么重大,也不可疏忽自己的究竟目的(涅盘),确实明白以后,要下定决心成就它。——第166句法句
个人以为大众部的发心‘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教我不知怎么做而且是发不了的,就不是自然的有违自然的法度。看过电影月光宝盒吗?那个有话唠的被小妖们绑着的时候还在大讲特讲,小妖们为此都抹了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