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岛屿争夺战:“红包影评人”引信任危机 贾樟柯百万资助独立影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19:20:45

“红包影评人”引信任危机 贾樟柯百万资助独立影评

贾樟柯(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相关报道:程青松:影评人不能做制片商的代言

凤凰网娱乐讯 11月6日凌晨,贾樟柯发表了一条微博,称自己和几位朋友已经商谈好,决定投资一百万余元共同资助影评事业,而具体的实现模式还有待讨论。此言一出,一时之间引起众议,有影评人毫不客气地指出这一百万肯定要“打水漂”,也有人表示肯定,认为此举很好,有利于保障影评人的言论自由,而更多的还是表示具体操作措施尚不明朗,暂时采取观望态度。凤凰网娱乐第一时间连线贾樟柯,他表示一切都还在启动阶段,但他会通过只投资、不直接参与管理的形式来保证影评人和资助之间的独立性,同时,他向凤凰网娱乐表示,自己想建立这样一个模式和平台是出于行业需要的考虑,“必须有人先开始做这件事情”,完全不要求回报。

【一石激起千层浪】贾樟柯发微博称要出资一百万资助影评事业

贾樟柯的微博原文:“和几个商界朋友谈好,我们将共同资助影评事业,模式及平台有待设计,其中包括资助影评人出席重要国际电影节观摩,及各地影评人每周线下讨论首映国产片,以及定期向公众介绍无法上画的独立电影。目前资金超过一百万,可以开始筹备了。 ”

从中可以看出,在贾樟柯所言的影评人资助平台上,影评人将享受三个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第一,受资助参加国际电影节;第二,每周线下讨论当周首映的国产影片;第三,定期向普通观众介绍无法公映的独立电影。

对此,除却叫好声之外,还有许多网友表示不解,有人提出疑问:“支持下的影评人还会有独立批判精神吗?和某组织圈养文人有什么区别吗?(引自“京华散人”)”,也有人表示怀疑:“导演资助影评人,难免瓜田李下。模式设计不好,就可能变成一个笑话。(引自“胡淑芬”)”

【背景补充】“红包影评人”引影评人信任危机

此前,某部大片上映之际,片方给提前观影的影评人每人一个数目可观红包作为“交口费”一事被传得沸沸扬扬。导致了部分公众对影评人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产生了怀疑,在这样的信任危机中,甚至连“交口称赞”一词,都被带上了某种暧昧的色彩。到底该不该信影评人,该信怎样的影评人,作为普通观众,难免产生这样的疑惑。

而讽刺的是,就在巨额红包一事后不久,一位国外记者却为在国内收到的300块红包大惊小怪:西班牙《阿斯报》副主编马塔亚纳在采访国足比赛期间参加某发布会时收到300元红包后大为吃惊,他在给《阿斯报》发送文章的同时,在酒店内拍摄了一则简短的手持红包内300块钱的视频传回西班牙。

所以,贾樟柯关于出资影评事业的微博一出,让人不得不产生多方联想。是否此举有助于保持影评人和片方之间的独立,减少“红包影评人”出现的情况?而资助平台建立之后,影评人与平台之间的独立性又要怎样保持?是难以避免的问题。

【焦点回应之贾樟柯】我只解决资金问题 不参与具体运作

凤凰网娱乐就此事连线贾樟柯导演,他回应说一切都还只在启动阶段,没有具体实施的步骤出来。而对于怎样保持资助和影评人之间的独立性,他表示:“我和我的一些朋友愿意捐助,而不是直接管理,我们只提供资金支持,我们是想发掘一个类似于科学松鼠会一样的团队,做类似于‘免费午餐’和‘大爱清尘’一样的项目。大概是这个意思,通过这种方式来避免直接的利益关系和接触,也于此来保持独立性。当然,这个团队那边要出的具体计划书和报告给我们看。”在连线中,他强调多次“我只解决资金问题,不参与具体运作。”

而谈起产生出资资助影评事业的初衷,他简单道:“做这个事儿,是因为这个行业有需求,也必须有人先开始做这样的事。而且,我们是不指望回报的,都是我们几个朋友在一起,说每个人拿出多少钱来做这个事情。”

但没有回报怎样保证这个模式和平台长期运作?贾樟柯的回答是:“那只有我们把各自的事业做好,每年都拿出一部分钱来做这个事情。”

【焦点回应之影评人】怎样操作是难题 保持独立性要相对来看

而作为贾樟柯此举的直接相关者,影评人自身如何看待此事?凤凰网娱乐连线了几位资深影评人,了解了他们对此事的想法。

妖灵妖:如果能打造一个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平台会很有趣

·影评人去电影节 对电影本身的关注会更深入

我觉得建立这样一个平台很好。比如贾樟柯说能资助影评人去电影节,这很好,因为现在国外一些平媒江河日下,电影专业人员被大量裁员,不能去一些中小型的电影节。而中国去国外三大电影节的人多是平媒记者,影评人去得少,如果以后能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的影评人能亲身参与到三大电影节中,是好的事情。因为电影节上会有一些小众的片子,如果我们能去,就会产生我们的观感。每个影评人都有自己的判断,而影评人圈子很小,大家对互相之间的口味和水平也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比如说一个影评人对一部片子做出了怎样的评价,大家一听,也会对那部影片有一个了解。如果能有大家都很信任的影评人过去,就是很好的事情。因为毕竟影评人会对影片自身关注得更多,不像大部分平媒会更多地去报道发布会,对于电影自身的报道并不深入。

常常国外电影节上放映的影片我们看不到,就只能从国外媒体的评论上来了解那部影片,但由于大部分国外媒体对我们国内的文化并不精通,写出来的东西其实也不尽深入。

·独立性是相对而言 红包影评人会对困难望而却步

然而独立性这个东西,是相对而言的。因为具体的模式还没出来。假设国外一个很小众的电影节,国内根本不会有人去的,但通过这个平台过去了影评人,那就跟所谓的红包影评人有着明显的区别了。因为我不相信红包影评人会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过去专门看片、写稿子,能这样做的,都是真正爱电影的人。第一,这个事情没那么容易,会使很多志不在此的人望而却步,第二,有的时候红包影评人和真正影评人无法界定。得看这个资助往哪个方向走。

·如能建立起新的影评平台 会更有公信力和吸引力

还有我看贾樟柯说要请影评人评价每周的首映国产片,这个比较有争议。就是人选问题,普通观众买张票也可以去写影评啊,为什么要专门去资助这一部分人去看呢?

还有,比较有趣的一点是,这可能会打造一个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平台,会建立一种特殊的渠道。有些电影的平台,比如说豆瓣,在之前积累了一定的可信赖度,我如果要看一部电影,去豆瓣看评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差不多就能代表这部片的水平,或许看过之后会发现没那么准确,但还比较靠谱。

因为现在大量的红包影评人在压缩平媒的空间,使得能够被留意的真正影评越来越少。我觉得如果贾樟柯说的资助能建立起这样一个新的平台,那还比较有趣,会对普通观众更有吸引力和公信力。

magasa:闻所未闻 保持观望

我是觉得有点奇怪,因为这个事情是闻所未闻的,从前没人做过这种事情。我是挺疑虑的,他一个导演,要怎么来操作这个事情?

而且我认为要保持独立性也比较困难,因为听起来有点儿相当于“包养”了吧。所以现在是保持观望态度,看他怎么具体操作了。

叶航:初衷很好 操作很难

首先我觉得他这个初衷很好。建立这样一个平台,能让一些之前想去电影节而不能去的影评人开拓视界、提升专业水平。而且,他建立这样一个平台肯定是想让大家说真话,不要被收买,因为现在失真、过度吹捧的影评还是不少的,他是想避免这种情况,通过经济上的独立来保证观点和言论上的独立。

初衷虽好,但操作起来很难说。因为如果要长期效果的话,回报怎么来?最后能不能长期保持?很难说。至于通过这个平台得到资助的影评人怎样保持独立性,这也不好一起看,因为影评人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群体,不能混为一谈。

业内人士微博热议:

黎明无论媒体还是影评人,都应更关注独立影片,勇于当优秀独立片的吹鼓手。不是说商业大片无需评论,而是评论大片的附加值相对较低,因为很多人都会去评,除非你有很独特的观点,多几篇同质化的影评其实意义不大。而独立片没有充足的宣传经费,把它们介绍给更多影迷,影评人媒体人员才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

但评论的对象不管是什么影片,评论者都应该保持独立的观点,不受各种利益集团的干扰。只有大家都说真话,一部影片建立起来的口碑对于广大观众才具有参考价值。

理想的做法是,影评人的费用由采用该文的媒体负担。但媒体为迎合受众,一般只对大片感兴趣,而大片由于宣传经费充足,往往可以优厚招待媒体,无需媒体支付观片产生的费用。长此以往,独立电影被挤出了大众的视野。现在一些媒体的做法是等到某部独立片取得了口碑,才做一些报道,这缺乏好影评的超前性。

张小北:影评人应该是媒体养的,而不是导演出钱资助。所谓流水不腐,媒体影评人要保持流动性和淘汰机制,才能保证影评的客观性和基本水准。

图宾根木匠:在一个没有言论自由的社会里,居然大谈神马"独立影评人",这是行为艺术还是冷笑话?

卫西谛:保持关注。出发点也是好的。评论者最终得靠自觉,对电影是否真诚。媒体平台的选择以及合作方式非常重要。目前红包人评论大概是某些大媒体有意无意制造出来的产业,水军枪手也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