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百度百科:关于考研和考编的问题的一点体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7:05:16

关于考研和考编的问题的一点体会

各位同学:

大家晚上好!

受系里和心理学教研室的委托,今天晚上就大家关心的考研、考编和资格证的问题进行一个简短的交流。希望能对大家有些帮助和启发,不周全的地方还请大家相互交流澄清。

结合大家的我今晚的讲座主要分为这样几个部分:一是关于考研的问题。而是关于考编的问题,三是关于教师技能训练的问题。

先说考研的问题:1、为什么要考研?2、如何决定考研的方向和专业?3、考研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做个小调查:(1)多少同打算考研,或者有想法还在犹豫?举手示意。

2)有多少已经从大一或者大二就下定决心,目标明确的考研意向

3)有多少同学为自己的理论研究的喜爱;为提高自身的内在修养;为将来找工作增加筹码;为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为了换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盲从的,没有明确的目标的人举手、

近年来,高校中的“考研热”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考研的热度一浪高过一浪,报考人数逐年上升,每年都创下考研历史上的最高纪录。据统计,2004 945 万人报考研究生,比2003年增长18.4 %,是历年来报考人数最多的一年。应届毕业生中报考的人数都在一半以上,有的高校或专业达到80%以上。2010年,全国考研人数超过140万,再创历史新高。那么,考研为何逐年升温、久热不衰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社会发展和大学生成才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不提高水平,没有真才实学,就会落伍,甚至被淘汰,追求知识已成为社会趋势。正是基于这样的分析和认识,大学生成才的愿望一次次被唤醒,为了进一步深造,考研便成为首选途径。从客观方面看,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需求不断增长、大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和成才的愿望,是“考研热”出现的时代条件。

2.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巨大的就业压力的逼迫。随着就业高峰期的到来,本科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面对一年比一年增加的巨大就业压力,工作越来越不好找,自然会促使更多的人选择报考研究生。因此,本科毕业生考研的比例都有所上升,有的甚至达到90%。报考者希望能通过读书这种方式给自己“充电”,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的知识水平,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读研亦被默认为一条“缓解”就业压力有效的途径。因为,与本科生相比,无论是在找工作的难易程度上,还是工作待遇上,研究生都明显占优势。更重要的是,这种趋势在最近很长一段时间里不会有很大改变。就业形势的严峻和就业难度的增大,是促使大学毕业生直接大批报考的最现实原因,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就业压力逼出了“考研热”。

面对不算乐观的就业前景,和孙傲同专业的学生80%选择了考研。记者从25中考点发现,走出来的考生当中,大部分都是应届毕业生。至于为什么考研?很多考生给出的答案都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

    3.高学历热和“学历贬值”现象的刺激。目前我国仍处于求职、工资、待遇都看学历的社会大环境,人们把获得高学历、高文凭看得十分重要,没有高学历,要想在大城市立足生存、得到重视、获得发展是很困难的。仅仅本科学历没有竞争优势,学历越高,优势越明显。目前一些用人单位片面地认为毕业生学历越高就越好,这就造成了“学历贬值”现象。这使毕业生认为,社会现实对学历有过高的要求,而个人理想的实现也需要凭借更高的学历,因此,怀里揣的毕业证和学位证越高越好,读完硕士还得读博士,否则就没法找到好工作。这使不少年轻人陷入了成才的误区,反而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4.考研大军中的一部分“盲从者”是受周围考研氛围的影响。一些人考研没有明确的目的,对未来的职业选择不太明确,看到周围考研的同学整天没日没夜地苦学,自己想学又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充足的动力,紧张不起来,学不下去,心里时常有一种害怕落伍的感觉。受坚定的考研者的感染、影响和带动,这些人认为自己也应该试试,便自觉不自觉地加入到考研者的队伍中来,不求金榜题名,但愿不虚度光阴,“潇洒”地考一回。来自中国海洋大学大气科学专业的时晓旭从大一开始就下定了考研的决心,她说,就算这次考不上,准备考研的经历也是她人生不可多得的财富。···就算是考不上,我觉得我的耐力、毅力也都得到了锻炼。为以后的再次走上社会考研打下基础。)“

5、还有一部分是发自内心的处于对学术的喜爱和理论研究的热爱,也会报考研究生。(从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考研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有没有仔细想过。这个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你的专业也和学校的选择。各位同学:考研不是直接和将来的工作划等号的,他只能为你将来的发展奠定一个必要的基础和平台,后面的路还要自己去一步一步经营。不是老师要或者建议大家去考研,而是自己根据自己的需要理性的给考研一个合理的定位。

   如何选择方向、专业和学校?

考研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一旦下定了决心准备考研,首要的问题就是报考志愿,理性而科学地选择学校和专业是考研成功重要的第一步。在选择报考的学校和专业时,考生应该结合自身的意愿和条件以及将来自己的发展方向来考虑好考研志愿。

报考第一问:你的心准备好了吗? 在决定考研之前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考研?经历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在准备考研时我们应该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又该怎么去做了。有部分考生对自己的专业很感兴趣,认为应该更加深入地学习研究它来增长自己的才干;有的需要更换自己的专业,在自己感兴趣或者更有前途的方向求得更好的发展;还有许多的考生主要考虑提升学力以便将来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总之,请慎重考虑:你所选择的学校和专业是否有利于你将来的更好发展,是否是通过你的努力能实现的现实目标,是否符合你的兴趣爱好。

1 研究生的分类——研究生分为普通硕士和专业硕士。普通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目前我国学术型学位按招生学科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等12大类,12大类在分88个一级学科,88个一级学科在分为300多个二级学科,同时还有招生单位自行设立的760多个二级学科。普通硕士的招生考试主要是年初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录取后获得研究生学籍,毕业之后可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专业硕士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专业学位是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硕士学位主要有分为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BA)、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工程硕士(ME)、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法律硕士(J.M)等。

报考第二问:什么专业最适合你?

  在报考阶段,应该按照社会上的一些评价以及招考人数、录取难度等标准,理性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这里,我们将研究生专业分为热门专业、传统专业和特殊专业硕士加以分析。

  热门专业:主要指那些切合时代热点,社会需求性大,未来就业前景看好的专业。这些专业因为其在社会的需求量很大、求职的机会多、未来的发展也比较光明,为大多数考生所看好。例如建筑、土木工程、计算机、金融经济类学科、法学学科、新闻类学科等等。但是这类热门专业最大特点就是报考人数爆满、竞争激烈,录取比例较低。报考此类专业的学生最好评估一下自己的兴趣和潜力,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量力而行,选择好自己的专业。

传统专业:主要是指那些社会总体需求量有限的基础学科类专业。这类专业常见的有文史类、哲学类、冶金类、地质类,数、理、化基础学科等等。与热门专业相比,这类专业就显得比较冷落。但是由于其多年积累的严谨的治学体系,传统类学科专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其他专业所无法替代的。这类专业在研究生招生培养名额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且竞争也不太激烈。

特殊专业硕士:主要指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JM)和软件工程硕士(MSE)以及公共管理硕士(MPA)等等。和多倾向于“研究”的传统意义上的硕士研究生相比,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培养方面更注重的是实践与应用,培养的时间也较短(一般为2年)。

一旦决定了考研,那么选择报考志愿,这是所有人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因为我们不应该打无准备之仗。在考研之前做充分的准备,研究自己的选择是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总的说来,志愿分为两种,专业和学校。而专业和学校的选择永远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有时候,说得很直接和现实一点,这是一个机遇与风险并存的选择,热门的专业,名牌的高校,无论何时都是大众的情人,时代的宠儿,永远是会受到众多考生的青睐
.
    因此有时候大家的选择往往会进退两难,犹豫不决,想报更好的,担心考不上,选择有把握的,却又对它不够好而遗憾,有时候由于自己一时选择的失误,或者与自己的理想失之交臂,或者本应该能够上一所比较好的学校比较好的专业,结果上了一个不怎么样的学校,不怎样的专业。很显然,不同的专业,不同考研经历的人其看法各有不同,那么究竟应该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报考志愿呢?

首先,在报考之前,你要先想好这样几个问题:首先,在报考之前,你要先想好这样几个问题:

  1.你最向往哪所院校或研究机构?

  2.你有为了考这所院校而不惜一切的决心吗?万一第一年考不上,你的意志能否坚强到一直考上为止?

  3.你觉得你的实力能使自己在许可的年限(如三年)内考上吗?如果你对自己没有信心,还是理性一点,报考一个相对容易的院校,或者干脆就不要考好了,要知道考研的成本是非常大的,与其高估自己,鸡蛋碰石头,倒不如静下心来找个好工作。

  在这些问题上对于自己有了清晰的了解之后,我们就可以真正地开始选择自己的志愿了。

 
    报考学校定位
 
   目前,我们国家共有各类高校1000多所,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开办研究生院(包括由科技部主管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学校不过100所的样子。无疑这些具有研究生院资格的学校是大家重点关注的对象,它们的科研实力、校园环境、师资力量、学校声誉、专业设置等在全国来说都是排在前面的,将来毕业所拥有的校友资源也最为丰富(这里想提醒各位的是千万不要忽视校友资源的作用,它将来会给你很大的帮助),每年报考的学生也多,将来从这些学校出来前途也相对比较不错。

而在这些学校里面,又大概分为几个档次:
  第一类,就是所谓的名校,即国家教育部钦定的“2+7”:定位为世界一流的清华和北大,定位为国际知名高水平的复旦、南大、浙大、中科大、上交、西交和哈工大。它们是国家大力扶持的重点,是重中之重,能到这些学校深造是很不错的选择。
  另外,中科院的实力也是相当不错,毕竟它代表了中国科技界的最高水平,也和以上9所高校一样,代表了中国研究生教育的最高水平,而且其研究生院下属的大部分研究所待遇都很不错,不仅可以不用交昂贵的培养费,而且每个月给学生补贴的生活补助也较其他普通高校为高,对于那些家庭不是很富裕,而且喜欢踏踏实实地做些学问的同学来说,无疑是最理想的选择。
  第二类,就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自主定线的除了以上10个科研院校(“9+1”)的学校,即所谓的重点,也是很不错,这些学校的名字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像北京的人大、北航、北师大、北理工,天津的天大、南开,上海的同济、华师,南京的东南、南航,武汉的华工、武大,成都的川大、成电,西安的西工大、西电,广州的中山、华工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第三类,就是“211工程和教育部直属的一些高校(除去上面所提到的学校)。有关名单,大家可以从相关网站上查到。
  考生如果报考的话,建议尽量选择这些学校。一来它们的专业实力较强,名气比较大,学术氛围和学习环境都不错,社会认可度比较高,发展潜力较大;二来它们是自主招生,有些东西比较标准化一些,而且它们往往在其他院校之前招生,实在不行可以调剂,同等条件下一般较普通学校考生优先考虑。
  注意问题:
  选择学校的时候,必须关注各个学校各个专业的历年招生情况(包括报考和录取的人数),必须看清楚目前的考研形势。从90年代初开始,考研年年升温,考录比例一年一年拉大,尤其一些名校的热门专业。也就是说,竞争是相当激烈的,可有些朋友就是不顾这样严峻的事实,盲目报考名校,结果呢?十之八九分数低到羞于告人的地步,而且从此一蹶不振,再也不去想考研的事了!这样的心态可算是极端,我们大家要根据自己的实力和情况,量力而行。
  一般说来,我们在报考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情况:
  (1)历年推免生所占的比例:推免生比例过高的学校,由于可供考取的名额过少,无形中提高了考取难度,一般不应选报。
  (2)历年招生人数和报考人数的比率:应尽量选择比率大的学校报考,考取率较高。
  (3)招生人数:招生人数过少的高校,考取率较低,一般不应选报。
 

报考第三步:你的目标是哪所学校?

  在选择好专业后,接下来就要确定报考学校。在选择学校时应该考虑到以下的几点因素:1.应该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报考分数要求高一点、质量好一点的学校。这样才会使你更加努力地复习,否则只会原地踏步停滞不前。在质量高点的学校才能真正学到东西,不至于白白浪费三年的光阴。判断一个招生单位的质量通常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判断:在该专业领域的地位,导师的名气、学术成就,该学校(单位)在近年来所取得的学术成果等等。

2.考虑一下毕业后想在什么地方工作。例如:北京和上海、南京、广州这些大城市工作机会多,如果是想留在北京工作最好选择报考北京的学校,想留在上海工作就最好选择报考上海的学校,即使不留在京沪,从京沪高校毕业的研究生相对于其他院校的学生也更加容易找到一份好工作。

 

  3.在选择学校要做到有的放矢,一击命中。考生应全面了解学校真实的信息,权衡利弊,做出正确的抉择。尤其是那些竞争实力一般的考生,更要借助于信息的收集,选择录取可能性最大的专业和招生单位。

  首先要看录取分数线,有一些比较好的学校的总分和单科录取分数线有可能会高于全国统一最低分数线。其次,要看所报考的专业院系的录取的平均分和最低分数。然后,还要看报考人数和招生人数,两者之比即为录取比例,数值越大,说明竞争越激烈。这些数据应该尽量往前多收集几年,可以看出一个趋势,分析一下录取门槛是逐步降低还是逐步抬高,是基本稳定还是剧烈波动。逐步抬高的难度比较大,而波动剧烈的风险比较大。最后,考生还要研究学校的录取情况。由于研究生招生是由各招生单位自主负责,各专业院系的自主权比较大,因此必须详细摸清录取情况,比如,实际录取名额到底是多少。特别要注意的是,有些高校和专业院系有很多内部保送的名额,表面上看起来招生量不少,但公开招考的并不多,对这些考生都要有客观的分析。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还应考虑尽量避开竞争焦点,把目标定得现实一些,提高自己的录取概率。

3、考研中注意的问题;

真正让人考研成功的,绝不是模仿那些所谓的大牛,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制定适合自己的计划,按部就班实行,关键中的关键是,绝不比较。我考研的时候也看了非常多的经验总结,其中一个很深的感触就是——天啊,神人啊,换我肯定不行的!让我非常有挫折感。所以在我的经验总结里,你绝对看不到非人的行为,我只是大众中非常普通的一个,我下面总结的经验和教训都只供参考,不供模仿。

大概从五月份开始复习的,复习时间九个月左右。时间表是早上8:30—12:00;下午2:00—5:30;晚上7:30—11:30,有时候状态好就多学点,状态不好就少学点。下面我分科介绍一下我的复习经验和教训——请格外注意看教训。 

一、专业复习

  专业课我是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把所有的书都看一遍,不求都懂、但求看完。第一遍是有点痛苦的,因为完全是新知识,感觉像挖山一样进展缓慢。一定坚持下来,越往后就越容易了。

  第二个阶段报了还问的辅导班和做练习题,也同时复习专业知识。心理学的好的辅导教材真的太少了,几本辅导教材都很不给力,总体感觉只是帮助记忆而已。对于其中过难的题我都没有纠结过,不会就算了——我觉得太偏了、不会考试;结果,真正考试的时候我悲催了,好多不懂的,才后悔复习的时候没有拓宽知识面。

  最后一个阶段是做模拟题和回归课本,这一阶段,我太受政治的影响了,开始背诵大纲解析,到考试之前基本把大纲解析背了一遍,但是定好的模拟题和练习题都没怎么做,这也导致我知识只限于基础而已。

  经验:第一遍看书不懂的地方先跳过,到第二遍很多地方自然就懂了。因为等我们把五本书都看完了以后,会有一个融会贯通的感觉。

  教训:1、如果可以多看几本教材,我每科看了一本,测量实在不行看了两本,导致我知识面很窄,越到后期这问题越严重,做题的时候发现太多自己没见过的。2、后期要重视练习题和模拟题,起码要把那些巨贵的模拟题做完。

  二、调整心态

  我当时一个人在家复习,电视电脑都随时可看,又没有学习氛围:没有图书馆、没有自习室、没有研友,真的非常没有约束力。我觉得要让众多大牛那样高强度的“一心只读圣贤书”,基本是不可能的,一定要以一个很轻松的心态来学习,才能坚持下来。于是我早上会开电脑看CRI,晚饭后会逛逛论坛、看看博客,之后才开始学习。既然我离不了电脑,那我就顺其自然,上网完了再学习,不然心里像挂念着什么事一样不踏实。

  再就是“不想学习”,这个感觉我太有了,平均高效学习坚持两三天就不想学习,而且每个阶段的问题我统统有,比如开始阶段的不紧张,中期的焦虑,后期的过于放松,那个时候上论坛,发现大家基本都一样,到了某个阶段就有某个问题。我的一个方法是激励法,用成功的案例激励自己;一个是强迫法,比如我会强迫自己打一下午的僵尸,开始非常想玩,其实越玩越无聊,就自己作罢了。

所以不要惧怕负面情绪,每个人都一样,要想办法对付过去,实在不行就去玩,不差那一两天的,没必要有巨大的愧疚,影响后续学习。——当然我不是说随时随地的想玩就玩啊。

  三、制定计划

  我个人觉得制定计划是非常重要的,而我基本坚持下来了大的阶段计划,比如五月到八月把专业课看第一遍,九月到十一月做题加复习第二遍,十二月巩固梳理知识加做模拟题,最后冲刺等。

  我贴了一个日历表在墙上,学习了一天就画个圈圈,没有学习就不划圈圈,日复一日的积累会慢慢让人有成就感,到想放弃的时候,看看划了很多圈圈的日历就会坚持下去。

  四、学习时间

  我每天的学习时间预定是十一个小时,其实根本没有那么多,我要自己做饭,要睡午觉,时不时去弄点吃的喝的,还要上个厕所,随便动一动时间就过去了,可能真正学习的时间七八个小时左右吧。不过我坐在课桌前的时候是绝对投入的,不走神的,一旦学习厌倦了,我就随意,不会强迫自己。我觉得大脑有它自身的休息规律吧,如果想休息就休息一下,不用太过纠结。

  五、自我激励

  从开始到最后,保持自我激励是非常有用的,而且千万不要去和别人比较。我每次去看人家的进度,就会觉得自己差好多,紧张的看不进去书,所以我始终觉得,按照我自己的步骤就可以,不管其他的——毕竟我是根据最适合自己学习程度和个性来制定我的复习计划的,这和别人毫无可比之处。

  六、考场应试

  我想复习过程可能大家都差不多,实在不够用功的除外。如何你学了十成,在紧张的应试环境中,最多可能发挥出来八九成,那么在考场上的状态非常关键。今年的心理学考题还是挺难的,做选择题的时候我告诉自己:我不会大家都不会,一定要冷静下来,就算仅靠字面分析也要选择最符合逻辑的那个;在做大题的时候,我也想着,一定要答完答满,可能多写的一个字都能决定我的将来,于是我奋力的调动脑子里所有的相关知识,把所有大题都答得满满的。

  虽然考完之后我才觉得自己好幼稚,答满也没用,错的答案也不会得分;不过这种激励使我保持了一个清醒的高亢的状态,这可能是我受益的地方。

  最后可以在细节方面做得周到一些。因为天气冷,我在背包里装了个热水袋,开考之前都保持手是热乎乎的,答题的时候也比较顺畅。

二、关于教师资格证

这个没什么可以说的。以为内我们是师范专业,只要我们专业课没有达到4门以上的挂科,通过普通话(语文二甲,数学二乙),再通过计算机统考,外语达到一定的水平就可以直接获得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只有小学、中学和高中之分,没有学科的划分。

如果没有教师资格证的,可以到户口所在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去申请,一年两次。也可到自己工作地方所在地教育主管部门申请。参加教育学、心理学考试、普通话考试和计算机统考,就可以获得教师资格证。

三、关于考编制:

考编是近两年各级各类学校招收新入岗教师的一种形式。有两种:面向城镇的教师编制的考试称之为教师考编;面向广大农村的地区的教师招收则称之为“农村教师特岗计划”。考试的形式一般是两个过程:先是统一的笔试,占到总分的一半以上,一般都是60%以上,笔试过关就是面试:包括试讲、说课、教案撰写等教学基本展示,也有现场专业问题的回答。一般占到总数的30%——40%

考编目前在安徽省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地根据自己去的情况自行决定考试形式和范围。考试时间也是由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自行制定。现在进入教育领域,获得教师资格证只是说你具备了当教室的资格,比唏嘘参加考编,有了编制,你的工资待遇、福利奖金和社会养老保险都和其他教室一样。否则,你只有基本工资和一部分代课费。其他福利都不享有。退休也是不再享受学校的任何福利的待遇。所以,进入教师职业必须考编制。

四、教师技能训练问题:三字一画,课件制作、说课、讲课等。结合课程的学习,自己制定计划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

心理学的方向的学生就业主要是面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个别问题的解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