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名识别软件:第二讲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31:01

第二讲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的概况;著名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 

[能力目标]

(1)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培养用发展与联系的方法观察历史和解释历史的能力。

(2)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原因,培养分析问题的原因与结果、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的能力。

知识点拨

[知识引导]

 

一、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阶 段

时 间

历史条件

主要表现

影 响

民族资
本主义
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①鸦战前,资本主义萌芽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②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提供了客观条件 ③外资企业的刺激 ④洋务运动的诱导

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兴起。著名的有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随着近代工业的出现,中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诞生

民族资
本主义
初步发

19世纪末

 ①甲午战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自然经济遭到进一步解体。 ②甲午战争后,为扩大税源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提供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20世纪初迅速发展

20世纪初

 ①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②清末新政,奖励实业 ③维新变法的推动   ④收回利权运动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民族资
本主义
进一步
发展

一战期间

①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些障碍。②一战中,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美日)。 ③反帝爱国斗争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实业救国成为主要的社会思潮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六百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以上,超过过去的半个世纪。轻工业,尤其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迅速

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注意:(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特点(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3)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概况。

二、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概况

1、时间:一战期间

2、发展最快的行业:纺织业和面粉业(轻工业 →原因分析)

3、两大社会思潮: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

4、代表:张謇、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

1、  行业分布上:主要集中于轻工业,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 不完整

2、  与外国资本比较:力量十分薄弱,受到封建主义的压迫,外国资本的控制  →不独立

3、  与封建经济比较:自然经济仍然占绝对优势,严重束缚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受束缚

四、结果: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陷入萧条

五、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影响

(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2)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这种要求,首先反映在思想文化上要打破封建束缚,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了。

 

六、对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特点的认识

(1)发展短暂。

西方列强忙于帝国主义战争,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求生存的中国民族工商业,提供了一个特大发展机会。当战争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所以民族工业的发展只是昙花一现,只是“短暂的春天”。

(2)发展不平衡。

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因为轻工业投资少,收效快,能迅速获利;另一方面因为中国是半殖民地国家,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发展重工业。

(3)中国的社会性质制约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发展始终受制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中国的社会性质不改变,中国的民族工业便难以得到正常的发展。

 [补充知识]

1、1840—1919年近代工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历史地位

⑴历程:

①外国在华企业:鸦片战争后,英法等国在通商口岸设立船坞和工厂;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根据《马关条约》的有关规定,在中国掀起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洋务企业: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在中国兴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③民族资本主义企业: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广东、天津、上海等沿海地区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获得了初步发展;一战期间,获得了进一步发展。

⑵历史地位:①从经济上看,民族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②从政治上看,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③从思想上看,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

2.对“实业救国”的评价

(l)“实业救国”运动的积极作用

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的活动与主张反映了其阶级利益和要求。这一思潮的根本目的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与“民主共和”成为当时两大社会思潮。民族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具有爱国主义的进步意义。

②在“实业救国”的思潮影响下,民族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为中国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促进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起了抵制作用。

(2)“实业救国”在中国行不通

①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状况和张謇等实业家创办实业的经历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在帝国主义控制下,中国民族工业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②仍占绝对优势的封建经济,使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很大束缚。

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生存和曲折发展。当时日本没有出兵欧洲,美国参战很晚。美日趁火打劫,加强对中国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并没有完全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超过本国资本。

④大战结束不久,列强又卷土重来。帝国主义压迫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缓慢最重要的原因。

中国封建自然经济严重束缚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表现在国内市场狭小,苛捐杂税沉重和资本匮乏等。不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不彻底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就不可能发展,中国社会就不可能发展。

3.近代前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1)特点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具有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特点。从分布区域看,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从资金技术看,难以与外资抗衡;从部门看,主要是轻工业;这样,民族资本主义又不可避免地带有对中外反动经济势力的有所依赖,在政治上则表现为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软弱性。

(2)历史作用

①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它的产生瓦解冲击着自然经济,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了抵制作用。

②从政治上看,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③从思想上看,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并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⒋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不利因素有哪些?

⑴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①外来技术的引进。如洋务运动。②外来经济侵略的客观影响。③政府开放的政策,如清末甲午战争后的政策,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措施。④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如一战的影响。⑤重大政治变革的推动,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⑥新式学校的创办,教育制度的改革所起的作用。

⑵阻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不利因素:①政治腐败、专制统治,不利于近代工业的发展。②外来侵略的加深,特别是主权的进一步丧失,外来经济侵略的进一步加深,严重地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③封建经济的阻碍,影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④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外来技术垄断),管理经验缺乏等等。总之,阻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能力·思维·渗透

能力素质

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民族企业发展很快,但很快走下坡路,从根本上是由于

A.近代中国矛盾错综复杂          B.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C.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D.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结论的能力。经济事件的原因可从政治角度去找,也就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决定的。这里的政治状况不是指阶级的特性,而是中国社会的政治状况,答案为C。

点击思维

例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民族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壮大 B.为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提供了阶级基础
  C.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D.抵制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分析:本题为程度式选择题,旨在考查对民族工业发展影响的理解和认识。涉及到新旧民主革命两个不同的概念,特别是两个概念主要不同是领导阶级,A、C、D是民族工业发展的直接结果,故本题答案为B。

学科渗透

下图是民国初年东部沿海及长江下游民族工业分布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时长江南岸以纺织工业和食品工业为主。(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图)

(1)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跟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有何关系?结合史实叙述之。

(2)综观当时的民族工业分布情况,长江下游是民族工业比较集中的地区,纺织业和面粉业发达。请分析形成这一局面的具体原因。

(3)当时,苏南和苏北出现了哪些发展实业的有识之士?试评价他们的救国主张。

分析:在综合试题中,图表常常是该类题的切入口。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分布图中,可以看到两个信息:一是工业相对集中在东部地区;二是以轻工业为主。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回答下列各项设问。

答案:(1)当时的国际形势是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主要在欧洲。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国内是由于辛亥革命的影响,一批有识之士致力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

(2)①长江下游是帝国主义侵略的重点,致使该地区自然经济解体最快。②长江下游棉花等资源丰富,再加上交通运输业发达,有利于轻工业的发展。③由于上海是中国经济中心,又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其政治、思想和经济上的影响力也拉动了周边的发展。

(3)苏南有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他们在无锡和上海发展面粉业和纺织业。苏北有南通的张謇,创办了大生纱厂等许多近代工业。当时,这些有识之士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和“民主共和”一起成为两大思潮。民族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具有爱国的进步意义。在这一思潮影响下,民族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促进了无产阶级的壮大,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起了一些抵制作用。但是,“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一样,不可能真正实现中国的复兴,中国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领导革命运动推翻三座大山,才能实现自己的独立、振兴。

高考巡礼

⒈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872-1894、1895-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

年 代

合 计

商 办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资本所占比重

第一时期
1872~1894

175

48893

53

4697

9.6%

第二时期
1895~1913

685

233423

463

90801

41%

年 代

官办或官商合办

外国人办(注)

设厂数

资本 (千元)

资本所占比重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资本所占比重

第一时期
1872~1894

19

16196

33.1%

103

28000

57.3%

第二时期
1895~1913

86

2846

13%

136

103153

46%

 

 

 

 

 

 

 

 

注:第一时期外国人所办工业为1843-1894年的合计。

①上表统计资料中的三种企业依次分别属于___________资本________资本和__________资本。这三种不同性质的企业是怎样形成的?

②根据上表统计资料,同第一时期相比较,第二时期中国境内工业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分析:试题为1996年上海市高考题,主要考查阅读图表材料吸取有效信息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一问首先必须回答三种企业的资本名称,这三种企业的形成应结合19世纪中期中国的社会背景特别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所造成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形成原因。第二问第二时期与第一时期相比,从数字看是民族企业大量增加,这就是最明显的变化。原因可结合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和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出现的原因来回答。

参考答案:

①民族 官僚 外国(或帝国主义)

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企业(或官办企业)的刺激下,一些商人、官僚、地主等投资开办近代企业,形成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洋务派为“求强”,而开办军事工业,为“求富”而创办或与商人合办民用企业,形成了官僚资本企业。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出口加工,船舶修造等企业,形成了外国资本(或帝国主义)的企业。

②最明显的变化是商办(或民族资本)工业(或指出商办工业的工厂数,资本额及其所占比例)超过官办工业,表明前者发展迅速。

主要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刺激(或戊戌变法的影响),收回路矿权等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清末“新政”奖励实业政策的影响。辛亥革命有利于投资办厂的环境等。(本题也可以作出下述回答:外资工厂数量增长不大,但总资本额和每厂平均资本额增长迅速,说明外资工厂资本雄厚,中国企业很难与其竟争或管理很难。其原因主要是《马关条约》订立后,列强享有在通商口岸设厂权利,大量外资输入中国)。

 

⒉概述1840年到1919年近代工业在中国产生和发展的基本线索,具体分析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代”的原因。

分析:该题是1996年上海高考题。本题以“近代工业”为切口,考查考生再现历史线索和分析概括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区分“近代工业”和“民族工业”两个概念,以明确答题范围。近代工业包含使用机器生产的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答案:基本线索:①1840年后,英法等国在沿海通商口岸设立船坞、工厂;②1861年起,洋务派(或官僚)兴办“自强”(或军事)工业,进而兴办“求富”(或民用)工业;从1870年开始,有广东、上海等沿海地区出现了以轻工业为主的民族工业;③1895年(或《马关条约》签订后),大量外资在中国兴办工业、民族工业有一定发展,但处境艰难;④1914-1918年(或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黄金时代”。

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代”的原因:

①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的支持;②北洋政府的鼓励;③“实业救国”热潮的推动;④群众性抵制日货运动;⑤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列强减少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增加对中国产品的需求;⑥上述因素刺激了中国商业资本和民间资本迅速向工业资本转移。

 

 

自学阶梯评估

知识掌握

1.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在实践中遭到挫折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封建残余势力强大
  C.人民群众尚未掌握          D.民族资产阶级软弱

2.与19世纪中晚期相比,促进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经济的解体B.外商企业的刺激C.列强的大力支持D.政府奖励实业

3.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呈现不平衡的趋势,重工业发展缓慢,轻工业发展较为迅速,其原因不包括

A.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
  B.轻工业的风险系数没有重工业大
  C.中国缺乏发展重工业的资源
  D.轻工业与百姓生计息息相关,销售市场较为广阔

4.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具体因素不包括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
  B.资本家和地主在投资近代工业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土地或其他封建剥削
  C.帝国主义国家的压迫
  D.资本家把资本投往信贷业,导致工业发展资金不足

5.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前期的短暂发展,充分说明①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两大思潮逐渐深入人心②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③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是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中,民族工业发展很难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能力提高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决定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国内基本因素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    D.维新派的活动

2.一战期间,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的主观原因

A.辛亥革命后实业救国成为一股思潮  B.政府的大力扶植
  C.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经济侵略      D.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3.1912-1919年的历史事实证明,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因素是

A.封建专制主义的压制  B.帝国主义的侵略
  C.官僚资本的排挤    D.国民素质低下

4.张謇认为发展实业应当重点放在纺织和钢铁业上,实施的结果是纺织业发展空前,而钢铁业没有得到发展,其重要原因是

A.清政府对外赔款使重工业发展缺少资金
  B.清政府顽固派阻挠发展重工业
  C.重工业因周期长,利润少,民族资本家不愿涉及
  D.西方列强对中国矿产业资源的掠夺和外资工业的激烈竟争

5.一战期间,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对于这一时期无产阶级的壮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无产阶级人数有了很大发展
  B.工人罢工次数增加
  C.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且受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有的工人罢工甚至是全行业同盟罢工

延伸拓展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三大热潮”,它的共同点有①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②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③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厉限制④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往往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2.《剑桥中华民国史》中提供的下列数据主要说明了

时间

华资工厂

华资资本

工人

1913年

1698家

330824000元

270717名

1920年

1759家

500620000元

557622名

A.华资工厂数量增加      B.华资资本数量增加
  C.华资企业中工人数量增加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3.下表是英美日三国对华贸易所占比重变化

国家

1913年

1918年

1921年

英国

11.4%

8.5%

11.8%

美国

7.6%

12.5%

17.3%

日本

19.7%

38%

25%

表中反映一战中和战后初期①日美英是侵华的主要国家②中国对外贸易显著增长③美日在华争夺十分激烈④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入超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③④

4.下表反映出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呈现的特征是

 

1895年

1913年

增长

货物性质

中国进口

1.7亿

5.7亿

3.3倍

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

中国出口

0.28亿

1.66亿

8倍

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占4%

A.中国民族工业两次发展都是外向型的
  B.帝国主义不愿中国实现工业化,而要中国永远作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C.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利用了大量资本
  D.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进行压制

5.孙中山在辞去临时大总统后,曾在上海设立铁路公司,兼任铁路协会名誉会长,中华银行的总董事长,永年保险公司董事长等职,这一现象反映了孙中山

A.发展民族工商业的热切希望      B.放弃了对民主事业的追求
  C.由工业资本家演变成金融资本家  D.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

真题演练

1.辛亥革命后,社会上反映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主张有(多选)

A.以俄为师  B.民主共和  C.收回利权  D.实业救国

(1996年全国高考题)

2.1914-1921年被称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其意思是指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发展 B.相对于外国资本,民族资本的发展空前迅速
  C.中国轻工业发展显著      D.中国的重工业开始起步

(2000年江苏扬州试题)

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称“南洋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图:

注:1917年上海厂开工后的产品销售量未计入

(1)示意图表明,民国初期南洋公司的营业状况如何?

(2)这一时期,南洋公司等民族企业的发展有哪些客观条件?

材料二 已经垄断中国卷烟市场的英美跨国公司──英美烟草公司,多方谋划“把南洋公司打垮”。1919年5月,它诬称南洋公司为“日资”,其产品为“日货”,大造舆论,并买通北洋政府官员下令其停业。南洋公司认识到“若屈降外人,则公司必将衰败”。因此,它联合各界奋起抗争,终于得以重新开业。

(3)南洋公司与英美烟草公司的斗争说明了什么问题?(1999年上海高考题)

 

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0年,张謇说,根据《海关贸易关册》统计,中国进口商品中以棉货为最多,最高时值银1.8亿两。其次是铁货,值银4600余万两。因此,中国“实业亦必有的……,何在?在铁棉,而棉尤为宜先。”1911年6月12日,他向摄政王阐述道:“国人但知赔款为大漏厄,不知进口货价相抵,每年输出,以棉货一项论,已二亿一千余万两,铁已八千余万两,暗中剥削,较赔款尤甚,若不能设法,即不亡国,也要穷死。”

材料二张謇十分重视农业的改革,他向朝廷奏请开办农会时说:“臣窃上溯三代,旁考四洲,凡有国家者,立国之本不在兵也,立国之本不在商也,在乎工与农,而农为尤要。盖农不生则工无所作,工不作则商无所鬻。”“天下之大本在农,今日之先务在商,不商则农无输产之功。”

材料三 张謇在就任工商总长后,宣布政见说:“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之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维择一、二大宗实业。而却有关于社会农、工、商业之进退者,酌量财力,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之兴趣,余悉听之民办。张謇关于官业之主张,至扩张民业之方针,则当此各业幼稚之时,舍助长外,别无他策。而行此主义,则舍余向所主张之提供、保护、奖励、补助以生其利,监督限制以防其害而已。”

材料四 张謇在《九录》中说:“至于铁矿需本尤重,非用开放主义,无可措手。但使条约正当,权限分明。既籍以发展地质之蕴藏,又可以瞻贫民之生活。”

材料五 现在世界以大企业立国,而中国以公司法、破产法不备,故遂将昙花一现之基础,至于今日,败坏不可收拾,断丧人民之企业心、合群心、耗散最可宝贵之资本。不一而足。故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钜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以为信用,而私权予以重表,此尤其显著,加以自今而后,经济潮流,横溢大地,中外合资经营之事,必日益增多。我无法律为之防,其危险将视无可得资为尤甚。故农林工商部第一计划即在立法。

分析:

1.张謇“实业救国”的重要主张及理由

①振兴工业必须以棉铁工业为中心。他看到洋货中这两类工业品在中国市场上销路最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最大。

②振兴农业的新农本思想,使农业适应近代机器工业急剧增长的需求。

③保护民营工商业,他认为没有法律和政策的保护,以私有制为主体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根本没法生存和发展。

④在不损害民族利益的前提下,引进外资,他认识到当代经济发展趋势,引进外资为发展本国经济所必须。

⑤维护国家权益关键在于独立自主和建立完善的经济立法,加强经济立法对实业加以指导和保护,因为健全经济立法是发展农工商业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2.对张謇“实业救国”主张的评价

在近代中国,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只有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才能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开辟道路,因此“实业救国”的方案是行不通的,但张謇出于爱国热情,主张办新式学堂,与列强“商战”,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改变旧中国的贫穷落后所必须的,是爱国的,进步的

[知识掌握]1.A 2.D 3.C 4.D 5.D

[能力提高]1.A 2.A 3.B 4.D 5.C

[延伸拓展]1.C 2.D 3.B 4.B 5.A

[真题演练]l.BCD 2.B

3.(1)迅速上升。

(2)辛亥革命创造了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一战”期间形成了对中国有利的国际市场的环境。抵制日货等群众性爱国运动扩大了国货市场。若指出北洋政府也采取了一些鼓励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也可给分。

(3)①外国侵略势力努力要继续控制中国市场。

②民族资本家具有反帝爱国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