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手机文字扫描软件:IPSAN FCSAN理论比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1:48:13
都在说FCSAN IPSAN,到底那个更适合我们的应用呢,其实从实际应用来看更有实际价值。从我的角度理解。现了解下磁盘的只是更有利于我们对SAN的理解: 现在磁盘有4种:SATA SAS SCSI FC 盘,他们的比较参数很多,我更倾向速度和iops的比较 1 SATA-1和SATA-2两种标准,对应的传输速度分别是150MB/s和300MB/s 7200 RPM 实际读取速度位50-60MB/s 2 SCSI提供Ultra 320 SCSI接口,能提供320MB/s的接口传输速度 10000或者15000 RPM 实际读取速度80-90MB/s 3 FC 2Gbits/s甚至是4Gbits/ 10000/15000 RPM 实际读取速度位120MB/s4SAS提供接口速率为3Gbps 10000/15000 RPM 实际读取速度位120MB/s A 我们可以认识到磁盘的物理构造实际决定他们在实际运行的速度,而并非我们设计的标称值。给个说明吧 表面上4Gb FC与3Gb SAS相比,单从速度来看。仍然具有一定的性能优势。但是实验室中的测试结果证明,事实并非如此。为什么呢?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大家都知道单个磁盘的性能瓶颈,主要是盘体内的机械部分,即硬盘的内部传输速率,而绝非端口部分。也就是说,对单个磁盘而言,无论是3Gb SAS还是4Gb FC,都已经足够宽阔。磁盘端口协议的瓶颈效应,只有在磁盘数量足够多的时候才会显现。而SAS技术的优势也正是在此体现。 B 既然实际速度,没有设计接口那么快,那为什么FC在高端应用多呢 对光纤通道技术的研究表明,当50~60颗磁盘连接在一个光纤环路上的时候,光纤通道基本达到性能上限。换句话讲,当一个光纤环路连接的磁盘数量少于50的时候,最大性能由盘体决定。而当磁盘数量超过60时,所有磁盘的总体性能就基本等于此光纤通道的最大性能。请记住:是一条光纤通道的最大性能!在SAS磁盘系统中,各个磁盘是以交换的方式连接,不存在共享的通道带宽,自然就不存在性能上限瓶颈。在达到前端控制器最大能力之前,总体性能基本完全由盘体决定。而SAS磁盘和光纤磁盘的盘体部分,包括NCQ(指令优化队列深度)都完全相同。自此不难得出结论:当磁盘数量较少时,SAS磁盘系统与光纤通道磁盘系统的性能基本相同;当磁盘数量超过60时,SAS磁盘系统性能更优。从实际上来看,有2个主要原因:1 SAS才进入发展期 2 FC的优势在于与FCSAN 连用我们再从实际应用的场景来给出2者的比较: 我们知道,存储系统有两种基本的工作负载——随机访问和顺序传输。随机访问强调IOPS(I/O per second,每秒I/O数),每个I/O的数据块都不大,通常是几KB或十几KB,但分散在磁盘上的不同区域,因此硬盘驱动器的随机访问能力是主要瓶颈所在;顺序传输则相反,对接口带宽有着较高的要求。 虽然万兆以太网(10GbE)已是大势所趋,但直到目前为止,千兆以太网(GbE)仍然是IPSAN的主要承载者。也就是说,一个物理的iSCSI端口,带宽只有约100MB/s。反观SATA硬盘驱动器,尽管IOPS与SCSI/FC硬盘驱动器不是一个档次,持续传输率上的差距却没有那么明显。如今,一个SATA硬盘驱动器的平均传输率已经超过50MB/s,理论上两台就可以把一个千兆iSCSI端口“填满”而SAS则是一台就可以把通道占满。相比之下,具有四倍带宽的4Gb/s FC反而更适合顺序传输类型的负载------------ 在大带宽的应用场景下,FC有期优势,但是随着10G 100G 以太网的完善,这个只是时间问题 千兆iSCSI的带宽对随机访问倒是足够了。15000RPM的SCSI/FC硬盘驱动器能够贡献400左右的IOPS,就算每个I/O的数据块有8KB,一个硬盘驱动器需要的带宽也不过3MB/s出头,应付二三十个不成问题。7200RPM的SATA硬盘驱动器,单个的IOPS约为200,是前者的一半。从磁盘I/O来看,2着差距实际不大从上面,我们不难得出下面的这个有趣的结论: 总之,要么是千兆iSCSI带宽不足,要么是SATA硬盘驱动器IOPS欠佳,怎么看“iSCSI + SATA”都是一个以廉价为首要诉求的解决方案。但是IPSAN+SAS 在一定程度可以弥补SATA的缺点,作为一个中端的解决方式。 从另外一个方面也说明啦。千兆IPSAN主要考虑的是架构和价格因素,不能算是典型的带宽型应用 ,在10G IPSAN尚未完善的情况下,FC SAN 作为带宽型应用是有其特点和优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