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背治:《我与丁玲五十年》(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0:12:49
我与丁玲五十年
陈明口述 查振科、李向东整理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转辑自《楚天都市报》
阅读提示
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中国左翼文学代表作家丁玲,和中国现当代剧作家陈明,这对年龄悬殊的伉俪携手走过了50年的漫漫人生。他们结婚时丁玲已经38岁,而陈明不过是25岁的小年轻。《我与丁玲五十年》由94岁高龄的陈明老人口述往事,主要讲述其与丁玲半个世纪的风雨姻缘。
(一)参加西战团,结识丁玲
我开始接受访谈时,只打算谈谈自己在民族危亡的历史背景下,如何参加学生运动,又如何奔向革命圣地延安。但谈着谈着就谈到了丁玲。因为我这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和丁玲共同度过的,而且和她在一起的岁月,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年华。
在延安,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凯丰同志的秘书朱光常来看我们排戏。他看到我去绥远劳军时的照片,发现那几位华侨女青年中有他的爱人,又听我谈起学生时代的经历,对我格外亲切。他为《解放》周刊创刊号设计封面,拿到一点稿费,便高兴地来邀我到抗大合作社吃酥肉。
有一天,朱光又来找我,告诉我说:七七事变后,丁玲和吴奚如打报告给中央,建议成立一个记者采访团到前线去,中宣部指示,把抗大四大队演出《母亲》和《回春之曲》的主要演员留下来,成立一个宣传队,他建议把这两个准备成立的组织并在一起,成为一个带有文化服务性质的团体,名字叫西北战地服务团,以中央军委的名义派出去,这样在前线,在全国能产生更大影响。朱光要我参加这个队伍。我当时在抗大十三队当了排长,十二队、十三队同学正和城外几个队的学员成批地出发上前线,我早就坐不住了。一听朱光的话,我当即表示很愿意。
西战团筹备的时间不长,大约一个月左右,成立时大概是30多人。西战团的负责人是毛主席指定的。丁玲到毛主席那儿汇报西战团筹备情况,毛主席说:西战团的负责人不叫团长,就叫主任吧,你是主任,吴奚如是副主任;下面不要设科、处,叫股就可以了。丁玲是大家早就熟悉的作家,当时是延安文艺协会的主任,吴奚如是抗大的教员,大革命时期是北伐军的连指导员,让他们来担任领导,足见中央对这个团的重视。
我认识丁玲,是在西战团的第一次会议上,她穿着军装,打着裹腿,系一根皮带,和大家一样,我没有产生什么特别的印象。后来熟悉了,丁玲告诉我,在纪念高尔基逝世一周年的演出中,看到我扮演的伯惠尔,便知道了我。我在上海时就知道有丁玲这样一个作家,她被国民党秘密绑架后,我也听到各种传说,但没有引起怎样的关注。我那时虽然热衷演戏,也看过一些进步的文学作品,爱读《申报·自由谈》上“何家干”(鲁迅的一个笔名)写的杂文,但很少接触戏剧界之外的文化人,对当时他们关于“两个口号”的一些争论很不理解,也不以为然,认为大家都是为了抗战,这样反复纠缠于口号、提法,实在没有必要。这反映了我那时的幼稚无知。
在西战团第一次会议上,朱光代表中央宣传部宣布了上级的任命,除了正副主任以外,西战团下设三个股,通讯股长是陈克寒,宣传股长是我,总务股长李唯是抗大四大队十二队的,《母亲》演出时,他做后勤工作。宣传股下设音乐组、戏剧组、杂技组、张发组、演出委员会等,张发组负责标语口号、漫画的张贴和散发,杂技组负责创作和收集杂技等民间艺术作品。
明日请看:丁玲说:如果我和彭德怀结合,只能做一个官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