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山老妖妖言水浒:新世纪教师角色重塑——教师发展之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0:44:40
新世纪教师角色重塑——教师发展之本
内容提要
教师的素质是其专业发展的根本所在,在新世纪背景下,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成功重塑自身角色显得尤为重要。本书在阐明了这一重要性的基础上,围绕教师素质的构成进行了深入探完。首先,分析了教师知识的内涵及培养,讨论了教师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和教育观的内涵及转变。其次,阐述了教师所需具备的人际交往、课堂管理、教育研究和教学监控四种能力,并结合教师的工作实际,诠释了指向问题解决、促进自主学习和因材施教三种教学策略。最后,围绕教师的职业动力,探讨了教师的职业承诺与组织承诺、工作积极性、教学归因等问题。 
目录
第一章 教师角色的转变  第一节 教师角色转变的必然性    一、传统教师角色的局限    二、社会变革呼唤新的教师角色    三、教育改革呼唤新的教师角色    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呼唤新的教师角色  第二节 教师角色转变的内容    一、教师角色重塑的内容    二、新时期教师的新角色  第三节 教师角色重塑的途径    一、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    二、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三、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    四、促进有效教育教学策略的掌握    五、增强教师的职业动力第二章 教师的知识  第一节 教师的知识及其分类    一、关于知识及其含义    二、关于知识的分类    三、教师知识研究纵观    四、国内外关于教师知识的分类  第二节 教师的本体性知识    一、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与科学文化知识    二、教师本体性知识的分类    三、培养和提高  第三节 教师的条件性知识    一、关于“教师对条件性知识的掌握状况”的调查    二、教师条件性知识的分类    三、培养和提高  第四节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一、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含义    二、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分类    三、培养和提高第三章 教师的观念  第一节 教师的学生观    一、皮格马利翁效应    二、教师学生观的取向    三、教师学生观的更新  第二节 教师的教师观    一、角色隐喻中的教师观    二、教师观的内涵    三、教师观的更新  第三节 教师的教学观    一、林则徐没有环保意识吗    二、教学观的取向    三、教学观的更新  第四节 教师的教育观    一、侵害背后的教师教育观    二、教育观的内涵    三、教育观的转变第四章 教师的能力  第一节 人际交往能力    一、来自“师生关系调查”的启示    二、教师人际交往能力的内涵    三、教师交往能力的培养  第二节 课堂管理能力    一、中小学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调查分析    二、课堂管理能力的成分    三、课堂管理能力的培养  第三节 教育研究能力    一、“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含义    二、教育研究能力的成分    三、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  第四节 教学监控能力    一、从“给教师的建议”说起    二、教学监控能力的结构和发展    三、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第五章 教师的教学策略  第一节 指向问題解决的教学策略    一、指向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的不良现状    二、指向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的内涵    三、指向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的实施  第二节 促进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传统教学中的不良现象    二、促进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的内涵    三、促进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的实施  第三节 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    一、“因材施教”中存在的问题    二、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的内涵    三、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的实施第六章 教师的职业动力  第一节 教师的职业承诺与组织承诺    一、网络调查引发的思考    二、教师职业承诺与组织承诺的含义    三、教师职业承诺与组织承诺的培养  第二节 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一、充满职业倦怠感的教师    二、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内涵    三、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培养  第三节 教师的教学归因    一、教学归因的不良表现    二、教学归因的含义    三、教师教学归因的培养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申继亮,心理学博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心理学报》编委、《心理发展与教育》副主编等职。长期从事教师职业发展和认知发展研究,特别是在教师的素质结构、教学反思、选拔与绩效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主持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等十余项课题。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了《心理与教育研究法》(与董奇教授合著)、《教师素质论纲》(与辛涛教授合著)、《当代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的进展》(与李虹等合著)等十余部著作,主编了《心理健康教育教程》(与林崇德教授合作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读本》《小学生成长导航》和《中学生成长导航》(与方晓义教授合作主编)等多种教材。曾被评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北京市优秀教师,获得过教育部首届优秀青年教师奖、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全国优秀教育科学成果奖、第三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等荣誉。 
文摘

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