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城斩车胄是什么意思:长兴美食“甲”天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9:03:11

长兴,不过是浙北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名不见经传。

可是,有一位资深旅游规划专家告诉我:“如果仅以‘区位和物产’而言,长兴理应成为浙江一个仅次于杭州的好地方,就是在“长三角”版图内,也算得上屈指可数的最佳区域。

是的,按“区域规划理论”分析起来,说得不无道理。

长兴县地处“长三角”心脏,背山面湖,襟带江浙皖三省,地势雄峻,向有“苏皖咽喉”之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唐宋时,享有“望县”之誉。周边半径幅度内的沪、苏、杭、宁、湖、无、常、嘉等,无一不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物产最丰硕的县市。

长兴地处“长三角”中心,不说“得天独厚”,也可说“占尽天时地理人气之先”。

先贤早有古训“苏湖熟,天下足”,殊不知,长兴地处苏州和湖州之间,古称“吴兴县”,千年以来,向有“天下粮仓”之称。中学读书时,在课本上读到此话,不由奈闷:

“莫非苏州、湖州粮食丰收,天下芸芸众生就不用担心饥饿了,果真有这等好事?”

后来,读到古书上的“朝廷之税赋钱粮,十有八、九取自江南,而江南,则十有八、九取自湖苏常松嘉五县”时,才若有所悟,历代以来,“苏湖”地区的富足,先人其实并无“夸张”之处。难怪作为满族皇帝的康熙、乾隆要三番五次地“下江南”,并对杭嘉湖的丰饶富足如此恋恋不舍,情难割移。

上世纪30年代,费孝通先生以一篇《江村经济》一文,在英伦获得经济学博士,令洋人对于“长三角”经济刮目相看。其实,费先生的所谓“江村”,就是以江苏吴江县农村为背景的,浙江长兴与江苏吴江,二地近在咫尺。

长兴属浙江湖州管辖,“湖州”之名,源自地域接近太湖而名。说得精确一点,湖州濒临太湖的那个区块,就是长兴县了。

太湖流域自古就是鱼米之乡,湖中以盛产一种“白鱼”而闻名,早在隋朝,太湖的“裹白鱼”已经成为贡品。宋《避暑录话》有“太湖白鱼冠天下”之句,一个“冠”字,道出了白鱼之鲜美,无与伦比,可称誉“冠甲”天下。

太湖水产的另一款名品,就是“银鱼”。银鱼,长不过三寸,体形纤瘦,以“明莹若雪”而得名。“太湖银鱼”,在唐宋时已经脍炙人口。南宋《吴兴志》这样说:“银鱼惟长兴富有,亦出太湖”。它与湖中的鲚鱼、角鱼、白虾齐名,俗称“太湖四宝”。清康熙年,列为“贡品”。

长兴人称“银鱼”为“王鱼”,何以得此名呢?相传,吴王夫差“好食银鱼”。属下为讨皇上欢心,争相以精制银鱼羹献于吴王帐下。岂料,吴王那里吃得下如此之多的银鱼,只好将剩下的银鱼弃于水中。因而,湖州人戏称“王余”,而“王余”就是“王鱼”的韵音。

水中鱼类争相揽食“王余”,使得湖中银鱼粗壮而条长,人称“串子银鱼”。

据说,现在市上的“串子银鱼”,以安吉梅溪出水者为珍品。

当今,各地湖泊、水库均产银鱼,品种多而杂,沪、杭市场尤以千岛湖银鱼为俏,成为餐桌“珍肴”。美食家林正秋先生品后,称赞道:“内河银鱼种类甚多,唯太湖短吻银鱼味最佳,可称‘极品银鱼’”。

近年来,短吻银鱼产量甚丰,主要是此鱼栖息在近海、河口之处,春秋之交,成群结队逆流而上,溯回河湾,产卵于芦苇水草丛中。此鱼体长约四---五厘米,外形宛如玉叶,细察,浑身晶莹透亮,头平、口大,鱼体光滑,细腻而无鳞无刺无腥,极受游客欢迎。

长兴人吃得最多的二款银鱼菜肴,称作“银鱼跑蛋、银鱼紫菜羹”。

我们在餐馆特意点了这二道菜尝新。“银鱼跑蛋”送上来后,只见盘中色泽黄亮,油润透白,入口,银鱼鲜嫩,鸡蛋松软,令人过齿难忘。

而“银鱼紫菜羹”,白、紫二色,口感润鲜稠滑,果然名不虚传。

席上,“长兴电大”的谭老师说,这二道菜是长兴人家最普通的菜肴,并不起眼,做法极其简便,只要将鸡蛋嗑入碗里,加入葱段、精盐、味精、胡椒粉、姜末、银鱼,一起搅拌均匀。置炒锅油滑,倒入鸡蛋,待底部结壳,再大翻身,旋锅,烹入绍酒,即可出锅、装盘。

东坡先生守湖时,对吴兴美食推崇尤加,有诗称赞:“今日骆驼桥下泊,试看修网出银刀。”苏先生所说的“银刀”,就是有“太湖四宝”之一的“鲚鱼”。

太湖鲚鱼,鱼体侧扁,鱼腹稍阔,鱼尾细长,色呈银白,人称“凤尾鱼”。

长兴人做此菜,多数将它与霉干菜同烹。我们品味之后,感觉鱼鲜菜香,毫无鱼腥味,很不寻常。当地有人用鲚鱼清炖,其味各有千秋。

长兴人吃鱼方法有别于它处,除了蒸、煮、炸几种做法外,更有一种称作“荷包鱼”。

长兴的荷包鱼,晋唐已经成为“吴兴名食”。方法是以盐米酿鱼为菹,将块大的鱼,切块,用炒米粉加香料包裹数层,熟而食之;也有人做此菜后,供出远门者路上食用。

旧时,读书人进京赶考,家中妻子多要做这种荷包鱼,备着相公路上充饥。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品后,曾撰文对荷包鱼大加颂扬。

“荷包鱼”多用荷叶包裹,据说,味道比“瓶装”或风干的鱼更醇。其实所谓“荷包鱼”,说白了,也就类似腌鱼、糟鱼的混合鱼制品,包在荷叶中会有一股莲香,别具风味,且不易变质,备受食客青睐。

太湖“白虾,”一向闻名遐迩,民俗有“太湖白虾甲天下”之说。

明代《湖州府志》记载:“白虾出太湖者,壳白,软而味鲜”;宋《吴兴志》也说:“白虾出太湖为馔者,味至美,他郡鲜有闻之”。

我们在餐馆点了一款“水煮白虾”,送上来后,只见白虾体长约五---七厘米,色白而透明;壳软,头有长须,胸有爪,尾成叉形。当地人吃时,常辅以姜醋生食,其味则更佳。白虾性甘,中医上有“托痘疮,下乳汁,壮肾健阳,强身补精之功效”。

吴兴的另一款名肴,就是“鲈鱼羹”了,制作此菜,对于“刀功”有讲究。南宋时,古人记载“湖人善砍脍,缕切如丝帛,簇成人物花草形状,杂以姜桂而食”;唐代,长兴画溪祝氏存有家传《砍脍书》,对于做此菜的“刀功”很有讲究,书中,首论刀帖,次讲,鲜品…,记载相当细致,也许这就是古人的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缘由罢?

长兴,种植莼菜年代久远,南朝《吴兴记》有:“春秋吴王夫差,概筑西湖,湖中出佳莼,尝贡”;北宋《吴兴统记》这样说:“长兴西湖出好莼,贩供开封。今水乡亦种,夏初始卖,软滑宜羹”;明《菰城八谱》称:“吴兴之莼,胜于萧山湘湖。….莼菜茎叶如水荇,冰涎滑泽,宜制汤羹;入口,如琼脂滑润。食后,回味若齿渑甘芳如缕”。

清代,《湖州府志》也说:“莼皆采自湖滨菱荡中,春夏之交甚多”。只是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后,莼菜种植逐渐凋零,濒于消失。八十年代后,又恢复养殖,产量逐年递增。

我们吃的一碗是“虾仁莼菜羹”,食时,虾仁鲜爽,莼菜滑嫩;外观,虾白莼绿,羹色清鲜淡雅,极富江南菜色风味,席上很受欢迎。

最后主食,一道甜点,称“糯米雪藕”。做法,是将洗净藕条,灌入糯米;再插上竹筷连接;进笼蒸熟;然后,淋上蜜汁上桌。其味香甜软糯,令人难于忘怀。

长兴河塘星罗棋布,种藕历史悠久,宋代就有“绕廓三十里,莲荷成片,夏月弥望如锦绣”的记载。当地“双渎雪藕”,为名贵品种,藕体细腻,肉质鲜嫩,可生食,亦可熟食。生吃,清脆多汁,香沙味甜,洁白如雪,人称“雪藕”。

民间有“北有吉林人参;南有双渎雪藕”之说。

饭后,一杯茶是少不了的。茶至,只见茶汤淡雅翠紫,空气中余香冉冉;入口,茶水甘爽,不由问道:“此是何茶?”众人大笑:“难道品不出来?长兴的‘紫笋茶’”。

我定睛细察,果然色香俱全,不同于凡响。不由记起唐代陆羽所说的话:“品茶者,紫为上,绿为次;笋为上,芽为次”的名言。陆羽饮后,断言:“浙西茶叶以顾渚为第一”。

顾渚为长兴水口的山岭,其山“面朝太湖,背靠大山”,产量极为有限,故而,原产顾渚茶,相当珍稀。唐代,湖州刺史张文规称:“茶生顾渚者,尤为绝品”。宋时,皇帝每年清明须祭祀宗庙、宴饮使节、大臣,限令节前送到,又取名“急程茶”。吴兴刺史裴充,因天寒春晚,茶叶迟发,上表延请三、五日宽限。是年,晚送了三日,皇上大怒,被削官免职。

李郢有诗感叹:“十日王程路四千,到间须及清明宴”,备述贡茶虽好,却患“扰民之苦”。

每年清明节,常州、湖州刺史要在境界的悬脚岭做“境会亭”相聚,饮茶赋诗,庆贺新春。是年,苏州刺史白居易曾作:“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中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合作一家春;青娥对舞应争妙,紫笋齐赏各斗新”的名篇。

长兴地处北天目山余脉,丘陵、平原交错地带,气候温湿,除了“太湖四宝”之外,还以“长兴三宝”著称,即,白果、板栗、青梅。白果长在银杏树上,银杏向有“千年活化石”之称,长兴的八都白埠村白果树集中,树形高大,为南方各省所罕见,所产白果至为珍稀。

长兴,不仅有丰硕的物产美食,更有艳丽的风景。

明代,就有“碧岩十二景”,极具开发价值。清《湖州府志》也说:“长兴风景,向有‘三岩’之称,即,秀岩、云岩、碧岩。惟碧岩最幽”。碧岩有碧光庵,登临山巅,俯视太湖,波涛万倾,弥漫无际,蔚为壮观;岩旁有飞瀑、二泉,自古就是旅游胜地。

以长兴物产的丰硕,山水的清远,以及优越的区位和旺盛的人气而言,经济开发前景无可限量,将为区域经济的开拓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