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10 长安之战:汉语新诗鉴赏(64)陈隽弘?吴投文?饶庆年?温家宝?殷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1:04:07

汉语新诗鉴赏之六十四

陈隽弘/吴投文/饶庆年/温家宝/殷夫

 

 

陈隽弘(1979- )台湾诗人。出生於屏东县。著有诗集《面对》。

 

面对

 

面对落地玻璃窗

我们随餐具飘在海上

靠近岸边的桌布颜色较浅

靠近你胸口的海水

蔚蓝一片

 

一艘小船

慢慢驶进了你的耳朵

飞出来

又变成海鸥

当海平线穿过你的额头

你在想些什么?

 

棕榈树躲在转角

似在偷听,我们的秘密

某些悬而未置的问题

总是被一个服务生打断:

「抱歉,你们的培根三明治

还要再等五分钟。」

 

我看见一群色彩斑斓的鱼

顺着窗帘的浪

游过来了

我们期待许久的歌曲

当墙壁上白化的珊瑚礁

也渐渐苏醒──

 

关于记忆

一如刀叉的齿痕

我们小心翼翼地走过

这样美好的夏日午后

沙滩离我们还有一些距离

隔着落地玻璃窗

我离你还有一些距离

 

(选自:《面对》台湾松涛文社2004年版)

 

[赏析]

《面对》的封面上有几行诗句:“是那样的日子∕我站在记忆的岸边∕所有的字句都被风吹乱了∕失去记忆∕像妳和我”,陈隽弘的诗就是这样清朗,如古人说的“语近情遥”。集中纪行写情,也在探寻人与土地的关系,我看他爱写海边风景,也爱孩童之纯真,觉得诗也是他现实生活的写照。

《面对》收在集子的第四辑,有三十行,分成五段,场景是海边的餐厅,时间是夏日午后,人物是我和你,二人面对面用餐,气氛不错,但“我离你还有一些距离”。

基本上是“我”在叙述,闻见之间皆现场以及视听可及的海和沙滩等,思感集中在“我们的秘密”,其中显然有复杂的过去:“关于记忆∕一如刀叉的齿痕∕我们小心翼翼地走过∕这样美好的下日午后”。在相对的关系上,“距离”是有希望拉近的。 (李瑞腾/文)

 

 

 

吴投文( 1968-)。湖南郴州人。著有诗集《土地的家谱》,专著《沈从文的生命诗学》等。

 

孤独者

 

我看见你

在地陷中挣扎的大恐龙

慢慢变成一堆骷髅

 

在骷髅的上方

有人穿过铁丝网

搬走一块发热的陨石

 

月亮照样悬在空中

它往茶杯里缩小

成为一只空洞的眼睛

 

最后剩下的

是你和我的影子

它们在镜中喃喃自语

 

(选自:吴投文诗集)

 

[赏析]

读吴投文的《孤独者》,被诗中的疼痛抓住了。诗中的场景可怕吗?是诗人凭空的想象吗?对自身和人类终极命运的忧虑,来自孤独者内心深处的悲怆,这悲怆的感觉不但是绝望的真实,更是有上帝悲悯中的无奈!是一种孤独者自我的警醒,他先知先觉地向世界发出了毁灭的预告! 穿过铁丝网的是谁?为什么搬走陨石?诗人给我们设置了一个毁灭后的现场场景,一个特写镜头被定格为永恒的思索和追问!——世界毁灭了,时间还在,永恒还在,只是这一切已经毫无意义,因为诗歌已经绝望,“对影成三人”的孤独者,只能永远孤独了,“海上生明月”谁来共赏?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都死绝,还照什么啊?这只空洞的眼睛无物可照,可照的只有孤独和哀伤了!诗中描绘的是一场悬乎着的虚幻,充满了忧患和担当。 (未满/文,傅天虹推荐)

 

 

 

饶庆年(1946-19*95),湖北蒲圻人。著有诗集《山雀子衔来的江南》、《T·D的情人》等。

 

山里客

 

夕阳。胭脂流晚

竹簰在结集

打桩,系缆

几个山里壮汉

趿拉上岸

三根竹棍一支

吊锅煮着月亮

箐火闪

蓝烟轻轻飘,慢慢散

 

半截腊肉,三支笋,两头蒜

一口奇香,悠悠绕撑杆

山里调,哼着

深沉一半,悠扬一半

是谁高声念叨老婆

离山十天了

扳指算

酒,大碗

醉了江南柳,醉了夜鱼船

 

何处汽笛

才听似隔一重山

风陡起

江涛一如林涛喊

乡情愈是浓了

静听沙滩

悄落一群歇脚雁

 

(选自:《山雀子衔来的江南》)

 

《山里客》的描写也极普通:几个放  簰的山里壮汉在江边夜泊。诗人用多种技法调动了富有民情风俗牲的景物、状态和神情,粗线条地然而也是富有魅力地展现了放  人的生活,提示了他们的纯朴、坦荡的内世界。那“趿拉上岸”的神态,那“三根竹棍一支/吊锅煮着月亮”的乐趣,那“山洞,哼着/深沉一半,悠扬一半”的心境,那“酒,大碗/醉了江岸柳,醉了夜渔船”的兴趣……都有如临其境之妙。

 

何处汽笛

才听似隔一重山

风陡起

江涛一如林涛喊

乡情愈是浓了

静听沙滩

悄落一群歇脚雁

 

由汔笛隔山而想山,继而那江涛竟成为家乡山林的呼唤了。这种触景生情,心随神游的幻觉大大强化了愈是浓了的乡情。透过那群悄然落在沙滩的歇脚雁,我们不也可以看到一条南飞归乡的路?

细致、丰富发展的生活是以人为轴心的,当代的诗歌不能不更多地走向人们心灵的丰富变化而具有力度的。让我们和诗人一起踏响人们感情的意象,和它结伴而行,再一次走这进“一抹雨烟”的奇异境界吧。

(邹建军/文,傅天虹推荐)

 

 

 

温家宝(1942—),天津市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诗作散见报刊。

 

仰望星空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

那无穷的真理,

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

那凛然的正义,

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

那博大的胸怀,

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

那永恒的炽热,

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选自2007年9月4日《人民日报》)

 

[赏析]

“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这是温家宝总理系列治国安邦的至理名言之一。

温总理的《仰望星空》,是对这一至理名言最形象的诠释。诗,以“星空”为“母”意象,衍生出了“无穷的真理”、“凛然的正义”、“博大的胸怀”、“永恒的炽热”等子意象,象征一位伟大的理想主义者的光辉形象。诗,不仅使人提升人格力量,陶冶高尚情操,还给人一种以诗言志,以歌咏言的艺术魅力。

作为总理,真理是马克思主义;而作为诗人,真理就是星空。这,才是诗眼。

(李黑/文,李黑推荐)

 

 

 

殷夫(1909-1931),本名徐柏庭。浙江象山人。著有诗集《孩儿塔》、《伏尔加的黑浪》等多种。

 

血 字

 

血液写成的大字,

斜斜地躺在南京路,

这个难忘的日子——

润饰着一年一度……

 

血液写成的大字,

刻划着千万声的高呼,

这个难忘的日子——

几万个心灵暴怒……

 

血液写成的大字,

记录着冲突的经过,

这个难忘的日子——

狞笑着几多叛徒……

 

“五卅”哟!

立起来,在南京路走!

把你血的光芒射到天的尽头,

把你刚强的姿态投映到黄浦江口,

把你的洪钟般的预言震动宇宙!

 

今日他们的天堂,

他日他们的地狱,

今日我们的血液写成字,

异日他们的泪水可入浴。

 

我是一个叛乱的开始,

我也是历史的长子,

我是海燕,

我是时代的尖刺。

 

“五”要成为报复的枷子,

“卅”要成为囚禁仇敌的铁栅,

“五”要分成镰刀和铁锤,

“卅”要成为断铐和炮弹!……

两个血字不该再放光辉,

千万的心音够坚决了,

这个日子应该即刻消毁

 

(选自《拓荒者》1930年第4、5期合刊)

 

[赏析]

由1928年初的太阳社而加入1930年左联成立后的“普罗诗社”,殷夫的诗生动反映了20年代末30年代初我国工人阶级的英雄气概和斗争。殷夫的诗既是投向敌人的武器,也是高度艺术的结晶,它以进军的姿态、鲜明的形象、富有激情的语言,竖起了爱的大旗和憎的丰碑。其诗集《孩儿塔》被鲁迅推崇为“属于别一世界”的诗。鲁迅赞赏殷夫的真诚和以身殉道的勇气,赞赏他“摩罗诗人”的气质。由郭沫若开创的现代中国的革命诗歌创作,到殷夫有了新的发展。殷夫的红色鼓动诗代表了普罗诗派的最高成就。

《血字》写于1929年“五卅”运动四周年前夕,这种以民族政治运动为抒情对象的诗具有强烈的现实精神。从题材而言,殷夫多选择有重大意义的现实来歌唱,体现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履行一个革命诗人神圣的社会职责。与左翼作家一样,殷夫以无产阶级的身份自居,用以警策、号召人们对耻辱与仇恨的记忆。并且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呼唤“站立起来”的日子的来临。在感情的逐步外泄中,为了增强诗歌的时空的立体感、重量感,诗人在第五段中运用诸多的如“今日”、“他日”、“天堂”、“地狱”等的富有时空特征的语言来表现一种进化论的观点,预言人民必胜、反动派必败的真理。整首诗含纳诸多的力量的意象,如“高呼”、“洪钟”、“尖刺”、“铁锤”、“炮弹”,以及语言上爆破音节的使用,都使诗歌具有重量感,从而能“震动宇宙”,起到鼓动与宣传的作用。正是这种“声响”、“重量”、“气味”的体现,有论者认为殷夫的诗在某个程度上契合了西方未来主义诗歌的三要素,连同赋予词汇以浓烈夺目色调的手法,使诗歌的鼓动性得以极富爆炸性和感染力地生发、彰显出来。这也是殷夫的时代重要性的体现。

殷夫在诗歌形式上也作了颇为细致的设计,,多运用四行一节的形式,这是继承了郭沫若《女神》的运用,并且在他现存的全部诗作99首中占到55首之多。这种形式的运用使他的诗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但又适应了当时把诗歌当作匕首的需要。总之,《血字》不愧为早期无产阶级诗歌的典范之作。 (许燕转/文,傅天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