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水三国之诸葛亮:索达吉堪布微博:刚入佛门看什么书?大乘佛法要学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22:07:04

在人间按:索达吉堪布微博地址:http://t.sina.com.cn/suodj 

 

网上不少人对出家人用微博颇有微词,其实任何事都不能一概而论,宝积经中说,有智者依方便得解脱,无智者依方便得束缚.这段话很适合对使用网络的取舍问题.不管是什么身份,只要能对别人有利,手段并无一定之规.作为出家人,每个人的因缘也不相同,儒家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话应该可以引起你的深思吧

 

 

    在藏地,有许多殊胜教言大家都耳熟能详,甚至好多人能背诵下来,提起一段就朗朗上口,这种习惯非常值得提倡。

  为了帮助汉地四众道友也这样学习佛法,我们特此请了一些专业播音员,录制了一系列的佛教经论,便于大家在开车、走路时听受,以增强自己对这些教言、公案的记忆和理解。

  我们这次所录制的内容,是《大圆满前行》、《修心七要》的有声读物。接下来,陆续还会推出《净土教言》、《极乐愿文大疏》、《前行备忘录》等诸多论典。这些都是前辈高僧大德的金刚语,具有无比殊胜的加持力,仅仅在耳边听到一句,也会为解脱播下金刚种子。正如《缁门警训》所言:“历在耳根,永为道种。”

  因此,希望大家能积极听受,平时尽量不要散乱,以令自心与法相应!

                                                         索达吉
                                                         2010年8月2日

  相关链接:
  
智悲佛光原创有声读物:极乐愿文大疏
  有声读物:大圆满前行引导文(配乐版)  

大圆满前行广释(视频学习在线版)
http://www.zhibeidy.com/2010/1215/836.php

有声读物:大圆满前行引导文(MP3可下载到手机学习)http://www.zhibeifoguang.org/child/book.php?id=374&cid=177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作者是藏地公认观音菩萨化身之华智仁波切。本书深入浅出地阐明了从最初至最终的修行次第,是实修方面最殊胜的窍诀。依靠它,即使今生不修其他法,也能够获得普贤王如来的果位。

  相关链接: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共188讲)  
  
《前行备忘录》  
  
前行广释1  
  
前行广释2  
  
前行广释3  



《入行论》是寂天菩萨造论,系统阐述了发菩提心、学菩萨行的修学体系,是修学大乘佛法不可缺少的论典。此论是一切诸佛菩萨之同行道,修持一切安乐之因,一切有情善聚之源。作为修学大乘佛法的佛子,不论你是修显宗或密宗,这部论典极为重要。如果没有通达此论的内容,无法生起入大乘之基础——菩提心;如能通晓此论,则已得八万四千法门之心要总汇。
  《入行论·善说海》是藏地无著菩萨对《入行论》所著的精辟简释,无论什么人,只要看过、接触过、忆念过这位大菩萨金刚语所造的论典,其相续中一定会生起菩提心。  
  索达吉堪布仁波切对《入行论·善说海》进行了广释,汇集成十册《入行论广解》(又名:《入行论讲记》),愿诸佛子相续中生起真实无伪的菩提心利益众生。

  相关阅读:
  
《入行论广解1》          《入行论广解2》  
  
《入行论广解3》          《入行论广解4》  
  
《入行论广解5》          《入行论广解6》
  《入行论广解7》          《入行论广解8》
  《入行论广解9》          《入行论广解10》

  显密宝库:《入行论释·善说海》 
  妙法宝库:《入菩萨行广释》(上)   
  
妙法宝库:《入菩萨行广释》(中) 
  妙法宝库:《入菩萨行广释》(下)    
  
漫画征集:《入行论广解》故事选


还算是有自知之明的是,如果让我推荐自己的作品,那一定还是《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或《入行论》。与圣者的智慧相比,凡夫的分别念实在不能与其相提并论。
——索达吉堪布《旅途脚印》自序

问:刚入佛门的修行人,应该看什么书?
答:《大圆满前行》和《入菩萨行论》。

——索达吉堪布《闲谈问答录》 

好多人常问“大乘佛法要学什么”,要我推荐的话,最好的论典莫过于寂天菩萨所造的《入行论》。它完整系统地介绍了大乘一切教义,是八万四千法门的心髓总汇,我本人从中也受益匪浅。我曾用了201节课,对此详细作了诠解。假如你对大乘佛教有兴趣,不妨到“智悲佛网”上,去下载并学习,相信你绝对不虚此 “学”!


——索达吉堪布微博2010.12.13

 

来自:菡萏的博客--噶玛巴千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1e2d280100oh9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