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华曹魏传安卓免费版:学习《弟子规》与养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2:11:31
连续几周,都在跟学生一起利用班会看一个视频《仁义礼智信与脏腑的关系》,这个视频来自一位学习、践行《弟子规》多年的中医的报告,是他通过一些实践中的诊断经验,来向人们讲述“病由心造”这个道理。我们学校最近进行的弟子规传统文化教育实际上也是围绕着忠孝仁义礼智信展开,只不过更多的是从学生行为习惯的层面去阐述和贯彻弟子规的理论,而在此片中,则是从身体的健康和生活的幸福角度去说明做人、行事与身体脏腑之间的关系。我觉得看了之后对自己的震撼和影响很大。
 
 
以前也跟着曲黎敏教授研究过《黄帝内经》,很明确的一个道理就是:一个人,只要是心正了之后,气就正,气正了之后,形就正。所谓形就是指身体,以及身体的各种器官。以前看佛经的时候,看到《地藏经》中说到:南阎浮提罪苦众生,起止动念,无不是罪。而这些罪,最终是要因果循环相报的,现在想来很明显的一个现世报的表现,就在于自己的身体方面。在这位中医报告中,我第一次了解到:一个人的起心动念和言行造作,不仅对人的身体有直接影响,而且起什么心、动什么念、做什么事还会对应着影响到身体的哪个部位,这都是很有科学根据的。在读《黄帝内经》时,也了解了一些内脏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这不但明确地指出了。过激的情绪可致病,而且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养生专家认为,所谓最健康的养生之道,不是饮食也不是运动,而在于心静。调整好心态是最重要最有效的预防疾病的措施,其次才是其他。
 
 
其实,想明白了,现在人这么多病,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心态的问题,或者更直接的来说是来自内心修养的问题,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现在平和的生活似乎成了一种遥不可及的事情,所以现代人是应该好好的读一读圣贤书,听一听圣贤的教诲,使自己的心远离浮躁,能够静下来。作为在校的学生,能长期的受到《弟子规》的熏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正如在视频中,这位中医所说:我们把《弟子规》都读懂了,落实了,我们的心态就恢复到正常了,心一正,身体就健康。同时《弟子规》还教给我们一种生活方式。现在西方有一种病叫生活方式病,就是生活方式不对导致的疾病,那反过来我们用古圣先贤的教诲来约束和规范我们的生活方式,就会避免很多疾病,甚至把已经得的疾病治好。
 
连续几周,都在跟学生一起利用班会看一个视频《仁义礼智信与脏腑的关系》,这个视频来自一位学习、践行《弟子规》多年的中医的报告,是他通过一些实践中的诊断经验,来向人们讲述“病由心造”这个道理。我们学校最近进行的弟子规传统文化教育实际上也是围绕着忠孝仁义礼智信展开,只不过更多的是从学生行为习惯的层面去阐述和贯彻弟子规的理论,而在此片中,则是从身体的健康和生活的幸福角度去说明做人、行事与身体脏腑之间的关系。我觉得看了之后对自己的震撼和影响很大。
 
 
以前也跟着曲黎敏教授研究过《黄帝内经》,很明确的一个道理就是:一个人,只要是心正了之后,气就正,气正了之后,形就正。所谓形就是指身体,以及身体的各种器官。以前看佛经的时候,看到《地藏经》中说到:南阎浮提罪苦众生,起止动念,无不是罪。而这些罪,最终是要因果循环相报的,现在想来很明显的一个现世报的表现,就在于自己的身体方面。在这位中医报告中,我第一次了解到:一个人的起心动念和言行造作,不仅对人的身体有直接影响,而且起什么心、动什么念、做什么事还会对应着影响到身体的哪个部位,这都是很有科学根据的。在读《黄帝内经》时,也了解了一些内脏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这不但明确地指出了。过激的情绪可致病,而且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养生专家认为,所谓最健康的养生之道,不是饮食也不是运动,而在于心静。调整好心态是最重要最有效的预防疾病的措施,其次才是其他。
 
 
其实,想明白了,现在人这么多病,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心态的问题,或者更直接的来说是来自内心修养的问题,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现在平和的生活似乎成了一种遥不可及的事情,所以现代人是应该好好的读一读圣贤书,听一听圣贤的教诲,使自己的心远离浮躁,能够静下来。作为在校的学生,能长期的受到《弟子规》的熏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正如在视频中,这位中医所说:我们把《弟子规》都读懂了,落实了,我们的心态就恢复到正常了,心一正,身体就健康。同时《弟子规》还教给我们一种生活方式。现在西方有一种病叫生活方式病,就是生活方式不对导致的疾病,那反过来我们用古圣先贤的教诲来约束和规范我们的生活方式,就会避免很多疾病,甚至把已经得的疾病治好。
《弟子规》与心理养生
最近在健康网看到一篇文章《心理养生有道》,看了后觉得甚好。文中提到,祖先们传给我们的美德是心理养生妙法,可以使自己更健康。文中具体是哪些美德呢?
1.    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
心存善良,心中常会有愉悦感和轻松感,始终保持着泰然自若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调到最佳状态,从而提高肌体的抗病能力
2.    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
宽容不仅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更显示着气质和胸襟、坚强和力量。一个不
会宽容,只知苛求别人的人,其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神经兴
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
3.    乐观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
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心境。乐观的心态可以激发人的活力和潜力,解决矛盾、逾越困难;而悲观则是一种消极颓废的性格和心境,它使人悲伤、烦恼、痛苦,在困难面前一筹莫展,影响身心健康。
4.    淡泊是心理养生的免疫剂。
淡泊即恬淡寡欲、不追求名利。淡泊的心态使人始终处于
平 和的心态,保持一颗平常心,一切有损身心的因素,都将
被击退。
上面这些道理大家可能也都明白。祖先们的教诲是为了让子孙过着身心健康、愉悦幸福的生活。但是在这个以自我为中心,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该从何处着手才能起到心理养生的功效呢?
近几年传统文化的复兴,《弟子规》也越来越被更多的人关注,许多人在学习了《弟子规》之后,人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家庭从争吵到和谐,心理从焦虑到身心安泰,孩子从叛逆到孝顺,囚犯对自己的罪行认真改过。这说明《弟子规》能让人身心健康,幸福愉悦。以上几条妙法在《弟子规》中统统襄括,如何落实也介绍的很具体。
我们首先来看看善良是什么?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我们要成为一个善良的人首先要孝顺父母,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爱你说他会爱别人,很难让人相信,他对别人好一定是有利可图。《孝经》云:“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理。“曾经有一个咨询者跟我说他交不到朋友,朋友都讨厌他,甚至有人看到他跟父母通电话的态度就想揍他一顿。一个人不爱父母,周围的人也不可能会真心跟你交往。《弟子规》中教导了我们从入则孝到出则弟然后到泛爱众。所以要从孝开始落实才能培育我们的营养素。
其次宽容,在《弟子规》中很多经句都有提到,如“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做”,“恩欲报,怨欲忘”等等都是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如何落实宽容,人如果不懂宽容很难跟周围的人相处,甚至可能会招来祸害。我们也经常听到一些报道,有人因为一句恶语就招来杀生之祸。这些经句还教导人们要有感恩的心,一个时常生活在感恩中的人是真正幸福的人。所以宽容这个调节阀能很好的调节我们的人际关系,使我们的生活氛围和谐轻松。
我们再来看看乐观,在《弟子规》中有说到,“勿畏难,勿轻略”,“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等等都是让我们要有积极向上的态度,遇到困难不退缩,迎刃而解,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要自暴自弃,我们只要努力也能成圣成贤。当中还教导了我们谦卑的态度,古人云:“谦受益,满招损”,我们懂得谦卑身边的人才会更尊敬你。我们有积极乐观的态度,人生就会少很多烦恼,烦恼轻智慧长,有了智慧我们的人生才会越来越幸福,越来越快乐,一愁白了头的痛苦就与我们无缘。
最后来看看淡泊,《弟子规》中说“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衣贵洁,不贵华,上徇分,下称家”等等都是教导我们不要过份的追求与攀比物质生活。祖先们教诲我们,欲不可长,是很道理的。欲是深渊,欲望的门一开,我们就会成为物质的奴隶。我们现在社会都有看到,很多人为了追求物质生活,失去了家庭的温馨与和谐,勿视了子女的教育与成长,给自己带来无比巨大的压力,身体也不健康了,失眠、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接踵而来。认真落实这些经句,我们内心会很踏实安稳,免疫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以上种种分析,可以了解到《弟子规》比那几条妙法有过之而无不及,想要真正的起到心理养生的功效应该从《弟子规》着手。当然这只是《弟子规》的一部份,在《弟子规》中还有很多经文是对我们日常生活的指导。我们这一生要努力参照《弟子规》去力行,身心才会更健康,人生的步伐才会走得更稳健,这一生才会过得更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