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被子用翻面吗:浅论加强设备管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2:38:02

浅论加强设备管理

随着公司日新月异的发展,工艺生产设备在数量上和自动化程度上不断增加和提高,作为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管好用好机器设备和工具,使机器设备和工具经常处于完好状态,延长其使用寿命,是企业管理工作重要内容,同时的设备管理好坏,对于产品的质量、产量,对于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以及减少原材料消耗,降低产品成本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规范培训机制,培养素质、技能优秀的员工

充分认识培训的重要性。员工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设备能否发挥最大价值。员工培训是培育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增强凝聚力的关键性工作。企业应不断地进行职工培训,向职工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培训良好的行为规范,使职工能够自觉地按惯例工作,从而形成良好、融洽的工作氛围。通过培训,可以增强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增强员工与员工、员工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凝聚力及团队精神。员工培训是提升员工技术、能力水准,达到人与机相匹配的有效途径。员工培训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岗位培训,其中岗位规范、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要求被视为岗位培训的重要目标。岗位人员上岗后也需要不断地进步、提高,参加更高层次的技术升级方面的培训,使各自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达到岗位规范的高一层标准,以适应未来岗位的需要。

培训方法方式要分层次创新开展。把一名新员工培养成技术熟练的优秀员工,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无意识的不会操作---有意识的不会操作---有意识的会操作---无意识的会操作。对于新入厂的员工可采用传统式的课堂教育考试的模式,要求其首先熟记“三规一制”“三好四会”等基础知识,上岗后由师傅进一步讲解消化吸收。对于老职工则可以采取岗位练兵、预案演练、班前班后会等方式使其遵章操作常态化、标准化;还可以采取岗上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参与管理的水平。实际工作中,带着问题学是最有效、也比较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如:我公司某某分厂的“空分论坛”、及某某分厂的“每日一题”培训方式,不仅解决了工学矛盾,而且增加了学习的互动性、趣味性,有效提高了培训学习效果。

培训学习效果的考核方式要创新。不要让员工认为培训仅仅是为企业服务的或者在于获得证书,一旦培训结束,员工进一步提高自我甚至应用从培训中获得技能的积极性就消失了,企业要使考核结果变得有吸引力些,因为改善职工的硬技能固然重要,同时改善他们的软技能,如纪律观念、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等也尤为重要。如近年来公司采取的岗位练兵评奖、季度员工评先、技工等级考核、设立首席员工、同岗位差额待遇等措施,均有效激发了员工参与学习培训、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二、广泛地运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推进管理升级。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设备管理理论也在不断的完善发展,经历了事后维修---预防维修---生产维修---全员生产维修(TPM)四个阶段,设备管理要立足不断补充新知识,汲取先进的设备管理理论和方法,并善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逐步完善以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设备点检制是实现设备可靠性、维护性、经济性达到最佳化,实现全员设备维修管理(TPM)的一种综合性基本制度。所谓点检:为了维持生产设备原有的性能,通过用人的五感(视、听、嗅、味、触)或简单的工具仪器,按照预先设定的周期和方法,对设备上的某一规定部位(点)对照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有无异常的预防性周密检查的过程,以便设备的隐患和缺陷能够得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处理。整个维修重心下移,减少传统管理的多余层次和环节,信息反馈畅通,使用与管理不脱节,利于实现高效管理,从根本上向全员生产维修管理模式转变。目前我厂采取的方式是“四级点检”体系,即操作工班检、维修工巡检、工段点检、分厂设备员专业点检,操作工负责所辖设备的定部位、定内容、定标准、定周期日常检查,维修工采取定人、包机方法,包机设备重点检查,其他设备一般检查;工段的点检则定位于主线设备的重点部位,分厂设备员的专业点检则是对重点设备的关键部位和非借助仪器工具仪器不能判断运行状况的设备部位进行检查。四级点检体系的有效运作,及时发现消除故障隐患,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状态监控、预知维修、计划维修。以设备最高运行效率服务生产为目标,以设备点检反馈的实际运行状况为基础,以保持设备的结构完整性、保持设备的性能和精度、保持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为原则,有计划的实施维护维修。计划维修关键是要把握两点,一是设备周期性劣化的规律,二是设备劣化的程度,既要防止一味的最求运行效率拼设备,造成设备设施欠维修、劣化问题严重,降低其系能和寿命,又要避免无原则、教条式的,无视设备实际使用情况,定周期的检修,造成设备的过维修,虽然保证了设备的完好率,却降低了设备的综合利用率,同时增加维护费用。目前我厂在炉窑管理方面,采取这种管理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氧枪的使用、炉窑耐材的更换周期把握方面,摸索出了优秀的管理经验。还原炉、底吹炉大修停炉,炉衬耐材基本上做到了物尽其用。

自主管理,改善维修。开展“5S”活动,实施设备零故障工程,以合理化建议、技术改造为切入点,充分调动员工参与管理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自主管理,提高设备性能,改善维修。“5S”是全员生产维修管理模式的特征之一,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这几个看似简单有些重复的单词恰恰是TPM的基础和精华。5S活动的开展,关键要把握好组织管理、规章制度、检查考核、坚持不懈四个环节。实施设备零故障工程,一是转变观念:设备是人使它故障的,人的观念和行为改变了,设备的故障可以是零;二是设备的劣化故障是一个渐变累积的过程,关注细小的缺陷和隐患,做到彻底的预防维修。三是提高人的可靠性,通过不断的培训学习提高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利用现代科技技术改造升级设备,运用可视、报警、联锁等措施,让容易失误的事情难以发生,让难以正确的操作变得易于实现,降低人为因素引发的设备故障发生。

三、以精细化管理为推手,绩效管理为举措,深化设备管理

自古以来,精益求精的事一直有人在做,所以才有了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作为一种方法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则是为了把这种用心做事、追求精益的少数行为,转化成全体职工的普遍行为。绩效管理和考核,对于企业员工遵章行事、提高工作效率、强化执行力和追求业绩最大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制度规程数据化、标准化。数据化是设备精细化管理的依据和基础,设备设施的使用过程,其六大系统(气动系统、润滑系统、液压系统、驱动传递系统、运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以温度、压力、振动、摩擦等信息传递的劣化程度,规律是有章可循的,掌握其规律,建立以数字为依据的操作标准、润滑标准、完好标准等管理制度,使操作者、管理者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建立以设备作业率、完好率、备件定额为主要指标的考核体系,层层分解,明确责任,完成情况进行月份考核,起到激励先进,约束后进的作用;形成管理有目标、工作有标准、效果有考核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体制。

    强化人本管理,人是企业管理五要素中的关键要素,只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保证设备维护保养取得成效。必须始终把更新员工的思想观念和提高技术素质做为重要工作来抓。开展培训、技能评定、岗位练兵、合理化建议、职工技术创新等形式,调动全体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实施绩效管理和考核措施,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竞争性,不断实现管理全员性、追求精益性的企业管理文化,方能使设备管理工作实现效益最大化。

    总之,设备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就如一个木桶,是由多个木板箍成,盛水的多少不取决于最长的板有多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板和各板之间的缝隙。它给我们一个启示:子系统最优秀,不代表总系统最优;子系统薄弱,影响总系统运行;子系统之间的运行协调配合,对总系统的影响很大。管理者必须不断地发现改善短板、薄弱环节,才能持续提高总系统运行水平。设备管理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