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反驳孺子不可教也:关于“懂”和“不懂”的考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9:38:30

关于“懂”和“不懂”的考量
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中张人利校长给我们作讲座时,说得最多的几句话是:教师如何提高上课的效率,就是学生能懂的东西不讲,学生搞不懂的东西才讲,即使是教学重点也是如此。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观念,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授课标准。教师为什么要上课?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有些内容,学生一看就懂,用不着解释,无论是字词句,还是内在的道理、原理和方法,那么,教师还有费劲地去讲解,有什么必要呢?上课,就是要解决学生不懂、难懂、困惑的问题。从已知到未知,从偶然到必然,从原因到结果等,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掌握新的知识。虽然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却渐渐地被忘记了。一道题,一个知识点,一篇文章,一张试卷,都是不管学生懂不懂,从头教到尾;更多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的记得牢,教师一遍又一遍地“抄冷饭”。讲了还不算,还要让学生在“题海”里浮沉。这样浪费了大量的学习时间,哪里还有什么效能可言。所以,张校长提出这个观点,是非常有见地的。
当然,接下来我们还应思考关于“懂”与“不懂”的问题。有些问题,表面上明白如话,没有什么文字和知识的障碍,但文字下面的含义,学生未必能懂;有些话单独看都能懂,但联系起来,却又有着更为深厚的内容,学生也许还不懂。相反,有些看起来难懂或不懂的东西,但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巧妙启发,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有些问题单独放在一处,是很难理解的,但只有把两者联系起来,架一座贯通的“桥梁”,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所以,“懂”与“不懂”的问题是相对而言的,不能搞“一刀切”。这里,我们首先必须做到充分了解学生,才能制订切实可行的授课计划,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