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13儿女:时令、起居养生箴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8:00:05

时令、起居养生箴言(1-2)2009-09-11 17:56


时令、起居养生箴言(一)
一、四季防病
箴言: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战国·《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语译:春季三个月中,为陈旧的万物发新生芽之际,天地间一派生发蓬勃,万物也繁荣新生。人生活在这生发的季节,也应每日晚睡早起,起床后在庭院中散步,让头发披着、身形放松、衣服松解,以反映志气的新生,让生长旺盛而勿摧残杀戮,让予给的多而勿掠夺,让赏赐的多而勿惩罚,这都是春季生发的反应,是人逢春季的养生法则。如违背了春生法则,很易耗伤春主之脏的肝气,至夏季将患寒邪为病,使之本该茁壮成长的反减少。
评述:春气发陈,万物俱生,人亦应之使志生、新生、多予、多赏,才有利夏长养生。
箴言: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痃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战国·《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语译:夏季三个月中,一派繁荣众秀的气概,经过天气与地气的交会,万物开花结果、勃发生机,人也应迎着夏气之长,晚睡早起,不可厌恶阳光,要使情志无愤怒,与夏天的华英成秀气概一样、生气蓬勃,爱向外进发,这就是夏三月人应夏气而茁壮成长的养生法则。如违背了这些,则可耗伤夏所主之心气,而衍成秋季之疟病,影。向收藏的质量,冬季还易发生重病。
评述:为应夏三月的蕃秀华实之气,人也宜夜卧早起,无厌日,志无怒、气得泄、爱在外,这样才不致于影响养其茁壮成长的养生之道。否则,非唯夏不能长,还影响秋之疟生、奉收少及冬之重病。此可见夏季养长之要。
箴言: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战国·《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语译:秋季三个月中,万物的生长已容颜平缓而成熟,天气急变而清肃,地气明爽而秋高,此时人亦应秋气之变而宜早睡早起,鸡叫即起床,并使情志安宁平静,以缓解秋天肃杀之气,此时要收敛心神,使像秋气之平容一样,情志也宜内敛而不外泄,因肺气的清肃而顺应秋气的特点,这就是秋季养收的修养法则。如违背了这一法则,可耗伤秋季所主之肺气,至冬季可发腹泻等病证,以致冬季的收藏之气相应减少。
评述:秋三月,天地清肃,人也宜应其收敛之气而早起卧、志安宁、敛神气、缓秋刑、清肺气。否则可耗伤秋所主之肺气,使冬发为飧泄,影响收藏减少。
箴言: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语译:冬季三个月中,反映出万物生长停顿和一派藏匿的景象,水结冰、地冻坼、阳刚之气似已收敛,此时人亦须顺冬藏之气而早睡晚起,以待阳光和温暖,使情志收敛伏藏,好像有自己的主意、好似已有收获,生活上要远离寒冷趋向温暖,不使皮肤泄气而使内气外逸,这些都是对冬气的顺应,是符合冬天养藏的养生法则的。如违背了这些则可耗伤肾气(冬主肾),至来年春季可发生萎软厥冷的疾病,且还可致来春应有的生气减少。
评述:为顺应冬三月闭藏之气,人亦宜早卧晚起、情志伏藏、去寒就温,不泄阳气,以利养藏的长生。逆之则非仅冬伤肾,且波及次春的痿厥和奉生,由此足见四季气候的变化,人亟须顺应之,始可保健延龄。
箴言: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战国·《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语译:不正常的狂风经常刮来,损人的暴雨经常袭来,天地间的四季气候如此令人健康难保,只是因为人与自然的异常气候规律不相适应,以致多数人不能活到自然的寿命就夭折了。但是那些善于养生的人能顺从某些气候和环境的异常变化,故可以身不患大病,所需的器物也不缺少,因而其生气即使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也不会衰竭。
评述:此句提出了一项新的认识:一般人只是在习见的自然条件下可顺应求生,但遇到灾难性的气候和环境就难保身体的健康长寿了。但善于养生的人,有的因习练出在尚可耐受的反常情况下保健求生的本领,如气功、导引、漱津、服气、静心、节食等方术,也还是可以“生气不竭”的。这启示人们,不仅要在正常情况下习练养生,也还要学习和训练自己在异常气候和环境下的求生延命之道。当然,这后一种养生法较前一种正常情况下保健的难度更大,但也并非绝对不可能做到,如大地震的厦倒房坍,有的人可延续被困下的生命达十余天之久,这是否也与胎息、咽津、服气、绝谷等养生术的自然或不期然的运用有关?或者是因为其具有若干特异的体质使然?这问题值得从养生学的体质与在异常条件下的习练等角度加以认识和探索。
箴言: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战国·《内经·素问·四气调神论》)。
语译:一年四季阴阳盛衰的变化,是天地间万物生长壮老死等变化的根本原因。所以,善于养生的人多能做到,因春夏两季时阳气由弱渐生,故此时宜主养阳气以助阳旺;秋冬两季时阴气由弱渐长,故此时宜主养阴气以助阴旺。这就是从根本上来扶弱使旺的养生道理,故这些人就能与世间万物一样因适应阴阳消长的变化而保健延寿。若违背这一根本原则,则等于是自伐生命的本源,损坏自身的真元之气了。
箴言: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战国《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语译:天地间四季阴阳的变化,也即是万物由开始至终结的变化,亦即其生死的根本原因,如不能顺从它则发生灾害,如能适应它则疾病不会发生,这就是人养生的大道理。这种道理,善养生的人能遵行它,而愚笨的人则常不听信它。能顺应阴阳变化的人则可保健长寿,违背阴阳变化的人则常失健而易夭折。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是,能顺从阴阳变化的则可治可健,违逆它的则常乱常夭。如果应该顺从时却反变为叛逆,这就叫内格,也就是其事物本身的格拒和对抗,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箴言: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战国·《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语译:因此善于养生治国的人,对未病先防比已病后治要重视得多,同样道理,对未乱先防较已乱后治也关注得多,这也就是预防胜于治疗的涵义。如果已经生病了才想到吃药,已经成乱了才想到去预防,这就等于是口渴了才想到挖井,要打仗了才去制兵器,不是已经嫌晚了而临时抱佛脚吗?
箴言:春阳初升,万物发萌,正二月间,乍寒乍热。高年之人,多有宿疾。春气所攻,则精神昏倦,宿病发动,又兼冬时,拥炉熏衣,啖炙炊煿成积,至春发泄。体热头昏,壅隔疫嗽,四肢倦怠,腰脚无力,皆冬所蓄之疾。常当体候。若稍觉发动,不可便行疏利之药,恐伤脏腑,别生余疾。惟用消风、和气、凉膈、化痰之剂,或选食治方中,性稍凉,利饮食,调停以治,自然通畅。若无疾状,不必服药。春日融和,当眺园林亭阁,虚敞之处,用摅滞怀,以畅生气。不可兀坐,以生抑郁。饭酒不可过多,米面团饼不可多食,致伤脾胃,难以消化……。天气寒暄不一,不可顿去棉衣。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冷易伤腠理,时备夹衣,遇暖易之,一重渐减一重,不可暴去。(元·邱处机《摄生消息论》)。
语译:春季阳气刚开始回升,万物初发芽初长,正月二月时,时冷时热。年岁较高的人,多有陈旧的慢性病。初有春季阳气攻伐,常感精神昏沉困倦,旧病遂起。加之,去岁冬天,因冷而围炉向火、热气薰衣,并多进烧烤红烧的食物致酿积滞之病,至春天时发泄出来。感到发热头昏,胸膈壅滞常有咳嗽,四肢困倦无力,腰脚疲乏懒动,这都是去冬蓄积的病,应当经常注意此类发病征兆。如初觉此冬春积疾已发作,不可当即就用疏泄利导的中药,以免伤损脏腑,另发其他疾病。但可用消去风邪的、使气平和的、清凉胸膈的、涤化痰饮的方药,或选服用于饮食治疗的方中药性微凉的、有利消化吸收的,酌情结合加以治疗,上述诸病症自可消减而使人舒畅。如果并无何不适症状,则也不必服药。春天气候渐暖和,人们应当常去园林亭阁、空旷敞爽的地方走走,以驱除郁滞的情怀而使生气欢畅。不宜独坐孤寂,心情抑郁少欢。饭量与酒饮不可多食,米面团饼之类也不宜多进,以免损伤脾胃,难以消化吸收。春天的气候常时寒时暖,不可一下就脱去棉衣,宜慢慢递减衣层才对。尤其是老年人,大多元气衰弱、骨质疏松、身体虚怯,春风多冷寒易使人感冒,故宜时刻准备夹衣,遇到天气暖和时可换着单衣,像这样一层一层随冷渐加、随暖渐减,切忌一瞬间就将棉衣、夹衣收藏不用。
评述:这一段春季养生之道,在衣食住行、防病舒心等方面着着细腻关照,实属经验之谈,更有利体虚年老者奉行以保健防病。
箴言:夏月天暑地热,若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皆不可纳凉,以防贼风中人。饮食宜温软,不令太饱,畏日长永,但时复进之。渴宜饮粟米,温饮豆蔻熟水,生冷肥腻,尤宜减之。若需要食瓜果之类,宜虚实少为进之。夏至以后,宜服不燥热平补肾气暖药二三十服,如苁蓉丸、八味丸之类,以助元气。 (元·邹铉《养老奉亲书》)。
语译:夏天气候炎热,但在屋檐下过道或墙有穿洞和破窗之处,都不宜纳凉解暑,以免贼风吹人致病。饮食也宜微温和软脆,不可吃太多,如担心夏日太长易饥,宁可间或再食。口渴宜饮小米粥,或稍温的豆蔻汤饮。对生冷肥腻之类饮食,尤宜尽量减少。若想吃瓜果之类的东西,宜稍微吃点不可贪多。夏至以后,体质稍虚的人,可因人因虚不同而选服一些药性不燥热而能平补肾气的温补药二三十剂,如苁蓉丸、八味地黄丸之类以助元气的恢复。
评述:此句主要是就夏季调理饮食和纳凉提出若干符合养生之道的经验,值得一试。
箴言:檐下、过廊、弄堂、破窗、皆不可纳凉,此等所在虽凉,贼风中人最暴,惟宜虚堂、净室、水亭、木阴洁净空敞之处,自然清凉,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稍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不得于星月下露卧,兼使睡著,使人扇风取凉。……头为诸阳之总,尤不可风,卧处,宜密防小隙微孔,以伤其脑户。夏三月,每日梳头一二百下,不得梳着头皮,当在无风处梳梳,自然去风明目矣。……夏三月,欲安其神者……安息火炽,澄和心神,外绝声色,内薄滋味,可以居高,朗远眺望,早卧早起,无厌于日,顺于正阳,以消暑气。(元·丘处机《摄生消息论》)。
语译:屋檐下,走廊里,弄堂中,破窗处,都不可藉以乘凉,这些地方虽较风凉,但致病的凉风最为厉害,只宜在空敞的堂屋、净室、水亭中,树木的荫凉处,因其空敞洁净,自然感到清凉舒爽。这样的处所更适宜于调呼吸、静心神,似若有一团冰雪聚于心中,自会感到外界的炎热在我心中已大消减;而切不可因环境炎热引发内心也热燥,如这样自更满热上加热了。……夏天,也不得在星月下露宿,或自己睡着,还要他人为你掮风而图凉快。……头为人身各条阳经的总汇,尤不可当风露宿,睡卧的地方须谨密探查有无即使是微小的孔隙,以免风钻进来,伤损脑神经。夏季三个月内,宜每天用双手手指当梳子,由前额往颈项后梳1~2百次,但不可有伤头皮,应当在避风的地方梳发,久之自然可去除风邪且能明目生发。夏季三个月内,须安静其精神的……安在安息其心火的炽旺,使心神澄清平和,对外宜远浊声淫色,对内宜清茶淡饭、少食多餐。常可登高远眺,使心旷神怡,早睡早起,不厌避白天,并顺应正阳之升,以消除暑热之气。
评述:此句进一步谈及夏季防风、防凉及饮食、生活养生之法。有助保健防疾。
箴言: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明·汪绮石《理虚元鉴》)。
语译:夏季要防暑防热,也要防因去署而取凉的不当习惯,长夏的时日则须防避湿邪的为病。
语评:此句进一步补充并再次叮嘱,夏当防暑防热,也要防取凉之不当,长夏宜防湿。
箴言:秋时凄风惨雨,老人顿多伤感。若颜色不乐,便须多方诱说,使役其心神,则忘其秋思。(宋·陈直《养老奉亲书》)。
语译:秋季常多刮风落雨,凄惨悲愁,老年人在此时节常多伤秋之感。亲朋或后人如见其情志多愁而不乐,便宜多方诱导和劝说,使之能驾驭心神、振作起来而忘秋之伤感悲思。
箴言:但春秋之际,故疾发动之时,切须安养,量其自性将,养,秋间不宜吐并发汗,令人消烁,以致脏腑不安;惟宜针灸,下痢进汤散以助阳气,又若患疾劳、①五痔、消渴等病,不宜吃干饭炙煿,并自死牛肉,生绘鸡猪,浊酒陈臭,咸醋粘滑难消之物,及生菜、瓜果蚱酱之类;若风气、冷病、②痃癖之人,亦不宜食。……又当清晨,睡觉闭目叩齿二十一下,咽津,以两手搓热熨眼数次,多于秋三月行此,极能明目。(元·丘处机《摄生消息论》)。
注释:
①五痔:此处疑为五疔,古中医将疔痔分为心、肝、脾、肺、肾五类,或依颜色分为赤、青、黄、白、黑五种。
②痃癖:音xuan pi,读玄辟,泛指脐腹或胁肋部患有痞块之证。
语译:如在春或秋季,老病发作的时候,一定要安心保养,可根据个人的情况加以养护,秋天不宜催吐或发汗,这样可使人发热消瘦以致五脏六腑受到干扰;但可酌情针灸,如下痢可选用汤散方药以助阳气恢复。如若患有辛劳之病或五痔、消渴等证时,则不宜进食干饭、烧烤、生而不熟的鱼、鸡、猪肉,浓酒、久藏或有臭味和过咸、太酸、甚粘滑的食物,生菜、瓜果和腌酱一类的东西;若患有风病、冷病、痞块一类疾患,上述各物也不宜吃。……秋季的气功导引,可于清早尚未起床时,闭目叩齿廿一下,吞咽口液,并搓热两手熨眼皮数次,此很能使视力明朗。
箴言:冬三月……人之骨痛者,肾虚也;人之齿多龃者,肾衰也;人之齿堕者,肾风也;人之耳痛者,肾气壅也;人之多欠者,肾邪也;人之腰不伸者,肾乏也;人之色黑者,肾衰也;人之容色,紫面有光者,肾无病也;人之骨节鸣者,肾羸也;肺邪人肾则多呻,肾有疾当吹以泻之,吸以补之。 (元·丘处机《摄生消息论》)。
语译:冬季的三个月,……如有人感到骨痛的,那是因为肾虚;齿不齐正的是因为肾衰;牙齿脱落的是因肾风;耳痛的是因肾气壅滞;人爱打哈欠的是因肾有邪气;人的腰伸不直的是因肾已困乏;人的颜色发黑的是因肾衰;人的面色紫而光泽是肾健无病;人的骨关节鸣响的,是因肾气疲弱;肺病传肾则人多呻吟。对肾的疾病,可以吹气为泻肾,吸气为补肾。
箴言:冬时伏阳在内,有疾宜吐;胸膈多热,所忌发汗,恐泄阳气故也。宜服酒浸药,或山药酒一、二杯,以迎阳气。寝卧之时,稍宜虚歇,寒极方加棉衣,以渐加厚,不得一顿便多。惟无寒即已,不得频用大小烘炙,尤其损人;手足应心,不可以火炙手,引火人心,使人烦躁;不可就火烘炙食物,冷药不治热极,热药不治冷极,水就湿,火就燥耳。饮食之味,宜减酸增苦以养心气。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心受病耳,故宜养心。宜居处密室,温暖衣衾,调其饮食,适其寒温,不可冒触寒风。老人犹甚,恐寒邪感冒,为嗽逆麻痹昏眩等疾;冬日阳气在内,阴气在外,老人多有上热下冷之患;不宜沐浴,阳气内蕴之时,若加汤火所逼,必出大汗。高年骨肉疏薄,易于感冒,多生外疾;不可早出,以犯霜威;早起,服醇酒一杯以御寒;晚服消痰凉膈之药以平和心气,不令热气上涌;切勿房事,不可多食炙煿肉面馄饨之类。(元·邱处机《摄生消息论》)。
语译:冬季三个月中人的阳气多潜伏在体内,如有病须治疗时宜采用吐法使病邪外泄;心膈处感有发热时,忌多汗或用汗法,是防止伏阳外越的缘故。此时宜服浸药的酒,如山药酒一、二小杯,以迎升阳气抗病。如感体力虚乏时应多休息入睡。当感到寒冷已甚时才加棉衣,并逐渐因冷极而加厚,不可一次加得很多很厚。屋帷之内感到没有寒意就可以了,不宜过多地用火热烘烤,这样是很损伤人体的;人的手足是与心相感应的,故冷时也不可用手烤火过热,此可将火热引入心气,使人烦躁不安;不可对着火上烘烤食物即吃,寒凉的药是治不好热极的病,亟温热的药也不用来治冷极的病,这是因为寒水多湿,火热多燥的缘故。冬季的饮食,宜减酸味增苦味来保养心气。冬三月因肾主令,其水司咸味,因恐肾水克心火,心易受病累,故冬季宜养心气。故宜居住在不透风的房室内,衣裳应穿得十分保暖,要调理好饮食五味,使冷热适宜,切不可迎寒顶风。老年人更应十分注意,是恐被寒邪引发感冒而发咳喘、麻痹、头昏眼花等病;因冬三月,阳气多潜藏于体内,阴气多越于体表,此时老年人多有上热下冷的不适毛病;老年人于冬季不宜多用热水洗澡,这是因为内藏的阳气,如为热烫的浴水所逼必大汗淋漓,老年人骨肉疏薄,这就常易患感冒并引发其他病患;冬天不宜过早外出以触感寒风冰霜的淫威;早上起床后,可饮醇酒一杯以御严寒;晚间可酌情服用消痰饮凉膈热的药使心气和平,不致心火上涌;入冬宜戒房事,不可对烧烤肉食,馄饨面食过多的进服。
评述:此句对冬季的衣、食、住、行、入睡、用药和房事等项的养生要求备述颇为详细,对老年人更多叮咛,确有经验之谈,迄今仍有些颇具指导保健长寿的实用意义。当然,其中某些用五行生克制化类推的有关措施,如饮食减酸增苦,不可沐浴之例聊供借鉴,并非绝对的清规戒律。
箴言: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此圣人之预戒也。 (明·胡文焕《新创摄生集览》)。
语译:生活安定的时候不要忘记可能发生危难的事情,人生健存的时候不要忘记可能病死的不幸。这些都是善于养生者的预见和警戒意识。
箴言:明治病之术者,杜未生之疾。 (晋·葛洪《抱朴子·用刑》)。
语译:明隙诊治病患的医术的人,多应有预防尚未发生的一些病的保健养生技能。
箴言:遇事始知闻道晚,抱疴方悔养生疏。(宋·陆游《剑南诗稿》)。
语译:遇到了麻烦事不好处理时,才知道自己所学所闻的真本领太少太晚,当自己生了病时才后悔以往对养生之道的荒疏是无知的。
箴言: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生于无疾之先。(元·朱震亨《丹溪心法》)。
语译:与其在生病后去救治,不如在无病前去摄生保养。
箴言:以方药治已病,不若以起居饮食调摄于未病。(清·曹庭栋《老老恒言·防疾》)。
语译:用方药来治疗已得的疾病,还不如病前在生活起居、饮食等方面的调理摄养更为有利。
箴言:爽口物防须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与其病后能求药,不若病前能自防。(宋·邵雍《击壤集》)。
语译:多贪口福的人须当注意患病,如心所欲的快事过多必生祸殃。与其得病后去求医求药,何不在病前注意做到预防和摄养呵。
箴言:养生之本,凡事有节;人之寿夭,在乎调摄。(明·龚廷贤《寿世保元》)。
语译:养生的根本法则是,做任何事都要有理有节;人的长寿与夭亡,关键在于平时的调养珍摄。
箴言:善摄生者,惟能审万物出入之道,适阴阳升降之理,安养神气,完固形体。使贼邪不得人,寒者不能袭。(宋·赵佶等《圣济总录》)。
语译:·善于养生长寿的人,主要是能审察天地间万事百物进退出入的道理,能适应阴阳消长升降的变化,平时能安养其神气,保护身形健全结实,使病邪无法入侵,冷热也无法向他袭击。
箴言:谨于摄生,春夏奉以生长之道,秋冬奉以收藏之理,饮食之有节,起居而有常,少思寡欲,恬淡虚无,精神内守,此无病之时,不药之药也。(元·罗天益《卫生宝鉴·无病服药辨》)。
语译:要谨慎把握养生的习练,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相应顺奉,进饮食有节制,生活起居有常规,清心少欲,淡泊平静不奢华,经常保持精气神的健康强壮,这些都是未生病的时候,不需用药的特殊预防药。
箴言:肌肤欲其比也,血脉欲其通也,筋骨欲其固也,心志欲其和也,精气欲其行也。若此则病无所居,而恶无所由矣。病之留,恶之生也,精气郁也。(战国·《吕氏春秋·达郁》)。
语译:肌肉皮肤应长得致密紧细,血脉应让其顺利通畅,筋骨应使其坚固健实,心神情志应尽可能平和安静,精气应尽可能运行通畅。这样就不可能有病邪留身,恶疾也无法产生。病邪的留身,恶疾的发生,都是由于精气的郁滞所引起。
箴言:心为一身之宰,脾为万物之母,养心养脾,摄生最要。 (清·陈文囿《医述》)。
语译:心为人一身的主宰,脾土为包括人在内的万物的母亲,故善养心脾这人生的两大父母,实为养生最重要的原则。
箴言:养生者,不过慎起居、饮食,节声色而已。节慎在未病之前,而服药在已病之后。今吾忧寒疾而先服乌喙,忧热疾而先服甘遂,则病未作而药杀人矣。(宋·苏轼《东坡先生志林集》)。
语译:养生所采取的措施,只不过是饮食起居宜谨慎,和节制浪声淫色而已。这慎与节是用在来病之前而先预防,而求医服药则在疾病已生之后。今我们有的人因怕患寒疾而先服乌头类热药,怕患热疾而先用甘遂等寒药,这岂不是疾病未发而药却在杀人害人了吗!?
语译:养生之药不可乱吃浪吃!未病而先用药,岂不是自找苦吃和自惹祸灾吗?
箴言:老来疾病,都是壮时作的。(明·德清《菜根谭》)。
语译:老年人得的疾病,大多是少壮时逞欲逞性所潜伏下来的。
箴言:人待老而后保生,是犹贫而后蓄积,虽勤亦无补矣。 (清·粱章钜《退庵随笔》)。
语译:如果一个待老年后才注意养生,这就好似如贫穷后才想到去储蓄一样,虽一再卖力也于健康少有补益。





时令、起居养生箴言(二)
作者:未知 来源:本站 日期: 2005-12-24

二、劳逸结合
箴言:天之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元·朱震亨《格致余论》)。
语译:天地间能孕育出各种生物,是因为宇宙的经常运动,之有其生命,亦在于经常的运动。
箴言:运体以却病,体活则病离。(明·高濂《遵生八笺》)。
语译:人经常运动身体可防止生病,形体活动常可使疾病离身。
箴言:常亲小劳则身健。(清·申涵光《荆国小语·序》)。
语译:经常身体作些轻微劳动可使人健壮少病。
箴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语译:宇宙间的天体在不断的运行迄今健运从未停歇,善养生的人也以健运而强壮却病。
箴言:衣欲常漂,食欲常饥,体欲常劳。(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语译:衣服要经常漂洗,饮食要经常似饥欠饱,身体要经常劳动。
箴言: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晋·陈寿《三国志》)。
语译:人经常运动摇摆,可使五谷饮食容易消化吸收,血脉流通不滞,疾病也不易发生。
箴言:养生莫善于习动,夙兴夜寐,振起精神,寻事去做,行之有常,并不因疲,日益精壮。(清·颜元《雪斋先生言行录》)。
语译:养生的举措好莫过于经常运动,早起晚睡,振作精神,经常找事做,经常去运动,并不因而疲乏,且身体日益精壮健康。
箴言:人身欲得摇动,则谷气易消,血脉疏利。(明·高濂《遵生八笺·延年却病笺上》)。
语译:人的身体要时有运动摇摆,这就使饮食易于消化吸收、血脉运行顺畅。
箴言:发宜多栉,齿宜多叩,液宜常咽,气宜清炼,手宜在面。此为修昆仑之法。(明·郑暄《昨日庵日纂》)。
语译:头发宜多梳理,牙齿宜多上下互叩,唾液宜常吞咽,元气宜常呼吸炼息,手宜经常按搓脸面各处。这是修炼头面的养生法。
箴言:目宜常运,齿宜常叩,气宜常提,津宜常咽。(清·丁基誉《寿世秘典》)。
语译:双眼宜经常运动并左右远近环视,牙齿宜上下常叩交啄,鼻肺之气宜经常提运,口中津液宜经常吞咽。
箴言:延年却病,以按摩导引为先。(明·高濂《遵生八笺·延年却病笺上》)。
语译:要延年益寿健壮无病,必须以按摩导引等动形养生措施为先导首选。
箴言: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战国《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
语译:运眼望物过久可伤血,睡卧太多可伤气,久坐可伤肉,久站可伤骨,久行可伤筋,这叫五劳,也就是过度劳动之五伤。
评述:养生宜运动劳作,唯须适当。如运动过久,劳作太过,则反有损健康,此即所言之“甚劳有害”之意。
箴言:力视损明,力听损聪,疾言阻德,功伪败功。(汉·严遵《道德指归论·天下有始篇》)。
语译:过度地使用视力可损伤目之明亮,过度的使用听力可损伤耳的聪声,逞口而出的言词常阻滞个人的德性,弄虚作假可败坏自己的功德。
箴言:天地之道至纯以大,尚犹节其章光,爱其神明,人之耳目曷能久重劳而不息乎?精神何能久驰骋而不既乎。 (西汉·刘安《淮南子·精神》)。
语译:天地的威力和规律是宏大雄伟的,尚能节制它的伟力和光亮,钟爱它神明威力,人的耳目怎么能胜任过重过久的劳动运作而不休息呢?精神又怎能长久过度运用而不停歇呢!?
箴言:识事之有当,不任非当之事。事非当则伤于智力,务过分则毙于形神。(唐·司马承祯《坐忘论·简事》)。
语译:办事先要识清此事是否洽当和力所能及,切不可作不当和不胜任之事。做不恰当的事则伤己智识良知,做力所不能及的事则己反可伤损心神和形体。
箴言: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养性序》)。
语译:养性保生的措施,应常作轻微的劳动,但不可太使疲困和做己所不能胜任之事。
箴言:力所不胜而强思之,伤也。力所不任而强举之,伤也。深虑重喜皆有伤也。(宋·姚称《摄生月令》)。
语译:自己才力不能胜任的事却要强行去思考,常能伤损健康,己力所不能胜任的事却要强行去干,也会伤损健康。过度的思虑和过份的喜悦都对身体有伤害,不宜强求。
箴言: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神形蚤”衰,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东汉·班固《汉书》)。
注释:
①蚤:通“早”。
语译:心神使用太过则易衰竭,身形过度劳累则疲败,一个人的神与形早衰,而又想生命与天地共长久的,从未听说过。
箴言:极目远视,夜读注疏,久居烟火,博奕不休,饮酒不已,热餐可食,抄写多年,雕镂细巧,房室不节,泣泪过多,刺头出血,迎风追兽,丧明之由。(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语译:极瞪双目看远,夜读蝇头小字的注疏,久住烟火弥漫之室,整日打牌下棋不休息,从早到晚饮酒不断,烫热的饮食也争食,抄抄写写数十年,每日精工细琢的雕刻,夫妻性生活无节制,哭泣眼泪过多,常因刺头出血,对着风追赶野兽,这都是使自身眼睛失明的常见原因。
箴言:故养老之要,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心无妄念,此皆有益老人也。(唐·孙思邈《千金翼方》)。
语译:养老年最重要的措施是:耳不听靡靡之音,口不说粗鄙之言,身形不乱劳乱动,心神无私心杂念,这些都有益于老人养生。
箴言:远唾损气,多唾损神,多汗损血,疾行损筋。(宋·张呆《医说》)。
语译:经常向远处吐唾沫可伤元气,多吐唾液可损心神,常出汗多可损耗血,常快步行走可伤损筋。
箴言:养生之人,欲血脉常行,如水之流。坐不欲至倦.行不欲至劳;频行不已,然宜稍缓,即是小劳之术也。(宋·蒲处厚《保生要录》)。
语译:养生的人,要使血脉经常通畅,如水的通流无阻。坐时不可至有倦意,行不可至感疲劳;如果须多次不断的步行,则步伐宜徐缓,这就是轻微劳动的方术。
箴言:眼者身之镜,耳者体之牖①,视多则镜昏,听多则牖闭。(宋·李石《续博物志》)。
注释:
①牖:音you读有音,窗户也。
语译:双眼为人身的镜子,双耳为形体的窗户,久视过多则镜子浑蠓不清,倾听过多则门窗皆闭听音不清。
箴言:百忧感其心,百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人常有多思多忧之患,方壮遽老,方老遽衰。 (北宋·欧阳修《秋声赋》)。
语译:过多的忧愁可使心神常因而感应,过多的事务可劳损人的身形,心神感应动于中,必多动摇其精气。如人常有多思虑、多忧愁的侵袭,则可使刚至壮年之人即变为老人,刚至老年即身心已衰弱不堪。
箴言:凡叫喊、跳跃、歌啸、狂舞、奔逸、超走之类,凡以力从事者,皆能损气。(明。陈继儒《养生肤语》)。
语译:凡从事叫喊、跳跃、唱歌、狂舞、奔跑、迅走等剧烈运动或做劳动用力过大的情况,都能损伤元气。
箴言:心劳则百病生,心静则万邪息。 (明·龚信《古今医鉴》)。
语译:心气过于劳累则百病丛生,心神恬静安逸则百病皆止息。
箴言:颜色憔悴,所由心思过度,劳碌不谨。(明·高濂《遵生八笺》)。
语译:人的颜色憔枯悴晦,是由于操心过度、过份劳累劳作所致。
箴言:善摄生者,不劳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祸何由可致? (明·胡文焕《新刻摄生集览》)。
语译:善于养生的人,多既不劳累心神,又不苦其身形,其神形既都安泰,疾祸又怎能发生呵。
箴言:心常清静则神安,神安则七情皆安,以此养生则寿,没世不殆。心劳则神不安,神不安则精神皆危。 (明·万全《养生四要》)。
语译:心气清淡平静则心神安泰,神安则七情因而安于调节,用这种方法养生则可延年益寿,不会夭折。如果心气过于劳累则心神不安,心不安则精神身形皆易病而临危。
箴言:视过损明,语过损气,思过损神,欲过损精,谓之四损。(明·万全《养生四要·慎动》)。
语译:用眼视物太过可损其明亮,用口言语过多则损伤元气,思虑过多伤心神,欲嗜过多损精气,此即谓之“四损”。
箴言:出则从车,人则以辇①,务以自佚②,命之曰拓蹶之机。 (战国·《吕氏春秋·本生》)。
注释:
①辇:音nian,人拉之车。
②佚:通逸。
语译:有的人出门则坐轿车,人家还坐人拉车,一味追求自身的安逸,这就是自招瘫痪的原因。
箴言: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战国·《吕氏春秋·尽数》)。
语译:人是需要运动的,身形不动则精气也不流动,精气不流动则气血郁滞而常病。
箴言: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养备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战国·荀况《荀子·天论》)。
语译:如人所需的衣食齐备而充足,再加上运动劳作有经常且有节制,则天地也不能使之患病,……若衣食虽足养而其作劳运动太少,则天地也无法保健而使之安全。
箴言:终日稳坐,皆能凝结气血,久即损寿。(明·龚廷贤《寿世保元·饮食》)。
语译:每日整天稳坐少动,都能使气血郁滞不能通畅运行,久之即可夭损寿命。
箴言:终日屹屹端坐,最是生死,人徒知久行久立伤人,而不知久卧久坐之尤伤人也。(明·李梃《医学入门》)。
语译:终天坐着不动,最关人之生死。一般人只知久行、久站可伤人,殊不知久睡、久坐不动更能伤损人。
箴言:终日坐书房中,萎惰人精神,使筋骨疲软,以至天下无不弱之书生,无不病之书生。生民之祸,未有甚于此者也。(清·颜元《雪斋先生言行录》)。
语译:每天整日坐在书房不动,这样可使人的精神萎靡不振和懒惰,使全身筋骨酥软疲困,所以人都说世间没有不萎弱的书生,也没有不病的书呆子。对求生人的祸害,没有比这更甚的了。
箴言:善养生者,使之能逸而能劳。(宋·苏轼《苏东坡集·教战守策》)。
语译:善于养生的人,常能做到劳逸结合,既不只劳不逸,也不只逸不劳。
箴言:养生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此所谓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南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
语译:养生的重要原则是,不要持久地行走、睡卧、眼看、耳听、端坐,……能坚持做到这些即为中庸平和、劳逸结合的养生要求,也因此而能延年益寿。
箴言:动止有常、言谈有节。(明·龚廷贤《寿世保元》)。
语译:劳动与静止要做到常相结合,言语与谈论也要有节制,这才符合养生之道。
箴言:久劳则安闲以保极力之处,久逸则导引以行稍滞之气。 (唐·施肩吾《西山群仙会真记》)。
语译:若劳动太久则须用安闲休息来修复过劳的付出,若生活太安逸则须用导引微动以使稍滞的气血能通畅运行,这就合乎动静结合和劳逸结合的养生之道。
箴言:造物劳我以生,逸我以老,少年不勤,是不知劳;老年奔驰,是不知逸。(明·高濂《遵生八笺》)。
语译:宇宙之造化万物,是通过劳动使我生存,通过安逸使渐衰老,少年时怠惰不勤快,是不知劳动的重要;老年时仍奔波勤劳,是不知安逸的作用。故劳与逸要和调适中。
箴言:气之与神并为阳也,逸则气神安,劳则气神耗。(宋·严用和《济生方》)。
语译:人的元气与心神都属于阳,故适当的安逸可使气与神也安和,过度的劳作则气与神被耗伤。
箴言:能以朝至暮常有所为,使之不息乃快,但觉极当息,息复为之,此与导引无异也。(南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教诫篇》)。
语译:从早至晚地常有作有为,使自己不停息才感爽快,但如感觉到有些疲困了就该休息,休息待身体复原后再又作习小劳,这种劳逸结合实与导引没有什么差异。
箴言:晨晡节饮食,劳逸时卧起,藉此来长生,耄期直易尔。 (宋·陆游《野兴·十四》)。
语译:早晚时要适当节制饮食,劳动后需要睡歇、逸憩后需要劳作,像这样劳逸结合地保健养生,活到八、九十岁是不难的。
箴言:看书涩似上羊肠,得睡甘如饮蜜房,起坐藤床搔短发,数声画角报斜阳。(宋·陆游《倦眠》)。
语译:当看书看到好似上羊肠小道一般苦涩艰辛的时候,躺睡安逸片刻真比饮蜂蜜还香甜,安睡后从藤床上坐起搔梳数十次短发以行导引,在这样劳逸结合的意境中画角几声报到了日影偏西的时光。
评述:这几句诗文虽是文人骚客呤咏之作,但也表达了古人劳逸结合的养生习惯,“劳逸时卧起”,“起坐藤床搔短发”等句都生动如实地形容了其劳逸相辅的所作所为。据悉,陆游虽曾有情恋的心伤,但也能延寿至古稀以往,我们不能不说其劳逸有致是厥功非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