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最出名的诗词:足太阴脾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9:00:48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D7%E3%CC%AB%D2%F5%C6%A2%BE%AD《人体经络使用手册》——23、妇科病的首选:足太阴脾经

 

·脾经要爱护的是哪些内脏

足太阴脾经主要循行在胸腹部及下肢内侧,即从足走头。足太阴脾经从大脚趾末端开始,沿大趾内侧赤白肉际(脚背与脚掌的分界线),经核骨,向上沿着内踝前边,上至小腿内侧,沿胫骨后缘(小腿内侧的骨头),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与肝经相交,然后在肝经前循行),上膝股内侧前边(即膝盖、大腿内侧),进入腹部,属于脾,络于胃,通过膈肌(腹部与胸部的间隔),夹食管旁,连舌根,散布舌下。

其分支从胃部分出,上过膈肌,流注心中,经气接手少阴心经。

从上面路线可以看出来,与足太阴脾经关系密切的内脏有脾、胃和心。中医里的脾与西医中的spleen(脾)不完全一样。相同点是它们都统血(贮存血液)和升清阳(提高免疫);不同的是中医的脾有运化的作用,指脾能吸收食物中的精华物质,转化为气血津液,通过心肺输送至全身各脏腑组织,以供人体生命活动之需。所以食欲旺盛、饮食后胃部与腹部舒适、大便正常的人,大多面色红润,肌肉丰满,表明“脾气旺盛”,运化功能正常;而食欲不振,经常胃胀腹满,大便稀者,大多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软弱无力,这就属于“脾气虚弱”,运化失常。但也有一些人食量并不小,却面黄肌瘦,也是由于脾的运化功能不正常,水谷不能化生为气血所致。

脾还有统摄、约束血液行于脉内而不外逸的作用,称“脾统血”。一般出血症多与火热有关,“热血沸腾”,血受火热之邪干扰时会不受约束而妄行,出现各种出血症,民间有用大量荠菜煎水喝来治尿血的偏方,就是针对这类出血性疾病的。

但还有一类出血症,与火热之邪无关。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也就是统帅的意思,要使血在脉管中规规矩矩地运行,不随便跑到脉管外来,需要“气”对它的约束,这个气主要是脾气。如果脾气虚弱,不能承担起这种约束功能,也会出现各种出血病症,如皮肤紫癜、产后出血不止、呕血、便血、尿血等。治疗这类出血不能用泻火的方法,而要补脾气。宋代有一个名方“归脾汤”(现有中成药“归脾丸”)就是治疗这类出血的有效药物(方名也提示了这种作用),用来治疗人工流产后气虚所致的出血不止,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与脾经有关的五官包括舌和咽,这也跟脾脏的功能相关。“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液为涎”,饮食从口入,如脾的功能正常,则口味食欲才能正常,中医称“口中和”;如脾运化功能异常,就会有口黏、口臭、口淡、口甜等症状。涎为口中津液,就是俗称的“口水”,能湿润口腔,保护口腔黏膜,帮助食物消化。但口中涎液过多,不自主的外流,如小儿、中风后的流涎,是脾虚的一种征象;有些人饮食过量,特别是晚上进食过多的油腻食品,睡眠时常会流腥臭的口水,这是因为饮食过多,超过了脾的运化能力(晚上阳气渐衰,脾气不旺,运化能力减弱),水谷不能化生为气血,反聚而为湿热之邪的一种现象。所以晚上过多的进食,特别是高热量的食物对健康不利。

·脾经上潜伏着哪些疾病

脾经是阴经,跟脏腑联系最密切,而当其不通(气血异常),人的身体会出现下列病症:

外经病:如果不通,身体的大脚趾内侧、脚内缘、小腿、膝盖或者大腿内侧、腹股沟等经络路线上会出现发冷、酸、胀、麻、疼痛等不适感。因为脾跟血液相关,所以脾虚引起的痛经常有从小腹→腹股沟→大腿内侧的放射性痛或者凉,如果平时按揉脾经的穴位,例如三阴交,阴陵泉(下面会谈到)就可以预防痛经。五官病:从上面经络循行可以看出,足太阴脾经跟舌、咽部关系密切,所以治疗舌根发强、吃饭后即吐、不自主地流口水这些病症应该从通脾经着手。

脏腑病:“阴主里,阳主表”,脾经可以治疗全身乏力或者全身疼痛、胃痛、腹胀、大便稀、心胸烦闷、心窝下急痛。

当出现以上所说的病症时,针灸的刺激效果更好。

·如何使用人体的脾经

首先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尤其是少吃油腻的食物,这样能保证脾经不超负荷运转,礼尚往来,它也会回报你以健康的身体。

其次,思则气结,思伤脾。思虑过度连累了脾,会使其方寸大乱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这时人的身体就会出现食欲不振、形容憔悴、气短、神疲力乏、郁闷不舒等现象,正所谓“思虑伤脾还不悔,最终消得人憔悴”。这时除了注意调整情绪,还要每天花几分钟按摩以下我将向你介绍的重点穴位,这样,保你安枕无忧。

怎样才能知道这种预防是否得当呢?是不是隔三差五就要去医院做个B超之类的检查呢?不用!脾经是脾脏外在的反应线,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循经按压,寻找疼痛的反应点,自我诊断,自我调节。

那什么时候按揉脾经最好呢?脾经旺在巳时,即上午9~11点,人体的阳气正处于上升期,这时疏通脾经就能起到很好的平衡阴阳的作用。

·腹胀、食欲不佳找太白

从五行上看,脾属土,所以脾经又称土经,作为脾经上的穴位太白也属土。

太白在脚的内侧面,大脚趾骨节后下方凹陷处,脚背脚底交界的地方。

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按揉或者艾灸此穴可以补脾,对脾虚症例如全身乏力、食欲不佳、腹胀、大便稀等脏腑病有很好的作用,亦可以补后天之本,增强体质。

·妇科病的首选——三阴交

三阴交在脚内踝尖上三寸,就是从内踝向上量四指,胫骨(小腿内侧骨)后缘凹陷处,用手按时比其他部位敏感,有点胀疼的感觉。

“三阴交”是脾经、肾经、肝经三条经络相交之处,对中医而言,这是特别受到重视的穴道,又名“女三里”,只要是妇科病,刺激此穴皆有效,因此有人说它是妇科病的万灵丹。它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也就是根据个人体质不同,产生对机体有利的作用。它能通利又能收摄,能活血又能止血,能滋阴又能利湿。主治症状包括: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过胖过瘦(增肥减肥)、脚底肿胀、手脚冰冷等多种妇科疾病。对三阴交穴的刺激,用艾条灸也较为有效。月经开始前5~6天起,每天花一分钟刺激本穴,远比生理痛后再刺激来得有效。

还有,三阴交穴虽是治妇女病的特效穴,但另一方面,它也和合谷穴同为流产的名穴,古人曾利用这些穴道来堕胎。所以怀孕初期的女性,一定不要刺激三阴交穴,更别和合谷一块儿用。

·妇科病的万灵丹——阴陵泉

 此穴与三阴交作用相似,临床经常与其配合使用加强疗效。

·湿症、丹毒等皮肤病找血海

血海在大腿内侧,髌骨底内侧端两寸(左手手掌抵住右膝盖,大拇指下肌肉凹陷处即是右血海,左血海同理取之)。

作用:血海,顾名释义,是治血要穴,对妇科病、湿疹、丹毒等皮肤病效果很好。中医认为,湿疹、丹毒等皮肤病是风热之邪所致,血行风自灭,用活血的方法可以根治。对妇科病可以按揉或者点按,对皮肤病可以用牙签之类有尖的东西加大刺激。经常按揉血海不但可以对付妇科病,还能抗过敏,对我们经常说的“血热”造成的病,都有效。

全球有80%的女人每月被痛经困扰着,而且其中超过50%找不出原因,属于无法彻底根治的原发性痛经。足太阴脾经的穴位对痛经有很好的疗效,平时按摩或者艾灸就可以缓解。同时,少食多餐,尽量避免过甜及过成的食品,冬天保持身体暖和,多喝热的药草茶或热柠檬汁,以及在腹部放置热敷垫或暖水袋等做法也可以帮助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