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雷为什么连不上:【戏曲欣赏】京剧经典:003《梅兰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24:07
',1)">
雨中笠翁 欢迎光临
 雨中笠翁欢迎您!  更多精彩请您欣赏:收藏分类100大项800余子项,主要有:影音曲舞、宗教神学、文化艺术、民风民俗、植物动物、美女靓照、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异域风情、书画旅游、花鸟鱼宠、娱乐八卦、幽默搞笑、人生哲学、职场创业、饮食文化、体育武术、医疗救护、养生保健。百科常识、悬疑揭密、政治军事历史、奇闻异事、空间美化、朗诵经典、音乐音画、戏剧舞蹈、曲艺小品、美图雷照、怀旧、文化、读书、博览、影视、等内容 谢谢光临

 

京剧经典:003《梅兰芳》





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
江苏泰州人,名梅澜,字畹华、浣华。1894年10月22日生于北京。8岁开始学戏,师从时小福的弟子吴菱仙。光绪甲辰年(1904年)农历七月初七,第一次登台,在《天仙配》中饰长生殿鹊桥密誓里的织女。1907年正式搭上叶春善创办的喜连成科班(后改为富连成)参加演出,1913年20岁时开始唱头牌。同年11月15日第一次和当时著名京剧演员王凤卿应邀去上海丹桂第一舞台演出,上演了《彩楼配》、《玉堂春》、《武家坡》。接着在茹莱卿、朱素云、王惠芳等人帮助下,上演了一、二本《虹霓关》,开创了在同一剧目中一个演员演两个不同行当、不同扮相的演法先例,第一次演压大轴的新排戏《穆柯寨》,轰动上海。1914年再赴上海,45天以22万多张票被选为“伶界大王”。同年放弃“缀玉轩”故居,全家迁到上海思南路定居。
《天女散花》
为鼓舞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斗志,与叶恭绰等编演《抗金兵》,又把《易鞋记》改编为《生死恨》演出。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编演了11出新戏。1919年4月21日第一次出国到日本演出。1920年第一次在上海“天蟾舞台”拍无声电影。1922年12月曾进紫禁城内的漱芳斋为当时已退位的清末代皇帝溥仪结婚庆典演出。1927年在北京《顺天时报》举行的首届旦角名伶评选中,与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多次到日本、美国、前苏联、英国、德国、意大利、埃及、印度、朝鲜等十几个国家访问演出,结识卓别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和高尔基等艺术大师。抗日战争期间,不顾日伪威逼利诱,蓄须明志,拒绝演出。1930年第一次应美国派拉蒙电影公司之约拍摄有色电影《刺虎》。1948年参加拍摄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彩色影片《生死恨》。
梅兰芳抗战期间
蓄须明志拒绝演出
1949年上海解放后,应邀到北京参加全国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同年9月下旬出席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参加了开国大典活动。1951年4月3日被任命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2年11月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并演出《贵妃醉酒》,获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荣誉奖。同年12月出席了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回国途中到苏联莫斯科作短时间访问和演出。1953年11月再次赴朝慰问演出,并担任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副总团长。1951到1955年春在全国十几个省、市巡回演出500多场。1955年其舞台生涯被拍摄成电影《梅兰芳舞台艺术》。1957年获国际舞蹈协会颁发的荣誉奖章,并加入该会。1959年排演了《穆桂英挂帅》。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等。塑造了杜丽娘、林黛玉、晴雯、花木兰、梁红玉、白素贞、穆桂英、虞姬、杨玉环等舞台艺术形象。
梅兰芳与卓别林
在50余年的舞台艺术生涯中,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
主要著作有表演艺术论文,出版有《梅兰芳文集》、《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等。
1961年8月8日凌晨5时30分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68岁。
祖父:梅巧玲。
妻子:福芝芳。
三子:梅葆玖。
女儿:梅葆玥,毕业于震旦女子理学院教育系。曾任中国戏曲学校教师。1953年入中国京剧一团,演“老生”。
应该有一部《梅兰芳传》 ——《我的父亲梅兰芳》序
清德宗光绪二十年甲午九月二十四日,即公元1894年10月22日,我们的伟大艺术家梅畹华(兰芳)大师诞生了。他诞生于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急存亡的一年。且不说在这年一元复始之际,慈禧皇太后由于她的六旬万寿庆典大肆晋封妃嫔、宗室和外藩王公,加恩内外文武大臣的粉饰升平的罪行,就在同月,驻英大臣薛福成和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滇缅条约二十款,稍后,驻美使臣杨儒和美国签订了荼毒百姓的华工条约六款。接着便是日清之间的甲午战争,最后,以北洋海军舰队的彻底覆灭而结束。畹华大师诞生的这天,法无可逭而又是封建统治者的替罪羊的济远舰管带方伯谦被斩首示众和李鸿章被褫去三眼花翎和黄马褂。这个婴儿真是生不逢辰!在他呱呱坠地时,没有人预想到他在后来会成长为蜚声中外的伟大艺术家。就连他自己也不会预想到能在人民的世纪里得以充分发挥其才智,受到党和国家给予的崇高殊荣,特别是他在戏曲艺术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不只是位居一代之宗师,而且必将永世长存。
今年10月是畹华大师九十岁诞辰,上距他辞世之年已经二十有四载了。他的哲嗣梅绍武兄把历年来所写的十八篇回忆文章在裒集为《我的父亲梅兰芳》之后,又增写了十二篇,共三十篇,交由天津的百花出版社重新印行,做为纪念。在他修订旧稿和撰写新篇的期间,我不单荣幸地成为第一个读者,而且就所知见,参与了末议。
《天女散花》
首先,我觉得象畹华大师这样不世出的巨人,应该而且必须有一部足以传世的传记垂诸永久。当然,这只有大手笔承当才能相得益彰,以能媲美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和《圣雄甘地传》为胜。否则,便是采取集体撰著的方法,即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以收群策群力之功。这是一件我国戏剧界不能推卸和责无旁贷的工作,而且还要尽速尽好地完成之。
然而,已经迟了。与畹华大师并世的许多师友和同侪大都做了古人,弟子辈在世而能多知博识其业绩者亦实寥寥可数。人证难期,还有什么可说的?幸好,现存的物证,诸如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外报刊发表的叙述性和评论性文章,以及戏单和海报之类的文献资料,设若勤于搜寻,总能有所收获。在十年动乱期间,梅宅惨遭洗劫,损失綦重;连我考藏的一些被许姬传老人借去的名贵照片也被殃及池鱼。在劫难逃,更没有什么可说的。幸好,梅夫人福芝芳女士在畹华大师逝世后将家藏的有关文献、信件、照片、剧本、戏单、图书、期刊、剪报、书画、纪念品、实物、外文书刊和杂件十三类,编号五千二百三十六,共计三万一千四百十五件,扫数寄存原中国戏曲研究院暂为保管,据闻迄今完璧无损,这是一个容待发掘和利用的宝藏,给予有心人无穷的希望。
绍武兄写的这本书始发其轫,送来了东风的信号。这本书的特点是科学性强。这表现在无论是他自己的回忆(如《在香港沦陷的日子》),还是采访的实录(如《和王琴生先生的一次谈话——忆父亲的表演艺术及其他》),都质朴平实,不加夸饰,称得起是信史。我特别喜欢他写的那几篇记述畹华大师和国际间文学艺术界人士交往的文章,所引资料丰富详实,称得起是有据的信史。
当然,总结畹华大师的艺术生涯和道德品质,这本书的内容还是远远不够的,绍武兄在着手之先,也并未作如是想。我们不应当苛求,而是应当理解其用心所在。其用心所在则又绝非是做为人子的不匮孝思,但是也不妨说隐寓着他的焦虑情怀。
我们是多么企盼着能够出现一部《梅兰芳传》、一部《梅兰芳论》、一部《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一部或多部这类的专著呀!那怕是一部或多部《梅兰芳文献长编》、《梅兰芳年表》和《梅兰芳年谱》,以及《梅兰芳身段谱》、《梅兰芳扮像谱》、《梅兰芳指法》、《梅兰芳歌曲谱》和《梅兰芳演出剧本全集》之类的导乎先路的资料性编纂作品呢,都是迫切需要的,而且这与为个人树碑立传毫无关系,这是关系我们民族文化的大事因缘,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我在开头时特别谈到了畹华大师诞生之年的特定历史环境,是有所考虑的。在这里我寄希望于为他撰写传记的人一定要把他的艺术生活纳入他成长的历史环境中,才能说明问题,解决问题,否则,一本备忘式的陈谷子、烂芝麻的流水账簿是无法说明和解决问题的。绍武兄在这本书里已经做了一个很有启发性的开头,如:《表——童年的一段遭遇》和《傲骨从来耐岁寒——忆父亲坚决拒为敌伪演出的事迹》等篇。
我说这本书是始发其轫,意云开了个好头,还是那句话,远远不够。今值畹华大师九十诞辰之契机,很多事情都应该做起来了,不只是传记的撰写,我看,以畹华大师为纽带的,并寓有远远超过纪念性的戏剧博物馆;专门以中国戏剧发展史为纲的梅兰芳艺术研究机构,以及供中外人士瞻礼的故居和沦于荒烟蔓草间的万华山麓的孤冢,也应该予以庄严。一句话,要做些切实的工作、有益的工作来表彰畹华大师,促进我国艺术事业的发展。

交响京剧---梅兰芳
',2)">


點擊欣賞京剧:004《楚宫恨》



 
',3)">
2011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