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王向峰书法:中国历代王朝疆域版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0:44:37

中国历代王朝疆域版图

〖夏〗

夏朝(前2033?-前156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王朝。

夏朝活动的主要区域是黄河中下游一带(相当于今山西、河南、河北地区),都城建于安邑。

四千多年前,夏部落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得到了虞舜的重用并最终将部落联盟首领之位禅让于他,是夏王朝的开端。大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即历史上所谓的“大禹传子”,宣告了部落联盟“禅让制”的结束和封建世袭制的开始。夏朝共经历十三世、十六王,他们分别是: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胤甲—孔甲—皋—发—夏桀,前后约四百七十一年。夏王朝是一个古老的王朝,虽然距我们已经四千年,但关于夏的一些传说至今还广为流传。由此可见,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夏作为上古三代的开始,为华夏文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没有夏朝就没有此后中华民族的三千多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

 

 

〖商〗

商朝(前562年?—106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与夏、周并称为中国的“三代”,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据传说,商王的祖先是五帝的后代之一。

商朝的统治区域,以现在的河南为中心。武丁在位时国势鼎盛,势力达于长江流域。曾多次迁都;盘庚时,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一带)。在商的周围,还有许多臣服于商的属国,如西北的鬼方,西部的羌方。

商王朝经过六百多年的发展,在政治、经济以及科学等各方面都比夏代有了长足的进步。从我们考古出土的殷墟遗址来看,商朝已完全脱离了原始部落的生活方式,由游牧而改为定居。在殷墟中还出土了大量的占卜龟甲及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等物品。其中,在安阳发现的“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这说明商朝的的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以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而在占卜龟甲上发现的甲骨文,被普通认为是商时代的文字,这是我们今天可以识别的最早的中国象形文字,为我们今天研究商文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商王朝共历十七世三十一王,前后约四百九十六年。

 

 

〖周〗

西周(前1027年?—前771年)是我国继夏商之后的第三个王朝,是中国远古社会的鼎盛时期。

灭商前,周族活动于黄河上游(今陕西、甘肃一带)。周武王灭纣后,建立周朝,定都于镐(今陕西西安附近),后迁洛邑。

周朝礼仪制度比较健全,有自己的官制、兵制、刑法、地制以及礼制。直至春秋时期,孔子还在崇尚周礼,这说明周礼对后代的影响很大。周的先祖是夏时的农官,所以它的农业生产技术比较先进,这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最初的物质基础。随着物资的丰富,手工业、商业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得到了促进。在当时,已有专门的人员负责观测天象,记录历法,而中华民族传统的五行、八卦之说也极有可能起源于周朝。这些都无疑证明了当时社会在科学上的进步和发展。

西周王朝共历约257年,传十一世、十二王。

 

 

〖春秋〗

周王室衰微,诸侯专政。主要诸侯有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越等。

 

 

〖战国初〗

东周时期又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性大分裂形成的时期。史家一般以“三家分晋”作为春秋时代的结束和战国时代的开始。

公元前七七零年平王东迁,建立了东周王朝。但此时周已衰弱到了极点,统治范围方圆不足六百里,各诸侯国纷纷割据称雄,不再朝见周王,其统率诸侯的权利也是名存实亡。此间,全国共分为一百四十多个大小诸侯国,而其中以楚国、齐国、晋国、吴国、越国、秦国为大。

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纷纷兼并其他小国,其中以楚、齐等大国甚之。到春秋末年,大部分中小国家以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秦、楚、燕、韩、赵、魏、齐七国统治的的时代。至此,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便告一段落,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割据时代——战国。

 

 

〖战国〗

(前403年-前221年)北起长城,南达长江流域的地区,先后出现了秦、齐、楚、燕、韩、赵、魏七个大国。

是我国继东周列国以来的又一个诸侯割据的时代。其与春秋在历史上并无明确的界限,只是依照今天的习惯,以“三家分晋”(前 403年)为起始标志,到前221年秦统一六国这一段时间称为战国时期。

到了战国时期,中国的局面已发生了变化:其中,诸多中小诸侯国家已被吞并,余下的秦、楚、燕、韩、赵、魏、齐七国成为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家,它们通常被后人称为“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虽连年征战,但这丝毫未影响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此间,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达到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高峰,其中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老子、庄子、列子为代表的道家;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墨子为代表的墨家等理论最为后人推崇。这些学派的出现使战国的思想界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而这些理论不仅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其深远影响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中国思想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页。

公元前220年,秦王赢政开始了他统一全国的征程,在九年的时间里,秦先后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并于前221年统一了全国。至此,中国长达近六百年的分裂局面才得以结束,秦王朝的统治正式开始。

 

 

〖秦〗

(前221年—前206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帝制国家。

战国末年,强秦以武力消灭其余六国,统一了全国。赢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王改前朝的分封制为中央集权制,取“三皇”之皇,“五帝”之帝,自称始皇帝,定都咸阳,是为秦始皇。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由朝廷任命官吏,不再采用世袭制。在朝内设左右丞相、御使大夫、太尉、将军、廷尉等官职,任用贤能。又下令统一六国的文字与度量衡,以秦相李斯订正的秦篆(小篆)为全国统一字体,并经过大规模的移民,消除了方言方面的障碍。前二二一年,始皇颁布统一度量衡诏书,其中规定了币制、地亩制、车轨制等各种订制。

为了减少匈奴的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始皇派大将蒙恬以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并在原先六国城墙的基础上加以连接、修复,逐步修建起万里长城。在国内,始皇派遣大量的民夫为其修建工程浩大的宫殿及陵墓,其中宫殿以阿旁宫为最,相传项羽灭秦后火烧阿旁宫,大火燃烧了三个月才逐渐熄灭。

始皇在位十二年中,曾多次巡游天下,前二二零年,巡陇西、北地二郡;前二一九年,第二次东巡上邹峄山;前二一八年,第三次东巡登芝罘山刻石;前二一五年,第四次东巡至碣石山刻石;前二一零年,第五次南巡至九疑山。始皇通过巡游天下,一方面,祈求天地福泽,另一方面,向天下人显示皇帝的威严。为了长生不老,他派徐福出海求仙,但徐福一去不返。

第五次巡游的途中,始皇卒,宰相李斯与宦官赵高合谋拥始皇第十八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为了个人的利益,赵高与李斯伪造始皇遗诏杀太子扶苏及大将蒙恬。不久赵高又杀李斯,秦朝的政权便完全落于胡亥与赵高之手。但是,秦二世昏庸无道,听信奸臣赵高,致使人民不满,各地纷纷起来反抗。前二零九年,陈胜、吴广起义;前二零七年,项羽、刘邦等人纷纷起兵反对秦朝,使得秦帝国很快瓦解。前二零六年,赵高逼二世胡亥自杀,另立子婴为帝。此时刘邦已进攻咸阳,子婴杀赵高后,出城请降,秦王朝统治就此灭亡。

秦朝在政治制度方面打破了过去以世袭制为主的分封制,释放奴隶为平民,各个官吏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免,加强了皇帝对国家的集权统治的力度。前二一二年,始皇为了巩固其所制定的新政治体制,听从丞相李斯建议,下令烧毁除秦国史书、医书、农书、占卜书之外的所有私人藏书,后又活埋儒生四百六十余人,后世称之为“焚书坑儒”。通过对儒学的压制,始皇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儒家要求恢复古制的呼声,进一步稳定了新制。但是,始皇登基后,大兴徭役,当时秦朝约两千万人口左右,其中建皇陵者一百五十万;守五岭五十万;随蒙恬防御匈奴三十万;筑长城五十万;再加其他,总数不下三百万,占总人口的近百分之十五,人力资源消耗殆尽,致使农业等其他经济活动人力不足,不能正常发展,致使秦未能在经济上有大发展。

秦国自始皇帝建国(前221年)起,至秦子婴(前206年)止,前后仅历十五年。

 

 

 

【点评】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挟破灭楚等五国的余威,一举荡平具有山东渔盐之利的的齐国,统一了中原黄河流域及长江流域;并按照韩非子的中央集权理论,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的统一国家;从而以始皇帝名号登上九五之尊的极权宝座,开始执鞭笞以驾驭天下。始皇帝分天下为36郡(后来,北拒匈奴,屯田实边,筑万里长城以卫社稷;东拓闽浙,使瓯越归于华夏,南凿灵渠,拥有百越之地;天下扩充为46郡),实行垂直管理;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驰道五十以通天下郡县。其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今临洮),北至长城一线,南到南海。泱泱大国,率土之滨,皆为王土;率土之士,皆为王臣。雄起于东方,开创了统一的中华民族历史的暂新篇章!  

〖西汉〗

公元前202年,汉王刘邦击破楚王项羽,即帝位,再建统一皇朝──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汉设西域都护府,统辖天山以南葱岭以东的西域诸国。东蒙古高原为东胡后裔乌桓、鲜卑分布地。大漠南北为匈奴地。青藏高原为诸羌地。云南西南部则为哀牢夷地。

 

 

〖东汉〗

光武帝刘秀于建武元年(公元25年)即帝位,先后削平王莽以来割据政权,恢复统一。延光二年(公元123年),东汉改西域都护府为西域长史府。由于北边匈奴族内部分裂,鲜卑乘机拓展强土,西击乌孙,东却扶余,尽据匈奴故地。其时青藏高原仍为诸羌所居。东北鸭绿江上游两岸则为高句丽国领土。

 

 

(东汉三国时期)

 

【点评】历史过了七十余年,经历了文景之治,与民休息的太平年景,年轻的、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登上历史舞台。在父祖垂拱而治,政通人和的基础上,十六岁的小皇帝开始了他的宏图大业。他招徕天下英才,实行推恩令,以削弱天下藩王,加强中央集权;北御匈奴,南吞闽越,东征辽东,西抚犬狄;“罢辍百家,独尊儒术”;修平准之术,兴代田之利,实行盐铁专卖,国铸钱币(五铢钱);使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上实行了大一统。奠定了中国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基础,也奠定了除西藏以外的中国国家的疆域版图基础。他的文韬武略,前无古人,为万世之表。  

〖三国〗

公元220年曹丕称魏帝,221年刘备称汉帝,222年孙权建年号,成三国鼎立之势。魏仍以西域长史府领护除乌孙之外的西域诸国。曹魏东北境外为高句丽、挹娄、扶余等,北接羌胡。大漠南北为鲜卑。青藏高原为诸羌地。

 

 

〖西晋〗

公元280年,西晋灭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形势。西域和境外方面,西晋仍设西域长史府领护除乌孙之外的西域诸国。东北境外为高句丽、挹娄、扶余等,北接羌胡。大漠南北为鲜卑。青藏高原为诸羌地。

 

 

 

〖东晋十六国〗

自西晋末到刘宋初,各族在中原和巴蜀先后建立了多达16个割据政权。公元317年司马睿即晋王位于建康,以建康在洛阳之东,史称东晋。东晋的版图只限于淮水以南、汉水的下游、巴蜀盆地的长江以南。前秦的东北是高句丽、挹娄等国,境外为高车、匈奴等族。西域校尉属国的西北是乌孙国。青藏高原有吐谷浑及宝髻、孙波、女国等羌族聚居。

 

 

 

〖南北朝(宋魏)〗

公元420年,刘裕自立为帝,是为南朝。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完成北方统一,与南朝的宋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其时,魏之东北为契丹、室韦、勿吉等。漠北为柔然、高车、契骨。西域为乌孙、悦般、于阗等。青藏高原则为吐谷浑、党项、女国、象雄等。

 

 

〖南北朝(陈齐周)〗

公元557年,陈霸先废萧方智自立,建立陈朝。550年,东魏高洋废其主自立,建号齐。557年,宇文氏废西魏帝自立,建号周。其时,突厥已臣服西域诸国和塞外诸部,控制了南北五六千里、东西万余里的大片土地。青藏高原则为吐谷浑、宝髻、女国、象雄等。

 

南北朝(陈,北齐,北周时期)

 

南北朝(梁,东魏,西魏时期)

 

南北朝(齐,北魏时期)

 

南北朝(齐,北魏时期)

 

〖隋〗

公元581年杨坚篡周,建立隋朝;589年灭陈后,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583年后突厥分为东西二部,分据隋朝北部及西北部。隋朝境外辽东为高丽国地,高丽东北至海为靺鞨诸部。靺鞨之西为室韦诸部。室韦之南至隋边塞为契丹、霫、奚等部。昆明、濮部等则位于隋之西南。青藏高原西部为女国,中部为宝髻、孙波等,东部则为附国等。

 

 

 

〖唐〗

唐高祖公元618年即帝位,渐次削平隋末以来割据群雄,至太宗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完成统一。至唐总章元年(公元668年)灭高丽后,唐版图臻于极盛。吐蕃兴起于七世纪初,据青藏高原一带,连年与唐争衡。唐之西南为濮子、金齿等部。东北松花江、黑龙江流域为靺鞨、室韦诸部。

 

 

唐代(初)

唐代(中)

唐代(晚)

 

【点评】六百余年,辉煌与乱乱的岁月过去了,中华民族经历了第三次民族大融合,迎来了隋唐统一的盛世荣华。崛起于河东,奄有关中地利,东出河洛,灭18路反王,64路烟尘的李唐王朝,在隋末农民起义的血泊里统一了国家,开始了历史新的纪元。经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灭亡东突厥,驱除西突厥;攻陷百济、高丽,修好吐蕃、南诏,南抚闽浙、百越;开科取士,诗赋兴邦;赫赫文治武功,使四夷宾服,万方来朝。开创了封建帝国,史所未有的盛世经济,和空前的文化繁荣与民族友好往来。中国疆土空前扩大,“东至海,西逾葱岭(今咸海一带小亚细亚)南尽林州(今越南中部、北部),北被大漠(俄罗斯西伯利亚)”。其版图超过了西汉鼎盛时期,以至盛唐威名传遍世界。周边国家(日本、新罗、暹罗、真腊、越南、波斯等)政治经济文化无不受惠于大唐。至今列国仍称中国为唐山,可见影响之深远。 

〖五代十国〗

唐亡于公元907年,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统治黄河流域一带。淮水以南至广东的地区,先后为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荆南、楚、南汉所分据,北汉则割据太原;合计而成所谓的「十国」。

 

 

〖北宋〗

公元960年赵匡胤取代后周称帝,建立宋朝,至982年才完成统一。传至1127年金兵破京师,徽钦二宗被掳北去,是为北宋。自十世纪后期至十二世纪初为辽、北宋南北对峙时期。除辽、宋、夏三国之外,其时云南为大理国,青藏为吐蕃诸部及黄头回纥,西域为西州回鹘及黑汗王朝。辽之北则为斡朗改和辖戛斯。

 

 

 

〖南宋〗

1127年金侵宋军北撤后,康王赵构即帝位于南京,是为高宗,南宋开始。自十二世纪初至十三世纪初为金与南宋南北对峙时期。西夏、大理、吐蕃诸部,疆界与北宋时相若。金兵灭辽后,辽宗室耶律大石率部西行,仍以辽为国号,史称西辽。其时,蒙古高原为克烈、萌古斯等突厥、鞑靼部族所有。

 

 

〖元〗

1280年元朝完成大一统之后,建立四大汗国。阿尔泰山以西阿姆河以东是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阿姆河以西则为伊利(伊儿)汗国,花剌子模以北是钦察汗国。其版图东北抵鲸海(日本海)和朝鲜半岛中部,北至西伯利亚北极圈内,西南接尼波罗(今尼泊尔)、缅甸、越南,东南临海,幅员极为辽阔。

 

 

元代初期

 

元代晚期

 

〖明〗

1368年朱元璋即帝位后,即北伐中原,元帝北逃,明继续四出征讨,1386年终完成统一大业。1368年元帝被明军追击而北逃后,传至1402年去国号称鞑靼。鞑靼之西则为瓦刺。十四世纪四十年代察合台汗国陷于分裂。永乐十六年(1418年),东察合台汗西迁至亦力把里(新疆伊宁)。

 

 

明代初期

 

明代晚期

 

〖清〗

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即帝位,改国号为清。先后统一东北诸部族,吞并漠南、蒙古,于1644年灭明朝,并不断拓展疆土,于1759年完成统一大业。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及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先后订立条约,划定黑龙江、吉林与俄国远东地区间边界,并划定外蒙古与俄国西伯利亚间边界。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又定盛京与朝鲜之间以鸭绿江、图们江为界。

 

清代全盛时期

 

清代晚期

 

【点评】唐代以后,五代、两宋、元明,无数朝代盛衰更替。到了皇太极建立后金,顺治帝入关主政,八岁的小皇帝玄烨坐在了金銮殿上,中国开始了封建社会最后的,最灿烂的辉煌。除却权臣鳌拜,收回王权的玄烨演出了无数威武雄壮的悲喜剧,成就了他作为帝王的丰功伟业。他削平三藩,惩治贪污腐败;修治河道水利,致力经济发展;禁止圈占土地,奖励耕织;开科取士,缓和阶级、民族矛盾;西征戈尔丹,青海,外御沙俄入侵,收复台湾;加强对西疆、南疆、北疆的管辖,使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得到了空前的巩固。大清的版图东达外兴安岭,库页岛、千岛群岛;西至里海,南达琉球、万里长沙。成为了亚洲最强大的国家。那煊赫功业光照千秋,为不世之业!

“俱往亦,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856年,沙俄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于5月22日率船队到达爱珲,胁迫清廷黑龙江将军奕山与之谈判。于5月28日签订了《中俄爱珲条约》。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沙俄。同时,对乌苏里江以东的中方领土实行共管。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火烧圆明园,迫使清廷签订《北京条约》。沙俄趁火打劫,在《中俄北京条约》中,又强行割占了乌苏里江以东四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864年,沙俄依仗军事优势,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边界约记》,把原属中国的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四十四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强行吞并。到1880年,又与清廷特使崇厚签订了《里瓦吉亚条约》及《改土条约》,割去了中国伊犁、喀什噶尔、塔尔巴哈台等地区七万余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样短短三十年间,沙俄从中国东北、西北割去了一百五十一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比当时法德两国的土地面积都要大得多的大好河山。

甲午战争以后,丧权辱国的清政府将琉球属国割让给日本。随后,又将台湾划为日本的殖民地。南海沿岸各国,趁机占有中国南海之利,以自己领海自居。中国的南疆,丧失了大片国土与海域。国土面积日蹙。

1914年3月24日,驻印度英国殖民当局与西藏噶厦政府在印度德里秘密换约,以西藏主权和领土为代价,来求得英国殖民当局不再继续入侵西藏,来求得战火的平息与苟安。当时英属印度外务大臣麦克马洪在换文中随手沿希马拉雅山主分水岭划了一道中印边界分界线。将两国千年以来传统的边界线向北推移了九万多平方公里。这就是后来所谓的麦克马洪线。历届的中国政府从来没有承认这条所谓的边界线,而始终以习惯边界线为自己实际控制地区。1951年,独立后的印度仍然延续了英殖民主义者的英属印度地图,视麦克马洪线以南中国领土为印度所有。悍然派军队北进,占有了这片土地。此后,又继续北进,侵占边界东段麦克马洪线以北的兼则马尼,中段和西段的巨哇、曲惹、什布奇山口、波林三多、香扎和巴里斯等地区。鉴于当时,中国政府还没有实际管辖西藏地区,只能隐忍不发,以待来日。

1924年,趁北洋军阀混战时,在苏联的扶持下,蒙古国从中国的版图上分裂了出去,成为了独立的民族国家。蒋介石主政以后,始终未曾承认这个国家分裂的事实。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954年,中蒙的未定国界才被划为永久性国界。 

〖中华民国〗

基本承袭了清朝的领土疆域。直至1946年1月,当时的南京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抗战期间被日本侵占的南海诸岛,于1947年收回。此外,被日本侵占50年的台湾省亦同时归还。

 

中华民国(1947年出版,标明外蒙已经独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

位于亚洲的东部和中部、太平洋的西岸。周边国家有俄罗斯、阿富汗、缅甸、尼泊尔、越南等。拥有漫长的海岸线。陆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约占亚洲面积的四分之一。

 

 

【点评】在创痍满目,山河破碎的局面下,新中国成立了。为了中苏友好,我们默认并搁置了《中俄爱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里瓦吉亚条约》及《改土条约》。等于默认了苏联对外兴安岭,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库页岛、千岛群岛和帕米尔高原以西的中国领土的所有权。我们地理书上所学的中国第三条大河黑龙江也成了中苏的界河。1959年,为了边界争端,我们在中印边界与印度打了一仗,把印军从麦克马洪线北侧赶了回去。但是为了表示友好,我们并未收复和真正具有麦克马洪线以南的中国故土。以至使那里的人民几乎忘记了自己属于那个国家。1945年,根据波茨坦公约,我们收回了对台湾的主权,但是,由于丢失大陆政权的蒋介石政权经略台湾,我们始终未能真正统一中国。况且,在列强玩弄阴谋的情况下,我们彻底放弃了对琉球的所有权,对公约中钓鱼岛、赤尾屿的归属不能明确,至今忍让日本占有它和那里的海底资源。

四望故国山河,已非旧日之江山。是腐败没落的晚清王朝的昏聩,无道、卖官鬻爵,丧权辱国,使我们丧失了大片河山。军阀混战后奄有政权的国民党,内外交困,在内忧外患不能根除,中国始终未能真正统一的半壁河山的政权体制下,自身的腐败也使它难有作为,只能听凭国土流失,生灵涂炭,能苟延残喘就不错了。

建国了,建立了列强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不平等疆土条约基础上的大陆政权。几十年来,除了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年,前几十年真正用在建设上的完整年份不过六年。国力尚不强盛,权利斗争和内讧,阶级斗争和人民相残持续不断,大陆再没有余力去统一台湾,如康熙帝当年那样。只能一年年期待着和平统一的那一天。许多历史的误会既成事实。实际上,疆域版图,再也难续汉唐,清初康熙、乾隆盛世的辉煌。这就是真实的历史! 

中国历朝的疆域面积不易统计,因此版本众多,略有出入,下文只提供大约数字,供各位参考之用。

【统计一】

奴隶制王朝:

夏朝50多万平方公里

商朝100多万平方公里

周朝250多万平方公里

 

封建帝国:

秦朝330多万平方公里

秦朝四至: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乡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西汉550多万平方公里

西汉四至:东到大海;南到南海群岛;西到中亚喷赤河东岸;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岸;北到长城。

东汉540多万平方公里

三国:魏260多万平方公里、吴150多万平方公里、蜀120多万平方公里。

 

西晋530多万平方公里

东晋十六国时期:东晋220多万平方公里、前秦300多万平方公里。

 

南北朝:

宋220多万平方公里

魏230多万平方公里

齐200多万平方公里

魏200多万平方公里

梁200多万平方公里

东魏80多万平方公里

西魏100多万平方公里

陈100多万平方公里

后梁5多万平方公里

北周155多万平方公里

北齐100多万平方公里

隋朝511.40万平方公里

隋朝四至:东到大海;南到南海;西到今塔里木河东岸;北到长城。

唐朝

前期1251.19万平方公里

中期889.59万平方公里

晚期545.73万平方公里

唐朝四至:东至朝鲜半岛;西达中亚咸海;南到越南顺化一带与南海群岛;北到贝加尔湖以北。

 

五代十国350多万平方公里

宋代

北宋与辽对峙时期

北宋283.56万平方公里;辽448.54万平方公里

南宋与金对峙时期

南宋200万平方公里、金330万平方公里、蒙古300万平方公里。

 

元朝

前期2122.74万平方公里

后期1960万平方公里

元朝四至:东到大海;南到南海群岛;东北到白令海峡;西到鄂毕河;北到北冰洋。

 

明朝

前期1030多万平方公里

后期800多万平方公里

明朝四至:东到大海;南到南海群岛;东北到外兴安岭以北阿尔丹加附近;西到克什米尔;北到长城。

 

清朝

初期1400万平方公里

中期1300.7万平方公里

晚期1140万平方公里

清朝四至: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和赤尾屿;南包南海诸;西跨葱岭喷赤河;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岸;西南到喜马拉雅山。

 

【统计二】

秦朝的面积为:960万-608.61万+3.30万平方公里=354.69万平方公里

西汉的面积为:354.69万+311.68万=666.37万平方公里

东汉的面积为:666.37万+33.53万-45.28万=654.62万平方公里

西晋的面积为:654.62万-39.12万=615.5万平方公里

唐(唐高宗时期)的面积:470.57万+809.47万-28.85万=1251.19万平方公里

唐(唐玄宗时期)的面积:1251.19万+184.13万-545.73万=889.59万平方公里

吐蕃:453.88万平方公里

北宋的面积:889.59万-606.03万=283.56万平方公里

元朝的面积:960万+1207.82万-45.08万=2122.74万平方公里

明朝的面积:960万+449.19万-175.81万=1233.38万平方公里

清朝的面积:960万+324.65万=1284.65万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