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人力资源招聘信息:浅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0:01:44
                                                                       2010-04-28 16:43:15.0   郑绪峰 提供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一个社会要不断变革,一个民族要继承与发展所需的人才已不是过去的单一型人才,而是需要具备更广泛知识的人才,需要具有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才。为适应这一价值取向,紧跟社会进步的潮流,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明确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新的课程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第二部分第五条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课程,其内容主要有: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过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作为学科的补充和延伸的学科活动,也不是传统意义上基于学生兴趣和爱好的课外活动,而是一类独立于学科之外的课程类型,是施于全体学生的必修课。是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的发展性课程和经验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致力于培养有创新意识与能力,善于发现与探究,具有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人。它的综合实践性把学生生活世界中各种复杂关系相互交织在一起,从而使学生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不断探究世界与自我,使学生整体得到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意识、主体意识、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发现自己、正确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和谐发展,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我们知道,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不是孤立的,它们互相联系,构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目标的有机整体。        这几种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活动课程的始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形成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1)回归生活世界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类非学术性、非学科性的新型课程,必须而且也最可能使课程内容最大限度的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当代学习理论表明,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即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切联系时,才是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客观上决定了这类课程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必须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这是综合实践活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须坚持的一条最基本的标准。如:我校图书馆图书较少,而学生的阅读需求较大,我就设计了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创建班级图书角》,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建立班级图书角,由于这一活动回归了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应了学生的需求,同学们兴趣昂然,拟定了倡议书,书目表,图书管理制度,活动十分成功。

(2)    进行合作共事

“合作共事”是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互相依存程度越来越高的时代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命题。要合作共事,首先要了解自身,发现他人,尊重他人;还要学会关心、学会分享。在合作共事中学会合作共事是我们的共识。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高质量创造性地完成某个专题的研究,靠一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一定要组成一支优势互补的研究队伍。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各不相同,这正是研究的优势资源,是合作的有利条件。我们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引导学生了解并充分发挥同学的优势。如:在研究“吴家堡淡水鱼养殖”的过程中,学生把有养鱼池的家长,请到学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了解鱼的生长规律及各种鱼的不同特点,然后再走出校园,深入渔场,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当研究成果展示、得奖时,学生们享受到成功的愉悦,更体会到合作的快乐。积极的心理体验又会转化成强大的合作动力,激励学生主动合作、善与合作。

(3)    基于兴趣与直接经验

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一个基本标志。充分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构一个更贴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全新课程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确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选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具有促进学习的作用,而且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绪,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游戏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比如,达尔文小时候是一个“平庸的孩子”,但他对大自然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以极大的热情去野外学习和收集标本,以至后来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

所以,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得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对祖国未来的企盼,吸引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自己就得勤于积累资料和素材,巧于设计问题情境,恰当运用寓言、诗歌、歇后语、民谣、音乐、谜语、漫画等,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的创造意识。可见,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以新颖的方式去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关心人生、关心社会、关心生存环境、关心科技发展与进步,就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4)    立足实践

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根本特点。但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是多样的。

我们学校“爱护环境”小组发起了调查家乡的污染情况的活动,让同学们调查了家乡各种环境污染现象。同学们积极制定计划,先调查了自己的家庭每天产生多少垃圾,有几种垃圾,经过一周的记录,推算出一月的垃圾量,再推算全村、全镇的垃圾量,发现生活垃圾对农村的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他们还调查了农药残留的污染,农药药瓶的污染等农村污染问题。为了测药物残留他们积极老师请教,购买试纸,上网查询有关本资料,写出了调查报告,提出了许多解决污染的好办法。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环境问题涉及地理、历史、人文、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等各种科学知识,通过对环境科学的研究,可以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科技爱好,从而对科学的本质有更深刻地了解。特别是环境的科技文明就更有难度,学生尝到酸甜苦辣、会提高在科学面前勇往直前和持之以恒的品质,进而使他们相信科学,并由此产生科技创新的新动力。我们学校的“科技环保”活动在科学态度、科学知识和技能、科学方法以及科学行为习惯等方面都给学生以锻炼,学生们在活动中感受非常多,在他们写的总结中撰写的实验报告,语言简练,内容丰富、生动感人,充分分析了自己素质提高的过程和经历。

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做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农药药瓶的污染等污染,就是学生在调查农药污染时发现并提出的,通过引导,他们搜集了几十种农药瓶采取了多种方法去测试,并提出解决办法。通过活动培养了实践能力。

(5)着眼创新

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他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

对于这一点本人深有体会。我曾经教过这样一节课,在夏季炎热的一天,我发现纸篓里堆满了塑料瓶,于是,我就突发奇想,何不让学生充分利用这费料,做有意义的事。就这样,我给学生布置了下一节课的任务:每人带好一把剪刀和一个塑料瓶,老师提供彩色纸和胶水,准备做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并在背面写好英文名,让其他同学猜它的名字。在第二堂课上,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好像未上过幼儿园。剪的、粘的、撕的,直到最后十分钟,所有的学生才舒了一口气,靠在椅子上等其他同学来检验成果。我欣喜若狂,真是小看了这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瞧,栩栩如生的小动物们,神态各异,各有特色。何不趁热打铁,要求他们课后写自己的体会,从而提高了他们的素质,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各类活动在科学态度、科学知识和技能、科学方法以及科学行为习惯等方面都给学生以锻炼,学生们在活动中的感受非常多,在他们写的总结中撰写的实施报告,语言简练,内容丰富,生动感人,充分分析了自己素质提高的过程和经历,使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得到发展的同时,科学质量明显提高,正像学生们在报告中写的,我们看到的多了,了解得多了,动手的多了,感受得多了,我们似乎一下长大了,我们对生活、对学习、对科学理解更深刻了,就这样,在科学活动过程中,他们的调查方法和手段,逐步规范。活动使同学们树立起爱护生态、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良好意识,为成为全面发展的一代发挥了良好作用。

着眼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因此,从课程的类型和性质上看,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科课程是具有各自特定的课程价值、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规范的两类不同的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但学科课程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必要基础,综合实践活动反过来又促进学科课程的发展。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所凭借的主导性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起着切实的促进作用,这种转变必然会迁移到各科课程的学习中,进而在学科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产生广泛的效应,推动学科课程建设,提高各学科教学质量。

总之,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创新意识,让学生在研究中自主学习成长。

以上就是我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特点的几点粗浅认识,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