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大学录取率:寻找幸福快乐的源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7:58:28




寻找幸福快乐的源泉
    

 

人们总是在问:什么是幸福?如何才能获得幸福?似乎幸福定义无形无意、无尺无度,是难以把握和获取的东西。我想说,其实幸福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在我们感受生活的每时每刻。

 

幸福原本是个古老的话题,伊壁鸠鲁说:“幸福生活是我们天生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标乃是得到快乐。”实际上,幸福与快乐主要是人们的心理感受,当人们感觉到欢喜、振奋、满意、骄傲 、爱、享受、极乐时,便是有了积极愉快的心理感受,会产生幸福感;当人们感觉到羞愧、愤怒、悲伤、焦虑、担忧、气愤、压力、紧张、抑郁、嫉妒时,则是消极的、不快的心理感受,会产生痛苦感。

 

人们产生上述心理感受的客观环境一般是工作、家庭、休闲、健康、经济和自我。那么,人们是如何从这些客观环境中获得幸福快乐的感觉呢?总结起来有三个方面:幸福的比较效应、最不后悔的活法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第一,幸福的比较效应。在这方面,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尼曼,把心理学和经济学结合起来,创立前景理论这一新的研究领域。按照这一理论,我们的最大目标不是将财富最大化,而是将人的幸福最大化。传统经济学认为,增加财富是提高人们幸福水平的有效手段。新经济学则认为,人们是否幸福,取决于很多和绝对财富无关的因素。

 

这一理论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影响人们的幸福感:一是时间的比较和社会的比较,可以带给人们幸福感。比如你买了一幢别墅,你会很开心,这种开心只有小部分是住进新房带来的,更多的是因为比较而产生的。从时间比较,你以前住公寓,现在住别墅,你就会非常幸福;如果以前住花园洋房,你就不会特别开心。从社会比较,你住别墅别人都住普通房,你会感到开心;如果周围人都住得比你好,那么你在别墅里也不会感到开心。二是生活起伏变化,会给人们带来幸福感。如果以个人意志过着优越的生活,而没有什么变化,他不会感到比一般人幸福。如果他的生活水平并不高,但时不时地有一些起伏变化,如旅游探险等,有些脉冲式的快乐,就会感到更加幸福。美国人在世界上最富有,但他们的幸福感反倒没有欧洲人强。可见舒适并不是幸福的重要因素。

 

这一理论说明,社会、企业、家庭或个人,都可以在财富变化不大、金钱增加不多的情况下,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增加人们的幸福感。比如政府想通过减税的方式刺激消费,可以选择减税和退税,如果金钱数额一样多,退税效果会更佳。减税会使人感觉少缴的那部分税金是自己挣来的,刺激消费的动力并不大;而退还的税金就如同一比意外之财,可刺激消费。又如,企业向员工支付同样多的报酬,一是固定高薪制,二是相对低一些薪水,但时常给些奖励并组织些旅游,员工们在后一种方式中感到更快乐。再如,增加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度,经常地进行扶贫济困的帮助,他们会更多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还有,当公布好消息和坏消息时,如有几个好消息要分开公布,若有几个坏消息要一起公布,大大的好消息和小小的坏消息要一起公布,大大的坏消息和小小的好消息要分别公布。总之,任何事物总要关注好的一面,不把坏的一面放大,会使人们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第二,最不后悔的活法。据汉德·泰莱神父总结,美国人公认的最不后悔的活法有两条:一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二是想办法从中赚钱。有一天,神父主持一位垂危病人的临终忏悔,听到这样一段话:“仁慈的上帝,我喜欢唱歌,音乐是我的生命,我的愿望是唱遍美国。作为一名黑人歌手,我实现了这个愿望,我没有什么要忏悔的。现在我只想说,感谢您,您让我愉快地度过一生,并让我用唱歌养活6个孩子……我只想请您转告我的孩子,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吧,他们的父母是会为他们骄傲的。”他的话让神父非常吃惊。因为这个病人是位流浪歌手,所有的家当就是一把吉他。他的工作是每到一处,把头上的帽子放到地上,40年如一日,如醉如痴地唱歌,用他苍凉的歌声感染听众,从而换取他应得的那份报酬,但他却从中获得了满足和快乐。这也不禁使神父想起另一次临终忏悔,那人对神父说,他喜欢赛车,从小就研究、改进和经营它们,这种爱好与工作难分、闲暇与兴趣结合的生活,让他非常满意并赚了大笔钱,他不后悔自己的人生。神父从他们的临终忏悔中,悟出了这两条人生真谛。人不论做什么,只要他自己愿意、自己感到满意和快乐并能从中获益,就会给他带来幸福。

 

第三,帮助别人的快乐。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之中,扶弱济贫、帮助别人是这个群体公认的美德。当人们真心的帮助别人时,他就会获得满足、骄傲和快乐,从而产生幸福感。帮助别人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或者道义的。在物质方面,比尔盖茨百亿美元捐献给社会是真心的奉献;杨澜的5.5亿元献给中华互助机构也增添着她的骄傲和快乐;打工仔的几十元、小学生的几毛钱、还有普通百姓捐献的几件薄衣,都是他们获得幸福感的理由。在精神方面,人们会有更多的方式关爱群体中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鼓励的掌声、一个道义的支持、一个坚定的眼神、一篇赞美(或善意批评)的文章,都是一种支持和帮助。无论他曾经是弱者或强者,都会被这种真心所感动,同时也给他人带来积极愉快的心理感受,使人感觉着快乐和幸福。还有真诚地对别人的宽容、大度、忍让、谦逊,都会使人们心理感受到人格高尚的快乐。

 

上面所有的话,在网友的一篇文章中,精确到只用六个字来概括:“我想要”和“我想给”。实际上,无论理论还是事实,人们在生活中总能体会到,幸福与快乐的产生不仅在于努力获取,还在于无私给予,在于获取和给予过程中人们发自内心的幸福与快乐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