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割据势力:解放军开进老挝,泰国走上不归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0:50:09

        时至(2011年11月3日),“湄公河惨案”尚未彻底侦破,而“9名泰国军人”是此次惨案的“具体行凶”的凶手也获得中国公安部和泰国警察的认可,特别是公安部副部长张清枫在9名泰国军人到案之后说的“案件基本告破”说明:中国公安部已经定下基调——这9名泰国军人是具体行凶的凶手,不容泰国军方或者其他势力扭转案情或拒绝认罪,而彻底破案应在此9人身上寻找突破口,这一点也获泰国警察部门配合。而且泰国警察部门也认为9名泰国军人背后还有其他“黑手”,而且极有可能这幕后黑手才是此次惨案的最大责任人。

        湄公河惨案

        现在的形势出现了极其微妙的变化,泰国陆军发言人讪森上校10月30日称,根据第三军区的报告,10月5日的事件是“突发事件,执勤军人是按照职责行事”。在中国公安部已经向全世界确认并定下基调:“具体行凶的凶犯为9名泰国军人”之后,泰陆军发言人还说十五事件是“军人按照职责行事”,这让我们不禁想象得到泰国某些势力此时还在幕后发出轻蔑的冷笑,完全一副蔑视中国反映的嘴脸,可见泰国某些势力试图在反华和反中泰关系的道路上要一条道走到黑了。

        这一点并不令笔者意外,因为在中国公安部确认9名军人为具体行凶的凶手之后,笔者就已经预见到了泰军方某些势力是不会轻易服软认输的,因为他们策划这起案件的目的尚未达到,而且他们还会伺机变化策略,试图达到他们的目的。笔者认为:泰军方内部某些势力此时的“冷笑”将是他们为自己敲响的丧钟,他们显然没有认识到蔑视中方反映的后果将是他们难以承受的。

        面对挑衅,冷静的对手比慌乱的对手更令对方感到害怕,我们的决策层和国人此时此刻更要冷静下来,仔细思考和谋划,如何正确处理此次“湄公河惨案”,并化“危机”为“良机”,在中国全球大战略的环境下,在中南半岛的地缘下,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谋划出一片新的天地。而笔者此文将结合中国国内的经济形势和中国的周边形势,思考中国“中南半岛经略”的新思路,供大家思考和讨论。

        中国国内目前的经济形势,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出口趋冷,内需不旺;实业危机,投机过热;基本尚稳,局部失衡。”

        全球经济危机和国内各项成本的上升导致出口趋冷已是不争事实,这一点无需着墨分析。而国内各项民生保障制度的不健全(民众不敢消费)、通货膨胀、“M形”的阶层现状(收入差距过大,内需最旺的中产阶层弱小的现状)导致内需不旺,这种状况简而言之就是“出口趋冷,内需不旺”。

        中国的原有经济政策(现在在逐步调整)将会导致投资实业的企业家面临困境,实业困境将逼迫民间资本流向投机领域而非投资实业,一旦这种情况不扭转,中国经济就会出现“实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逐渐倒闭关停,大量民资将转向投机炒作”,现时“房地产泡沫、一些物资炒作出现价格的高起高落”的状况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通货膨胀、货物成本以及工人成本高企,再加上“出口趋冷,内需不旺”,将导致实业利润微薄甚至亏损,而炒房炒物的暴利必将使得民资更加没有投资实业的愿望。

        但是中国近二十年的经济发展,实业基本面尚未到达“重伤”的局面,只是竞争力底下或者核心竞争力缺失的实业企业,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难以生存,但是这类竞争力底下或者核心竞争力缺失的实业企业基数非常大,这类民资退出实业必将转入更加不需要核心竞争力和不需要面临转型升级问题的“炒房炒物”领域。这样一种整体经济形势简而概之就是“基本尚稳,局部失衡”。

        要了解中国的实业现状,其实只需去问问货运司机就能了解个大概了。笔者这段时间就问过几个货运司机:“现在的出车量和去年相比有什么变化?”,他们的回答都是:“今年的出车量比去年少了很多”。

        如果把中国的经济比作一个人的话,那么各个企业各个经济组织就是人的器官,而“人”这些个体就是细胞,这些货运司机就是血管里负责运输氧(物流)的血红细胞,如果血管里运输氧的血红细胞数量减少,那么你就知道这个人会面临什么状况了。

        房地产泡沫,通货膨胀,工人工资上涨(但是工人实际可消费的金额却同比减少——这一点要敞开分析又是一篇长文),实业危机,内需不旺……这一些问题又都互相作用,导致恶性循环。只要经济结构失衡,那么所有的问题必将接踵而至。目前最大的结构失衡就是“实业危机”。

        我曾经跟朋友开玩笑的说:“中国现状的经济政策使得实业资本退出转投房地产炒作,炒房暴利又诱使全民压缩消费蜂拥炒房,虽然GDP数据漂亮,但是靠转移实业的GDP为房产的GDP,那是虚弱的GDP,万一发生战争,难道要给敌人扔房子扔砖头吗?”这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我用这样的玩笑话来表达中国房产泡沫下实业危机的担忧。

        实业不兴,就会实力不济。中国经济能够迅速发展,靠的就是实业的发展;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更多的来自实业的发展;全球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能够相对稳定,靠的也是实业的基础;实业危,中国危。
        美国为什么会发生金融危机,就是实业(特别是大量基础型实业)退出美国,经济发展偏重房地产强势发展,房产泡沫化没有及时制止,房产金融畸形发展,最终导致金融危机,引化为经济危机。中国在全球经济危机下能相对稳定,主要靠的是实业的现有基础。

        要让中国经济恢复健康,必须解决“实业危机”,而且要让各种层次的实业都能有存活空间,让各行各行平衡发展,这一点非常重要。许多经济学家和舆论说:“要鼓励企业转型升级,那些劳动密集型、科技含量低、基础型的实业必将要淘汰出中国,这些实业企业要给高新企业让出生存空间,转型不成功的企业活该死去”,这种论调让笔者非常担忧。这些经济学家又是只盯住美国的发展路径,一心想要引导中国按照美国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走。事实表明,美国其实走入了一条错误的道路,如果不是靠“军事霸权支撑的强势美元掠夺全球资源”,美国已经崩溃了。

       具有完整供应链的实业是一个国家的骨架,失去了这个骨架,那么只有给这个躯体吹气(个别行业泡沫化)才能维持这个躯体的站立了。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高通胀高工人成本的状况下,企业肯定可以转移到工人成本更低的国家,可是我们看到,在“高通胀高工人成本”的中国,那些企业却没有大量转移到其他国家,为什么?

        就是因为在中国有上游下游都具备的完整的供应链,上游企业转移到他国,却又必须从中国进口配件,一来一去还不如留在中国更有利可图。这就是中国具有完整供应链的实业的好处。可是,一旦真的像某些经济学家所言,要中国放弃下游的基础型实业,那么后果就会变得非常可怕。如果真的数量众多(而且吸引了大量就业)的下游基础型实业纷纷死去,那些中资外资的上游企业必将转移到工人工资更低的其他国家,这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到了那一天,中国经济危矣!

        按照现在中央出台的政策来看,决策层也看到了我上述所言的问题,正在采取措施挤掉房产泡沫,改善实业发展环境。不过长远来看,中国老龄化,年轻劳动力越来越少,老百姓收入也要越来越高,部分基础型、劳动密集型实业必将往内陆转移,往中国周边转移,这种趋势也是不可逆转的。但是,不论发生什么情况,中国一定要具有或者能掌握“供应链完整的健康发展的实业体系”——这就是上述我分析中国经济形势得出的一个结论,而且也是我要引入下文,讨论中国“中南半岛经略的”的一个理论支撑点。

        中国短期要具有“供应链完整的健康发展的实业体系”,长期要掌握“供应链完整的健康发展的实业体系”,我所说的掌握就是指“在大中华经济圈内生存的实业企业”都可被中国所“掌握”。

        而长远来看(我预估是十五年到二十年后),部分劳动密集型,科技密度低的实业企业必将转移到东南亚和南亚。这些企业必须要能被中国所“掌握”,只有在整个“大中华经济圈”内形成“供应链完整的实业体系”,把一些劳动密集型或者基础形的实业留在“大中华经济圈”内,那么不管全球经济形势如何波动,中国的整个经济盘都不会有大的危险,我想这也是中国急于促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大中华经济圈)的原因。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未来“大中华经济圈”的建构对于中国是多么重要。

        综上所述,中国在未来二十年内要建构一个以中国为中心,以中国为大脑和心脏,以中国为物流集散地的“大中华经济圈”,这个“大中华经济圈”的建构关系到未来中国的长治久安。而这个“大中华经济圈”的未来拓展空间以东盟为最佳,东盟内又以中南半岛为最佳(陆路相通,铁路可以通达)。分析到此,我们大家就都知道了,中国在中南半岛的经略对中国的经济是多么重要,更别提政治军事了。

        我们现在把眼睛转移到中南半岛上来,仔细看看中南半岛上五个国家(缅甸、老挝、越南、泰国、柬埔寨),这五个国家,基本都与中国有过恩恩怨怨的历史,我将简明分析下这五国与中国的关系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再说说在“美国重返亚洲战略”情势下中国之中南半岛的经略策略。
        先说越南,越南一定是中国在中南半岛经略上短期和长期的障碍,更远的未来才又可能成为有利因素。越南几十年以来一直有一个“印度支那”联邦的迷梦,曾经入侵过老挝和柬埔寨,号召和强迫中南半岛各国组建“印度支那”联邦以抗衡中国,在冷战时代,我们的领导人指越南这是霸权思想,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后越南收敛了构建“印度支那”联邦的梦想和行为,并逐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但是在现今中国与越南有南海领海争端的情况下,越南必将成为中国中南半岛经略的一大障碍。不过我们也应看到,在长远的未来,越南依然拥有融入“大中华经济圈”的基础。

        再说缅甸,缅甸近几十年来是中国的可靠伙伴,这是众所周知的,我也不着墨说了,但是在美国重返亚洲以及围堵中国的战略情势下,缅甸国内出现了一些不安定的因素,再加上缅甸国内的势力构成的不稳定,给我们在缅甸的进一步发展,甚至给我们把缅甸融入“大中华经济圈”带来一些不可预见的不稳定。

        再说柬埔寨,柬埔寨是中国的友好联邦,我们曾经帮助柬埔寨击退越南入侵,我们与柬埔寨国王有深厚友谊,柬埔寨政府也与中国素有交流,柬埔寨国内经济也有很大一块掌握在华裔华侨手上,可以说中国未来要在柬埔寨进一步发展不会有太大困难。但是,柬埔寨经济目前很大一块却依赖越南(有朝一日中国-东南亚铁路网通达柬埔寨之后,这一状况必将扭转)。

        再说泰国,泰国是中南半岛五个国家中经济发展最好的国家,这与泰国的地利条件(气候适宜,地势以平原为主)以及泰国政治高层的领导以及泰国国内华裔经济势力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还有一大因素就是泰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各方势力博弈中的左右逢源。泰国有较好的经济基础,中国与泰国在未来的经济融合对双方都有利,但是因为泰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左右逢源,以及泰国国内的政治构成(详见我的《“湄公河惨案”背后:中泰关系进入岔道口 各方势力错综复杂》一文,点击可查看原文)给泰国彻底融入“大中华经济圈”造成一些可预见的不稳定。

        最后再说老挝,为什么最后说老挝?因为老挝的特殊地域位置,对于我们解决[在中南半岛上述四国构筑“大中华经济圈”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重要作用。老挝背后与中国接壤,左上靠缅甸,左下隔湄公河与泰国相望,下面靠柬埔寨,右临越南……大家可以联想,这是多么重要的一个地缘结构啊。

        但是老挝国内地势险峻复杂,山林密布,经济又极为贫困,是亚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但是正因为老挝的贫穷,老挝急需中国资金和技术,这为中国在老挝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参与留下巨大操作空间。可以预见中国未来将在老挝发挥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但是,老挝在政治和经济上都严重依赖越南,越南党政军在老挝的影响力巨大,这一点给我们在老挝的经营造成了最大的障碍。

        上面分析,我们已知道,长远来看,中国国内目前的一些不适应中国竞争环境的、供应链下游的实业企业将会转移到周国周边国家,中国必将要在中南半岛拓展政治经济势力,把中南半岛融入“大中华经济圈”,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拓展生存空间。而这次“湄公河惨案”的发生暴露出中南半岛的复杂性,也让我们看到泰国国内三方势力的斗争形势,更让我们看到中国未来要在中南半岛拓展政治经济势力必将不会一帆风顺。形势是复杂的,困难是巨大的,但是路还得走,怎么办?在我看来,主要思路应该是:“全局把握,稳住一点,区分对待,各个击破,整体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