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蒿菜的功效:我国的气功科学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3:01:18
我国的气功科学研究

                                                       贺崇寅 朱润龙 朱怡怡


     气功现象由来巳久,自人类发明文字以后就有着这方面的记载,然而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一般只是作些现象的观察和描述,而对于它的本质和机理则仅限于一些猜测而巴‘由于近代科学理论知识的普及和探测手段的提高,气功的研究逐渐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兴趣,尤其是近五年来,我国气功科学研究取得了长足
的进步和显著的成绩。
     本文主要是对五年来我国气功科学研究所取得的成就作一回顾和小结,并试图进行一些分析,对今后我国气功科学研究谈一些看法。

                       一、对气功外气属性的研究
     1978年5月《自然杂志》创刊号上,首次报道了中国科学院原子核研究所顾涵森等同志运用自己设计的两台近距红外测量装置,对淮气功师林厚省的右手劳官穴位在距离接收探头l.2米处,收到了林在运气发功时发出的红外辐射,而这种红外辐射是受低频涨落调制的。他们还运用电荷增量测量装置,测得林厚省发功后的劳宫穴位静电荷富集,以及由于身体状况的不同,导致电荷极性倒置。文章发表后约半年,北京气功研究室第三协作组的同志重复了这一试验,用红外探测仪,同样测得另一气功师赵光发放的外气也是受调制的红外辐射。这是气功研究中的一个重大发现。
     关于气功的“外气”,过去不是由于得不到重视而自生自灭,就是因被一些人夸大而蒙上神奇的色彩,难以置信于人。顾涵森同志的工作是第一次用科学仪器测试气功的外气,记录下它的某些物理属性,从而证明了外气的客观存在。这一开创快的研究工作,可以认为是开始定上了我国气功外气科学研究的新里程。正如19T8年10月 26日出版的英国<    顾涵森同志的文章发表之后,这种测试结果又先后在不同路地区、不同的气功师身上得到了重复,因此更证实了这一工作的科学性,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顾涵森同志又进‘步对不同流派的气功师发放的气功率汽进行测试,发现了这些外气属性的多样性。例如,在气功师程志久印堂穴位接收到的静电增量为10-14库仑量级,并测得电荷极性与练功方式有关‘测得额 师赵伟在发功时发放的外气具有微粒流特性;对气功师刘锦堂用仪跳到垂直于发功部位表面的低频磁信息分别为l.67高斯和l.25高斯。
     时至今日,有关气功外气物理属性的研究正在深入,但从这些实验中可以看到,由于不同的气功师炼的不同仍功法,他们所发放的外销不一样,具有多种多样的属性。这些初步的实验结果,是否已反映了外气的本质,仍是研究工作者要花大力加以探索的重大课题。
     顾涵森同志在实验中还发现气功外气不仅具有红外、静电、磁微粒流等属性,而且载有某些特殊的信息。不同的气功在不同生理条件或不同意念的支配下,负载的信息也不一样。据此,顾涵森同志提出了在气功外气上也负载有人体“生命信息”的新概念,这为进一步研究人体奥秘,开辟了一个新的探索领域。
     顾涵森同志的工作耿 们的男一倔 示是,组织不同学科的科技人员,用现代科学手段来研究和探索我国宙者的中医理论,如经络、脏腑、阴阳五行、气血、 气化和气的理论等是必要的。这些高度综合而又贼模糊的理论,通过细致的腑研究,尽可能纳入现代科学研究的轨道,是实现中医现代化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重要途径。我们相信沿着队 途径继续探索,一定会有所突破。

                      二、对气功外气作用的研究


     气功师运用外气可以治疗某些疾患,因而气功外气与机体免疫及中医理论的气血关系,以及它的生物学效应等,也是近五年来我国医学科研工作的一个方面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冯理达等同志,将气功发放的外气作用于革兰氏阴性秆菌和阳性球菌,得到了一些颇有价值的结果。他们的实验表明,气功外气对大肠秤菌、痢疾杯菌、自色葡萄腑 、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杀伤作用,因此他们认为,气功外气对革兰氏阴性秆菌和阳性球菌均有杀伤作用。他们还针对气功外气对上述各种菌是否有增长作用进行了实验,也取得了正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在他们对上述这些细菌进行气功外气的杀伤和增长实验时,还通过气功师的主观意念对这些细菌产生效然相反的影响,即第 1分钟用“杀伤”的意念支配外气的发放,第 2分钟用“增长 的意念支配外气的发放,同样得到了肯定的结果。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所的罗森等同志进行了气功外气对健康人血浆中cAMP含量影响的实验,结果是在气功外气的作用下,可以使血浆中cAMP的含量增加。我们知道, cAMP和cGMP是以微量形式存在于人体内的代谢调节控制的重要因子,它们的作用是相互搐抗的,两者比例大致保持在一定范围,从而保持人的正常平衡状。气功“外气”既然能够影响cAAfP的含量,必然会导致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从而可以推测它的巨大调节
作用。
     罗森等同志还进行了气功外气对人淋巴细胞DNA合成的影响的实验观察,结果表明气功师发放外气后,可以促进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合成。淋巴细胞是人体免疫功能的标志之一,而淋巴细胞的合成依赖于淋巴细胞的D14A合成,既然气功有促进淋巴细胞DNA合成的能力,人们便有理由认为,气功可能具有提高免疫机能的作用。
     这些实验虽然是初步的,对cAMP和淋巴细胞 DNA合成的实验也是在离体的条件下进行的,但尽管如此,它却清楚地告诉人们,气功发放的外气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有直接作用和影响的。
     气功外气发放作用的结果如何,与发放外气的气功师的主观意念有关,这在古籍上早有记载。上述这些实验,尤其是在两分种左右时间内运用不同意念可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使革兰氏阳性杆菌急骤增长和迅速死亡,一枯一荣仅一“念”之别,这一事实无疑是惊人的。它启示我们,是否气功外气由于不同意念也使
它负载有不同“信息”呢?意念对气功外气究竟有什么作用?对于这一课题,在科学上无疑是具有极其诱人的前景。
     这些实验还启示我们,气功外气或类似的其它人体现象,可以利用生物体来作为探测手段,因为生物体在某些方面可能比现代科学仪器更灵敏。在当前还缺乏探测人体奥秘的各种专门仪器时,这不失为一个既简便又有效的方法。

                         三、对气功态下生理变化的研究

     气功师在运气过程中,人体各种机能活动究竞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气功师发放外气作用于患者时,患者的各种生理条件有什么改变7他们之间又有什么相关效应?云南民族学院王枷林同志为了弄清在气功状态下人体消化液分泌活动的变化,他首先说服医生在自己身上做外科手术,设置引流管长达4个多月观察在气功中、睡眠、休息等不同状态下的胆计分泌情况,取得了极为珍贵的资料。统计处理结果表明公在练功过程中,胆汁时值均值都比功前休息时财显增加,在练功过程和睡眠过程中阻计分泌活动也明显增强。同时,练功状态曲好环也与胆计分泌量的多少有密切的关系,王恤林等同志还观察到,在练功过程中血压会发生各种变化,练功能使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而低血压患者的血压趋向正常范围;在练功中当意守身体上、下不同部’位的穴位时,血压也会相应变化,上海第六人民医院等单位的同志运用红外热象仪来测定练功时体表温度的变化,发现练放松功与放松结合意守时,在腹部神阀穴位处的点温均上升,并有一定的规律性;而不练功的人则无规律性。上海中医研究所林雅谷等同志及上海交通大学人体场研究组的同志对此也作了研究。他们运用热象仪等观察了内劲气功师在收发功过程中,自身和受功者的体表红外辐射强度的变化。他们发现,当气功师在发功时,其自身和受欢者的手掌和手臂豹红外辐射强度增加;但当气功师收功后,其掌部的红外辐射现象近于全部消退,面受功者掌部的红外辐射现象却能维持一定的时间,并且手背和手指温度均有上升。他们还发现,当气功师发功时,受功者主诉的有无感觉部位与红外辐射强 度增强部位是相关的。实验还表明, 气功师发功完全受大脑意念的控制,并且,气功师的意念也能够抑制受功者的体表各部位的红外辐射强度。
     多少年来,气功一直作为强身延年和治疗某些疾患的一种手段。上述实验表明, 人体通过练功后生理状态确实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就进一步为气功的保健治疗作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也为研究气功各种功法在人体上不同的反应效果及相关生理变化等等,提出了众多的课题。
     要观察气功状态下的人体各种生理现象的变化,必须在气功状态下的人体内进行,它非但不能在人体生命活动终止后进行,也不能在没有进行过气功锻炼的一般人身上进行,这给气功状态下的生理现象有无变化的研究带来了很大困难。王恤林同志为了取得气功状态下人体各种生理现象变化的直接根据,甘冒手术的风险,不借忍受肉体的痛苦,为我国的气功科学研究作出了贡献。现在有不少科研人员,为了揭示气功奥秘面学习气功,坚持不懈地进行气功锻炼,这是应当大力提倡的。 气功研究者通过炼气功以得到亲身体验,便可对气功的研究方法设计出台理的实验,作到事中功俗,这对气功的科学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四、气功与中医理论关系的研究

     中医的气功、脏腑、经络、脉象等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在中医的古籍中,早有关于寸口脉象和脏腑一一对应的学说。如何运用气功师运气于身体的不同部位(脏腑),而使其在寸口脉象上有所反映,这不仅是气功研究者重视的课题,也是医学科学工作者所关主的问题。
     上海中医研究所柴剑宇等同志,运用脉象仪对进行内养功和硬气功锻炼的两位气功师进行了寸、关、尺脉的测试,结果表明,气功师运气于身体的胸喉、上腹、下腹不同部位时,他们的寸、关、尺脉象也起了相应的改变,并且硬气功运气比内养功运气时所造成的脉象变化幅度更大。这一实验的结果,为中医脉象学说中关于寸口脉与脏腑原理提供了初步的实验依据,为探索中医理论和气功的关系也找到了一条途径。
     对脏腑脉象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气功来进行研究,那末,其他的中医理论是否也可通过气功进行研究呢?钱学森同志认为气功是打开人体科学的一把钥匙,这一见解是值得中医和气功研究着们深思的。

                     五、气功的脑生理研究

     人是一个复杂的多系统、多层次的生物体,在不同的系统和不同的层次水平上,各有其特定的活动规律,但就整体说,大脑和神经系统是人体的主宰。在气功状态下,大脑的生理状态和活动规律究竟如何变化,这无疑是气功研究中一个极为重大的课题,也是历来气功研究中的薄弱环节。
     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梅磊等同志,运用脑功能测量技术,对在气功状态下的脑波进行电子计算机处理和分析,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他们发现,当气功师达到气功状态时,在大脑额区出现能量集中的a优势峰,额区—枕区关系逆转。气功师在入静、意守下丹田、发气、百会出气等气功状态下,不仅其脑波较接近,而且与一般人脑波图景正相反。同时,对于同一被试者,额区a优势可随入静时间延长而增长,因而额区与枕区的差别也越来越大,额区一枕区的逆转关系越来越明显.
     实验还证明,在气功状态中额区a峰有向I0周以下移动的趋势,气功师的枕区a峰频率可下移至7.5周,而常人枕区脑波a波段的能量多数在10周以上。
     他们的这一实验结果,不仅对气功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被人们称为谜中之谜的大脑的研究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众所周知,在人类胚胎发育过程中,大脑的额区是最新形成的部位.在生物进化的里程度,大脑额部显然是进化高度发展的标志,但是长期以来,人仍并不了解这着一区与与身体内部世界的联系,曾一
度被一些人称为。“哑区”。然而,梅磊等同志的工作揭示出,大脑额区在人们达到高级的气功和特异状态时,活动是’中分频留的,这表明“哑区”并不“哑”,它的这部分功能正在被人们认识着。它也预示着,气功的现代科学研究,必然会跟现代生理学家们注视着的脑研究,诸如维。记忆、意识、学习等本质的生理基础探讨汇合起来,为现代科学大厦的构筑,添上自己的一砖一瓦
                                  六、气功功能态理论的提出

     五年来, 对气功的理论研究也有一些进展。其中层突出的是, 1981年 5月全国第二届人体特异功能科学讨论会上,钱学森同志首次提出的“气功功能态”的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气功师能运气;一般不练功的人不能运气,从而说明运气必须先练功。练功包括:必要的人体姿式,舌的动作,呼吸调整,肢体放松,意守机体,最后达到运气。也就是说,气功师要通过练功把身体调节到远离人们日常生活的状态,以达到“意守”、“人静"这就是人体的男一种特殊功能态,钱学森同志把这种特殊的状态称为“气功功能态”。
     气功功能态理论承认了气功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特殊状态,这与众所周知的白天清醒时的醒觉功能态和晚上睡眠时的睡眠功能态一样,并不是不可思议的。这就眼形形色色的神秘主义和不可知论者划清了界限。同时,该理论还论证了气功功能态跟不同于一般日常生活状态的其他功能态之间,各有其特殊性‘这里所
谓其它功能态,诸如在严重缺氧情况下产生的危机功能态(这时生理、心理都调整到座急并保护人体过生命关,在体育活动中进入的竞技状态,驾驶飞机起飞或着陆、驾驶航天飞行器起飞或返回地球、战士们冲锋或近距离战斗等进入的警觉功能态,施加催眠木进入的催眠功能态等等。这是第一次明确了气功的概念,把
气功研究的地位明显无误地表现了出来,它应谈占据现代科学研究的一席之地。
     气功功能态的理论是基于系统学的研究。近几年巨系统的理论,已经历了‘般系统论阶段和远离热力学平衡的耗散结构热力学理论阶段,进入了统计理论的协合学阶段。巨系统理论证实了复杂的巨系统可以有多个相对稳定的空间和时间结构。巨系统中有许多自由度,每一个自由度在系统的相空间中占一个座标,这样
系统可形成相对稳定的点或环。而人体是一个高度复杂的机体,当然也可看作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从人的整体功能来说,就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功能态,而且国系统的点或环由于自由度的改变可以从一个点或环转入另一个点或环。人的功能态也可以从一种转向另一种,如睡眠功能态转向醛觉功能态。此外由于人具有意识,即利用大脑的思维活动影响神经系统,从而调节人的功能态,而气功功能态就是通过大脑意识的调节使人从醒觉功能态转入气功功能态的。
     气功功能态的理论是在对气功现象进行大量概括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上面介绍的五方面的实验,都需要气功师进入气功状态才能完成。 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 尤其是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梅磊同志的工作,更直接地测定了。波在大脑中移位等变化的证据,突出了大脑意识夜人从醒觉功能态转向气功功能态的重要意义。
     气功功能态的提出是近五年来气功理论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它把气功研究直接安放在现代科学理论的框架之中,限量子场论中的隐参量问题、万物相关的假说联系了起来,跟“多世界理论”的假说、“人天观”(即“人的宇宙原理”或“人择原理”)也联系了起来,从而使气功功能态的研究成了中医理论、气功和人体特异功能研究三俭一体科学研究的核心,是人体科学研究的一把钥匙。我们坚信,随着今后气功研究的进展,气功功能态学说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它的指导意义。

                         七、气功防生工程学和生命信息疗法的研究

     在科研人员探测气功外气的物理属性的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这样的现象:当气功师在给一位马尾神经损伤而造成双下陡截瘫、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发放外气时,气功师对准该卧床病人的丹田穴位上方一尺余处发功,病人臀部不断地腾空、落下,双脚外围,全身不停地在次声频范围抖动;而且,在给这位截瘫病人从
头到脚盖了三条棉被之后,气功师发放的外气仍能作用于患者。一般认为,外气所能携带的能量显然不可能使已经瘫痪或丧失功能的病体进行如此大幅度的运动,这就使研究者考虑到,是否所投放的外气携带有某种人体的特殊信息,而由于这种信息作用到患者的某些穴位后,就能激发和调节人体备系统购功能,产生一
系列反应,从而取得一定的疗效。
     通过对气功师发放的外气的波形分桥,巳发现它们是一种受低频涨落调制的信息,那么,是否可以模拟这一特殊的信息以同样达到治疗效果呢?这就又促成了气功科学研究的另一重要成果,气功外气仿生工程学的诞生。科研工作者首先是模拟气功师发放的受低频涨落调制的“红外”信息,制造了多种型号的气功“红
外”信息治疗仪。这些仪器在临床上运用后,发现具有广泛的治疗效果,不仅收到了和气功师发放“外气”时的相同疗效,而且在菜些情况下,疗效更趋稳定,用途更加广泛。同时,对动物也做了实验这进一步引起了生物学界和医学界的广泛兴趣。这些模拟仪的诞生,产生了以气功外气信息用于治疗疾病的“生命信息疗法”的崭新概念。对信息本质的探索,虽然仍在世界范围争论不已,但气功的科学研究实践把生命信息和医学科学联系了起来,这为进一步开括用生命信息去启动人体潜在的生理功能.探索人体生命能量释放这一新的领域提供了线索随着人们对信息科学的进一步认识,相信生命信息疗法的研究还会有更大的发展。
     在短短的五年中,气功的科学研究在对气功外气的物质性、外气对生物体的作用、内气的生理效应、气功与中医理论的关系、气功与大脑的功能状态等许多领域中获得了大量的实验成果,同时开始在科学理论上提出和形成了“气功功能态”学说,并在模拟气功外气的仿生工程学等几个方面取得了进展。
     气功是一门宙者的科学,但是长期以来宦彼冠上了“迷信”、“巫术”等帽子,因此成了一个禁区。凡是研究气功和支持气功的人,都有犯禁之嫌,这样,气功研究问题就成了使人不敢支持、不敢攻关的棘手问题。但是,这五年来,使一门古者传统的气功学说迅速成为我们现代科学研究领域中颇为活跃的一个方面,这绝不是偶然的,这正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指引下,广大科研人员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克服世俗偏见,破除陈腐观念,冲破禁区,在学术上提倡百家争鸣,备好己见,并运用现代科学中识和观代科学手段对气功进行认真、严肃的科学研究的结果。
     五年来的工作,为今后的研究开创了局面,奠定了基础,当然更为我们今后路研究指明了道路。
     五年来的气功研究,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气功状态时的许多现象还没有得到科学的解释,有些实验也还很不完备;由于具有一定功能的气功师毕竟是有限的,有些实验的重复次数也还是不够的,也许还只能说仅仅是一个开端。但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可能蕴育着重大的突破。
     当代的自然科学正面临着新的突破,有人说, 21世纪属于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突破Q,我们通过气功研究已进入这个突破口的前沿,前景是美好的,但是随着气功科研的深入,道路将更加艰辛而曲折。我们坚信,只要大家坚持不懈,一如既往地奋勇向前,加强协作,共同为推动生命科学的研究事业而奋斗,我们气功研究工作者,一定会为开创四个现代化的新局面作出自己的贡献。

[1)顾溺森等 《目然杂志》 1. 1(1978)13。
[2)江涛《自然杂志》 2 1(l979)6
[3)顾涵森等,《自然杂志》 3, 5〔l979)271
[4)北京气功第三协作组. 《自然杂志》 2. 4(1979)19 8
[5)张惠民 《自然杂志》 2 7(l979)957
[6)顾涵森 《自然杂志》 2.10(1979)619
[7)吕炳奎 《自然杂志》 2.11(1979)676。
[8)王伽林等《自然杂志》 3. 3(l980)164
[9)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自然杂志》 3 4〔l980)281.
[10]顾涵森等《自然杂志》 3.10(1980)747.
[11]王伽林等,《自然杂志》3.10 1980 743
(12)何庆华 《自然杂志》 3 8(1980)743
(13)钱学森 《自然杂志》 4 1(1981)483
(14]梅磊等 《自然杂志》, 4. 9〔1981)662
(15]钱学森<<自然杂志》, 4 7(1984) 483 ‘
(16]冯理达等 <<自然杂志>> 5 3(1982) 463
[17)罗森等<<自然杂志>>. 5 3(1982)165’
[l8)罗森等 《自然杂志》. 5. 3(1982)166 167
(19)紫剑宇 <<自然杂志>> 5. 8(1982)415。
[20]冯理达,<<自然杂志>>, 5 9〔1982)653。
(21)林雅谷.<<自然杂志>>. 5. 5(1980)354
(22)钱存泽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增刊. 197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