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穿书师徒黑化攻:【经典文存】“分粥”与机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4:30:20

“分粥”与机制

关制钧

机制虽然是由人来制定的,但最好的机制却受人的因素影响最少。为了更好地说明机制这一精妙之处,请看以下故事:

有7个人组成的小团体,其中每个人都是平凡而平等,没有凶险祸害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他们想用非暴力的方式,通过制定机制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分一锅粥,但他们又没有称量用具或有刻度的容器,大家实施了不同的方法,通过不断试验和集思广益,逐渐探索出以下几种分配机制:

方法一:指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了一个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大家体会到,还有有人说得对:权力会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会导致绝对的腐败。

方法二: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但这样实际等于承认了每个人都有为自己多分粥的权力,并且给予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粥的机会。这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饥饿难挨。大家认为这种办法造成了资源浪费。

方法三:大家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开始这位品德尚属高尚的人还能公平分粥,但不久他开始为自己和那些给自己溜须拍马的人多分。大家觉得不能放任其堕落和风气败坏,还得寻找新办法。

方法四: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公平基本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经常提出各种异议,“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意见统一时,粥早已凉了。

方法五: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那个人要等到最后一个领粥。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制度下,7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象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7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将享用那份最少的。

从这个故事中不难看出,形成、制定和推行某种机制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对此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它是一个达成共识的过程。组织是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建立的。机制作为组织实现其目标的重要工具,其本质是一种契约,必须建立在组织成员广泛共识的基础之上,因为很少有人会支持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事,更没有人会积极参与自己不同意的事。“分粥”与大家的切身利益相关,并且几经探讨和试验,最终找到了大家都认可的分配办法,这便为彻底实行这一办法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现实中许多机制之所以形同虚设,主要一条原因是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机制形成的过程中没有征求组织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只凭组织的主管或管理层“拍脑门”、“想当然”办事,把组织的成员人为地置于“高高挂起”的境地,这自然会在很在程度上使大家对机制失去认同感。

其次,它是一个积极互动的过程。机制也可看作是交易的结果。一种机制是否有效,往往要看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兼顾组织和个人的利益,亦即是否找到了整体目标与个体目标的最佳结合点。要达到这一目的,组织成员间不经过良性互动这一过程是不可能实现的,而良性互动中既含有妥协与合作,也包括不满与争执,“分粥”机制的形成既是这一过程的集中体现——互动使人们既认识到了个人利益,同时又关注着整体利益,并且找到了两者的结合点。

再次,它是一个互相制约的过程。达·芬奇说过:“力量在制约中产生,在自由中消亡。”从某种意义上讲,机制就是保障一个组织正常运行的轨道,它所产生的乃是一种约束力和规范力,正是这种约束和规范使组织成员的行为始终保持在有序、明确和高效的状态。制约之力即是秩序之力,秩序之功亦为制约之功。从“分粥”最终形成的机制安排中可以看到:任何人都可得到自己应得到的利益,但任何人又难以为一已私利而损害他人的利益;任何人都可行使自己能行使的权利,但任何人又不会因行使自己的权利而去妨碍别人——这也许正是建立机制的本义。

最后,它是一个展示公平的过程。公平不等于平均,平均主义实质上是最不公平的。机制公平所追求的是主体地位的平等和面临机遇的均等,它所要达到的是“使人有心之于平,不如使人无心之于不平”,它所要避免的是“设权衡以去私,而人即以去私成其私;犹立法以禁弊,而人即以去弊成其弊”。我们从“分粥”这一机制中最终看到的正是这种人、事、物相宜,情、理、法相融,权、责、利相合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