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三国辽东跨服:读书掇存(四十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0:31:40

 


杜启康


 


(391)蒋介石下令秘密枪决著名的“第三党”领袖邓演达,受到宋庆龄的严厉谴责。而《申报》不听当局命令登载了孙夫人的文章,为史量才几年后遭暗杀埋下了伏笔。1934年11月13日,上海《申报》老板史量才在沪杭道上遭到国民党军统特务暗杀。震动全国,舆论大哗。他的死因有两种版本:


○1徐铸成在《报海旧闻》中说,蒋介石曾找史量才谈话:“把我搞火了,我手下有一百万兵!”史冷冷地回答:“我手下也有一百万读者!”


○2另一版本来自黄炎培的回忆:有一天,蒋介石请他和史量才去南京会面,本来谈话还算融洽,不料临别时,史握着蒋的手慷慨地说:“你手握几十万大军,我有《申报》、《新闻报》百万读者,你我合作,还有什么问题!”黄在旁边看到蒋的脸色立变。


(392)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孤岛”沦陷,商务印书馆本部早已迁到后方。但张元济仍留在那里苦撑危局,而家庭境况也日益窘迫,连为数不多的善本书也陆续卖掉了。1942年初,两个日本人前来求见张元济,他在对方的名片背后写下“两国交战,不便接谈”8个字,拒绝见面。


在朋友的建议下,张元济开始卖字。他参考当时书家的润例,订出一份“鬻书润例”,请荣宝斋、朵云轩、九华堂、汲古阁代收书件。并刻了一枚“戊戍党锢孑遗”的图章。汪伪政府的浙江省长傅式说附庸风雅,托张元济的一位亲戚送去一幅画卷,请他题字,还附有11万元的支票。他从支票的印章发现是傅式说,马上断然拒绝,修书一封,其中说:“是君为浙省长,祸浙甚深……以是未敢从命。”


(393)刘文典讲课很细,有时候一个晚上只讲了两句诗。世人都知道他是著名的训诂学家,擅长校勘、解字,精通《庄子》,自称古今真懂庄子的只有“两个半人”,一个是庄子本人,一个是他。另外“半个”有说是冯友兰,有说是马叙伦。也有说是一个日本教授。


他在云南染上了鸦片瘾,他说云南的云土(鸦片)和云腿(火腿)都是名物,正合他的所好。因此被叫做“二云居士”。抗战后,他不愿北上,而是继续留在云南大学,有人说就是为此。1949年,他谢绝胡适等人让他一家前往美国的安排,他说:“我是中国人,为什么要离开祖国?”


(394)有人对孙中山之后的国民党三巨头作过这样的评价:胡汉民是君子型,汪精卫是伪君子型,蒋介石是流氓型。在国民党内浮沉大半生的黄季陆说,胡汉民和人谈话时,多由胡讲,对方无插话机会;汪精卫和人谈话时,主、客各讲一半;蒋介石和人谈话,只是听对方讲,听得不耐烦了,以手抹面,送客。胡汉民只讲不听,不能做领袖;汪精卫讲、听各半(实际未听,装作在听),只能作半个领袖;蒋介石只听不讲,做了国民党的领袖。


(395)担任过蒋介石秘书的钱昌照在他的《钱昌照回忆录》中,对国民党的党政要人留下了精彩的印象记:


△胡汉民办事相当认真,每次开会都不会迟到,只是气量狭窄,非常固执,有时和人争得面红耳赤。


△戴季陶夸夸其谈,不着边际,以蒋介石的意志为意志,做蒋的传声筒。


△谭延闓面团团会做官,很少得罪人,喜欢做和事佬,但对蒋介石很警惕。宋子文告诉钱,宋、谭之间有交情,说话不拘束,有一次谭对宋说,蒋介石是一只老虎,化身为一个美女,与他同睡,说不定什么时候他会把你吃掉。


△孙科看上去似乎还有一股干劲,但好意气用事,变化无常。


△程潜比较拘谨,不大发表意见。


△何应钦庸庸碌碌,没有什么见解。


△李宗仁那时就对蒋介石有很深的成见,采取了敬而远之的态度。


△白崇禧人称小诸葛,花样相当多,与李、白都很熟悉的丁文江曾对钱说:“李宗仁比较忠厚,没有一句假话;白崇禧相当狡黠,没有一句真话。”


△李济深资格比较老,李、白诸人都很看重他,他为人正派,但容易受骗上当,一度被蒋介石软禁在南京汤山。


△冯玉祥和蒋介石是拜把兄弟,当面亲热,实则无时不在较劲。


△阎锡山老奸巨猾,蒋介石表面上对他敷衍备至,实际上无时不在防备他。


△杨永泰喜欢玩权术,他因为向蒋介石提出“削藩”的一套建议,受到重用。他有一次对黄郛说钱昌照真傻,蒋那么信任他,他就是不在蒋身边安排耳目。黄郛和钱是连襟,钱之所以亲近国民党与黄郛有关。


△黄郛是蒋年轻时的结拜兄弟,北伐时期,蒋就是通过黄与浙江财团挂上钩的,包括张公权、叶揆初、李馥荪等银行家都为蒋筹集经费。以后黄郛出任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签定丧权的《何梅协定》也是为蒋卖命、背黑锅。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