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木易成舟:究竟是谁让中国人吃饱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22:45:49
究竟是谁让中国人吃饱饭?关于这个问题鄙人曾经问过许多身边的朋友和熟人,答案几乎是一致的:毛泽东的继任者。因为他们在毛泽东之后进行了改革开放,政策的调整,充分地调动起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市场农产品的供应,所以,中国人就能够吃饱喝足了。他们会说:你也是那个年代过来的,难道你不记得毛泽东时代什么都是凭票供应的吗?那像今天这样随意就能买到自己想要的食品,想买多少就能买多少呢?特别是那三年天灾期间,人们更是挨饿肚子,许多人都因为营养不良而造成腿脚肿胀的;那时,那怕是一个家庭的也要用袋子装好自己的米各煮各的饭,谁也不能多吃别人的,这一切难道还不足以说明这一点吗?

你小子怎么去想这样无聊的问题呢?!鄙人是这样想的:在一个国家的农田总面积不变而人口不断增加的前题下,要想让这个国家的人民吃饱喝足,那就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让这个国家每年的农业总产量大幅度的提高,农业年总产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才能做到这一点。比如,原来年总产量是
5000亿斤我们把它提高到1万亿斤,增长了一倍甚至更多,这样就可以让大家吃饱喝足了。当然还可以通过从国外进口的方式来加以解决,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讲,这个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它是不安全的,是受制于人的,也是不可靠和不可持续的(就像前苏联一样因为没有很好解决吃饭这个问题,所以在外来压力之下一瞬间就土崩瓦解了)!根本的方法就只能是前一个!

现在来看看改革开放后,我们在农村改了什么?或者说做了什么呢?我们说在改革开放年代,我们在农村主要就是做了一个方面的工作(当然不包括2006年以来所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免除农业税等惠农政策),那就是改变了生产关系——由原来集体劳作的方式改为以户为单位的个体单干模式!那么,现在来看看改变这一生产方式是否能够达到让农业总产量发生根本性改变这一目的呢?!鄙人认为要做到这一点除非这一生产方式具有先进性,而且是前所未有的。否则,是很难做到的!

现在就来看看这一生产方式是否具有先进性,或者是前所未有的呢?鄙人的回答是否定的!打开中国的历史,从三皇五帝(或者更早)开始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年(即1949年),我国的农业生产一直以来就是以这样的生产方式进行的——即以户为单位的个体单干模式。那么,在这五千多年(或者更长)历史中,中国人是否解决了吃饭的问题呢?回答也是否定的!中国人一直以来(新中国成立以前)就没有真正彻底解决过吃饭的问题。那时候只要和平年代越长久,人口增长越快、增长越多,粮食不够吃的问题就会越突出。此时,只要发生洪涝、天旱、瘟疫或蝗虫等天灾,一旦出现农业生产歉收、甚至失收的情况;或者发生战争、政治腐败官绅土豪对人民盘剥过重等人祸,社会就会出现大批灾民,政府如果没有足够的储备粮赈灾,这些灾民就会迅速变为流民,大批流民聚集在一起就很容易演变成民变,从而出现农民起义。然后,通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大规模战争,让一大批人死去,这就缓解了粮食紧张的问题。于是,新的王朝建立了,人民又能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这其实不过是一部分人的幸福建立在另一部分人的灾难之上而已。

然而,过上一段和平生活后,这个问题又会再次出现。于是乎这样的历史又将重演一次,这就是历史的周期性,也是中国各王朝存续时间不会太长的重要原因——整个中国王朝时代延续时间能够超过二百年的王朝也不过是四个而已!这样看来,中国人吃饭的问题在中国历史上是从来没有得到过彻底解决的(新中国例外)!更何况以前的城镇人口是很少的,占总人口的比例极低(在过去那种毫无工业的年代,城镇人口是不可能多的),那个年代是以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民可以说是自己种自己吃;而如今城镇人口占了总人口三分之一有多,达到四个亿以上,几乎是两个农民种田再加一个城镇人就有三个人吃饭(这相当于在原来的口粮中每个农民还要分出三分之一的粮食给城镇人),这么大的一群人怎么养活呢?过去尚且解决不了的问题,如今又多了这么一个吃饭的超大群体难道反而能够解决?可见,仅靠这种以户为单位的个体单干的农业生产方式是不可能彻底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的,应该还有其它原因!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中国人吃饭的问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呢?鄙人认为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让这一问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首先,是1974年杂交水稻的研制成功!因为它的出现,并且有政府对它的推广和普及,这就让中国农业生产的产量发生了质的改变,让中国的粮食亩产量翻倍的增加,在同样面积的农田中产出数量翻倍的粮食来,从而让人均拥有粮食的数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这是一个根本原因!

其次,到七十年代末我国农业生产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新中国成立以前那种完全靠天吃饭的自然生产状况,很大程度地增强了我国在农业生产上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大地降低了我国农业生产因自然灾害而造成减产或失收的几率,从而稳定了我国的农业生产,稳定了我国的粮食产量,确保了国家的粮食供应。这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的工程建设:第一,建国以来、特别是“大跃进”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进行水利、水库等等工程的建设。例如,著名的红旗渠修建。由于这些农用设施的修建,在丰水年份它可以把多余的水储存起来,减少洪涝灾害;在干旱年份人们又可以从水库中把水引出来,从而确保农业生产用水。通过这样的调节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洪涝、天旱等自然灾害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确保了我国农业生产的稳定,粮食供应的稳定。第二,对江河的治理工程。建国以来,由于政府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视,所以很注重对江河的治理。先后不断地对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等等这些大江大河都进行了综合治理,从而彻底改变了我国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使中国人从此再也看不到像黄河缺堤这样的人间悲剧了!由于这些治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洪水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降低了我国农业生产因洪灾而造成减产或失收的几率,稳定了农业生产,确保了粮食供应。然而,要组织这样两个方面的工程建设,在以户为单位的个体单干模式下是难以想象的(以当时国家的财政状况是根本不可能拿出这么多钱来修建这些工程的)!——这也是一个根本原因!
 
再次,化肥在我国农业生产的推广和普及,极大的促进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缩短了农作物的生长周期,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的产量,为保证我国农业生产的稳产与高产提供了必要条件。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之初是一个农业社会(工业在国民经济所占的比例极低),我国农业生产还没有开始大规模地使用化肥,普遍使用的都是一些农家肥料,因此农作物生长极为缓慢,生长周期很长,产量既不高也不稳定。建国后由于政府大力发展化肥工业,从而为推广和普及使用化肥创造了条件。到八十年代初,我国农业生产已经普遍使用化肥了,从而彻底改变了我国农业生产这一落后的状况。——这又是一个根本原因!

当然,还有其它方面的原因,比如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等等,但不是根本原因。因为我国城镇化程度并不高加上人多地少,所以农村的劳动力极为过剩,在这种情况下有无机械的生产其影响并不大——即使在今天(特别是南方)还有不少农民是没有利用机械来生产的,主要是田地并不多自己随便弄两下就完事了,何必将这些机械搬来搬去,给自己增添麻烦呢?

可见,让我国粮食产量发生根本性改变,让粮食产量翻倍增加,确保我国粮食稳定供应的主要是上述三个方面的原因,至于以户为单位的个体单干这种生产方式的改变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只能是一个次要的因素(相比其它的生产关系它不可能让产量翻倍的增加,在天灾、人祸来临时也很难做到稳定农业的生产)!说不定当时继续原来集体劳作的生产方式还会更好一些,因为这样将可以解放出一部分劳动力来发展乡镇工业,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就象河南省的南街村一样。可惜历史是不可能重来的,要不倒可以验证这一看法——没准今天在农村提倡的加快土地流转,实施农业规模化经营这种做法正是这一看法的例证——只是叫法与当初不一样而已!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了,真正让中国人彻底解决吃饭问题的三个方面工作其实在建国初到七十年代末这近三十年中就已经完成了。所以说真正让中国人吃饱饭的应该是毛泽东而非他的继任者!只是他老人家刚刚完成这些事情,正要与全国人民一起过上幸福生活时就离开了人世。让他的继任者一上来就捡了一个大现成,从此给中国人民产生一种错觉:是他的继任者而非毛泽东让中国人吃饱饭的!——这正应了那两句古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打井后人喝水!”。可中国人还有一句古话:“喝水不忘挖井人!”现在有些人吃着别人的,却在大骂别人的娘,窃以为这种做法不可取也!也不符合中国的传统美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