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二中与随州一中:难得质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22:38

难得质疑   

2011-11-03 18:39:20|  分类: 心情好坏 |  标签:质疑  袁隆平  布鲁诺  历法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文/陈杰人

 

昨天是2011年11月2日,晚上十点多,我突然接到一则短信:

“今天是20111102,这是我们今生唯一的对称日期,在这个难得的平衡日里,祝福您万事圆满,一切如意。”

看到如此温暖而有趣的祝福,我不假思索,立即拿起手机,把它转发给了100多位朋友,一边按键盘一边在想,的确,这么难得的对称日期,其他任何日子恐怕都没有这等有趣了。

少顷,朋友的回信如约而至,大多是表示感谢或者称道,或者是告知已将此信息转发给了其他朋友。

正当我在想,我又为移动通信运营商拉了一把生意之际,接到一位罗君的回信,他的内容很简单:

“20011002?20100102?”

我突然意识到,原来,“20111102”根本不是当代多数人今生唯一的“平衡日”,至少,那位朋友说的两个日期,也同样是完全对称的“平衡日”。

整晚,朋友的回信还在过来,但唯一对短信内容质疑过的,只有这位罗君。

躺在床上,我认真地回味着这次有趣的短信现象,突然发现一个问题,曾几何时,我们因为习惯了接受,习惯了顺从,习惯了传递,习惯了定向思维,而不知不觉忘却了质疑,忘却了探究,忘却了反对,忘却了逆向思维。而这种被有意无意忘却的质疑精神,恰恰就是我们人类自身最宝贵的发展动力。

400多年前,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因为质疑此前被广泛认可的“地心说”,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在威尼斯被捕入狱,囚禁八年,布鲁诺因为始终坚持自己的学说,终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而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布鲁诺为了坚守科学的质疑精神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400多年以降,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质疑,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在试图突破相对论、突破其他被广泛认可的看法或者规则。也正是在这种不断的质疑中,人类的观点得到了校正,人类对自然的了解变得更深刻,人类自身也获得了更多生存的机会和技能。

今天,已经很少有人会怀疑质疑的重要性,在多数人的理性思维中,会认可质疑的必要和价值。但问题是,在我们多年以来所受的教育中,大家习惯被灌输,习惯被千篇一律看问题,习惯了歌颂和服从,恰恰忘记了质疑,甚至在很多关键时刻,我们的质疑精神,依然受着来自于僵化体制所维护的“绝对权威”。

记得不久前,农业部宣布了对袁隆平在湖南一片杂交水稻试验田的测产数据,认定这片稻田的平均亩产达到了926.6公斤,一些媒体的报道称,此产量创造了“历史纪录”。我在第二天写了一篇文章,从两个方面提出了质疑:

首先,农业部作为此事的最重要政绩获利单位,由它单方测定并公布产量,而缺少第三方的监督,程序上不公正;其次,早在2006年,《云南日报》头版头条曾经报道说当地水稻产量达到了1287公斤,“创历史纪录”;而在2010年,《新华每日电讯》也报道说,我国水稻百亩以上成片产量超过1000公斤,“创历史纪录”。为什么纪录越创越低呢?这也是我所质疑的问题。

遗憾的是,文章发出来之后,多数人立即对我进行了“围剿”,认为我“忘恩负义”,吃了袁院士培育的水稻还质疑他,也有人提出,袁隆平院士这么崇高的学术地位,岂能质疑他?

其实,这些围攻者没有明白,科学的精神恰恰在于质疑,我质疑的目的,不是为了攻击袁院士,而是希望通过这些质疑,让他的数据更可靠,能被更多人认可和接受。

从布鲁诺的火刑,到我质疑袁院士的数据而遭遇的围攻,直到昨天多数人对一条短信的盲从,这些或大或小的事情其实都在提醒我们,在人类的进步史上,质疑和反质疑,永远是文明进步的一条轨迹,我们虽然懂得质疑的价值,但每一个人更应该以实际行动,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多设想一些问题,尽量穷尽事物的各种可能。或许就是在一次不经意的质疑中,我们会迎来一次有价值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