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征西讨北伐:免职吓得了谁?免职骗得了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2:35:09
免职吓得了谁?免职骗得了谁?2011-11-01 16:13:21 来源: 南方网  暂无网友评论分享到:     浏览字号:大 中 小 | 打印本页 | 通过Email推荐给好友:

  江苏宿迁宿豫区农机局局长潘某手机遗失,与某女子暧昧短信被曝光。宿豫区得知后,向潘某核实情况,潘某称内容实属,但否认与该女子存特殊关系。宿豫区随后免除了潘某的局长职务。(11月1日扬子晚报)

  潘某承认手机短信内容是他发的,但他解释说,他和该女子没有特殊的关系,就是调侃一下。是调侃还是另有隐情,只有待调查明证之后才能判断。但宿豫区认为,“他是部门的主要领导,在社会上造成很坏的影响,鉴于此,区里决定免去他局长职务,对网友反映的其它问题,纪检部门正在进一步核实。”

  看得出宿豫区是“严肃认真”的,官员调侃一下都要摘官帽。但是,这个免职吓得了谁?又骗得了谁?不过是应对汹汹舆情的权宜之策。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免职从来就不是一种于法有据的处分类别,也不会对官员的升迁有任何实质性影响。我们翻遍《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公务员法》等都找不到免职的规定。比如《公务员法》及相关处分条例中对公职人员的处分,在列的只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六种。也就是说,免职既非不管是党纪处分,也非行政处分,更非刑事处分,于法无据的免职从何而来?从领导拍脑子而来。既然免是拍脑子而来,那么,重新任职也当然是拍脑袋的行为,理由无非是“人才难得”,“组织需要”。领导意志替代与架空了法律,是明显的以权代法。

  对处在风口浪尖的官员来说,正愁没有抽身逃避的机会呢,现在给了一个不是处分的免职,既不会进入档案影响仕途,而且等事态平息之后又可以“重出江湖”,说不准还被调到更重要的岗位呢。对于这种免职,再多一些又何妨,是吓不倒官员,而且明显给官员一种暗示,上面是在保护自己,不然就不是一个免职了。

  可是免职吓不倒官员时,却欺骗了公众。官员每有事出,公众都呼吁相关官员负责,这就要启动相关的问责程序,可是一个免职似乎就已经“一步到位”了——出事官员的官冒都摘了,难道还不是问责么?其实呢,免职只是放了一个烟雾弹,让出事官员在烟雾之中逃之夭夭,应该追究的责任被放过。免职的作用,无非是给公众一个官员已经被严厉问责的错觉,实际上官员得到了最好的保护。

  现在,几乎凡舆情汹涌的官员问责事件,相关部门总是频频祭出免职的法宝,而又过不了多久,总是曝出免职官员迅速复出。这种拳头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让官员逃避法纪的惩罚,或者找个替罪羊完事做法,不仅助长了官员的违法乱纪行为,说得严重点有包庇护短之嫌,更重要的是一点点地磨耗公众对政府的信任,说得严重点,是权力对公众的公然愚弄。所以,本以为用免职能平息民愤,但这种这种轻描淡写,甚至有违执法理念的做法,无异于扬汤止沸,民众已经吃一堑,长一智,知道免职是个烟雾弹,是以权代法,会更加不信任政府,法治社会从何建起?

  回到“暧昧短信”局长这件事,当务之急,是迅速对事件进行彻查,及时向社会公布全部信息,依纪依法处理责任人,而不是搞权宜之计,施障眼之法。(南方网编辑:东雪)

作者:廖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