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逢源的人要小心:中考政治考点解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1:37:30

中考政治考点解读

七年级

1.集体荣誉

(1)集体荣誉感的含义和作用

含义:集体荣誉感是个人与集体、小集体与大集体之间的关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

作用:集体荣誉感可以使同学们产生归属感,形成向心力、亲和力。

(2)如何创建优秀的班集体?

增强集体的凝聚力;自觉遵守集体纪律;服从集体利益;自觉维护集体荣誉;让个性在集体中张扬。

2.完善自我

完善自我的方法和途径:①提高自我控制能力;②适当地展示自己的优点,发挥自己的长处;③不断从别人身上吸取优点,补充自己的不足,完善自己;④勇于接受挑战,在挑战中体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⑤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3.孝敬父母

(1)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在我们的一生中起着无与伦比的作用。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做人的本分,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2)怎样孝敬父母?

用心领受父母的教诲与期待;诚心体谅父母的忧虑和烦恼;真心关注父母的健康和心情;积极化解“爱的冲突”。

4.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是平等、民主、和谐。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要靠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

5.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1)人类来自于大自然,是大自然进化的结果。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尊重大自然,与大自然共生共存,和谐相处。

(2)怎样珍爱生命、善待生命?

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珍爱自己的生命,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负责;善待其他生命。

(3)我们要树立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生态道德观,养成保护自然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

(4)生命的重要性:生命是自然界最为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精彩动人。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人生短暂,生命弥足珍贵。

人生价值: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是通过他对自我、他人、集体、社会的合理需要的满足和贡献来体现的。劳动创造是人生价值的源泉,创造的成果也成为评价人生价值的重要标准。

6.自强自立

(1)自立意味着我们要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意味着我们要长大成人,离开父母的呵护,独立生活;意味着要靠自己的力量,创造生活。

自强意味着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意味着在困难面前知难而进,顽强拼搏。

(2)为什么要自强不息?

①一个人只有不依赖别人,能够自立,才能走向自强;一个人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做到坚韧不拔,不畏困难与挫折;才能做到志存高远,为着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执著追求。古往今来,成就伟大事业的人,都是自立、自强的人。②自强不息的精神,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不断发展,已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无论过去、现在或将来,自强不息都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动力。

(3)如何学会自立?

学会自立,要克服依赖心理;要懂得管理和安排自己的生活。

(4)怎样培养自强精神?

志存高远;勇于面对困难,做生活的强者;在磨砺意志中自强进取。

7.法律的含义、特征

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8.未成年人享有的特殊保护

(1)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

未成年人处于人生发展进程中的幼弱时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是个人权益容易受到侵害的群体;家庭、学校、社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现象;由于各种原因,未成年人犯罪逐渐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2)我国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专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的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包括: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9.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生存所需要的重要能力。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本领,是健康成长所必需的。由于未成年人阅历不够丰富,心理不够成熟,体质也不够强健,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比较薄弱,更容易受到许多方面的侵害。因此,我们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正确的做法是:及时寻求法律帮助,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

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有: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等。

10.犯罪的含义,一般违法与犯罪的联系

(1)犯罪是指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当罚性。

(2)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

区别:一般违法和犯罪在所违反的法律、对社会的危害、应该受到的惩罚等方面有着严格的界限。

联系: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只有违法程度的区别,其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

启示: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我们要加强道德修养和增强法律意识,从小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11.防微杜渐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1)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开始是沾染上了坏思想、坏习气;有了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任其发展,便会去干一些违法的事;若再不回头,就会越走越远,直至滑向犯罪的泥潭。我们要防微杜渐,加强道德修养和增强法律意识,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2)如何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知道法律规定的禁止行为,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

12.我国刑罚的种类

我国刑罚的种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也叫基本刑,它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主刑只能独立运用,不能相互附加并用,对一个罪犯的一种犯罪行为一次只能判处一种主刑。

附加刑既可作为主刑的附加刑适用,又可独立适用,对一个罪犯的一种犯罪行为可以同时判处几种附加刑。

13.刑事责任的年龄规定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放火、贩卖毒品、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对于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可由政府收容教养。

14.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1)怎样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当遇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运用自己的智慧,采用灵活的方法,沉着对付,避免使自己受到伤害;当公安、司法人员向我们调查有关案情时,应该主动协助调查,实事求是地提供有关情况,并敢于指证不法分子的犯罪行为等;当自己的亲友受到不法侵害而不敢斗争时,应该对他们讲清危害,劝其及时报案;保护犯罪嫌疑人作案现场,保留证物等。

(2)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意义: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人人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坏人坏事才会减少,社会正气才能得到弘扬。

八年级

15.自尊自信,克服自卑自负虚荣

(1)自尊是一种对自己人格的重视和肯定的情感。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自尊是健康人格的基石。自尊激励我们奋发向上,使我们形成健康人格。有了自尊,我们才能更好地立身社会。

(2)自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当我们在自己的弱点与缺陷面前失去自信,就可能陷入自卑。

自卑,就会自己看不起自己,自我贬低,甚至自暴自弃。自卑妨碍我们建立快乐的人生。

走出自卑就要树立自信,学会尊重自己,客观看待自己,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自尊与自负的区别:自尊是恰如其分地肯定自己,而自负是过度地自我肯定。

(4)自尊与虚荣的区别:自尊是对自身内在价值和尊严的追求,而虚荣追求的是表面的荣耀。

16.明辨是非,做有良知的人,与人为善

(1)明善恶,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品质。做人的良知就是正确的是非善恶观。

(2)良知标尺铸造法:懂道德,学法律;选择好的榜样;学会理性分析;树立美好理想。

(3)与人为善就是以善良之心待人。

怎样做到与人为善?(与人为善的要求)

①善良是无私的;②与人为善要是非分明;③善良之心是博大的;④善良要见诸行动;⑤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⑥培养与人为善的品德,必须摈弃伤害他人的恶习。

17.做有责任感的人

(1)青少年应承担哪些责任?

对自己负责(完成学习任务是我们的重要责任);对他人负责(关心、爱护、帮助他人,不做有损于他人的事);对集体负责(为集体增添增添荣誉和力量);对社会负责(关心社会,关爱他人,创造美好社会)。

(2)如何培养一个人的责任感?

树立负责任的人生态度;学会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养成先思考、后行动的习惯;对因为自己的错误或无意中的过失造成的不良后果,要勇于承担责任,同时应该接受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18.诚实守信

(1)诚实守信是每个人一辈子都应恪守的基本道德规范。诚实是人们彼此交往时最重要的品德。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美好道德的核心,是各种良好品格的基础。只有在一颗诚实的心中才能生长出善良、正直、勇敢、谦逊。只有一个诚实的人才能信守诺言,履行约定,获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牢靠的事业基础,取得坚实的人生业绩。只有人人诚实守信,社会秩序才能有条不紊,文明进步才有可能。

(2)人应该诚实,但是不等于无所顾忌地、不适当地说出一切;诚实是拒绝谎言,却不排除必要的沉默。我们有权保留自己的隐私,也应懂得在适当的场合和对象面前适当地说话;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善意的谎言”。

19.正确认识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

人们在天赋上的容貌、智力、体力等差别,在社会生活中财富多寡、分工不同、机遇不同等等,都可能带来现实中的某种不平等。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必然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差异。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对待人们之间各种各样的差异和现实中的不平等现象,这些差异和不平等现象便可能成为歧视态度的根源。

做到平等待人,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人格的尊重;做到平等待人,要有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做到平等待人,要摒除陈腐观念。

20.理解与宽容,欣赏与赞美

(1)社会是由千差万别的个人组成的。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各种各样的差异。如果人们之间没有相互理解,差异就会成为不可逾越的鸿沟,社会就可能变成永无休止的战场。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必须由理解开始。

尊重是理解的前提;善意使理解成为可能;达到理解需要积极的沟通。

(2)宽容,就是以一种谅解和包容的心态和行为对待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与自己不同的性格和志趣、甚至是别人的过错和冒犯,达到人与人的多样化的共处与合作。

社会生活不能没有宽容,有宽容才能共处,有宽容才能创造,有宽容才能成就事业。

如何培养宽容精神?

培养宽容精神需要正确认识自己,理解个人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性,对不同意见保持谦虚的态度;培养宽容精神需要不断求知;宽容是良好修养和高贵气质的体现;培养宽容精神需要学会把握自己的情绪。

(3)欣赏,是审美能力的体现,也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的体现。能欣赏他人,是一种取之不尽的人生财富。它能使心灵保持积极和愉悦,能减少自私和抱怨,让生活充满乐趣和希望,有利于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4)真诚的赞美是把快乐的种子播向四方;真诚的赞美是一种促使人不断完善的美好的途径;如果需要指出别人的过失,赞美也不失为一种巧妙迂回的方法。

21.正确看待生活中的竞争与合作

(1)竞争是前进的动力。竞争能够激发人们的上进心和创造力,使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得到充分的发掘和施展。通过你追我赶的竞争,群体也就能获得更快的发展进步。对于国家和社会团体而言,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可以加速各项事业的发展,加快社会的进步。

竞争有显著的积极作用。然而,竞争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压力。竞争的压力也可能带来消极影响,如果不能正确看待竞争的结果,就可能被挫折感所压倒,陷入自卑而一蹶不振。

(2)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帮助,都离不开集体的力量。古往今来的伟大事业无不成就于团结合作,重视团结合作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社会生活既需要竞争,也离不开团结合作。如果我们能够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又在与同学们的互助合作中无私奉献自己的力量,就能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人人心情舒畅的集体。如果社会生活中既有良好的竞争激励机制,人们之间又富于团结互助精神,就能创造一个生机勃勃又共赢共享的美好社会。

22.正确认识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目前我国还存在哪些社会问题?这些问题有何影响?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对此我们青少年应怎么做?

问题:人口负担、就业压力、环境恶化、资源短缺、贫富差距、腐败犯罪,等等。

影响:这些问题对于社会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影响重大。

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国家、社会各界和全体人民的长期努力,共同奋斗。

我们应该:我们作为社会的成员,有责任了解和关注这些社会问题,树立忧患意识和使命感。在忧患意识的激励下,我们将做好准备,积累知识,锻炼能力,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2)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有何意义?

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树立服务社会的精神,是我们回报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公民必不可少的素质。这一过程有助于增长我们的社会知识,锻炼实践能力,培养优秀品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23.公民的含义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我国法律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4.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公民的某些权利与义务是相互结合的。

25.依法行使权利与自觉履行义务

怎样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

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必须采取合法的方式,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

如何自觉履行义务?

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26.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第一,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第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第三,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27.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机关接受人民授予的权力并在宪法的严格规范和限制下,利用这些权力为人民服务。国家和政府负有保证公民权利实现的责任。为有效地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我国建立了一套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

28.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宪法是一切团体、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公民要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首先,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其次,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利,自觉行使对公共权力的监督权,是维护宪法权威的表现。

29.受教育既是我们的权利又是我们的义务

(1)受教育既是我们的权利又是我们的义务:就我们个人来说,只有受教育,才能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受教育使我们更有可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在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的同时,自己也能获得相应的报酬,从而更好地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因此,从公民自身的发展来说,受教育是我国公民应该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国家宪法和法律也规定了公民受教育的权利。

从国家的角度讲,要实现现代化和推进民主化进程,提高公民的文化和科学素质是关键。这就要求每个公民都有责任通过接受教育,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道德水平和文化水平,掌握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力争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多作贡献。所以,从国家的发展对公民的要求来讲,受教育是公民对国家应尽的一项基本义务。

(2)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3)义务教育的特征:公益性是义务教育的显著特征。九年义务教育是免费性的教育;九年义务教育是普及性的教育。

(4)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自觉接受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不中途辍学;自觉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学习,在学业上不断进步,做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30.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法律。

(2)消费者享有的基本权利有:安全保障权、知悉真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维护尊严权等。

(3)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解决的途径有: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消费者与经营者签有某种协议的,可以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严重的、造成重大伤害的侵权行为,可以向司法部门提起法律诉讼等。

(4)国际消费者权益日:3月15日

(5)消费者申诉举报电话:12315

31.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1)社会生活为什么需要合作?

①社会生活是人们之间的一种合作活动,社会合作是社会生活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良好的社会合作能促进社会成员的共同发展。

②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帮助,都离不开集体的力量。古往今来的伟大事业无不成就于团结合作,重视团结合作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社会合作为什么需要公平?

在具体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合作过程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需要、欲望和利益。人们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某些利益的矛盾和冲突。如果这些矛盾和冲突不能及时和妥善地解决,就有可能引起更大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危害社会稳定,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为了更好地在社会合作中保证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维护社会稳定,需要在社会合作中确立和遵循公平的原则。

(3)树立公平合作意识有何重要意义?

从小树立公平合作意识,对于我们个人素质、个人能力的提高和个人前途的发展,对于建设一个更加稳定、繁荣的社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公平的合作意识对于社会成员的共同生活非常重要,它关系到我们每个社会成员的利益和幸福。只有从小树立公平合作意识,长大后才能成为一个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人。

(4)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要求得到公平的对待,这是我们的社会权利;公平地对待他人,这是我们的社会义务。

32.道德规范和正义

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我们的内心信念来起作用。

道德使我们能判断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善良的行为,应该做的行为,对社会、对他人、对个人都有好处,是公平和正义的。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有助于建设和发展一个和谐、正义的社会。

33.做有正义感的人

正义要求我们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即通常所说的人权(人的生命权是最基本的人权);正义要求我们尊重规则;正义要求我们尊重自由;正义要求承担责任。

34.负责任对社会及个人发展的意义

负责任能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负责任能改善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环境;负责任能铸就我们高尚的民族精神。

负责任促进个人自由和进步:负责任使人能获得更多的信任和自由;负责任使人赢得自尊自信;负责任使人增长才干;负责任使人获得实际的利益。

35.负起我们的社会责任

不同的社会身份意味着不同的社会责任。在家庭,我们要赡养父母;在学校,我们要努力学习;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我们要努力工作,完成工作任务;在社会,我们要遵纪守法。在某些情况下,我们还负有道义上的责任。

从小培养责任意识,锻炼自己的责任能力,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对于我们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祖国的建设、人类的命运,都非常重要。

我们要认真学习,培养负责任的习惯和精神,增强责任意识,为将来全面负起我们的社会责任做好准备。

九年级

36.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由于新中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建设的,至今,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4)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这一基本国情是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

(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3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在科学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简言之,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说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4)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是我们国家的立国之本,是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5)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6)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38.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1)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2)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国有经济的作用: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它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力量,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

(4)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中占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5)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公有制也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保障。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6)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对增强国民经济活力,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和扩大就业等具有重要作用。

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7)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我们国家正在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可以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3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践证明,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项符合中国实际、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它是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政权组织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又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40.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将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牢牢地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4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它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42.科教兴国战略

(1)科教兴国就是通过科技和教育来振兴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空间技术为支柱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育具有培养人才、发展科技、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等多方面的功能。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开拓、带动、创新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动力,简言之,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是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只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源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43.可持续发展战略

(1)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由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决定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2)什么叫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它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自觉地担负起对自然、对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实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实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要靠你我他。

44.“四个尊重”的方针

“四个尊重”方针是指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财富的源泉,也是产生和积累知识、发现和孕育人才、凝聚和提供创造力的源泉;知识是创造财富的重要资源;人才是知识的创造者、发明者、传播者和使用者,是创造财富的最重要的资源;创造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内驱力。

45.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但共同富裕并不是同步富裕,也不是同时富裕,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一个过程。只有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帮带后富,才能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本世纪头20年,国家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最关键的目标是,力争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46.建设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确保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保证。

(4)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6)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一是通过民主选举,选举能代表人民意志的人(如人大代表)进入决策机关,代表人民参与、审议、监督决策。二是公民通过参加听政会,论证会等,直接参与、审议、监督决策。三是公民通过新闻媒体、写信、打电话等参与村民自治或城市居民自治的实践,直接行使民主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的权利。

(7)依法治国的含义: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8)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①有法可依就是制定出完备的法律,使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②有法必依就是法律出来后,必遵守和执行。③执法必严就是严格执法,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行使国家行政执法权和司法权。④违法必究就是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要遵照“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给予惩处。

(9)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暗的重要保障,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法律保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10)公民有序参与依法治国

①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既是我们的权利,又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每个公民都要学会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国家利益,把依法治国落实到实处。做到依法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和履行自己的政治义务。

②公民依法享有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权、建议权、监督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不尽职责行为有批评的权利;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失职、违法行为有举报、揭发权利;对社会存在问题,有向政府反映提出建议的权利。

47.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文化是否先进在于是否反映和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这关系到我国文化事业的性质和方向。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48.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不可分割。

49.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

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它体现了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5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

51.正确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文化的发展,既有古今的传承关系,又有中外的融合关系。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国的文化成果,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把批判与继承有机结合起来,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继承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切优秀的思想道德和文化成果,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时代的光彩。

我们也要积极吸收整个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对别的民族和国家的优秀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把它熔铸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之中。

52.当今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53.经济全球化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经济全球化主要体现在: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投资全球化,区域性经济合作日益加强。

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有利条件,它使世界各国的联系更为密切,有助于世界各国经济、科技、文化的交往,有助于新的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应用,有助于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然而,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间既有合作又有矛盾和斗争,富国与贫国的差距正在进一步扩大。

54.危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危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我国政府和人民始终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自由的人们一道,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55.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本世纪头20年,是国际格局相对稳定的“缓和期”,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黄金期”,是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的“创新期”。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我国在经济、科技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我国自身的建设也存在不少困难,如资源、人口、环境等问题相当严峻,我国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56.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谁拥有了高素质的人才,谁就拥有了国际竞争力。

57.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58.我国从建国以来形成的新型的民族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之间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5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建立的原因:保证少数民族人民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建立的依据: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

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意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各少数民族人民管理自己内部事务的权利,是人民民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体现。

60.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1)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逐步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是我们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2)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关系到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亟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亟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亟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时代精神的内容: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依法办事、面向世界。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4)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

61.国家命运与个人前途的关系

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①祖国命运影响个人前途。只有国家兴旺、经济发展、政治文明,人民群众才能安居乐业、生活富足,社会才能安定祥和、井然有序,个人才能享有自由、充分发展。反之,如果国家衰败、分裂动乱,人民群众就会流离失所,社会就会动荡不安,个人的自由和发展就无从谈起,国人在世界上也会备受欺侮。②国家的兴旺、富强也要靠全体人民的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

62.做坚定的爱国者必须弘扬民族精神

    当代中国的每一位中学生,立志报国,就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以振兴中华为已任。我们要反对盲目排外和盲目崇外这两种错误倾向。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我们要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侵袭,同分裂祖国和一切损害国家与民族利益的言行作斗争。

63.青少年如何落实爱国行动

中学生立志报效祖国,以振兴中华为己任,落实到行动上,最重要的就是努力学习,在全面发展的同时,扬个人特长,争做有用之才。

64.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共同理想充分反映了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集中表达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目标,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精神动力。

对于当代青少年来说,为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而奋斗,就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

艰苦奋斗是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根本途径和保证。

65.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是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的基础和源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是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根本途径和保证。我们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也要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集中表为创业精神。

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要从日常生活做起:要努力学习,积极完成自己的学业;培养俭朴的生活习惯,不浪费,不贪图安逸;培养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精神,遇事要迎难而上,不要畏难而退。

66.适应新时代我们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

为了适应祖国建设需要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有扎实宽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备较好的身心素质,还要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