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粮食发展集团招聘:大端午的习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1:26:59
大端午的习俗   老家过端午,同过年一样,分小端午、大端午。小端午是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是农历五月十五。
  一般进到五月,端午的韵味就随着栀子花香潜入人们意识中。此时,大人大多会将平时积攒的鸡蛋、鸭蛋一一摊在簸箕上,选些大的、颜色鲜亮的出来,放进大瓷盆中,清洗、晾干。而后按腌渍数量,备好足量黄沙、精盐、菜油。腌制时先将黄沙倒入盆中,加入精盐、精油和水,搅拌成糊状,再将洗净晾干的鲜鸡蛋、鸭蛋逐个放入粘泥,待鸡蛋、鸭蛋均匀粘上泥沙后取出,放入广口坛中,十天半月后,差不多到大端午时,蛋已进味,就可取出洗净煮食。
  小端午形同小年,孩子是没有新衣穿的。大人也不会怎么隆重操办,只是在前晚选点上好粽叶,泡点糯米,掌灯时分坐下来包点粽子,包的数量也不多,也就人均五六个吧,包好后浸在凉水中。小端午那天,大人一般会早早起床,将粽子放入大铁锅煮,如果家里有存蛋,还会按人头两个的数量清点好,放入大锅一起煮。那天,孩子们绝对不会赖床,一般当粽香穿过厨房渗入孩子鼻端,不用家长嚷嚷,孩子们就会惊醒。也不用大人吩咐,会迅速完成洗漱、穿戴,乖乖端坐八仙桌前。不出一分钟,大人准会喊孩子们去端粽子。孩子们会自觉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双手接过大人递过来的装好粽子、石磙蛋的大瓷碗。无论大小,分量都一样,四个粽子,两个鸡蛋。当孩子忙不迭地蜕粽叶、剥鸡蛋皮时,大人会拿出平日碰也不许碰的半瓶白糖,慷慨地说:今天过节,按自己喜好,想放多少就放多少,只要自己觉得不腻。说归说,毕竟白糖就那么小半瓶,如果使劲往自己碗里挖,三五下就见底,再说,还有大人、兄弟姐妹在一旁等着,哪敢为所欲为,只是象征性的挖那么一小勺,轻轻撒在莹白莹白的粽子表面,看白糖一点点融化,分不清哪是糯米哪是白糖时,才想起将勺子放进口子使劲吧嗒吧嗒两口,方开始分出神来,慢慢享用香甜的粽子鸡蛋。
  吃完粽子鸡蛋,小端午就算是过完了。剩下的念想,就是看着院里静静绽放的栀子花,盼着大端午快快到来。
  过大端午就不一样了,不仅家里会煮很多粽子、鸡蛋、咸鸭蛋,还会准备自酿的米酒,条件好的,还会用面粉炸点虾伞,金黄金黄的,与门上插的艾叶、女孩子头上扎的栀子花混合到一起,端午浓浓的喜庆味就被渲染到极致。
  那时候,大端午那天,一些大队或单位还会组织起来划龙船。有个民谚说:“听鼓下桡,船行直飙”,说的就是赛龙舟。老家,成家的男人称男将,女人称堂客。男将划龙船克了,堂客搞么事咧?当然是看男将划龙船了。不光是看,少女还要穿上新鞋袜,头发上再插朵栀子花,打扮得整整齐齐,相伴到河边看,这个习俗叫“摆端阳”。
  竹枝词写得好:“哥哥船头划头桨,妹妹心里像琴弹,使劲帮腔喊号子,阳伞杵得稀巴烂!”
  刚搬到山城时,才知道这里只过一个端午,那就是农历五月初五。很是不解,遂小心翼翼询问。他们听了,一脸的问号与不屑,好像我就一彻彻底底的文盲,抑或就一外星来客。他们说,端午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五月初五投河自尽的,过节当然得选在那天了。你们倒好,过什么小端午大端午,存心让屈原灵魂不得安息啊。
  当时,身边没有镜子,但我能感觉到血直往上涌。恨自己整天就知道跟风,不学习,居然连这么浅显的道理都不明白。甚至还埋怨起老家来,咋就这么没知识,没文化,连过节都给过错了。
  直到偶尔看到南宋有个叫季裕的人写的一本名叫《鸡肋集》的书,书里有一首《看龙舟》,里面说:“楚地以五月初五为小端午节,五月十五为大端午节。”才知道小端午大端午的过法是一种民间沿袭的习俗,与知识、文化无关,几十年的纠结方得以释怀。
  当大大小小的粽子摊点遍布大街小巷时,端午的脚步就近了。
  中午,放学回家的女儿说:老妈,端午到快到了耶,怎么不见奶奶送粽子来呢?在他们90后眼里,端午节就等同于奶奶包的粽子,老家那些小端午大端午的记忆怕是怎么也走不进他们思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