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家子到凌源客车时刻表:实验一 骨 关节 体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54:42

实验一  骨、关节的结构和分类

[实验内容]

观察全身各骨。

[实验目的]

(一) 掌握人体全身骨的组成及特点。

(二) 掌握人体上肢骨、下肢骨、中轴骨的组成及各骨名称。

(三) 掌握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手骨、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足骨、颅骨、椎骨、胸骨、肋骨的位置、形态结构及主要的骨性标志和体表标志。

[材料与器具]

人体骨架标本,人体完整的散骨标本,完整颅骨及其分离标本。

[方法与步骤]

(一)观察上肢骨

1.在人体骨架标本上辨认出上肢骨,掌握上肢骨的组成及各骨的名称。

                               锁  骨

              上肢带骨         肩胛骨                                 

上肢骨                          肱 骨

              自由上肢骨        桡 骨         

                                尺 骨

                                手 骨

2.根据教学内容,分辨出上述各散骨标本的部位:即根据各骨上下、前后、内外侧的主要骨性标志,判断其在人体上的侧别和位置,并熟练掌握各骨的主要骨性标志。

(1)锁骨

① 呈“ ∽ ”形, 无骨髓腔,位于胸廓的前外上方,分为“一体两端”。

 

② 锁骨内侧端粗大,呈圆柱状,称胸骨端,其末端为胸骨关节面,与胸骨的锁切迹相关节;外侧端呈扁平状,称肩峰端,其末端有肩峰关节面,与肩峰上的相应关节面相关节。

③ 锁骨内侧2/3 凸向前,外侧1/3 凸向后。

④ 锁骨上面光滑,下面粗糙。

(2)肩胛骨                           

① 呈倒“△”形,位于胸廓的后外上方,第2到第7肋之间,为扁骨,可分为两个面、三个角和三个缘。

② 两个面:

腹侧面,称肩胛下窝,与肋骨相邻。

背侧面,有一自内下向外上方的横行隆起,称肩胛冈,其向外延续为肩峰,肩峰内侧有肩峰关节面,与锁骨上的相应关节面相关节。肩胛冈上、下分别有一浅窝,称冈上窝和冈下窝。

③ 三个缘:

上缘锐薄,近似水平位,自内侧角达喙突根部,外侧端有一切迹称肩胛切迹。

内侧缘(亦称脊柱缘)锐薄,始于内侧角,终于下角。

外侧缘(亦称腋缘)肥厚而微凹,自关节盂下缘达下角。

④ 三个角:

上角位于上缘与脊柱缘的会合处,相当于第二肋骨上缘水平。

外侧角肥厚,位于上缘与腋缘的会合处,此角外侧面有梨形的浅窝,称为关节盂,与肱骨头相关节,关节盂的上、下方各有一粗糙隆起,分别称盂上结节和盂下结节。另外,喙突和肩峰也位于外侧角。

下角呈锐角,位于脊柱缘与腋缘的结合处,相当于第7肋或第7肋间隙的高度。

(3)肱骨

① 为一典型长骨,分为“一体两端”。

② 上 端(近侧端):有半球形的肱骨头,头周围的环状浅沟称为解剖颈。肱骨头与体交界处稍细部,称为外科颈,肱骨头外侧下方有一较大的隆起,称为大结节;前方为一较小的隆起称为小结节,大、小结节向下延续的骨嵴分别称为大结节嵴和小结节嵴,大小结节嵴之间的纵沟为结节间沟。

③ 肱骨体:上半呈圆柱形,下半呈三棱柱形,中部后外侧有粗糙的三角肌粗隆,其后下方的浅沟称为桡神经沟。

④ 下 端(远侧端):宽而扁,前外侧有桡窝,其下方为肱骨小头;前内侧有冠突窝,其下方为肱骨滑车。外侧有外上髁,内侧有内上髁。后面有一大而深的鹰嘴窝及位于内上髁后部的尺神经沟。

(4)尺骨

① 属长骨,呈三棱柱形,位于前臂内侧,分为“一体两端”。

② 上  端:粗大,前面有呈半月形凹陷的滑车切迹,后面有突起的鹰嘴。滑车切迹的外侧有凹陷的桡切迹,滑车切迹的下方有突起的冠突,冠突下方的粗糙隆起为尺骨粗隆。

③ 尺骨体:上部呈三棱柱形,下部呈圆柱形,其外侧缘锐薄,称为骨间缘。

④ 下  端:较小,为圆球状的尺骨头。其外侧及前面有一环状关节面,与桡骨的尺切迹相关节。尺骨头后内侧向下的突起称为茎突。

(5)桡骨

① 属长骨,呈三棱柱形,位于前臂外侧,分为“一体两端”。

② 上  端:较小,呈圆盘状,称为桡骨头,其上端的凹陷称为桡骨头凹,桡骨头周缘为光滑的环状关节面,其下方略缩细的部分为桡骨颈,颈的内下侧为粗糙的桡骨粗隆。

③ 桡骨体:呈三棱柱形,上细下粗,内侧缘锐薄,称为骨间缘。

④ 下  端:宽扁肥大,前凹后凸。内侧有尺切迹,与尺骨头环状关节面形成桡尺远侧关节,外侧有桡骨茎突,下方有桡腕关节面。

 (6)手骨

包括腕骨、掌骨和指骨。

    ① 腕骨:位于手腕部,由8块短骨组成,排列成远、近两列,每列4块。近侧列腕骨由桡侧到尺侧分别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及豌豆骨;远侧列腕骨由桡侧到尺侧分别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及钩骨。

② 掌骨: 共5块,位于腕骨与指骨之间,属长骨。由桡侧向尺侧依次称为第1~5掌骨。每块掌骨近侧端称为底,中间部分称为体,远端部则称为头,呈球形。第1掌骨短而粗,其底部有鞍状关节面,与大多角骨相关节。

③ 指骨: 为长骨,共14块。其中除拇指只有2节外,其它各指均为3节,即近节、中节和远节指骨,每节指骨均分为中间部的体及两端。除近节指骨底为球窝形关节面外,其余各指骨关节面均为滑车关节面。

 3.上肢骨主要的体表标志

 (1)锁  骨:位于胸廓外上方两侧皮下,呈“ ∽ ”形,可触扪到全长。

 (2)肩胛骨:可触扪到肩峰、肩胛冈、下角和内侧缘。

 (3)肱  骨:可触扪到大结节、内上髁和外上髁。

 (4)尺  骨:可触扪到尺骨体、鹰嘴、尺骨头和尺骨茎突。

 (5)桡  骨:可触扪到桡骨体和桡骨茎突。

(6)手  骨:可触扪到全部手骨的背面。

(二)观察下肢骨

 1.在人体骨架标本上辨认出下肢骨,掌握下肢骨的组成及各骨的名称。

   

2.根据教学内容,分辨出上述各散骨标本的部位:即根据各骨上下、前后、内外侧的主要骨性标志,判断其在人体上的侧别和位置,并熟练掌握各骨的主要骨性标志。

(1)髋骨

髋骨属不规则骨,上部宽扁,下部粗厚,左右各一,位于躯干下端的两侧,构成骨盆侧壁。幼儿时髋骨由髂骨、耻骨、坐骨三块骨借软骨连结而成。在16岁时软骨骨化,这三块骨愈合成一块髋骨,在愈合部外侧面有一深窝称为髋臼,其下方有一卵圆形大孔,称为闭孔。

① 髂骨  构成髋骨上部,分为髂骨体和髂骨翼两部分。髂骨体肥厚而不规则,构成髋臼的上部。髂骨翼位于髂骨体上部,扁阔而薄,其上缘为弓形的髂嵴。髂嵴前上方的突起称为髂前上棘,下方的突起称为髂前下棘;后端上方的突起,称为髂后上棘,下方的突起称为髂后下棘。髂后下棘下方有深陷的坐骨大切迹。髂骨翼内面光滑而凹陷,称为髂窝,髂窝的下界有弓形的骨嵴称为弓状线,后部内侧骨面上有耳朵形的粗糙关节面称为耳状面,其后上方的粗糙隆起称为髂粗隆。髂骨翼外面称为臀面,为三块臀肌的附着点。

② 坐骨  构成髋骨的下部,分为坐骨体和坐骨支两部分。坐骨体形成髋臼的后下部,其后缘有一尖锐突起,称为坐骨棘。棘的下方有坐骨小切迹,坐骨棘与髂后下棘之间为坐骨大切迹。坐骨体后下部向前、上、内延伸为较细的坐骨支,其末端与耻骨支结合。坐骨体后下方的粗糙隆起称为坐骨结节,坐位时将承受体重,是坐骨最底部,可在体表触扪到。

③ 耻骨  构成髋骨的前下部,分为耻骨体、耻骨上支和耻骨下支三部分。耻骨体构成髋臼的前下部。耻骨体向前内伸出耻骨上支,其末端急转向下,形成耻骨下支。耻骨上、下支移行处的上缘有一突起,称为耻骨结节。耻骨前内侧的长卵圆形粗糙面,称为耻骨联合面。

(2)股骨

① 是人体中最长、最粗的长骨,形似拐杖,其长度约占人身高的1/4左右,分为“一体两端”。

② 上  端: 有一球形的股骨头, 头中央稍下方有一小凹,称为股骨头凹,头下方外侧缩细的部分,称为股骨颈。股骨颈与股骨体连结处有两个突起,外上方的突起较大称为大转子;内下方的突起较小称为小转子。大、小转子之间,前面有不明显的转子间线,后面有明显的转子间嵴。

③ 股骨体:近似圆柱形,略向前凸。前面光滑,后面有一纵嵴称为粗线。粗线分叉形成内侧唇和外侧唇,其向上外延续于粗糙的臀肌粗隆;向下延续至股骨下端时,二线间的骨面为腘面。

④ 下  端:股骨下端有左右膨大并向后突出的内侧髁和外侧髁。内、外侧髁的前方关节面彼此相连,形成髌面,后部两髁之间的深窝为髁间窝,两髁侧面最突起处,分别称为内上髁和外上髁。

(3)髌骨

呈三角形,底朝上尖向下,为人体最大的籽骨,位于股骨下端前面。其前面粗糙,后面光滑,与股骨的髌面相关节,髌骨后关节面中部隆起,两边略凹,内侧小外侧大。依其上下、前后和内外侧的差异,可以判断其侧别和位置。

(4)胫骨

① 为三棱柱状粗大长骨,位于小腿内侧,分为“一体两端”。

② 上  端:膨大,向内、外两侧突出形成内侧髁和外侧髁。两髁之间有髁间隆起,两髁上面各有光滑的上关节面。外侧髁后下方有一腓关节面,与腓骨头相关节。上端前面的粗糙隆起称为胫骨粗隆。

③ 胫骨体:外侧缘粗糙,形成较锐的骨间缘,其内缘平坦;其上2/3呈三棱柱状,下1/3近似圆柱形,两段交接处较细,胫骨骨折常发生在此处;胫骨后上方有斜向下内的比目鱼肌线。

④ 下  端:膨大,内侧的突起称为内踝,其外侧的关节面称为内踝关节面,与距骨相关节;外侧有一三角形切迹,称为腓切迹;下端下面有一关节面,称为下关节面,与距骨相关节。

(5)腓骨

① 细长呈管状,位于小腿外侧,不与股骨相关节,分为“一体两端”。

②上  端:钝圆稍膨大,称为腓骨头,其内上方有腓骨头关节面,与胫骨相关节。

③ 腓骨体:呈三棱柱状,内侧缘锐利,称为骨间缘。

④ 下  端:呈三角形膨大,称为外踝,其内侧有外踝关节面,与距骨相关节。

(6)足骨

 由跗骨、跖骨和趾骨构成。

① 跗骨  属短骨,共有7块,分前、中、后三列,构成足的后部。后列:由前上方的距骨和后下方的跟骨构成。距骨上面有前宽后窄的关节面,称为距骨滑车,与内、外踝和胫骨下关节面相关节,距骨的下方与跟骨相关节。跟骨为最大的跗骨,后端膨大称为跟结节,前面与骰骨相关节。中列:为足舟骨,位于距骨前面。前列:由3块楔骨和骰骨构成,从内侧向外侧依次为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外侧楔骨及骰骨。

    ② 跖骨  属长骨,共5块,相当于掌骨,但比掌骨长而粗,构成足的中部。自内侧向外侧依次为第1--5跖骨,每块跖骨从近侧到远侧可分为底、体和头。

③ 趾骨  属长骨,共14块,比指骨短小,构成足的前部。自内侧向外侧排列,分别是第1--5趾骨。除拇趾为2节外,其他各趾均为3节,每节趾骨均分为趾骨底、体和头。

3. 下肢骨主要的体表标志:

(1)髋骨:可触扪到髂嵴、髂前上棘、髂前下棘、耻骨结节和坐骨结节。

(2)股骨:可触扪到大转子、外上髁和内上髁。

(3)髌骨:可触扪到前面。

(4)胫骨:可触扪到内侧髁、外侧髁、胫骨粗隆、胫骨体和内踝。

(5)腓骨:可触扪到腓骨头和外踝。

(6)足骨:可触扪到跟骨结节、除跟骨和距骨以外的全部足骨的背面。

(三)观察中轴骨

1.在人体骨架标本上辨认出中轴骨,掌握中轴骨的组成及各骨的名称。

                  颅骨

     中轴骨       椎骨

                  胸骨

                  肋骨

 2.根据教学内容,分辨出上述各散骨标本的部位:即如何根据各骨上下、前后、内外侧的主要骨性标志,判断其在人体上的侧别和位置,并熟练掌握各骨的主要骨性标志。

(1)颅骨

 包括脑颅骨和面颅骨

① 脑颅骨  包括不成对的1块额骨、1块枕骨、1块筛骨、1块蝶骨和成对的2块顶骨、2块颞骨,共8块,构成颅腔壁。

② 面颅骨  包括不成对的1块下颌骨、1块梨骨、1块舌骨和成对的2块上颌骨、2块颧骨、2块鼻骨、2块泪骨、2块腭骨和2块下鼻甲骨,共15块,构成面部骨架。

(2)椎骨

   包括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1块骶骨(由5块骶骨结合而成)和1块尾骨(由3--4块尾椎结合而成)。

① 椎骨的一般形态特征  每块椎骨一般由1个椎体、1个椎弓和它们共同围成的椎孔构成。

椎体呈圆柱形,位于椎骨的前部。椎弓呈板状弓形位于椎体后面,由椎弓根和椎弓板构成。连接椎体的部分,称为椎弓根,椎弓根向后方放射的板状结构,称为椎弓板。椎弓根上、下缘各有一个切迹,分别称为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两个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椎体与椎弓围成的孔,称为椎孔,全部椎骨的椎孔共同构成椎管,容纳脊髓。7个突起均位于椎弓上,包括向两侧突出的1对横突,向上突出的1对上关节突,向下突出的1对下关节突,向后突出的单一棘突。

② 各部椎骨的主要形态特征A.颈椎  椎体较小,共7块,其中第1、2、7椎为特殊形态的颈椎,其余4块有共同特征:颈椎的横突上有圆形的横突孔;第2~6颈椎棘突末端分叉;关节突关节面近似水平位。 

B.胸椎  共12块,其共同特征是:椎体侧面和横突上有肋凹;棘突细长斜向后下方,呈叠瓦状;上、下关节突关节面近似冠状位。

C.腰椎  共5块,其共同特征是:椎体厚大;棘突呈板状水平向后;上、下关节突关节面近似矢状位。

D.骶骨呈弯曲的倒三角形,构成骨盆后壁,为椎骨中最强大的部分。其底向上称为骶骨底,与第五腰椎相关节,前缘正中突出称为岬,尖朝下称为骶骨尖,接尾骨。骶骨两侧有耳状面,与髂骨相关节。骶骨内有骶管,上端接椎管,下端开口形成骶管裂孔,骶骨前面光滑,有4对骶前孔,后面粗糙,有4对骶后孔。 后面正中线上有一纵嵴,称为骶正中嵴,为骶椎棘突融合的遗迹。

E.尾骨   呈三角形,上接骶骨,下端游离 。

③ 三块特殊颈椎的主要形态特征

A.第1颈椎  呈环形,故称为寰椎,无椎体和棘突,由前弓、后弓和侧块构成。前弓中部的后面有一关节凹,称为齿突凹,与枢椎齿突相关节,侧块上面有椭圆形凹陷,称为上关节凹,与枕骨相关节。侧块下面有圆而平的关节面称为下关节面,与枢椎相关节。

B.第2颈椎  又称枢椎,椎体上方有一指状突起,称为齿突,齿突原来是寰椎椎体的一部分,发生过程中与枢椎椎体融合,以适应头部的旋转运动。齿突两侧上面各有一个关节面,与寰椎下关节面相关节。

C.第7颈椎  又称隆椎,棘突特别长,呈水平结节状,在皮下可触及。

(3) 胸骨   为扁骨,上宽下窄,位于胸廓前正中,可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剑突三部分。胸骨柄近似三角形,上缘正中凹陷为颈静脉切迹,两侧有卵圆形关节面为锁切迹;胸骨体位于胸骨柄与剑突之间,在胸骨柄与体的交接处向前凸,称为胸骨角,其两侧肋切迹与第2肋软骨相连接,是计数肋的重要体表标志;剑突为胸骨下端形状不定的薄骨片,幼年时为软骨,老年后完全骨化。胸骨两侧缘各有7个肋切迹,与第1—7肋软骨相关节。

(4) 肋骨 为扁骨,分为前端、肋体和后端三部分。前端稍宽微凹,与肋软骨相连,上7对肋的肋软骨与胸骨相连,第8~10对肋软骨借软骨间关节依次与上位肋软骨相连;肋体分内、外两面和上、下两缘:内面近下缘处有一浅沟称为肋沟,有肋间血管和神经通过;后端膨大,称为肋头,有肋头关节面与胸椎上、下肋凹相关节,肋头后外侧缩小部分称为肋颈,肋颈与肋体交界处有一粗糙隆起称为肋结节,肋结节关节面与胸椎横突肋凹相关节。

3.中轴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1)可触扪到眉弓、眶上缘、眶下缘 、颧骨(弓)、鼻骨、下颌角、乳突和枕外隆凸等。

(2)椎骨:位于背部正中皮下,可触扪到全部椎骨的棘突,低头时在颈后部最长的棘突为第七颈椎,是确定各位椎骨的重要标志。

(3)胸骨:位于胸正中部皮下,可触扪到胸骨的前面、胸骨角和颈静脉切迹。

(4)肋骨:可触扪到第二至十二肋骨前面。

(5)骶骨:可触扪到骶骨的骶中嵴、骶角及尾骨的背面。

 

  

 

 

 

 

实验一    关节

[实验内容]

(一)观察骨连结类型和关节结构。

(二)观察关节分类模型。

[实验目的]

(一)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

(二)掌握关节的分类。

[材料与器具]

人体关节分类模型和关节标本,前臂骨连结标本,幼儿髋骨标本,骶骨标本

[方法与步骤]

(一)观察关节的结构

取膝关节模型观察:可见关节囊包裹关节面周围,封闭关节腔。

(二)观察关节类型

取人体关节分类模型和关节标本,可见只绕一个轴运动的是单轴关节,单轴关节按关节面形状又分为屈戌关节(如指关节)和车轴关节(如桡尺近侧关节);绕两个轴运动的是双轴关节,双轴关节按关节面形状又分为椭圆关节(如桡腕关节)和鞍状关节(如拇指腕掌关节);绕三个轴运动的是多轴关节,多轴关节按关节面形状又分为球窝关节(如髋关节)和平面关节(如肩锁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