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雀如何鸩鸟媒:第七讲第二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7:05:27
第二章 神经系统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反射弧——从接受刺激到作出反应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从神经元到脑——神经系统的进化
医生检查身体时,常常击打膝部,以检查弹跳反应,这是一个最为简单的信息传入后身体做出反应的过程。从接受刺激到作出反应的全部神经传导途径,在生理学上称为反射弧。 可以看出,一个反射弧通常由三部分组成:
感受器,     接受刺激的部位。在上述例子中,感受器是肌肉中的肌梭。人体的感受器为大家熟知,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等。生命世界中还有各种各样的感受器。
效应器         是生物体在信号刺激下,做出反应的部位。在上述例子中效应器是大腿部的横纹肌。效应器也是多种多样的,如:血管舒张或收缩(气恼时脸通红,惊吓时脸煞白)。腺体(伤心时掉泪、见到食物流口水)等。
感受器和效应器中间则是神经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细胞,即神经元。
--神经元的结构
神经细胞(即神经元)的构造是很特别的,它由细胞体和从细胞体延伸出的长、短不等的突起组成。细胞体内有细胞核,还有线粒体等细胞器。从细胞体延伸出的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
树突
轴突
短而多分支
较长、末端分支较多
外面不包裹有别的细胞
外面包裹有许旺细胞
可见一些细胞器(尼氏体)
不含有细胞器
神经冲动传入
神经冲动传出
可与其它神经元的突触结合
末梢有突触
不仅树突,包括整个细胞体,均可结合其它神经元的突触,接受神经冲动的传入,而轴突主要负责神经冲动的传出,通过末梢的突触结构,和另一个神经元或另一个效应细胞相连,把神经冲动传递给后者。      由于有伸长的轴突,所以一个神经细胞的长度可以长到 1m(人),甚至 10m(鲸)。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的传递
静息的(未受刺激的)神经元,通常膜外侧带正电荷、膜内侧带负电荷,保持着大约 -70 mv 跨膜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具有静息电位时的细胞膜呈极化状态。
神经冲动的到达,使神经元细胞膜上的 Na+ 离子通道打开,胞外 Na+ 大量拥入,使膜电位一下子从 -70mA 升为 +35mA ,称为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产生后,局部的细胞膜的膜内外电荷分布与邻侧差别悬殊,从而引发邻侧细胞膜也发生上述的变化,即产生动作电位,于是刺激所激发的神经冲动,便沿神经纤维迅速传布开去。
神经元在外来刺激作用下,产生神经冲动,并沿神经纤维传导,带有两个特征:
“全或无”
-----
刺激强度不够,动作电位不会发生,只要刺激强度达到最低有效强度(高于一个阈值),动作电位立即发生,并迅速传布。刺激强度即使再高,并不会对神经冲动的强度和传导速度有什么影响。
“快速”
-----
动作电位的产生是很快的,从给予刺激起计时,大约1—3ms(毫秒)即可见到动作电位,然后再恢复到原来的静息电位状态,总共也只要7ms。
-- 神经冲动在细胞之间的传递——突触
神经元中的神经冲动沿着轴突向远端传递,直至末梢突触处。突触处末端膨胀成小球状,与之相承接的细胞的细胞膜则相应的略呈下陷。突触可连接在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亦可直接连接到肌肉细胞,腺细胞等效应细胞。
前一个神经元的神经冲动传到末梢突触处,使原来储存的神经递质分子扩散到达后一个神经元(或别的效应细胞)细胞膜上,作用于特定受体,激发起后一个细胞的兴奋。      神经递质种类很多,大多为有机小分子,如: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伽玛氨基丁酸等。突触中前后两个细胞膜之间的缝隙很小,仅仅宽约 20 - 50 nm 。所以神经递质可以很快从突触前膜释放,抵达突触后膜。
过剩的神经递质以各种方式从突触缝隙中清除,以便使突触后细胞可以很快从兴奋中恢复,准备迎接下一次刺激。
有机磷杀虫剂是胆碱酯酶的抑制剂,胆碱酯酶被抑制,突触中过剩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便不能迅速被清除,神经经常处于兴奋中,使昆虫震颤、痉挛致死。
上面讲的突触中,由神经递质来传递神经冲动的,称为化学突触。蚯蚓、虾等无脊椎动物中,还有一种电突触。电突触的突触内缝隙更小,不足2nm,神经冲动以动作电位形式直接从前个细胞传给后个细胞,无需神经递质作中介。
--从简单到复杂
比较不同动物的神经系统,可以明显的看到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过程。
从神经系统整个来看,简单的神经系统呈全身网状分布。渐渐表现出神经细胞集中的趋势,形成神经节和神经索,再进一步形成脑。就神经通路来看,最简单的只涉及一个神经细胞,复杂的有多个神经元参与,并有感觉、中间、运动神经元的区分。
--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脊椎动物——例如人体——代表着发育进化的最高层次,整个神经系统区分为两大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
外周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延伸出来的成对神经索组成,伸向身体各处。
所以外周神经系统是中枢神经系统和身体各部分之间的桥梁。外周神经系统的大部分细胞体位于脑或脊髓中,伸出的只是富含磷脂的成束的轴突,外面裹以结缔组织外鞘,其中脑神经有 12 对,脊神经有 31 对。还有一部分外周神经系统的细胞体位于脊髓外的神经节中。
2.脑
人脑的结构很复杂,包括:大脑、丘脑、下丘脑、中脑、小脑、脑桥等部分。
大脑皮层是高度凹折的大脑表层,其中大量神经细胞担负着重要的功能。每立方英寸大脑皮层灰质中含有 10,000 英里长的相互连接着的神经元。皮层折叠称为回,回与回之间以沟相隔。皱褶的复杂程度代表着大脑进化程度。人的大脑皮层展开后面积可达 0.5 m2,可见回的形成是在有限空间内扩大面积的方法。
大脑皮层已有一定程度的功能定位。明确知道功能的有运动区、感受区、视区、听区、嗅区等。尚未明确知道功能的,统称为联络区。比起猫和猴来,人大脑皮层的联络区面积较大,而运动区和感受区所占的面积相对较小。
利用电极刺激,已探明运动区和感受区中与身体各部相联系的相应部分。
3.自主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系统中调节身体内环境如血压、心率、体温、肠蠕动等,使之保持稳定的部分,形成为一个体系,称为自主神经系统,又称内脏神经系统。实际上,自主神经系统的传入(感觉)神经与一般的外周神经系统无甚区别,主要的不同在于,自主神经系统的传出(运动)神经,它不受意志控制,所以得到“自主”这个名称。
自主神经系统又区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两个部分。一般来说,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内脏器官的作用相反,配合调节,使内脏功能稳定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