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后宫育儿:去走走京西古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22:54:09
王平地区古道》
  王平地区地处要冲,历经沧桑。自汉代始,遗存甚丰,其中纵横交错的王平地区古道让人更能触摸到那历经千年的厚重古风遗韵,可以说王平地区古道是京西古道中最美丽、丰富的一个部分。
  漫步古道,你会依稀联想到古道悠悠、西风猎猎的远古情境以及商旅不断的古道盛况,当然还有古道沿边日进斗金的商户,鳞次栉比,叫卖声此起彼伏。每日五、六千条赖以长途运输的驼、马浩荡而知,千磨万击,蹄窝遍布,而且时有拥堵,构成了一幅蔚为壮观的昔日风景。
  王平地区古道两侧遗迹众多,不胜枚举。蹄窝遗迹、马致远故居、关帝庙、三义庙、 各种碑志刻石、关城、碉楼,更有囚禁宋徽、钦二宗的大寨也散落其中。古道上的牛角岭关城是当时捕衙南乡与王平口巡检司的分水岭,也是重要的收费关隘,被称为西出京西古道的第一隘口。石佛岭古道掩映于山腰与雾霭之间,几无行路。古道蹄窝更加密集、清晰,鬼斧神工,叹为观止。
      《三义庙》
  三义庙,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前。庙中有正殿三间,壁画仍存,三国故事,栩栩如生;东配殿两间,已残破。院内有古银杏1株,临沟有古槐1株。
      《牛角岭关城》
   牛角岭关城,又名牛脚岭关城。明清时期为捕衙南乡与王平口巡检司分界处,也是西山古道上重要的收费关隘,今为妙峰山镇与王平镇分水岭。牛角岭关城是西山大路自东向西第一隘口,设有关城,城券仍存。关城东侧留有过往牲畜经年踏踩而成的蹄窝。关城城门高6.2米,宽4.3米,深9.3米。城券西侧,存碑两通,均为重要史料文物。《宛署杂记》载:牛角岭,在县西北七十里桥涧村,《畿辅通志》载:牛角岭,西北八十里。
      《马致远故居》
  马致远(1250-1324),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他是一位“姓名香贯满梨园”的著名作家,又是“元贞书会”的重要人物,也是历来所说的“元曲四大家”之一,被尊称为“曲状元”,在元代的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声誉。
  元曲《天净沙﹒秋思》是马致远的代表作,被誉为秋词之翘首,无出其右。是京西古道沧桑历史的又一印证。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大寨》
  落难坡山寨,又称大寨,建于金代。根据大寨所在的地势环境以及建筑布局、建筑风格可以证实,当时的大寨就是一所特殊的监狱。据考南宋时期落难的徽、钦二宗曾囚禁于此,史传所载的“坐井观天”说法,就是被囚禁于此的真实感觉。
      《碉楼》
  碉楼,建于金代中期,楼高十米,内分三层。底层与地道相通,中层四周设有气眼,顶层为木结构顶层,四周设有了望窗。雕楼是古代军事的基本防御工事,主要作为观察、了望和防守之用。该雕楼是古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金代历经沧桑后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古代遗迹。
     《关帝庙》
  关帝庙,重修于清道光八年,内存内存落坡村重修关帝庙碑刻一通。关公是财和义的象征,关帝庙是当时管理村中各项事务的重要场所。人们对关公的顶礼膜拜,对中华民族重德守义风尚、文化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韭园大洞》
     天然形成的大溶洞,洞中和外面温差很大,可容纳千人,在半山腰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