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公主殿下gl在线:《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研究》研究方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50:58

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课题《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研究》子课题

《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研究》

研究方案

一、问题提出

首先,在语文教育中实施人格教育首先是顺应现代教育潮流的需要。语文人格教育是世界语文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培养健康人格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主题。现代语文教育在重视语文能力开发的同时,注意人的发展,防止语文教育的失衡和异化,这是世界语文教育改革的共同课题,也是整个世界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如日本强调“心的教育”,实施个性教育。前苏联则强调“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尤其看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求铸造完善充实的人格实体。我国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目标,教育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开展。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便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种学生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包括:学生的发展是指适应社会需要的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不是部分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重其智力的片面发展,是指学生有个性的发展而不是全部学生同一个“模式”的发展,是指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可持续的终身发展而不是只局限于在学校的当前发展。未来世界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将由片面强调语文教学要传授语文知识、技能、技巧,忽略儿童人格发展,转向既重视知识、能力,又重视发展学生健康人格,这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走向。

其次,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任务规定了人格教育应成为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新的《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任务作了明确的界定。语文学科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精神。特别强调“语文学科对于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创造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方面所承担的任务”,提出要“注重道德修养、人文精神、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的培养”,要“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明确提出了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上应承担的责任。可见,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语文人格教育。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格教育因素,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比之其它教材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因素,能陶冶人的情操;语文教学中的逻辑思维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人格中的认知结构;语文教学中的伦理道德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人格中的伦理结构;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人格中的审美结构。

再次,在语文教育中实施人格教育,是教育现实的迫切要求。语文教学必须促进学生人格发展。从语文学科自身来看,促进学生人格发展既是其自身发展的必然,也是其真正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然。换句话说,也就是语文教学要真正完成自己的任务,实现自身的价值,必须培养人,必须发展学生的人格。这是为语文教学的性质所决定的。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沿用工具性一说来解释语文教学的性质。语言是工具,这诚然不错。但语言又不仅仅是工具,语言是人性的最高表现,唯有人类才有语言,才懂语言,语言构成人的最直接的象征(符号),它直接塑造人的文化心理,因而语言是所有人类活动中最足以表现人和人性特点的,是打开人类心灵深处奥秘的钥匙。于漪老师在理论研究、现实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是语言的工具训练和人文教育的综合。” 主张学语文不是只学雕虫小技,而是学语文学做人,语文教育就是教文育人。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既是发展人的个性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自身的需要,离开了人的情意开发,语文能力的培养不可能真正实现。

但如果我们去审视一下当今的中学语文教学,会发现许多不利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做法。

1、大多数课的教学目标仍以知识为本位,只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忽视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的要求;从课堂教学过程反映,大多数教师仍只停留在教知识结论,而未设法去揭示知识的产生过程和引导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状态。

2、从教学模式看,传统的以“教师传授——学生接受”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仍占绝大多数,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陈旧。尽管教学中教师也会提出不少让学生回答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大多是浅层次的,缺乏思维价值;有些课堂教学也采用一些小范围讨论、学生提问等形式,但往往被教师预设的要求或“标准答案”所框住,学生仍然处于被动的状态。这样,学生的参与便流于形式,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不能体现。

3、对文章的解读基本照搬“教参”的说法。教师在教学中完全照搬“教参”,硬要把这些陈旧的观念强加给学生,不仅没有教师对作品独特的理解,而且一旦学生对作品有自己的理解,也被无情扼杀于萌芽状态。这种漠视接受主体的审美体验和接受个性的做法,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仍大量存在。

4、作文教学仍以传授所谓的作文技法为主。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过渡,如何照应,什么情况下用并列式结构,什么情况下用层进式结构,怎样使论证有力,怎样使主题鲜明;议论文有议论文一套模式,记叙文有记叙文一套模式,碰到哪种题目该用哪套模式,全都给你规定好了。学生作文都按这样一个模式去写,造成目前中学生作文空洞矫情,内容雷同,毫无个性。

以上种种,或是由于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得到更新,或是由于受教学水平的局限,或是为了应试这一极端功利的目的,严重忽视语文的人格教育功能,有的甚至是在教人做假,使学生从小学会迎合别人,不依照自己真实的感情来说话。这对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是极其有害的。彻底改变语文教学的现状,在语文教育中树立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观念已迫在眉睫,这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二、课题界定

所谓人格教育,就是教育者主动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用心理学、教育学的方法,对正在成长的每一位正常的个体所实施的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促进人格健康的活动。

具体有三方面标准。

第一,个体自我系统的协同性和调控能力,用通俗的话说即个体对自己的态度,较健全的人格应具有和谐向上的自我观念,自我中心渐渐趋向于客观的面对社会关系,努力用自己的理解和方式去解决问题。随着个体对各种矛盾和困难的解决,个体开始能很好的进行各种调控以达到自我的平衡。这是指向个体内部的因素。

第二,个体对外部的协同和调控,也就是个体对别人,集体,社会的态度,具有较为健全人格的个体在这方面表现出更多的优良品质,诸如热情大方,理解和信任,同情和人道……

第三,成就意识,即个体对劳动和工作的态度。健全的人格在这方面表现出更多的积极因素,比如勤劳、有责任心、认真、有创造性等。

所谓语文健全人格教育,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传授、语文能力培养,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活动,这一活动是在语文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创设育人环境,在语文知识、语文技能习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操和情趣,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素质,塑造健康人格。

具体应达到以下的目标:

⑴、对语文学习充满热情,积极投入,思维活跃,善于与同学、老师交流。

⑵、对自己充满自信,具有创造品格,勇于发表个人独特的见解,敢于质疑,不轻信,不盲从。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但不是固执己见,敢于说别人没说过的话但不是目空一切,敢于对书本中的“定论”挑战但不是无知妄语,敢于对教师在课堂上对不合适宜的说教说“不”,但不是蔑视师长,敢于坚持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但不是离群索居。

⑶、能对作品进行鉴赏性、批判性阅读,具有较高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⑷、善于从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汲取养分,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激发生命活力,勇于向生活挑战,同命运抗争;

⑸、善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矫情,不虚伪。

三、理论假设

 首先,健全人格教育强调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统一。人格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能灵活运用语言,创造性思维和想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而且具有高尚的情操,能用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即追求知、情、行的统一,避免知、情、行相互冲突的多重人格。

   其次,健全人格培养更注重认知教育。人格教育把知识 获得,智力发展,技能形成视作人格培养的组成部分。人类已有的文明成果如语言、艺术、道德、哲学等所展示的人性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由它们所构成的有机整体真正展现了人格的深度和广度。这些文明成果是人格培养中人认知 教育的源泉。

   再次,健全人格教育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 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它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往往支配着一个人的外显行为,通常以社会舆论或社会规范作为评价标准,“品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 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种稳定特征,它是个性最具有道德评价意 义的部分,是从道德观点对个体中性格所做的描述。所以,“道德”、“品德” 同指一种人格特质的价值判断,且必须通过学习与教育的历程来陶冶形成,促 使个体在人际交往互动时表现正面的社会行为,而人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情绪、情感、气质、性质、动机、兴趣等是道德品质的基础。所以,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人格教育的独特取向。因此要通过激发学生情感道德良知,来塑造健全人格。

最后,健全人格教育强调对人本身的尊重。以往的德育偏向以政治教育、纪律教育向学 生正面灌输,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消极方法,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人格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与控制能力,认为必须把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发展放在首位,坚持启发诱导,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判断,从而引发学生明理、觉 悟和警醒,由此使学生逐渐形成健全的个性和独立的人格。

四、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的目标

1、认知目标。语文人格教育的认知目标从广度看,包括耳、口、目、手、体、脑。中国人学汉语与学外语不同,汉语是本民族的语言,学生在学校教育之外,已经习得听与说的能力,阅读与写作应是重点,语文教学应该主要发展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

从心理特性看,认知品质主要包括认知的客观性、批判性、条理性、创造性。

2、情感目标。从涵盖内容看,主要包括爱真、爱国、爱人、爱美。从心理层面看,包括情感的稳定性、紧张性、丰富性。

3、意志目标。意志品质是指人表现在自觉的、有目的的行为中的一种坚持目的、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模式。从所包括的内容层面看,作为学生而言,主要包括学习、工作自我修养方面的意志。从心理层面看,意志具有自觉性、自制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进取性。

4、自主意识目标。如果说前三者是分别就一个方面来阐述的,而自主意识则是就整体而言的,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一个重要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就是构建和完善学生的主体。

五、研究内容

1、语文教育中人格教育的策略

⑴、如何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⑵、如何选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

⑶、如何创设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⑷、如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⑸、如何充分利用教材中那些文质兼美的作品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⑹、如何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2、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途径

3、个案案例研究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以个案研究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

1、行动研究法

根据研究目标,把握研究理论的框架,通过实践——总结——再实践的循环行动,不断修正问题,总结经验和规律,朝着研究目标不断完善研究成果。

2、各案研究法

① 值得注意的学生个体,详细描述个案,探究原因。

② 对典型课题进行描述,分析,寻找归因。

七、研究工作计划安排

第一阶段(2003、8——2004、2): 准备阶段,制定课题研究计划,组织理论学习,调查目前语文教学的整体情况。

第二阶段(2004、3——2005、7): 实施阶段,重点通过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研究语文教育中人格教育的策略。进行中期评估,调整研究方向。

第三阶段(2005、8——2005、10):总结阶段,完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整理研究成果。

八、预期成果及形式

1、《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研究》研究报告

2、《语文教育中人格教育的策略》论文汇编

3、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个案汇编

九、课题组成员

组 长:季春华

副组长:胡新芳

组 员:沈学康 宋柏 葛楚林 花茂杨 薛素芳 丁燕 施卫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