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正平路桥公司老总:古今平仄掌握的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7:53:21

古韵中的声调和现在我们声调是有一定变化的,想从现在的声调讲清楚古代的声调并不大容易,不过也有一定相同的地方,初学者可以通过汉语拼音对古代的平仄声有初步的认识:

古韵中平仄,平声分为阴平声和阳平声,仄声分为上声、去声、入声。

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所谓平,就是音调几乎没有起伏起伏,高就是起音音调较高),这里,有可能说的大家还是不大明白,那么,我们从汉语拼音的1、2、3、4声来看,一声明显起调较高,切一直处于无起伏变化,所以,初学者可以理解为:汉语拼音1声为阴平声。(这种理解,包括下面结合汉语拼音的理解只对初学者有帮助,这种理解较片面,而且有时还有错误,纠正方法在后面的入声说明)

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为中,声调慢慢有上升情况,有时也不上升,呈中平调),这种声调结合汉语拼音的2声说,比如“如”字,起调不高不低,而且起伏不大,可理解为中平调;“鹅”字起调不高不低,而后来声调慢慢上升,为中升调,如、鹅都属拼音2声,所以,初学者可以理解为汉语拼音2声为阳平声。

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汉语拼音中3声起调低沉,而起伏情况呈音调上升,如“我”字,起调很低,而后来音调上升了,所以初学者可以理解为汉语拼音3声是古韵的上声。

去声:一个高降调,起调高,而后来音调下降,汉语拼音的4声也是这种情况,如“漏”,起调明显高,读长音时明显有音调下降趋势,因此初学者可以理解为4声是古韵的去声。

我在上面说到通过汉语拼音理解古韵平仄不够全面,就是因为还有一个入声,入声字是在古代某些地方的方言中出现的字,音调比较特殊,现在中国也有一部分地区保留入声字,但是因为不是全面的,所以入声字比较难理解,这个只有靠查工具书,比如“得”、“泊”、“不”、“一”都是入声字,是因为这些字在古代出现在一些地区方言中,声调不同于其它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