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高空抛物的案例:[转载]闲说王实味和杨虎城之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3:15:59
原文地址:闲说王实味和杨虎城之死作者:二月杏花八月桂闲说王实味和杨虎城之死
[董平]:“世袭罔替”不让说,我们还是继续来“闲说”吧!
     王实味和杨虎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物。       王实味这个名字,现在很多人不一定听说过。王实味是个文化人,在三、四十年代更是一位追求进步的热血青年。王实味1925年考入北京大学文院预科,在北大参加了党组织活动,后多年流徙奔走,不满当局,忧虑时事。1937年10月只身抵达延安。
     王实味在延安的身份是马列著作翻译家、中央研究院中国文艺研究室特别研究员,专门从事翻译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原著的工作。四年间单独或与人合作共译出近二百万字的理论书稿。
     王实味的后来出问题,原因是像我们今天的知识分子博友一样,看到社会不顺眼的情况,就要动笔写杂文针砭。1942年3月,他在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了一篇杂文《野百合花》,批评干部待遇上“衣分三色,食分五等”,指出有个“干部服小厨房阶层”;揭露“青年学生一天只得两餐稀粥”,“害病的同志喝不到一口面汤”,等等。结果,搞得当权派好不自在,捅了马蜂窝。先是成了“整风”批判的对象,但就这点事不太好定罪,后来就弄成“托派”,最后竟成了“国民党探子、特务"。1943年4月1日被逮捕,1946年重新审查结论是“反革命托派奸细分子”。
                                          

     这样一个过程,对于我们经历过“新中国”、受历次运动“沐浴”的人而言,
是老套路了,并不觉得十分新奇。但是,后来披露出来的关于王实味的死,倒让我颇有些受震撼:1947年3月延安保卫战开始,王实味被转移押往兴县城郊晋绥公安总局的一个看守所。不久此地遭到国民党轰炸,看守所需要转移,“为减轻负担”,王震亲自批复指示将王实味就地秘密处死。晋绥公安总局审讯科于7月1日夜将王实味提出,用刀砍杀后置于一眼枯井掩埋。时年四十一岁。
                          


     这一幕让我想起了杨虎城的死。 
     与王实味不同,杨虎城因为“西安事变”,在中国大陆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
     杨虎城在十七路军总指挥、陕西省政府主席、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的任上,于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同张学良将军联合一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解决后,他被迫辞职出国。回国后,过囚禁生活达十二年之久。一九四九年九月十七日,被杀害于重庆中美合作所之戴公祠,终年五十六岁。
     我二十年多前去过重庆歌乐山杨的遇害处,当时颇替杨虎城死在黎明前夕的遭遇扼腕。但后来看了一些资料,又看到王实味的遭遇,觉得杨虎城的境遇比起王实味还是强多了,死得其实也不算冤。                                        
 
     首先,杨虎城身为军人,当时是蒋介石中央政府的属下。实行“兵谏”,
以下犯上,搞军事事变,走哪里都是不赦之罪。而王实味充其量就是对社会不平现象的不满和针砭,与我们博友一样,写写文章、出出声而已,并无实际敌对行动。
     其次,“西安事变”中,杨虎城与张学良一起扣住蒋介石,胁迫其接受条件,使最高统帅蒋感受到生命威胁;王实味则一个发牢骚的文化人,不仅对老毛,其实对任何人都构不成威胁。
     第三,杨虎城、张学良的“西安事变”,事后来看:使得GCD有了喘息和合法化的机会。从国共较量的角度看,为GCD在大陆的胜利提供了机会。以后来GCD給杨虎城的哀荣来看,杨虎城其实也不冤枉。王实味则是个彻头彻尾的窦娥,直到几十年后的1990年12月才宣布对王实味的平反决定。
     第四,杨虎城回国后被软禁,先在南昌百花洲熊式辉的别墅里。后来日本来了,又转移到长沙朱家花园。直到冬天武汉撤退时,杨全家又被解往贵州息烽。在息烽玄天洞,还允许其独建一屋阖家居住。戴笠时常派军统机关总务处长去杨虎城处才,了解其生活情况,也顺便送给他一点吃的东西;另派息烽监狱长周养浩(与看押杨虎城的不属一个系统)时常来陪杨打牌。其中一个细节特别令人注意:在一九四一年间,杨夫人又生了一个女孩(!)。而王实味作为“反革命托派奸细分子”的待遇,就决不会有如此从容的生活待遇了。这一点,我想大家是不难想像的。
      第五、杨虎城被限制自由12年,在日本人屡次紧逼时并没有“为减轻负担”而
被处理掉,而最后只是在国民党在大陆全面失败(这一点,杨虎城被认为是有责任的)的前夜(一九四九年九月十七日),才被秘密杀害。而王实味则死于1947年3月延安保卫战开始、GCD在整体上应该还不至于丧失心理平衡的时期(其实,这个手无寸铁的牢骚文人,当时放了他也并不会对GCD造成损失)。     所以,综上所述,比较杨虎城,王实味这个翻译了200万字马列著述、自以为是GCD的知识分子,写一、二篇小杂文做做“鲁迅”,就被自己的同志以“反革命托派奸细分子”关进监狱,并且为了“减轻负担”就被大砍刀“咔嚓”了。他是真正的“窦娥”。     至于杨虎城,如果他是国民党,那么捅下如此大的娄子,在江山社稷既覆之时赴死,也算是负起了责任;如果他是GCD,那么,死于敌手,有什么好说的?所以杨虎城死得一点也不冤(只是,杨的家人倒是受了连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