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爱国的文章的读后感:让超级稻走向世界——记海南省神农大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培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0:44:34

让超级稻走向世界——记海南省神农大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培劲

(2011-03-15 15:09:51) 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农业

      2006年9月1日,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长沙度过了自己的76岁生日。在生日宴会上,袁院士再次表达了自己的二大心愿:一是到2010年,第三期超级稻的目标要实现试验田亩产900千克,要比现在提高100千克,尽管难度是相当大,但他仍然充满信心。他说:“这是温总理对我提出的要求。到那时,我正好80 岁,腿脚还能动,我想我能够完成。”二是把杂交水稻推向全世界。目前,全世界的水稻种植面积虽然很广,但平均亩产只有250千克。他希望杂交水稻由目前占世界水稻种植面积10%提高到20%,国外推广面积由现在的150万公顷增加到1500万公顷,“算一算,这海南省神农大丰需要5~10年。”他坚定地说:“我能够看到这一天。”

      沉甸甸的心愿浸透在沉甸甸的稻穗里。望着袁院士坚毅的目光,跟随袁院士22年的黄培劲再次被袁老师一生心系杂交稻的精神所打动,也更加感到了自己肩上的担子的份量。袁院士的第一个心愿,正在由袁院士领衔的众多水稻育种家们稳步推进,而他的第二个心愿——杂交水稻的推广,黄培劲等人责无旁贷。想起这些年来袁老师为杂交水稻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想起这些年来袁老师对自己无私的栽培和关心,黄培劲百感交集。但他知道,袁老师不爱听豪言壮语,只有脚踏实地推广杂交水稻,为民造福,才是献给袁老师最好的生日礼物。 

      研究成果受非议  伯乐发现千里马

      人以食为天,但人口激剧膨胀和耕地面积日益缩减正日益威胁当人们的粮食安全,这个问题就我国而言更为突出。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的耕地面积约 18.3亿亩,比2004年缩减了542.4万亩,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4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3%。有专家预测,到2030年我国将达到16亿人口,人均占有耕地不足1亩。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比选育和推广优良的农作物新品种更为有效的办法。

      我国水稻育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杂交水稻从三系到两系,从普通的杂交水稻到超级杂交水稻,产量和品质不断更新。然而,从海南省神农大丰上世纪70年代末杂交水稻问世以来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杂交水稻的制种技术、种子加工水平、杂交水稻的推广体系一直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这一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认识更为深刻。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因为“伯乐”发现了“千里马”,杂交水稻的制种、加工和推广滞后于育种水平的现象得以缓解。这位伯乐就是袁隆平,而千里马则是黄培劲,但上世纪80年代初的这匹千里马又黑又瘦,只知道在田里埋头搞水稻制种研究。

上世纪70年代末,袁隆平就因为杂交水稻选育成功而被世界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交”。很快,全国普遍开始推广杂交水稻,能够通过杂交水稻的增产作用来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袁隆平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但是,在整个80年代,杂交水稻的制种产量一直处于不高不稳的状态,生产上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成本较高。对此,袁隆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1984年,黄培劲从农校农学专业海南省神农大丰毕业,并被分配在湖南省永州市种从事杂交水稻的制种工作。永州有着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对于刚推广不久的杂交水稻,当地农民抱以了极大的种植热情。刚刚毕业的黄培劲同样被杂交水稻的魅力所吸引,他一头扎进水稻田,一干就是十几年。那段时期,他住的是农户家,吃的是“百家饭”,尽管条件非常艰苦,但黄培劲仍然对水稻制种技术的研究乐此不彼。22年后的今天,已经是掌管着国内第二大专业从事水稻种子生产与推广的公司——海南省神农大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黄培劲,对过去那段时光依然很怀念,他说,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他就对一件事情感兴趣,那就是杂交水稻种子的生产和推广。

在制种基地工作的那些年,经过几年艰苦细致的生产实践和研究工作,黄培劲不仅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水稻制种专家,而且积累了不少自己的第一手研究材料,并开始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向前人的水稻制种理论发起了挑战。此前,人们一直认为,水稻父母本花期花时不遇是制种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于海南省神农大丰是,当时全国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研究花时调节剂。黄培劲把那些调节剂一一拿来作试验,发现增产效果并不明显。

      随着研究的深入,到90年代初期,黄培劲发现,水稻父本和母本没有必要同时开花,因为母本对异交结实率有一种适应性,只要母本柱头外露,八九天的时间内都可以受粉结实;同时,他发现水稻父本在开花期每天有一个散粉高峰期,只要抓住这个散粉高峰期对水稻进行集中连片地统一赶粉,制种产量有明显的增加。基于以上二个重大科学发现,并相应地采取了提高水稻母本柱头外露率、预测父本散粉高峰期以及其他一系列措施,终于解决了三系水稻制种中存在的花期花时不遇和产量一直不高不稳的世界难题,从理论到应用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不增加生产成本和不必机械化采集并贮存父本花粉的情况下,杂交水稻制种亩产由以前的150千克左右一跃达到300千克以上。

      很快,这一消息不胫而走,水稻制种界为之震动,但人们对此褒贬不一。加之黄培劲制种技术的突破,触动了当时一部份海南省神农大丰人的即得利益(比如花时调节剂的推广人员的利益),黄培劲一时间成了某些人的“眼中钉”,有人甚至对他进行人身攻击,骂黄培劲是“三黑人物”(黑材料、黑皮肤、黑心肝)。但黄培劲相信,金子总是会发光的。

      终于,黄培劲发明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方法的消息传到了袁隆平的耳朵里。正在为杂交水稻制种产量不高而发愁的袁隆平眼前一亮:“真有此事?我得亲自去看看!”随后,他力排众议,派专家前往进行成果鉴定,鉴定结果令袁隆平非常满意,并对这一技术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这是“世界种子生产的一次创新”、“这套技术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黄培劲在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方面的突破,在技术上为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普及推广扫清了障碍,这也正好了却了袁隆平的一块心病,海南省神农大丰也使杂交水稻更加完美。自此,袁隆平打内心里喜欢上了这个弟子,就这样,一老一少,一个搞育种,一种搞制种,不仅成了令很多同行羡慕的师徒关系,也成了一对很好的工作搭档。

      能得到“杂交水稻之父”的青睐,是黄培劲做梦都想不到的。此后的十几年里,黄培劲很多时间都陪伴在袁老师的身边,不仅海南省神农大丰学水稻育种和制种技术,还从袁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而袁隆平也是对黄培劲厚爱有加。1992年1月,在该技术申请了专利之后,袁隆平和黄陪劲一道开始宣传推广这一水稻制种的关键技术。1992年,国家拨款10万元将“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新技术”拍成中英文电视教学片,为拍此片,袁隆平花费了宝贵的一个多星期,该教学片中,袁隆平亲自充当配音演员。同年,袁隆平带黄培劲出国参加第二届国际杂交水稻大会,黄培劲在大会上宣读了自己的论文,而英语流利的袁隆平则亲自给黄培劲当翻译。1993年,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为黄培劲出版了《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新技术》专著。

      此后,全国各地掀起了推广这一新技术的高潮,在国家科委成果司和袁隆平院士的指导下,全国12个省市先后成立了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新技术推广协作组。仅湖南省零陵地区在总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全区每年制种面积由过去的5万~6万亩减少至3万多亩,效益十分显著。全国每年因推广该技术节省的制种田在50万亩以上。

      参与制定《种子法》  创办公司展宏图

      可以说,1992年是黄培劲人生的一个转折点。随着他的发明成果越来越被社会承认,他本人也迅速成了水稻种界的名人,接踵而来的一连串社会给予的荣誉,让黄培劲终于品尝到了苦尽甘来滋味。

      1992年10月,新华社记者写了一篇关于黄培劲发明超高产制种技术的内参,引起了中央政治局的震动,中央领导亲自批示要大力推广杂交稻,并且国家有关部门给黄培劲重奖了5万元。

      同样是1992年,黄培劲携带自己的发明成果参加了由中国发明协会主办的全国发明展览会,并捧得展览会金奖。后来在袁隆平的力举下,中国发明协会将黄培劲的事迹整理后报送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经过严格的评审之后,黄培劲又捧得了一个国际大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杰出青海南省神农大丰年发明家”金质奖章,成为我国杂交水稻领域第二个获此殊荣的水稻专家。此后,黄培劲于1993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获湖南省科委“湖南省十佳发明专利实施项目”、共青团中央等单位“第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博览会金奖”等多个奖项。

      因为发明而成名的黄培劲没有固步自封,没有止步不前,相反,随着眼界的不断开阔,黄培劲开始思索中国种子产业的发展模式。他发现,长期以来,我国的种子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在种子生产上是“多、杂、乱”,在种子经营上是“小、全、散”,在种子管理上是“政事企不分”,导致种子生产无序、市场混乱,各种假冒伪劣种子坑农害农事件屡禁不止。

      为此,初次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黄培劲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1995年的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领衔第提出了提出了尽快制定《种子法》的议案。 2000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种子行业管理更加规范,更加成熟。黄培劲意识到,《种子法》的出台,对规范我国种子市场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给种业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我国的种子行业将会面临一个重新洗牌的局面。这对于血气方刚而又对种业颇有研究的黄培劲来说,无疑是一个再创业的大好契机。他当机立断,辞去了原先的工作,一心下海创办种业公司。他解释道:“超级稻技术传播渠道要创新,我现在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要把种海南省神农大丰子变成一个产业,将袁老师发明的杂交水稻和超级稻推广到所有适宜种植的区域。”

      没有资金怎么办?黄培劲想起了自己的超高产制种技术专利,他请专业评估公司进行无形资产评估。最终,他以价值1亿多元的专利技术入股,并占有30%的股份。经过调查,他最终把公司的地址选在了海南。他认为,海南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气候优势,在全球水稻育种和繁殖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2001年1月1 日,他创办的海南省神农大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这也是《种子法》颁布后中国首家民营股份制大型种子公司,袁隆平为此也非常支持,欣然提笔为黄培劲题写了公司名称。

      公司成立后,黄培劲先后在湖南、江西、海南、四川、广西等地分期推出“500户农民新一代超级稻栽培技术示范工程”,免费为农民提供新一代超级稻种子和栽培技术,使成百上千的农户直接受益。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黄培劲领导的公司在经营规模上在国内水稻种子行业位居第二,市场份额占领地7%左右,每年生产、经营几十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稻品种,公司总资产达1.7亿元。现在,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国家扶贫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惟一承担国家杂交水稻超高产种子示范工程的企业、国家大型种子企业电子商务示范工程。2006年10月,公司全部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全国各地的分公司全都安装了可视办公系统。

      超级水稻闪亮登场  推广工作不断创新

      1996年,袁隆平院士开始领衔研究超级稻;2000年,第一期单季亩产700千克的目标宣布实现;2005年,第二期单季亩产800千克的目标宣布实现;2006年,第三期超级稻攻关工作开始启动,目标是到201海南省神农大丰0年实现试验田亩产900千克。

      通俗地说,超级稻就是杂交稻的升级。黄培劲认为,我国超级稻的育种,因为采取杂种优势和改变株型二个技术路线配套,现在又加上分子育种手段,因此,在世界上是处于绝对的领先水平。但大田推广仍然存在很大的滞后,除了有技术上的问题,也有政策和体制的问题。

早就黄培劲成立公司前后,他就意识到,要把中国大批育种家的新品种通过生产、销售、指导栽培,并产业化运作,最后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因此,他认为,在推广模式上要进一步创新,要形成龙头企业,在种子生产技术上要创新,比如种子的加工技术要不断革新。为此,黄培劲在超级稻的生产与产业化运作方面开始动起了脑筋。

      在农业产业化方面,黄培劲在海南省神农大丰长期的一线生产工作中意识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与农业产业化的矛盾日益突出。2000年,黄培劲参加全国人大代表会议时提出,为了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尽快制定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法,让分散的土地实行集约化经营,让农业企业真正成为开拓市场、科技创新、带动农户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主体。于是,2002年8月颁布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问题作了专门的规定。

      在生产技术方面,黄培劲于2000年发明的“杂交水稻制种方法”主要解决了超级稻制种的高产技术问题,于2004年5月获海南省神农大丰得我国发明专利权,现在正在为超级稻推广发挥关键作用。2006年,他又发明了“杂交水稻种衣剂及其包衣方法”,解决了水稻种子生产加工方面的世界性难题。

在种子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黄培劲也有其独到的见解。他发现,《种子法》出台后,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建立的乡镇农技站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有的甚至处于瘫痪状态。于是,他响亮地提出,要把育种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水稻种子企业必须以品牌为核心,以超级稻为突破口,以企业的利益为纽带,以乡镇农技站为销售种子的终端。

 

  

    然而,黄培劲仍然着急。他说:“目前,中国杂交水稻行业中新一代超级稻制种技术和产品已经称雄于世。我们一定要把超级稻这一世界领先技术更好地推广,造福老百姓。”他认为,尽管超级稻已经研制成功,但以企业为主体的推广体系现在还没建起来,国家对超级稻的推广投入严重不足,推广仍然非常缓慢。2004年,他和老师袁隆平联名给*总理写了一封信,向总理提出启动第三期超级稻的研究和启动第一、第二期超级稻的推广工程,总理3天就批复了。2005年,“中央1 号文件”把国家建立超级稻推广项目纳入了其中。

      “红宝书”风靡农村  支农情永不改海南省神农大丰色

      2006年3月11日,连续担任了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已是第14次走进人民大会堂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黄培劲,把刚刚印好的关于袁隆平院士发明的超级杂交水稻的技术和应用知识的“红宝书”带进了人民大会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成为了这本超级稻“红宝书”的第一个读者。他把这本“红宝书”交到李长春手中时说:“希望中央给予支持,让所有的农民都知道有这样一本‘红宝书’,可以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和掌握超级稻栽培技术,提高粮食产量。”

      长期和农民打交道的黄培劲发现,现在很多农民家里的衣柜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当年印有毛主席语录的“红宝书”。里面居然密密麻麻地记着家里养了多少猪、买了多少肥料、在哪里买的农资等最重要的信息。正是这个发现启发了黄培劲。他说:“如果把关于超级稻的技术、育种的相关知识、关于农业生产的相关机构联络方式等有用信息整理做成这样一个小本,图文并茂,既便于农民携带,又有利于保存和推广。”在老师袁隆平的帮助下,黄培劲很快就把“红宝书”整理出来。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知道后,主动提出帮助其出版,准备几年内投入1000多万元,印刷500万册免费送给农民。

      2006年4月,这本超级稻“红宝书”开始陆续免费送到海南、湖南等地农民的手中。果然,“红宝书”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

      这一义举,折射出黄培劲这位海南省神农大丰农民之子赤诚的支农情怀。1963年4月,黄培劲出生在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竹市乡小泉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在农村长大,学校毕业后又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生活的黄培劲,深知农民的疾苦,也深知农民的纯朴与厚道。因些,“三农”问题成了黄培劲过去、现在和将来必将关心的事情。他说,他所钟爱的事业,就是推广杂交水稻,通过推广优良的水稻品种和先进的栽培技术,让农民实实在在地受益,是他一生当中最开心的事情。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还在制种基地工作时的一件事情,让他至今仍然感动万分。那时,他吃住都在农户家里,每天的工作,就是到田里观察水稻生长、开花与结实的情况。有一回,他因中暑发高烧,在一农户家里养病,当他醒来时,发现这位农户端上了一大碗的甲鱼汤。“黄师傅,今天我运气好,在野外抓了一只三斤重甲鱼,我和儿子没舍得卖掉,正好给你补补身子。”没等这位农户说完,黄培劲已是热泪盈眶。那时他想,他所做的,仅仅是自己的工作,没有给农民带来任何的回报。况且,甲鱼可以卖到600元/千克的天价。“回想起那件事情,我现在都想流泪。我没有理由不多为农民着想,没有理由不尽可能地回报农民!”黄培劲对记者说。

      2004年9月底,黄培劲的公司和上千户制种农民签定的种子收购合同即将到期,为了不给农民打不白条,黄培劲经历了一次惊心动魄、千钧一发的事关3000 万元的贷款经历。那时,由于公司的迅速扩大,公司的资金量出现了困难,而在国庆节之前,农民的种子款必须发放。他知道,农民辛勤劳作了几个月,他们就等这些钱吃饭,他们孩子的学费还等着要上交。意识到事关重大,黄培劲找了多家银行,但都因为水稻制种受自然灾害的威胁风险较大而都无功而返。就在黄培劲心急如火的时候,光大银行同意了贷款,但必须由他提供无限责任担保。黄培劲知道,无限责任担保对担保人来说有着巨大的风险,一旦还不起贷款,就将是倾家荡产,并将承担一系列的法律责任。海南省神农大丰想到要尽快为农民支付种子款,黄培劲顾不上这些,动员妻子一起拿结婚证到光大银行办理了贷款手续。

原以为这一回应该可以贷款成功,但没过二天,光大银行又以风险较大而拒绝贷款。那可怎么办?时间只剩下两天,如果贷不到款,农民可能会闹事,自己苦心经营的公司也可能就此倒闭。“不能放弃!”他告诫自己。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的黄培劲急中生智,想起了专利权质押贷款。对!自己手中的专利一定会让公司起死回生。9月28日,正逢中国人民的传统佳节——中秋节,他乘飞机来到了北京。他先后将自己的情况向全国人大联络局、国务院秘书局、光大银行的最高领导作了汇报,并办理了相关手续。此时已是凌晨2点,第二天还要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办理专利质押手续。在宾馆里,黄培劲辗转反侧,饱含深情地给国家知识产权局领导写了一封渗满泪水的信。海南省神农大丰这一夜,黄培劲没有合上一下眼。

      第二天,已是一夜未眠的黄培劲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领导和相关办理人员被他的精神打动了,通过多个部门的协作,最后一个贷款手续终于顺利办妥了。经过几个小时的忙碌,办完手续后已是下午4点多钟,而这一天必须把所有的手续原件拿到海南。当黄培劲打车赶到机场时,离最后一班飞往海南的海航班机起飞不足20分钟,机场工作人员拒绝让他登机!怎么办?此时黄培劲着急的心情无法形容!最后,黄培劲顾不上许多,出示了全国人大代表证,并费了很大的周折,终于说服机场的有关领导,机场同意派一名安全员专程护送黄培劲的贷款手续飞往海南,海南省神农大丰仍然留在机场的黄培劲终于长舒了一口气,瘫软在机场的候机椅上长久没有动弹。

      这笔贷款解了黄培劲的燃眉之急,不久后,他的贷款全部还清了,公司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05年和2006年,黄培劲又顺利地分别以专利权质押贷款6000万元和5500万元。两年以后的今天,黄培劲回想起此事仍然百感交集。他说,办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关键是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而此次贷款成功,幸亏有自己的专利,并且产业化做得比较好!

      22年,黄培劲主要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生产和推广杂交水稻优良品种。而这一件事,让中国水稻产区的农民直接或间接地受益了,也使袁隆平院士发明的杂交水稻更加完善、更具魅力。今年,黄培劲又有一个宏大的工程正要启动,那就是实施中国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工程,他说,没有野生稻就没有现在的杂交稻海南省神农大丰,只有保护好野生稻资源,杂交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才能不断有飞跃。同时,他认为,中国的杂交稻和超级稻推广还有很大的空间,他会不遗余力地一直做下去,让中国的杂交水稻和超级稻尽快走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