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小鸭读后感500字作文:教育技能—教师素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7:01:49

第一部分教育技能

一、小学教师的教育素养

(一)考核知识点

1.我国的教育目的: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目的(狭义):是指学校教育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小学教育的性质和作用:

3.教师的角色和素质修养:

1.树立新型育人观念----人人发展,个个成功

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和谐

3.开展新型教学活动----自主、合作、探究

4. 小学的师生关系: 第一,树立教育民主思想。第二,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第三,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总之,师生伦理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应面向新时代,努力创建民主、平等和促进个性发展的师生伦理关系,真正使师生关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国家和社会的教育机构、学生的家长和亲友、学校的教师等,都对新一代寄予这样那样的期望,这些期望都可以理解为广义的教育目的。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无论具体培养什么领域和什么层次的人才,都必须努力使所有学生都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要求。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2)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3)年龄特征: 1、模仿 2、老师讲的都是对的   3、非常喜欢被表扬

师生关系:

(4)教师角色、教师资格

2.领会

(1)教育目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的区别和联系: 教育目标是一个具有多层级、多义项的范畴,根据教育目标的抽象性和具体性程度,可分为国家教育宗旨(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课程教育目标及单元教育目标;根据教育活动的进程,可分为终结性教育目标、阶段性教育目标与即时性教育目标;根据主客观性,可分为客观性教育目标与主观性教育目标。
(一)根据教育目标的抽象性程度,教育目标可分为:

1.国家教育宗旨。或曰教育目的,是对各级各类教育所培养的人的总体要求。它是抽象程度最高的教育目标,通常规定在宪法或教育基本法或有关教育政策文件之中。

2.学校教育目标。或曰培养目标。它是各级各类学校根据国家教育宗旨分别设定的教育目标,这是总体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如小学培养目标、普通中学培养目标等。

3.课程教育目标。这种目标体现在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之中,它具体规定了教什么内容,用多少时限,并规定总目标与分目标。它是教育宗旨和培养目标进一步的具体化。

4.单元教育目标。或曰教学目标。这是以“单元”作为教学基本单位而设定的教育目标。美国教育学者布卢姆( Benjamin S.Bloom,1913 —)等人提出教育(教学)目标分类学:把各门学科的教育(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在认知领域,又分为认知、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方面;在情感领域,又分为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体系、价值体系个性化五个方面;在动作技能领域,又分为整个运动、协调细致的动作、非语言交流的动作、言语行为四个方面。

(二)根据教育活动的进程,教育目标可分为:
1.终结性教育目标。即一定社会和国家对于未成年人应当达到的身心发展水平的一种期待。

2.阶段性教育目标。也称递进性教育目标,是指某一阶段和层次的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是终结性教育目标的阶段分化和层次分解。

3.即时性教育目标。这是指具体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在短时内可以达到的教育目标。

(三)根据主客观性,教育目标可分为:

1.客观性教育目标。这是指外在于教育工作者的不以其意志为转移的教育目标,它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未来人才的规格及质量要求的反映,通常在教育政策法规及相关的教育文本中加以确定。

2.主观性教育目标。这是指教育工作者在思想上所理解和接受的教育目标,或一些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所主张的教育目标。

(2)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 小学知识和中学知识虽然有点脱钩,但是小学毕竟是中学教育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最重要的一环,这样对于以后到中学后,尽快的适应中学学习有很大的好处。起点当然也很重要了。但最好是快乐学习。

(3)小学师生关系的特点

(4)小学教师的素质结构:

1.学科专业知识

2.课堂组织管理能力

3.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4.师德

3.简单应用

(1)小学的全面发展教育

(2)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树立教师自我发展,自觉发展的意识

  二、搭建发展平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物质支撑

三、加强管理,创建学习型学校

四、校长要成为学习的表率

4.综合应用

小学教师的素质修养: 教师的修养素质对于办好教育起着最直接的关键作用,教师在具备了合格的条件之后,还应继续奋斗,争当一名优秀的教师。所谓“良师出高徒”,只有出色的教师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只有一代比一代强,才有人类的进步和发展。要想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实现教师的理想,就应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我个人认为应从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应该具有时代精神,不同的时代对教师的修养有着不同的要求。中国古代教育提倡“严师出高徒”,教师可以任意体罚学生;而现在很显然是不能体罚学生的。教师的素质应体现时代的特点,既要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又要当前的实际条件。

   其次要体现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学生对教师所期望的条件,是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出作为一名教师来说应具备地职业品质。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不能仅仅只具有教育的业务知识能力,还应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以及作为教师在个性心理方面特有的心理特征
.
   第三教师的修养应具有层次性,教师在不同的学校中处于不同的层次地位。例如中学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和教育对象与小学教师不同,在修养的规格要求上,不论是质和量都和小学教师呈现出不同。对于处于同一层次的小学教师,也按水平划出了不同的等级,作出了不同的要求。作为农村教师更是不断地变更着自己的工作单位,从一个学校调往另一个学校是常有的事,因此更应具有这点素质。

 

 

 

二、小学德育的实施

 

(一)考核知识点

1.小学生思想品德的特点

2.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3.小学德育的实施途径

4.小学德育方法的运用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小学生思想品德的特点:

1、幼稚性与可塑性 2、模仿性与易变性3、自我中心性与缺乏自律性

(2)小学德育内容的侧重点:具体德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十条:一、热爱祖国的教育;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三、热爱人民的教育;四、热爱集体的教育;五、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六、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七、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八、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九、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小学德育的主要实施途径:小学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各门文化课教学、班主任工作、校会和班会、少先队活动、各种课外校外活动等。以下介绍几个最主要的方面。

1.思想品德课

这是向小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直接和专门德育的一门课程,是我们学校教育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小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在一些地方,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已经组合进了社会课,但是它的任务仍然是使小学生初步具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思想品德课有着其他途径所不能代替的独特作用。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不能讲成中学或大学的政治课,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小学生容易懂的语言,结合具体实例讲清道理;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分析某些现象和行为,明辨是非,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念。要上好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应注意下列几点。

(1)目的要求要切合学生实际。这是教育能否成功的前提之一。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确定教学目的之前,先从调查研究入手,分析本年级、本班学生的情况和特点,然后依据《小学德育纲要》的精神,确定学年的教学计划和每个单元、每一堂课的具体目的和要求。

(2)每堂课的课题要小一些,灵活一些。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观念,应当通过一个个小而具体的概念逐步积累、形成,从认识无数小道理达到认识大道理。教学要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如果课题太大,内涵太深,教师不容易讲透彻,学生的印象不深刻,就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课题既要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要便于记忆、理解和在实践中应用。

(3)教学要点要简单明了,要有针对性,讲究实效。教学要点是为了达到一堂课的教育目标所必须讲清的几个最主要命题,它是教师的教学提纲,也是学生领会某个道理的要领。教师讲课时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最主要的、最本质的东西上去。

(4)材料要生动形象,做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相结合。思想品德课上运用的材料,是帮助学生形成道德认识、启发道德实践的基础。因此,要重视选材。材料要立意深刻,有感染力,紧扣中心。材料可以是书本上的,也可以是学生生活中的;可以是故事、童话、寓言,也可以选用一些诗歌、图画以及谚语、格言等。

(5)坚持启发式教学。能否发挥学生道德学习的主体性是小学德育是否成功的关键。教师要运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教育自己的机制。

2.其他各科教学

学校以教学为主,学生在学校大部分时间是上文化课。因此通过思想品德课之外的其他各科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最经常的、最基本的途径。

教学本身具有教育性。小学各科教材都是根据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编写的,它具有丰富的思想教育的内容。小学各科教学是为学生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打基础的。同时也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学科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是紧密相关的。但是由于各科教学内容不同,因而它们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也就不同。

语文课的许多内容思想性都很强,通过分析课文中事物和人物的是非、善恶、美丑,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品德的感染和教育。音乐、美术课通过艺术形象使学生受到美好道德情操的熏陶。历史、地理课是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好教材。算术、自然等课可以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教育。

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本身也具有教育意义。民主和有效的教学形式既鼓励学生追求真理、积极参与,又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完成作业。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还要作出评价,进行表扬和批评。这些做法对学生都会有很大的教育作用。

对教学具有教育性的理解,不需要牵强附会,在教学之外另加上什么思想道德教育的东西,使各科教学都变成思想品德课。但是二者又不是纯粹自发的结合,需要教育者自觉地有意识地掌握和发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在组织教学中注意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

3.校会、班会和少先队活动

校会是指全校性的大会,是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途径。有定期的和不定期的。如开学典礼,在开学初举行,一般是向全校师生报告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对学生提出要求,使学生明确本学期的任务,激励他们在思想和学业上努力上进。又如结业典礼,在期末进行,欢送毕业同学,总结一学期的工作,表彰“三好”学生,号召同学向“三好”学生学习。还有国庆节、六一儿童节等重大节日,也是通过校会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班会则是比校会更经常和更有针对性的集体教育形式。德育活动应当成为班会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

少先队组织是少年儿童自己的组织。少先队的队会是小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学生在少先队及其活动中,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推选出自己的领导人,学习过健康向上的民主生活。他们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学习自己管理自己,并组织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由于少先队活动是学生自己组织的,可以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要求,受到学生的欢迎,可以吸引更多学生参加。学校德育应当重视发挥少先队的德育作用,使学生在自己组织的实际活动中受到各方面的教育。

4.小学德育方法的运用:

(1)说服教育——说服教育是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方法。这个方法通过讲解、谈话、讨论等方式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2)情感陶冶——情感陶冶法是指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如果说讲授、谈话、讨论等是一种明示的德育方法的话,陶冶则是一种暗示的德育方法。陶冶法的基本理论基础是环境与人的发展的相互作用。(3)榜样示范——榜样示范教育法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影响、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榜样人格具体、生动、形象,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易于为学生所领会和模仿。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之一就是特别希望找到具体的值得尊敬的英雄模范人物,去学习,去模仿,所以教育意义更大。运用榜样教育学生,要选好典型,使典型本身有教育意义,切合学生的实际。(4)实际锻炼——实际锻炼是形成和巩固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最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是让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和交往受到实际的锻炼,从而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达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目的。(5)奖励与惩罚——奖励与惩罚(含表扬与批评),是小学德育不可或缺的教育方法。

2.领会

(1)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2)各科教学与德育的关系:德育工作要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诚然,各学科教学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但是,离开了德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动力,学科教学也就不可能真正搞好。脱离了各科教学这一主渠道,德育工作就丧失了主阵地,也容易形成空对空,失去实效性。优秀的教师,总是把教书和育人和谐地统一、融合在一起,既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学科知识,又对学生人生志向的形成、思想品德的发展、政治素质的提高产生重要的影响。因而各科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概念不仅不过时,相反,在当前形势下,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叫响。

(3)德育方法的特点:

1.道德教育的内容、方法服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2.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始终是一位顾问,一位讨论问题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的引导者。3.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3.简单应用

(1)小学德育的实施途径(上面)

(2)小学德育方法的运用(上面)

4.综合应用

小学德育原则的贯彻与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