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皇宫大酒店:大学的想象与想象的大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8:57:48
——对杨元元之死的慢半拍思考
上海海事大学的研究生杨元元自缢于宿舍。杨元元自杀的原因是因为母亲找不到住所,而学校又不允许她带母亲同住宿舍,为此事杨元元焦虑不已,一筹莫展,在不眠不休五天之后,过度的压力使她精神崩溃,走上绝路。对这个消息,很多人难免会发出疑问:大学怎么了?与杨元元相呼应的事情还有武大的设计学院院长张在元博士在病床上被武大辞退。这两件事情撕去了大学曾经温情脉脉的面纱,取而代之的一幅冷漠面孔。
其实,对大学横加指责大可不必,中国的大学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至多也就是一个大学的仿冒品,这个仿冒品还不是很成型,它在外形上越来越接近大学,但在内核上越来越背离大学。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我们的大学不过是一种想象,也就是说,我们把西方的大学的传统想象性地移植到国内的大学中来,指望它能够开花结果,但很可惜,这株花在这片贫瘠的大地上未能开出耀眼的花朵,而是棘刺丛生。
大学这几十年追求过什么?大学的大师已经是明日黄花,量化的学术成果不过是大学沽名钓誉的手段,和学术的宗旨南辕北辙,排行榜便是大学追求的唯一目的。大学的想象不再是自由和民主,而是怎样开疆拓土,建更多的高楼大厦,招更多的学生,把教育产业这块令人垂涎的蛋糕继续做大。耶鲁大学校长施密德特直言不讳地说,中国大学的教育是失败的。当然,我们也大可不必把施密德的话当回事情,还可以信誓旦旦地抬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古训来自我安慰,整出一个国内大学赶英超美的计划表-------其实有人就在这么做了,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字,中国的博士数量已快赶超美国。
当我们拿一个经典的大学标准来衡量国内大学时,得到的除了沮丧还是沮丧。我们的大学正风驰电掣地赶往一个不知道未来是什么的方向,它跑得飞快,因为拿掉了“自由”“民主”这些沉甸甸的包袱,这样的大学是空荡荡的,它像一阵风,今天是西风,明天也许又是东风,吹起来的时候飞沙走石,过后什么也不留。
杨元元死了,我还听到不同的声音,有人分析她的生活经历,以希望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可以安慰那些对大学还心存梦想的人们:这不是大学的错,是杨元元自己选择了一条不归路,她的观念根本就有问题。这种声音先悬置了大学的价值,将所有的过错注入到杨元元身上,这样杨元元的死便变成了个人问题,避免了人们去讨论大学的问题,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杨元元的死对于日趋“现代化”的大学来说,确实是一道很不雅观的风景,它与怎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宏图大计如此扞格不入,但是,如果把杨元元的死淡化成虚无的云烟,绝不会因此给大学增添亮丽的色彩,而只会使大学蒙羞,从那么多批判反思大学的声音中可以看到,大学的意义还是存在,不过不在大学现有的体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