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昏君txt全集下载:“我们不会忘记过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08:24

    

    在儿童纪念馆旁边的土坡上,矗立着几排半截的石柱,它们象征着150万个没有完成的生命。

    本报记者 戴长澜摄

    圣城耶路撒冷的活力在于:古老与现代碰撞、神圣与世俗并存、现实与精神交融。3000多年前,大卫王定都耶路撒冷,他的儿子所罗门在此修建了第一圣殿,从此,耶路撒冷的名字便与美丽、崇敬、沧桑、厚重密不可分。

    正是这座沧桑的圣城,把三大“一神教”连在了一起。据《圣经》记载,犹太人遵照上帝的训喻,每逢3个宗教节日便到圣殿去献祭,耶稣正是为行逾越节之礼才来到了圣城。据传说,先知穆罕默德在圣殿山升上天堂,接受真主赐与的《古兰经》。古往今来,世界各地的人们来到耶路撒冷,朝拜他们心中的神明、守护他们至圣的精神家园——犹太人去圣殿山西墙和犹太区的古老会堂,穆斯林到摩利亚山上金碧辉煌的清真寺,各教派的基督教徒走进在耶稣当年经过的路上建起的一座座教堂。每一处圣地都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雨沧桑:西墙、第二圣殿原址、耶稣蒙难地、苦路、圣墓、阿克萨清真寺、圆顶清真寺……在这里,不只是城墙内的老城区,就连每一座山峰与每一道山谷的名字,都让人回味一段段荡气回肠的历史。

    在耶路撒冷,我曾被两幕场景深深触动。两个犹太女人分别在哭墙前和大屠杀纪念馆里痛彻心肺地哭泣,她们泪如泉涌,涕泪交加,不能自已,悲伤至极。作为非犹太人,也许并不能真正理解“上帝的选民”为何这般哭泣、这般苦楚。

    久负盛名的哭墙(也称西墙),是犹太教圣殿两度修建、两度被毁的遗迹,是犹太民族2000年来流离失所的精神家园,也是犹太人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它位于耶路撒冷东区老城的东部,长48米,高约19米,由12层大石块砌成;石块与石块之间虽未使用胶泥,墙体却异常坚固。这些坚固的岩石在漫长的岁月中似乎一直在哭诉着历史。哭墙前,虔诚的犹太教徒抚摸着沧桑的石块,一边祈祷一边流泪。他们哭诉罗马人毁坏圣殿之暴行,哭诉故国家园之所失,哭诉犹太民族命运多舛,哭诉二战期间惨死的600万犹太亡灵,哭诉凡世间的一切生老病死、怨恨哀愁、痛苦悲伤……

    哭墙按性别分隔成男女两个部分,男左女右。男士进入哭墙,须戴上一个小纸帽,不戴帽子会被视为对上帝不敬。人们站在哭墙前念念有词,有的祷告者则坐在哭墙前的椅子上,手捧圣经默默祈祷,眼角挂着泪滴,哭诉声不时响起。有的祷告者则把自己的祷文写在纸上折成纸条,塞进岩石缝里。在人手可以触摸到的岩石缝里,密密麻麻地塞满了这样的纸条。祷告完毕,祷告者要面对哭墙倒退着步出祷告区域,以示虔诚和尊重。

    就在哭墙祷告区的西侧尽头,一位女祷告者痛哭流涕,痛苦扭曲的面庞时而朝向天空,时而面向巨岩,时而又俯地沉思。陪同的人告诉我,犹太人在哭墙前常常哭诉家园被毁、同胞饱受流离之苦,但在痛哭国恨之时,也不忘哭诉家仇恩怨。像这位女士一样的伤心痛哭者,在前来祈祷的人中并不鲜见。

    犹太民族多灾多难,在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他们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被歧视、受迫害,甚至遭到屠杀。然而,他们却一直流而不堕、散而不亡。

    让我感触颇深的,还有以色列犹太大屠杀纪念馆。这座纪念馆根据以色列国会通过的纪念法令于1953年建立,2005年3月又建成新馆。纪念馆的名字“Yad Vashem”之意来自《圣经》。《圣经》中说:“我必使他们在我殿中、在我墙内、有记念、有名号、比有儿女的更美、我必赐他们永远的名、不能剪除。”其中,“有记念、有名号”的希伯来语原文就发音为yad va-shem,而在此则指“大屠杀纪念馆”。

    大屠杀纪念馆共设10间展厅,每间展厅展示大屠杀历史的一个不同部分。纪念馆内约有2500项大屠杀受害者及幸存者的个人简介和遗物。为纪念在大屠杀期间承担巨大个人风险、挽救犹太人的其他各族人民,大屠杀纪念馆还专设了纪念场所,那些被纪念的人被以色列人尊称为“国际义士”。目前,纪念馆怀念的国际义士共有两万多人,中国当年的外交官何凤山就在其中。

    在纪念馆里,一位犹太女性面对着银幕里正在播放的众多犹太人的尸骸被纳粹的推土机像铲土一样无情铲去的悲惨画面时,痛哭失声,久不离去。此情此景,让人动容。为我们讲解的苏珊·凯恩女士在向我们诉说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历史时,眼睛里也自始至终闪烁着泪光。

    二战期间,共有600万犹太人死在纳粹德国的屠刀之下,其中有150万是儿童。在儿童纪念馆,没有电灯光,只有5根长明不灭的蜡烛摇曳着微光,昏暗得让人感到窒息。摸黑进入纪念馆,一个低沉的声音连续响起,那是在念诵着逝去儿童的名字。穿过儿童纪念馆虽然只有短短50米的距离,但却好像走过了50年。走出纪念馆,犹如穿越了黑暗的法西斯年代,好似重生,让人不由得对光明和生命充满感激和敬畏。

    德国前外长费舍尔5年前在参加新馆建成的开幕仪式上曾经表示:“这是一个为遭到纳粹德国杀害的600万人纪念的时刻。德国是我的祖国,不忘记过去,对我们来说是历史也是道德上的责任,是我们国家应该为大屠杀所负的责任。”

    苏珊·凯恩女士对我说:“我们不会忘记过去。犹太人一直记住并保存这段可怕的历史记忆,众多幸存者已把个人的经历转化为历史的意识与民族的记忆。”的确,大屠杀作为一场民族灾难与集体记忆,强化了整个民族的犹太意识。

    离别大屠杀纪念馆的那一刻,列宁说过的经典之句瞬间映入我的脑海:“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