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耀明结婚了吗:老兵(散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10:42:13
老兵(散文)

  ●慕松

  老兵叫孟兆福,是我们办公室返聘的离休干部,人们习惯称他老孟。  初见老孟,印象颇深。一张四方大脸,浓眉,阔嘴,挺拔的鼻子上架着宽边老花镜。抹去岁月刻在他脸上的纹路,不难看出他年轻时必是一位威武、英俊的军人。听办公室的老同志说,早在15年前,办公室刚组建,人手较紧,缺少管理日常杂事的人。当时的领导,找到附近街道办事处,请他们推荐个人。办事处主任不假思索地提起老孟,说他1946年参军,带过兵、打过仗、立过功、做过机关工作,准行。老孟答应得也很痛快,说就怕闲着,闲着身上容易出毛病,儿女们也都支持他发挥“余热”。就这样,老孟当天就来办公室上班了。
 工作一接手,老孟就认真负责起来。他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图书资料,收收发发。做事勤快麻利,有板有眼。为大家查找、复印资料,不厌其烦,热情周到。每天看到报纸上有用的资料就剪下,粘贴起来,1年装订1本。每天晚饭后,老孟还到办公室转转,看看电灯亮不亮、窗子关没关。就这样,老孟在办公室干了一年又一年。一任又一任领导,谁也舍不得让他离开。  老孟心细如丝,乐于助人。遇上下雨天,老孟就会捧上叠得整整齐齐的雨衣,供大家急用。平时,他留心捡些人们不太在意的东西,如小线绳、小铁丝儿、小螺钉、小螺帽,放在一个小铁盒里,不管谁用得着时,老孟那里应有尽有。在他古朴的外貌里,藏着一颗仁爱温暖的心,有着特殊的亲和力,办公室的人有心里话都愿意向他倾诉,大家对他爱之敬之。  老孟一生坎坷,至今不知自己生母是什么样子。为了生计,5岁跟着父亲闯关东,10岁后又到朝鲜打工,吃尽了人间苦。老孟说:“小时候穷啊,看见有钱人家的孩子吃糖,馋得老流口水,人家把糖纸扔在地上,我就捡起用舌头舔舔。” 苦难铸就了他坚强的性格。15岁时,他与一小同乡在水丰发电站干活,小同乡常挨日本人打骂。老孟决意要出这口气。十冬腊月的一天半夜,日本人突然拽起睡梦中的老孟,吼着让他去打酒。老孟心想机会来了,就在回来的路上,往酒壶里撒了尿。偷偷看着日本人喝酒的怪模样,老孟与小同乡前仰后合地笑了个肚子疼。      17岁那年,老孟回国参加了解放军。起初当重机枪手,不久,给首长当警卫员。1950年10月,已担任师保卫科干事的老孟随部队再次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因为能讲一口流利的朝鲜话,于是就成了部队的业余翻译。需要与朝鲜群众打交道时,大家就喊:“孟干事,快上!”老孟参加过几十次战役、战斗,身上竟然连点皮毛都没伤着。他得意地说:“那时候我脑子灵、反应快,尤其在关键时刻,要英勇果断、动作要利索,不能犹犹豫豫、磨磨叽叽的,敌人狡猾,你要比敌人还狡猾才行。”  老孟不抽烟、不喝酒、不玩牌、不下棋。唯一喜欢的是京剧,他说:“京剧好看好听,有味儿,最文明,如果两人相好,用胳膊这么一挡,谁也不挨谁,唱腔里就有那个意思了,不像现在电视剧里非得又搂又啃的,简直就是教唆!”  老孟说:“老人要有三老,老伴、老本(养老金)、老战友。”前几年,老孟除了上班,还要负责接送孙辈们上下学,忙得不可开交。现在孙辈们大了,不用老孟接送了,可老伴突患脑血栓,这下,老孟每天的日程表里又有了一项照顾老伴的内容。给老伴做饭、洗衣、洗脚、洗澡,有时还蹬着小三轮车带老伴上街观光。老孟每天中午给老伴的固定食谱是饺子,老伴就爱吃老孟包的饺子,馅特香。由于老孟的精心照料,老伴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自己能到楼下小花园遛弯儿了。老孟爱联络老战友,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他们排忧解难。老同志见了面,还是亲切地称他“小孟”,一起忆往事,叙友情,古今中外,天上地下,无所不谈。聊聊天,个个显得年轻了许多。近一两年,老孟常去八宝山参加葬礼,老战友越来越少了。       谈起自己现在的生活状况,他说:“比上不够,比下有余,人家骑马咱骑驴,后面还有走路的。多少战友都牺牲了,我能活下来就算不错了。”话里有一种谙悉世情又悟透人生的味道,使我们这些后辈无不受到他那豁达、乐观的精神状态的感染。听老孟聊天,你会忘掉忧烦,忘掉名利,忘掉尘世间的污垢,获益匪浅。       在大家心目中,老孟就像一棵充满生机的不老松,枝繁叶茂,四季常青。古人说:“始知行义修仁者,便是延年益寿人。”我以为,这是老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