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集团亏损2016年:《听听那冷雨》教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8:00:14
听听那冷雨余光中教学目标:1、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2、  积累中国古代山水诗,品味祖国的山水之美3、  根据自己的经历,借鉴文本的表达技巧,能够写出情景交融的文段教学重点、难点:1、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2、  融会文本的表达技巧,能够写出情景交融的文段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余光中——《乡愁》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提:这首诗是?余光中的《乡愁》。可见余光中的作品都是以什么为主题的?乡愁、思乡(板书) 二、作者简介:见学案资料补充:1992年,他终于得以回到思念已久的大陆。代表作还有《乡愁》、《等你在雨中》,散文《记忆像铁轨一样长》等余光中的经历使他一生中无时无刻不充斥着乡愁,我们今天就来感受一下他寄托在一场冷雨中的那份浓浓的乡愁。 三、研习“听雨”主题:1、“听听那冷雨”,题目给了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听觉   触觉   (板书:通感)   凄凉冷:(1)景:春寒冷雨   雨:缠绵——绵绵的乡愁   (2)情:《红楼梦》黛玉的葬花词:“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写出她寄人篱下的悲苦心境  (心冷雨亦冷)——凄冷的心情听听:叠词,写出听雨的情态,如果就“听雨”两字,太短促,显不出情感我们发现,这个题目很有感觉,很诗意,因此,这篇散文有人称之“诗质散文”。说起诗,我们不禁想到“意境”一词。诗有意境,散文也有。我们就来通过朗读品味这篇文章的意境,由此品味作者的情感。(板书)2、  题目是“听听那冷雨”,请同学们找一下,哪些段落是写到听雨的?$5-11   多角度写听雨的主题(多角度:能写得充实,具体可感)板书:内容:听雨($5-11)师:在哪里听?何时听?$5      听雨大陆秋$6-7   听屋瓦雨乐$8      过渡段$9-10  听雨在台湾的日式古屋中$11     听雨在公寓时代(1)学生齐读$5,尽可能地表现你对这篇文章的理解要品味意境,首先得先找出意象雨    疏雨滴梧桐——化用李清照《声声慢》 “梧桐更兼细雨”      骤雨打荷叶——化用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留得残荷听雨声”这两句话怎样体现听觉的“美感”呢?(你认为这两句话哪两个字用的好?)“滴”(1)短促  写出听雨时的静态     (2)写出雨从上往下落的一副画面,给人想象的空间   朗读要求:轻而短促“打”:骤雨是有力的,因此是重重的打在荷叶上     朗读要求:重而悠长请一位同学带感情的朗读一下 (其他学生评论)你觉得这段文字中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A   凄凉、凄清、凄楚 ——大陆 (层层递进,语序不能交换)    凄迷             ——台湾 (凄凉而模糊,悲伤而惆怅)    两地相比,在台湾的乡思之愁多了一层迷离、悲痛——怀乡之痛(板书)请几位学生朗读,比较评论  (朗读应逐个减慢,减轻)B   “饶你多少豪情壮志……雨珠子串成”一打      少年听雨    年幼无知、在灯下听着雨声、故事,给人一种温馨感二打      中年听雨    远离故土,漂泊异乡的沧桑三打      老年听雨    饱经沧桑的感慨,中年后的洞明世事,又有看破红尘的绝望   “亡宋之痛”:想起了祖国的分裂  (板书)这个三打的听雨,何尝不是听得了人生呢?  楼上、江上、庙里,抒发了回首人生之感(板书)请学生来朗读(评点:前“二打”读得更响一些,读出胸中壮志,后“一打”则应读得慢、轻一些,读出作者饱经沧桑的感慨)   请同学们再来读一遍看C   “十年前……窗外在喊谁”十年前,作者曾写过一篇散文《鬼雨》,讲到一个刚出生不久就不幸夭折的孩子,母亲在那场雨中绝望地呼喊她的孩子。那么,”窗外在喊谁“,谁在喊谁?母亲喊孩子——故乡(祖国)喊游子   “谁”——游子D    教师范读$5意境是微妙的,不可言说的,那么通过刚才的鉴赏,你能不能总结一下鉴赏意境美有哪些方法呢? (板书)A   感知意象,把握景物的特点   (调动各种感官)B   揣摩语言,体悟蕴藉的感情   (抓住修辞、句式等)C   展开想象领会文章的神韵(2)鉴赏9-10段的意境美,选择几句评点   (学生评点,教师点拨)A   “在日式……心底”抒发出作者对雨的独特感受。雨的缠绵悱恻、情味十足,使那流浪他乡的游子更生绵绵的乡愁,游子心也潮润起来一位学生读   (要求:读出雨的缠绵   “霏霏不绝”、“朝夕不断”、“湿黏黏”)B   “不然便是……欲掀起”    特点:叠词  (1)增强韵律,节奏美                (2)给读者感官上的刺激,写活了雨的质感,给读者以充分的想象比喻:用羯鼓和电琵琶作比,给人直接、形象的刺激。羯鼓两面蒙皮,所以听来是闷闷的感觉,而电琵琶的声音则是非常强劲、震震的感觉。请一位学生朗读  (要求:读出节奏)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强烈的想发泄心中的思乡之情(乡愁之浓)C   “不然便是斜斜的……日式的庭院了”    两个“斜斜” 前:形容词;后:动词   两个读起来是否一样?怎样处理?前面的重,后面的轻(雨的轻盈、迷朦)“刷”、“鞭”、“打”、“泻”(读得轻而长)这里的雨又和前面的暴雨不同,听出的是凄楚、凄迷的秋意——对故乡的绵绵乡愁D   $10“在日式的古屋……听听那冷雨”    一生听雨,一生都在思乡,盼望早日回到故乡的怀抱E   作者的故乡在哪?    江南,从“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舐舐那冷雨”可见  四川、江南读一读,找一下所用的修辞(通感  打通了听觉和触觉)点评学生的朗读   断句是否正确   断句时停顿好还是连续好?(作者为何不加标点?)  连续好,长句一气呵成,读出一种缠绵,可体现他回忆时的万千思绪。作者的回忆如此细腻而清晰,可见他对故乡深深的、绵绵的思念(板书) 四、总结:作者用他诗化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一场冷雨,表达了一个漂泊异乡的游子,割舍不断的浓浓的乡情。这是一篇感觉性的文章,还是需要我们自己去感觉,希望同学们课后多读,用我们今天学到的鉴赏意境美的方法鉴赏其它文字。意境概括:迷朦、凄美  (板书) 五、作业布置:1、活页《屋檐三境》2、反复诵读,体味文章的情思 板书设计:听听那冷雨——思乡(通感)余光中 意境         内容                     情感 迷朦         听雨         怀乡之痛——大陆与台湾的分裂凄美      (§5-11)              回首人生之感                               绵绵的思念   鉴赏意境美的方法:A感知意象,把握景物的特点(调动各种感官)B揣摩语言,体悟蕴藉的感情(抓住修辞、句式等)C展开想象领会文章的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