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红黄蓝:读张文木《论中国海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5:56:45
从近几日看来,中国南海问题愈演愈烈,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在南海主权问题上频频出招,试探中国底线。大家都知道,解决中国南海的主权问题,关键在于中国的海权发展程度。海权问题曾经一度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是对于什么是中国的海权观、中国海权的发展是否会受制于中国的综合国力、是否会在与周边大国尤其是与美国的直接冲突下归于失败以及中国发展海权的战略到底在何方却一直没有一个明确清醒理智的声音表达出来。可以说,张文木先生的这本《论中国海权》的出版恰逢其时。
一直以来,张文木先生的研究方向在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海权问题、印度发展等领域,因其酣畅淋漓的语言、直率朴实的文风、犀利明智的分析、进攻性的言论,赢得了一大批的读者,也在国外获得了“令人胆寒的鹰派”称号;同时因其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人思想的研读和尊崇又在国内学术界被划归在“左派”一列。而张文木先生自己一方面解释国际政治问题不用当今学术界的主流理论,不入任何理论流派,另一方面也反对对自己“鹰派”与“左派”的划分。他称自己是“实事求是”派,我觉得这称呼再真实不过了,恰也是老一代革命家留给我们现在被我们所遗忘和当今部分学院派学者以及青年学生所极度缺乏的。
《论中国海权》全书分五部分,呈正题、合题、反题三段式结构。第一部分直切正题,以“中国海权”概念为全书论述展开的起点;第二、三、四部分从历史纵坐标和现实横坐标论述中国海权的定位,从中可看出海权之于中国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第五部分回扣“中国海权”正题,提出21世纪上半叶中国海洋安全战略构想。附录选取了作者的一篇讲演和一篇对作者的学术专访。前篇作者提出已融入世界的中国不能不考虑“治理世界”及其能力塑造的问题,后篇反映了作者学术研究方法论、学术主张及学术思想形成的心路历程。“中国海权”是贯穿全书的主线。
1、强烈的历史感
有一种观点这样说道,如果我们仅仅对当前发生的事情以及刚发生的过去进行关注分析,那么我们得到的就只会是一张“快照”,而如果我们把时下的事件放到历史的长河下去分析的话,真相才会显现。此言不虚。
《论中国海权》这本书继承了张文木先生一贯的说理特色,就是通过梳理历史来分析当下之事,得出结论。具体到这本书上就是通过梳理了荷兰、西班牙、英国、美国、日本等旧日及当今海上强国的历史,总结出其中的经验和教训,最后再回归到中国海权身上,为中国海权的发展建言献策,全书充满了这样一种强烈的历史感,说理明白如话,娓娓道来。
历史感的缺乏或许是中国当今的部分学者尤其是青年学生最重要的问题,在一种又一种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以及分析范式被介绍进来之后,眼花缭乱的各色解释性文章的跟进令人真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感,我们在选择这些理论本身的时候却脱离了自己独立的思考和清醒的自立,在一心争取话语权以及建立中国自己的国际关系学派上有些冒进,最后反而是“欲速而不达”越研究越不知所语为何物,最后是抛开自己的历史,遗忘自己的文化遗产,陷入了玩弄兜售专业时髦语言的怪圈里。
张文木先生这种从历史角度切入分析问题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始终脚踏实地的踩在现实上,既没有一些知识分子的狂妄和理想化,有又没有另一些知识分子的过度悲观和自我愤懑,而是始终保持着一种睿智、理性而又不失乐观的态度和思考,提出的战略多切合实际,简单明了,实在有效。早年其对于“修建跨越中国西东部油气管道”的建议在今日依然成为现实,这可以说是对于其学术成绩的肯定。
2、多学科交叉分析研究
张文木先生曾被誉为国际政治领域中的“陈景润”,他涉猎广泛、学识渊博,这也形成了在他的着作作中多学科交叉运用的特点,除了上面讲到过的历史学外,在《论中国海权》这本书中还采用了大量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以及地缘政治学、军事学的数据分析等,这些都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研究政治的人若不懂些经济就会看不到在政治背后的根本经济博弈,而研究战略的人若不懂地缘及军事就会被别人认为是“小儿科”。具体到《论中国海权》这本书上,张文木先生通过对美国在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度的时期中,如何发展海上力量突破西班牙、英国的海上封锁,而获得稳定的海外利润回流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成熟的透彻分析,揭示出中国发展海权不仅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而且也是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稳定发展和政治进一步稳定的需要这样一个道理,阐发出中国发展海权的必要性。同时又根据从地缘和军事的角度提出中国发展海权的种种原则以及未来发展海军的投入方向,强调中国发展的海权必须是自卫威慑性质的海权而不是海上霸权,并且主张利用中国的后发优势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深海开发,迅速缩小与海上强国的实力差距从而带动中国海军的跨越式发展。
3、爱国主义情怀
行为主义研究方法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兴起于西方,被传入中国后一度成为学术界研究和利用的热点。行为主义中数据,强调分析的科学性,反对在研究中掺杂任何感情色彩,主张价值的中立。
张文木先生反对这样的态度,他认为国际政治研究中若完全采用这样一种研究方法无异于“宋襄公的兵法”,他注重国际交往中的“博弈”“兵不厌诈”。他主张经验的研究方法,认为这种方法机会保持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又会给未来留下很大的弹性,不会因为太过逻辑缜密或者理想化而陷入“账房先生”式的只重数据不重事情的研究之中。
除了以上这点以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应该是他所坚持这样一种研究方法的另一深层次原因,这种爱国主义并不可简单的划归到民族主义行列当中。“爱国”是其研究的一个支撑点,是其学术研究的出发点和依归,其“学而优则学”“学者与政治家应当相互宽容”的主张都是这种思想感情的驱使。
中国有个成语叫做“学以致用”,或许这个词就可以概括张文木先生及其作品的所有特点。
来源:网络 作者: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