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仆后续的 近义词:听音乐能提高儿童智商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1:39:47
听古典音乐有助于提高儿童智商,这一发现被形象地称作“莫扎特效应”。自从“莫扎特效应”提出以来,争论就一直不断,至今仍是一个热门话题。考虑到“莫扎特效应”的重大意义,德国联邦研究部授权由9名精通音乐的神经科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及哲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专门研究“莫扎特效应”的效果问题。研究小组经过长期研究,在最近公布的研究报告中证实,听音乐和智商提高并无必然联系。

  这个研究小组在近期《自然》杂志中刊载的研究报告认为:被动地聆听古典音乐和提高智商并无必然联系,听音乐并不一定能变聪明,要确认儿童接受音乐训练是否会提高智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专家提醒说,教育儿童不能忽视音乐的作用,但更不能过分强调音乐的作用。在生活中,音乐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使生活更加惬意,但对儿童的智商到底有多大影响,仍需要科学家们再不断求证。

  “莫扎特效应”引发争论

  1993年,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的劳舍尔(F.H.Rauscher)和肖(G.L.Shaw)等人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一篇题为《音乐和空间任务能力》的文章。文章说,大学生在听了莫扎特的经典音乐后进行的智商测试中,空间推理能力明显提高,与听放松指令和不听音乐时相比,听了音乐的大学生IQ(智商得分)提高了8分或9分。

  此结论一出,立即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从此人们认为听古典音乐有助于提高儿童智商,让孩子听古典音乐成为一时的风尚。

  然而,在1999年,《自然》杂志上发表了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系的查布里斯(C.F.Chabris)以及斯蒂尔(M.Steele)和贝拉(S.D.Bella)等9位作者联名发表的两篇文章。通过实验和分析,研究人员的结论是:音乐对空间智力的总体影响可忽略不计。

  前不久,俄罗斯儿童心理学家通过对200余名1—2岁的男女婴儿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这些婴儿如果每天听音乐两小时以上或经常连续听音乐两小时以上的孩子,学话往往较迟,学习语言的能力往往较差,发生语言障碍的比例也往往较高,进一步还可能形成沉默、孤僻的个性。

  这样反面的论点也引起了科学家们极大的关注,从此学术界和非学术界对“莫扎特效应”的捍卫和质疑声音此起彼伏。德国研究小组对“莫扎特效应”的研究和得出的结论,正是这些争论在当前的继续。

  “莫扎特效应”不容忽视

  对此,国内的专家又是怎样的观点呢?

  北京慧源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心咨询师郑蝉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莫扎特效应”其实就是一种“音乐效应”。选择安详、欢快、愉悦的,而不是哀伤、激动的音乐给儿童听,对开发儿童的智力作用是明显的。听音乐,人的情绪良好,大脑活跃,智力发挥就会超常。这是因为“情商”对“智商”具有抑制和促进作用,而音乐可以发展人的“情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音乐对于培养形象思维和熏陶人格也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赵方教授指出,音乐对人的形象思维和人格情操的培养具有其他方式不能替代的作用,是一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熏陶。这需要从小就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同时也要让孩子了解一些古典音乐的背景,音乐对人的开发功能就能显得更充分一些。中国国内其实很多人并没有真正了解音乐的功能,他们盲目崇拜,以至于神话,这是不科学的。孩子有时候不但没有爱好音乐,反而会产生厌倦情绪,这个时候就应注意了。同时也要知道,只有少数的孩子适合学习音乐,如果孩子不适合,不应该强迫学。

  “莫扎特效应”适当使用

  也许在许多人的经历中,有意无意地听一些优雅的音乐,无疑会使人的心情放松很多,而这时人的思维也会空前活跃。那么对于胎教,什么样的音乐熏陶才是最佳的呢?

  育心园心理咨询中心资深心理咨询师吴洪健认为,孩子在腹中六七个月时有了声音分辨的能力,这时候放音乐,有利于孩子听力和情感的发展。但是要有规律,固定时间,比如在睡觉前播放音乐。同时应该固定3首左右的曲子,让孩子听时有稳定的感觉。

  至于音乐对胎教的作用,几位专家都表示了认可。赵方教授解释说,音乐对于胎教,首先母体听了音乐会心情安逸,感觉舒畅,这无疑对腹中的胎儿有好处,对胎儿来说,确实也有很多好处。音乐有舒缓的也有激越的,选择给胎教的音乐自然应该选择舒缓、轻松的音乐。

  但郑蝉金咨询师也指出,“莫扎特效应”是针对儿童和婴儿的,因此如果谈对智力的影响应该是一种长期的影响,恰当地坚持音乐教育,将使音乐开发的智力成为一个人智力固定的一部分;如果成年后才接触音乐,那么音乐对智力的影响容易消褪,成为短期的影响了。因此对“莫扎特效应”来讲,儿童阶段是“关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