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比岁月金满全本:浅谈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教育的影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3:36:51
 摘要: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明显的影响。因此,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维护和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社会将更多的目光投入在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这方面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却很少提及或关心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我认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更不容忽视。近年来,由于教师心理问题而发生的伤害学生的事件越来越多。很多机构在招聘老师过程中将教师心理测试作为一个重要环节和参考指标。这些都充分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严峻性是毋庸置疑的,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学生教育

 

    1为什么教师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我国心理学者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教师心理健康的指标:(1)教师角色的认识。(2)健康的教育心理环境。(3)抗教育焦虑。(4)教育独创性。(5)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6)教育环境的适应与改造。根据上面的六个方面的指标,结合自己的体会以及周围教师的了解,教师心理健康无法通过的主要是指标是二、三和六。下面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产生原因的几点看法。

    1.1工作繁重,期望高致使过大的工作压力。

    教师职业本身有其特殊性:教育对象的多样性,要求教师有多维度的心理取向;教育工作的示范性,要求教师加强自我形象的塑造;教育内容的广泛性,要求教师博大精深,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教育任务的复杂性,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心理调节与适应能力。教师作为知识和道德的化身,常潜意识地把完美作为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工作中,教师自身和外界对教师的期望总是希望能在各方面都作得尽善尽美,所以作为教师难度大、要求高,无形之中就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重与压力,势必造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比一般人群要严重。心理学认为:适度的工作压力可以排除心中的空虚和郁闷,令人振奋,给人奋发向上的动力,有利于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相反,过度的工作压力会给人带来苦恼、烦闷,使人感到焦虑、心悸和沮丧,使人产生生理和心理的失调反应,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工作繁重、压力过大是造成我国教师心理健医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

    1.2教师劳动价值的不到体现致使教师出现心理的不平衡不可否认,近年来教师的待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党和政府花了很大的力气在保障教师的工资兑现上,这些都极大地改善了教师的生活状况,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但是,教师的工作待遇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政府规定教师的收入不少于国家公务员的待遇,但实际操作中两者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另一方面,当前一些较贫困地区由于地方财政不足,教师的工资仍难以准时足额到位。这些因素都对教师工作心态的稳定,对教师的心理情绪有一定的影响,出现一些抱怨情绪。

    2教师心理问题对学生教育的影响教师的人格及其言行本身就是重要的教育影响或教育手段,这种影响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其它影响所难以比拟的,是任何其它教育手段也代替不了的。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会对学生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

    2.1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可能直接影响学生乐观情绪、健全人格的建立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角色接触的广泛性和长远性的影响。如果教师时常带着情绪工作,把来自家庭、社会、同事、领导的不满转嫁到学生身上,使学生蒙受不白之冤;或在与学生交往中表现出过于情绪化,对学生的批评教育掺杂个人的喜好,对学生进行讽刺、人格侮辱、习惯性谩骂,等等,都会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直接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所谓“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深刻而长久的,心理不健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不良影响,是可想而知的。另外,教师的人格形象是学生做人的榜样,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决定了学生在很多时候无法独立地辨别是非,只会直观地模仿,简单地看待问题。教师对待工作、对待学生的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整个社会的看法。

    2.2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心理健康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始终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他们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不断进步,不断创造;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特点富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剖析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创设课堂气氛。教师的这种对教学投入的积极情感,可以促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学习心境,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厌恶学习,有些情况下与教师有关。有的教师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使用过激的语言,对成绩差的学生冷淡,处理事情不公平等,致使一些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3如何改善教师心理问题

    如何调适教师心理,增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是重中之重。接下来将从三个方面探讨积极的减少、克服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3.1从教师自身角度

    教师自己应要注重自我意识的培养和协调,克服影响进取型人格培养的心理负效应。要培养群体归属的自我意识,树立学校群体职业信念。明确社会赋予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的自我意识,形成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增强行为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明确自已的职责。加强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有意识地、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善于自我调整,注重学习心理理论,以理论指导,促使自己做情绪的主人,在调节、控制情绪上下功夫,保持积极进取的乐观心境。

    3.2从学校的角度

    学校环境是教师最经常、最重要、最直接的工作与生活场所,教师的教育活动主要是在学校中进行的,学校环境不佳最容易引起教师行为受挫。学校作为教师的直接领导者,要多关心下属,充分地信任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关心教师的疾苦。学校领导还要致力于优化校园人际关系,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工作环境。

    3.3从社会的角度

    要考虑到教师首先是平凡人,和其他人一样,有人的所有本性和需求。全社会都要为教师营造一个支持教师职业威望的社会心理氛围,创造一个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减轻他们过重的工作与心理负荷,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自身健康生活的需要;教师的心理健康更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如果全社会都来关心与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那么建设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将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