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后养成日常txt:让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发展同行---Powered By SiteEn...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0:17:38

让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发展同行

 

城南中心小学校长    李克明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荣幸的邀请到市、区各级领导和各兄弟学校的干部教师,与我们一起回顾、交流学校信息化发展的历程,为我们诊断、培训、指路,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城南中心小学下辖一所中心校,2所完小。现有教学班35个,学生903人。早在2003年,学校就先后被评为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工作先进学校;昌平区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学校。为打造昌平教育品牌,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校着眼于未来发展需要提出并制定了“建设学校信息化平台,提升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发展构想。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学校信息化平台现已全面投入使用,加快了学校现代化发展进程,为早日打造我校信息化特色品牌奠定了基础。
一、
优化环境,丰富资源,使信息化工作向纵深发展
1.
加强信息化环境建设与管理,在设备运用上不断创新   学校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硬件建设得益于“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一年来学校硬件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1)所有班级和专用教室安装上了多媒体展台、电子白板;教师办公实现人手一机,计算机中心控制室、网络教室等也逐步完善。
(2)为了深化应用,提升应用效果和水平,在不断完善学校网站的同时,安装了能为学校各职能部门、教师、学生提供服务支持的校园网络应用软件平台---西雅教学平台、跨越式教学平台及各种特定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城南资源平台,vod点播系统,教学控制系统,学生评价系统,校长评估系统)这些系统的建设和使用,为我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现代化手段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提供了条件。同时为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网络环境下的新课程学习创造了条件。
就目前信息平台应用而言,综合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功能:  辅助教师教学,拓宽教育资源      提供网络服务,共享系统资源提高信息能力, 更新教学方法      加强互动交流,互帮互助互学实现无纸办公,提高工作效率     开放内外窗口,树立学校形象
2.
丰富完善资源整合平台,夯实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资源建设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根本所在,有效利用,完善教育资源整合平台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我校建立了教育资源共享模式----导向引领和机制激励同步,通过学校的资源平台,将更多老师或校外的教育资源纳入学校的教育资源系统,解决资源分散问题,提高数字化资源的共享程度。资源是课堂教学的支柱。我们认识到,建为所用,立足应用是资源库建设的根本,因此,我们建设资源库的原则是:
(1)应用性:能够直接为教师课堂教学服务;
(2)综合性:这是教师备课、上课、辅导、教研、反思乃至开展课题研究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3)互动性:教师之间、师生之间能够互动,解决生成性问题;
(4)连续性:能够显示教师、学生的成长轨迹。根据以上的建设原则和标准,依托教材,遵循课标,我们设计制定资源库的框架结构,设计各版块的功能,设立了:1)文本版块:教学设计、试题集锦、教师反思、学生作品等,发挥备、讲、反馈、反思的功能;2)课件版块:同步资源、主题素材、个性化个人资源等,发挥资源整合、支持课堂教学的功能;3)互动版块:教研组博客、教师个人博客、班级博客;发挥及时教研、专题研讨、师生互动,显示成长足迹的功能。以上各版块都具备在线修改,直接运行的功能,有效的促进了教师的使用、交流,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3.
行政管理板块,促进管理高效通过网络平台、校园网收发通知,布置工作,公布计划,使管理更加透明、快捷、方便,实现了管理的高效,同时生成动态的管理资源。校园网不断更新,将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进行展示,使家长们了解到学校最新的教育教学动态,促进了家校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二、建立导向机制,利用课题引领,整体推进信息化工作进程
1.
建立机制,规范研究学校为促进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教育教学的研究,启动“建制”行动,逐步建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研究机制:确立以信息化应用为导向的评估机制,明确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发展的方向; 制定了教师激励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对促进信息化应用的教师给予支持和激励;专家介入引领机制,通过邀请市区各级专家,指导学校信息化工作,并对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和讲座,促进整体效益的提高。通过以上机制,促使信息化全方位,多角度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个角落。今天我们不仅向大家展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成果,还展示了关于信息技术与班队会和德育教育整合的思索。
2.
引进课题,整体推进为打造城南教育品牌,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校重新定位工作思路,制定了“以学生为本,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途径,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思想。为了更有效的发挥信息技术作用,我校积极参与了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的国家级十一五重点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和北师大教育技术研究所《利用教育技术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研究及推广项目》,依托课题引领者何克抗、潘克明、赵保和、余胜泉等专家指导,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研究策略下,各项课题得以稳定、持续的发展。在课题引领下,以学校网络平台建设为突破口,以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为抓手,开展教科研工作,使我校全体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水平再上更高层次,取得显著成效。与此同时,加强信息技术校本教材研发和培训力度,努力让学生技术应用课程和智能机器人课程成为具有城南特色的一抹亮丽风景。现在,我们已经编辑完善并在教学中实施了《智能机器人校本课程》,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极大增强,多次在国家级、市区级各类机器人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3.
科学管理,打造团队。
(1)提升学校领导的引领能力。树立学校领导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的意识,创造培训机会,培养领导信息素养,在课程创新、资源管理、校本培训等领域的实施流程中提升领导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引领能力。
(2)提升教师的课程整合能力。搭建网上博客、网下研讨发展平台,融入校本研修活动,支持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拓展学习能力。我校对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采取了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培训活动,仅本学期,用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就达到了40课时,深受老师们的欢迎。
4.
管理考评,促进使用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成以后,科学合理的管理是使现代信息技术设施充分发挥作用的保障。管理分设备管理和人员管理两部分。人员管理的目标就在于充分调动教职工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使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普遍、高效地开展。为此,学校针对建设与应用信息化平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考评,并抓好落实。与此同时,加强对骨干教师考评,通过建库共享资源,博客共享思想,带徒弟共同进步几方面,带动全体教师。
此外,学校还主要针对教师参与校园网站与平台建设、信息技术使用、整合课堂效果等方面进行考评。通过考评,促进了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
5.
借助公司,保障有力随着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信息化设备的不断完善,日常的维护也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与西雅联姻,借助公司技术支持,不仅使设备设施运行拥有强有力保障,而且拥有了专业的技术培训队伍。 三、扎实有效,以点带面,学校各方面工作成果显著校将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发展目标融于各项工作之中,促进了学校的全面发展。形成了共享、互动的交流平台。加强了电子政务,促进了校际、教研组的有效管理,搭建了新型管理空间。与此同时,建设了一支学习型团队,教师教育教学素养不断提升。近两年来,我校信息化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仅整合课、信息化论文、综合课例、课件等就有近260件作品获得国家、市、区级各类奖项。学校网站也成为了对外展示的窗口,德育网站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德育网站二等奖,这也是昌平区德育网站的最好成绩。在学校发展构想和办学理念的引领下,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各项工作都取得长足进步。先后被评为义务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先进学校、昌平区文明单位、师德建设先进集体、昌平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四、建立长效机制,坚持可持续发展,让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发展同行

信息化建设,其本身是一项科学性极强的工作,我们在推进中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长效机制,使信息化建设工作既有科学的前瞻意识,又有强大的发展后劲。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层层落实,整体推进:通过不同层次人员的逐层深入,使全体教师参与其中,力求日常化研究扎实有效;
注重挖潜,搭建平台:充分挖掘平台应用性、互动性、综合性、连续性的功能,为教师搭建展示、交流空间,使教科研氛围更加浓郁;
强化整合,团队发展:通过课题组、学科组等团队研究的深入,信息化与课堂教学整合更加有效,教师整体素养提升,形成教科研团队;
师生主体,形成特色:教师和学生成为平台使用的主体,享受成效的主体,努力使学校信息化特色日渐明显,促进学校全方位发展。
我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让这里的课堂没有围墙,让这里的交流没有界限,让这里触摸到古今中外的智慧,让这里把握到世界前进的脉搏”。为此,我校将不断创新,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为打造城南教育品牌而不懈努力。
各位领导、老师,我校的很多工作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并根据生成性问题不断革新,因此,恳请专家领导和老师们指导、帮助。